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52)
2023(4380)
2022(3600)
2021(3688)
2020(2959)
2019(6749)
2018(6797)
2017(12283)
2016(6955)
2015(8057)
2014(8238)
2013(7702)
2012(7340)
2011(6933)
2010(7208)
2009(6464)
2008(6393)
2007(6034)
2006(5519)
2005(4791)
作者
(18575)
(15393)
(15248)
(14647)
(9869)
(7336)
(7136)
(6026)
(5846)
(5499)
(5223)
(5146)
(4881)
(4729)
(4629)
(4612)
(4602)
(4488)
(4434)
(4305)
(4053)
(3760)
(3684)
(3674)
(3576)
(3411)
(3403)
(3361)
(3165)
(3154)
学科
(23585)
经济(23439)
管理(17267)
(15005)
企业(15005)
(14753)
理论(12861)
方法(10124)
教学(9340)
(8494)
业经(8120)
(7916)
中国(7859)
教育(7495)
(6258)
学法(5675)
教学法(5675)
数学(5158)
经济理论(5157)
(5152)
数学方法(4961)
技术(4744)
企业经济(4716)
(4652)
(4478)
社会(4258)
农业(3937)
学理(3914)
学理论(3914)
(3869)
机构
大学(103591)
学院(99961)
管理(35165)
(34224)
经济(33237)
研究(33142)
理学(30079)
理学院(29609)
管理学(28984)
管理学院(28746)
中国(22801)
(22393)
(19859)
师范(19716)
科学(19675)
(17813)
(16280)
师范大学(16267)
教育(16183)
(15582)
中心(14669)
研究所(14604)
北京(14417)
财经(13906)
(12554)
(12495)
技术(11957)
(11356)
(11329)
业大(11221)
基金
项目(60776)
研究(50628)
科学(47746)
基金(41796)
(35122)
国家(34713)
社会(31483)
科学基金(29551)
社会科(28374)
社会科学(28364)
教育(27185)
(23238)
编号(23183)
成果(22203)
基金项目(21582)
(20139)
自然(16797)
课题(16507)
自然科(16419)
自然科学(16416)
资助(16190)
自然科学基金(16158)
项目编号(14810)
(14562)
(14428)
重点(14009)
(13234)
教育部(13140)
大学(12891)
规划(12813)
期刊
(41015)
经济(41015)
研究(33772)
教育(30948)
中国(25520)
管理(14521)
(14354)
学报(13851)
科学(13227)
大学(11426)
(11198)
技术(10987)
学学(9779)
职业(8093)
图书(8077)
财经(7721)
农业(7689)
(6778)
(6728)
金融(6728)
(5968)
论坛(5968)
经济研究(5632)
书馆(5581)
图书馆(5581)
技术教育(5330)
职业技术(5330)
职业技术教育(5330)
业经(5128)
情报(5094)
共检索到157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胡雪龙  
学校知识的社会建构是巴兹尔·伯恩斯坦教学话语理论的核心主题。伯恩斯坦提出"新"教育社会学对学校知识的社会学研究,过于强调了权力关系与学校知识之内容和形式的对应性关系,忽略了知识的内部组织规律。受到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的影响,伯恩斯坦考察了教学话语之社会建构的基本形式——中世纪课程知识的分化,认识到学校知识包含了两种秩序——"规约性话语"和"教导性话语"。他发现,学校知识体系的建构既不完全取决于知识本身的性质,也不仅仅是由社会权力关系决定的,而是渗透了外部意识形态的"再脉络化"。然而,由于过分强化规约性话语的支配性作用,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很可能瓦解了学校知识本身的客观性和自主性,陷入相对主义和反智主义的困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旻  
学校教育的置位作用探究,是伯恩斯坦学术研究的教育实践转向。他通过自己构建的"符码",解构学校教育,从中揭示西方国家学校教育对个体的置位作用。学校通过工具性秩序和表意性秩序两种教学内容,确保了主体观念的共识;在身份规则、顺序规则和标准规则的规约下,明确了个体间的差异;通过显式和隐式两种教学实践方式,完成了个体的社会地位预设。伯恩斯坦的特殊经历和理论渊源使得教育置位理论在思想上所表现出的"主体偏离中心"和"忽视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等局限较为明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谢维和  
根据伯恩斯坦的编码理论 ,综合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是一种类型的不同 ,而不是层次上的差异 ;综合课程的建设不仅是内容的整合 ,也是教师和学生角色的重建过程。综合课程的建设与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取向等密切相关 ,与学校的组织结构和互动方式也有十分紧密的关系。综合课程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认同比较困难 ,对人的培养的预见性不强 ,评价困难。我们应从开放关系的角度理解综合课程的概念、综合课程的实施、综合课程的评价方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钱民辉  
学术是自由的,但研究是严谨的。民族教育的研究中自由是有的,但严谨还缺乏。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在本土理论缺位的情况下,盲目引进西方理论去研究、理解和解释中国的民族教育,不仅不能真正做到理解,反而常常会产生误解和误识,并会在实践中误导。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将西方教育社会学界最具影响力的两位学者的教育知识社会学思想和关键术语进行分析。其次,在厘清西方理论、术语产生的制度和学术背景的前提下,指出了西方理论对我国民族教育的解释存在着局限性和失配性。最后,从"意识三态观"的综合视野,对国家知识、民族教育与文化身份及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佳容  
伯恩斯坦的“分类—架构”教育边界理论从“知识”与“权力”两个方面探索教育边界的实质性问题。“分类—架构”这一组概念抓住了课程教学的本质,课程教学的基本结构是由课程教学知识与师生关系在“分类”与“架构”两个维度上的不同表现所决定和支配的。本研究基于现象教学在本质上强调横贯能力的培养与跨学科主题教学,采用“分类—架构”框架解释芬兰现象教学的合理性与独特性,将“分类”和“架构”两个核心概念贯穿于全文阐述课程教学内容、教学主体与教学逻辑的融合机理,并在“弱分类—弱架构”框架下探析芬兰现象教学实现融合的三条实施路径,解析芬兰现象教学何以成功,旨在为推动我国课程教学改革以及促进知识共融与师生共生提供启迪。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许甜  
