- 年份
- 2024(4928)
- 2023(6594)
- 2022(5401)
- 2021(5173)
- 2020(4446)
- 2019(9701)
- 2018(9492)
- 2017(16889)
- 2016(9155)
- 2015(10214)
- 2014(9391)
- 2013(9131)
- 2012(8232)
- 2011(7332)
- 2010(7623)
- 2009(7133)
- 2008(7320)
- 2007(6934)
- 2006(6249)
- 2005(5592)
- 学科
- 管理(40523)
- 业(35969)
- 企(34574)
- 企业(34574)
- 济(26965)
- 经济(26943)
- 技术(14594)
- 技术管理(11466)
- 财(11360)
- 学(10965)
- 方法(9533)
- 中国(9043)
- 业经(8487)
- 务(8283)
- 财务(8262)
- 财务管理(8245)
- 理论(8100)
- 企业财务(7841)
- 制(7721)
- 划(6967)
- 银(6779)
- 银行(6765)
- 策(6561)
- 数学(6415)
- 行(6354)
- 数学方法(6326)
- 农(6158)
- 经营(5841)
- 和(5776)
- 教育(5655)
- 机构
- 大学(120402)
- 学院(118619)
- 管理(50497)
- 济(43566)
- 经济(42378)
- 理学(41088)
- 理学院(40586)
- 管理学(40090)
- 管理学院(39785)
- 研究(38744)
- 中国(31985)
- 京(26038)
- 科学(24165)
- 财(23628)
- 江(20887)
- 所(19061)
- 中心(18952)
- 范(17234)
- 研究所(17185)
- 财经(17147)
- 师范(17073)
- 北京(16494)
- 州(16437)
- 农(15612)
- 经(15508)
- 业大(14986)
- 院(14332)
- 省(13970)
- 技术(13910)
- 师范大学(13792)
- 基金
- 项目(76002)
- 科学(61297)
- 研究(57618)
- 基金(54111)
- 家(47144)
- 国家(46705)
- 科学基金(40971)
- 社会(35788)
- 社会科(33835)
- 社会科学(33827)
- 省(31347)
- 基金项目(28841)
- 教育(27417)
- 自然(26529)
- 划(26283)
- 自然科(25961)
- 自然科学(25957)
- 自然科学基金(25542)
- 编号(22877)
- 创(22594)
- 资助(20001)
- 创新(19957)
- 成果(19382)
- 重点(17654)
- 课题(16926)
- 部(16113)
- 发(16054)
- 业(15331)
- 项目编号(14886)
- 国家社会(14461)
共检索到196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于淑贞
学校管理的成功依赖于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和创造。管理包含创造性的功能,对学校来说,主要是创造新的行动潜力,新的教育能力,新的教育功能。学校管理的革新创造,就其哲学待征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观念更新与革新创造的统一。创新的行动固然重要,创新的观念更重要。创新的观念支配着创新的行动,没有突破的观念也就没有突破的作法,也就不可能创造出新的成果。日本管理学家在《丰田生产方式》一书中说:“要用创造的皮鞭去抽打容易僵化的头脑”。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客观事物发生了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应该随着变化,所以,要求管理者要不断地了解和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黄毅敏 齐二石 李秋香
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典型企业的调研、走访与分析发现:众多企业导入精益管理创新方法时往往照猫画虎,整体效果不佳。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导入精益生产效果不佳的原因,提出精益管理创新方法具有系统性、累积性、创新性与不可复制性及满意性等哲学特征。
关键词:
精益生产 管理创新方法 本土化 精益哲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瑞平 陈殿林
环境动力、主体动力和制度动力推动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环境动力包括政治环境动力、经济环境动力和文化环境动力。主体动力通过激发创新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来实现。在制度动力方面,需要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个环节中进一步确立优先权制度给创新以最初的制度动力,完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体系给创新以制度的支撑、建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监督制度给创新制度以恒久的动力。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哲学 社会科学 创新动力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海红
哲学问题追根究底是人的问题,这既指向哲学问题的对象,也指向对于问题进行追问的主体。每一个人既有能力也都在以某种方式思考着人自身的问题,也就是哲学的问题。但是,惟有哲学才能对人的问题进行形上的反思,惟有哲学史才能呈现人对于人本身反思的思想历程并提供古今对话的可能,惟有哲学家才能真正地将这种哲学思考以言说体系的形式一般地表达出来。当哲学思考的对象——"人"发生了变化,哲学史的叙说视"域"发生了变化,哲学的言"说"方式发生了变化,哲学这一人对于人的形上反思就必然有了创新。就其实质而言,"人""域""说"只能是哲学、哲学家眼中之"人""域""说",也就是说一切哲学只不过是人对于人自己生存状态这一存在的一种思考、对话与言说。张立文先生的"和合学"正是基于自己独特的生命体悟,在与前哲不断对话的视域融合中,以自己的"和合"言说方式来表述的人类生命之道的哲学体系,是中国哲学创新的理论新体系、方法新视野与思想新成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友才 胡汉辉