国际学校与国际文凭(IB)课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发展迅猛,其教育理念与模式引发了国内教育界的大量思考。本文以伯恩斯坦的教育边界理论,特别是其"分类"和"架构"的概念、"统整型"与"聚集型"的课程分类为基本框架,结合在国际学校的实地考察,分析了国际课程与国际教育的"统整"本质:课程边界的无、师生边界的无、物理空间边界的无;探讨了由边界消弭而带来的国际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学校文化,并部分对比、反观了国内学校教育的形态;指出"统整"的国际教育对当前国内的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要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雪龙  谢维和  
伯恩斯坦并不能简单地归于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的"新"教育社会学运动;他通过对"新"教育社会学以及相关的再生产研究模式的分析,揭示了该运动所遗留下的研究盲区——它仅仅描述了教育现象的"浅喻",即教育与外部社会结构的直接关联,忽略了教育知识的选择、组织和传递的基本原则。"新"教育社会学之所以陷入"浅喻",原因在于它将知识关系化约为外部权力关系,将知识问题简化为意见或权力平衡的问题。因此,从"浅喻"迈向"深喻"的关键在于,澄清学校教育的知识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关系,克服"非社会化"的本质主义与"过度社会化"的建构主义之间的矛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蒙成  徐方忠  
高职园区课程资源的共享存在重资源、轻课程,重硬件、轻软件,素质拓展课程多、专业课程少等问题。以常州市殷村高职园区为案例,从伯恩斯坦符码理论的角度来考量,课程资源共享度低的原因主要在于课程大多采用集合符码、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自主权力不足、优质教师短缺等。要提升课程资源的共享度,应当以整合符码替代集合符码对专业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大力开发素质拓展类课程,构建学分互认和转换机制、教师互聘外聘和激励机制,建立水平型管理机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义成  
一、前苏联的完全计划经济体制及它对股份制的完全否定,在理论上,一方面是对列宁晚年“新经济政策”的抛弃,另一方面则是对列宁十月革命前后关于社会主义的某些设想及其对股份制批判的继承发挥。写于1919年的《帝国主义论》在总体上把股份制论定为帝国主义的经济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跃  
依据巴兹尔·伯恩斯坦提出的教育编码理论,不难发现,当前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主要困境在于"强分类-强架构"的课程现实与"弱分类-弱架构"的理想吁求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因此,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应强化知识融合的课程理念目标、探索隐性教学的课程实施方式、凸显能力为本的课程评价导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扬  
目前,从世界各地开展的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的实践来看,如何进一步深入课程改革中的理论思考,是影响整个课程改革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2016年,芬兰开始全面推行突出能力发展的《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标准》,其产生的社会效应再一次引起了世界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当前我国学者在芬兰基础教育方面的研究多围绕于某一学科课程标准的解析,或对其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较少着眼于芬兰国家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理论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文从伯恩斯坦"教育边界理论"的视角出发,特别是其"分类"和"架构"的概念,分析了芬兰科学课程改革在课程学科、师生关系和时空环境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边界消弭"现象,以期对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提供相应借鉴,但也要看清其产生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特殊背景,不可简单复制。关键字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熊华军  岳芩  
斯坦福大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具体体现在斯坦福大学有鼓励创业的浓厚校园文化、有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丰富的创业教育资源、有各种创业教育的研究中心、有鼓励创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这些对我国大学开展创业教育有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新平  
伯恩斯是成就卓著的领导学家,由他提出并系统阐释的变革型领导理论包含四个要点:第一,变革型领导是比交易型领导更加复杂和有效的领导类型;第二,变革型领导是激发和运用高层次需求和动机的领导行为;第三,变革型领导是"关系领导";第四,变革型领导是"道德领导"。以该理论透视校长工作及其领导行为,可发现我国中小学校长是以交易型领导为主,"官迷"校长、"考迷"校长、"商迷"校长等角色错位现象在学校仍时有发生。校长角色转型,可从实施平衡领导、通过高层次需求开展领导、推行分布式领导以及践行道德领导等方面展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鹭  
库伯"学习圈理论"作为一种学习规律对成人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该理论包括具体体验、经验观察、抽象概念及实践检验四个环节,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经验总结及反思观察的重要性。成人教育改革应从学生现实需求出发,立足学习规律,力争通过学习过程的不断循环促进学生的专业提升及全面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马兰  
"拥有"知识不是一种智能行为,只有"掌握"知识才体现了智能的本义,即能够有效地应用知识并表现出业绩行为上的娴熟性。豪恩斯坦提出的认知目标分类新架构,将教育目标置于教学系统中优化设计,以描述性信息和符号性信息为主要输入,以形成概念、领会、应用、评价与综合五个层次为过程,经过学习体验之后,达到有知识的学习结果,做一个有"智能"的人,尤其是做一个有批判性、反思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