标准的哲学认识,有利于认识和指导技术创新。本文认为,标准是为了交流的部分信息,是信息稀缺性和效用之间的平衡。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是人类利益各方的妥协。标准的作用主要在于它的网络外部性和锁定作用。企业技术创新应当遵循其客观性和主体性,应当重视对路径锁定的突破,对标准重新组合。
关键词:
标准 信息 主体性 客观性 技术创新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邵晨钟
创新是个又难又大的课题,企业家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创新是企业生命之源,是企业综合能力的体现,存在于组织和战略层面,融合于各职能部门和员工的行为中。看到一个圆圈,你会想到什么?有人说,它具有创新的某些特点:首先它首尾相接,犹如创新没有起点和终点,其次它持续不断,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凌
文章从哲学角度,全面审视技术创新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对传统技术创新观进行了反思。哲学视角可以更好地在实践中帮助企业把握技术创新运作的规律,实现技术创新运作的科学化。
关键词:
企业 技术创新 哲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米俊绒
本文基于管理哲学的高度,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要求,对山西科技人才开发的创新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主要分析了创新科技人才开发的基本思路与目标、人本理念与实践、管理机制与途径、方针政策与法规等。
关键词:
管理哲学 科技人才开发 创新机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欧阳康 赵贝斯特 张梦
"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慕课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的技术优势,秉持以哲学思维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强调具有问题意识与对话意识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是信息时代哲学教育教学创新的有益尝试。信息时代哲学教育教学创新应吸收新兴科技与教育教学模式的优长,充分遵循哲学学科特征,全面把握哲学教育的功能与使命,自觉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哲学教育教学过程。
关键词:
慕课 哲学教育 教育教学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亮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也成为当前的关注热点。本文通过对管理哲学的阐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相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路径。
关键词:
管理哲学 马克思主义 创新路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范英杰 姜研 吕俊
管理会计内容主要是由西方国家构建并引入我国的,由此导致了管理会计在我国文化情境下的企业管理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偏离甚至排斥效应。文章选取受我国道家文化水式管理哲学影响的海尔公司的小微组织作为案例对象,以多种渠道和方式获取的“三角数据”作为研究数据,系统分析了在“上善若水”“大制不割”“无为而治”管理哲学影响下海尔形成的自主经营体、共创共赢生态系统和自组织管理的结构模式。同时分析了支撑上述组织结构的海尔创新的战略损益表、人单酬表和日清表等管理会计体系,从而得出了管理会计创新是本土文化影响的产物等结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柴曼昕 许林
证券投资基金已在证券市场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随着基金品种的不断创新发行,投资的选择性增多。面对如此多风格的基金品种,如何准确评价基金的收益状况、风险水平、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以吸引更多投资者投资本风格的基金,是基金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探讨如何才能保持基金管理公司的持续竞争优势,提出信息萃取能力创新研究,据此从唯物辩证法视角提出了基金管理公司信息萃取能力创新模型的系统方法论。本文研究方法与视角对基金管理公司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先达
真正的哲学问题就存在于人民的实践之中,脱离人民与脱离实践是一回事。从时代问题中凝练出哲学问题,从世界观和方法论角度为它的解决提供哲学思维。在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中,我们决不能忘记了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这个原则适用于全部哲学社会科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尤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