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0)
2023(2004)
2022(1511)
2021(1696)
2020(1220)
2019(3022)
2018(3117)
2017(3890)
2016(3510)
2015(4083)
2014(4343)
2013(3330)
2012(3146)
2011(3049)
2010(3328)
2009(2546)
2008(2410)
2007(2320)
2006(2185)
2005(2113)
作者
(6400)
(5178)
(5153)
(5132)
(3329)
(2546)
(2503)
(2290)
(2058)
(1995)
(1873)
(1836)
(1828)
(1669)
(1624)
(1613)
(1611)
(1605)
(1595)
(1580)
(1506)
(1421)
(1403)
(1296)
(1229)
(1208)
(1190)
(1185)
(1163)
(1146)
学科
教育(18681)
中国(8500)
教学(5452)
理论(5446)
(3435)
(3274)
改革(3225)
思想(3156)
(3133)
发展(3111)
高等(3104)
政治(3022)
(2989)
学校(2964)
思想政治(2905)
政治教育(2905)
治教(2905)
德育(2881)
教育改革(2868)
研究(2858)
管理(2521)
学法(2461)
教学法(2461)
(2274)
教育学(2265)
计算(2207)
算机(2204)
计算机(2204)
机化(2186)
计算机化(2186)
机构
大学(39914)
学院(34149)
教育(26708)
(17791)
师范(17769)
研究(16516)
师范大学(15068)
(10697)
教育学(10378)
职业(10378)
科学(8889)
技术(8798)
北京(7938)
(7907)
教育学院(7577)
研究所(7248)
(7076)
职业技术(7046)
中心(5943)
(5931)
技术学院(5725)
教育科(5558)
管理(5524)
教育科学(5520)
(5307)
研究院(4979)
京师(4746)
理学(4587)
中国(4509)
理学院(4368)
基金
研究(22539)
教育(20443)
项目(18816)
科学(16480)
成果(13379)
课题(12727)
编号(12376)
(11310)
社会(10825)
(10196)
社会科(9860)
社会科学(9859)
基金(9343)
(8957)
规划(8815)
(8143)
年度(7509)
研究成果(7461)
项目编号(7218)
(6982)
(6772)
国家(6732)
(6495)
(6464)
阶段(6449)
(6395)
教育部(6326)
(6293)
重点(6121)
阶段性(5907)
期刊
教育(46067)
研究(23125)
中国(18418)
职业(11095)
技术(7972)
技术教育(7469)
职业技术(7469)
职业技术教育(7469)
高等(5092)
成人(4640)
成人教育(4640)
高等教育(4550)
(4528)
经济(4528)
(4138)
论坛(4138)
(4018)
发展(3875)
(3875)
大学(3820)
职教(3698)
比较(3553)
学报(3161)
教研(2918)
高教(2918)
科学(2655)
远程(2179)
远程教育(2179)
图书(1927)
(1899)
共检索到65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蔡迎旗  唐克军  
学校的本质与公民教育密切相连。学校理当是培养公民的场所,也就是具有爱、社群意识和民主特征的共同体。学校应是爱的家园,关爱学生并被学生理解和接纳,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有能力关爱他人、充满爱和可爱的人,具备创造民主正义世界的内在动力;学校应是一个道德的、关心每一个人需要的和分享其传统的社群,唯其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公民美德;学校实施民主管理,尽可能地为所有学生提供发展潜能的条件,让学生协商与对话,积极参与改善学校和周边社区环境,才能让学生获得参与民主的经验与能力,成长为民主社会的未来主体。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程亮  
公民教育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学校的"公共"建构。当前,主要存在四种有关学校公共性的理解和建构:将学校作为提供公共产品的机构;将学校作为实现公共利益的机构;将学校作为建构公共生活的机构;学校本身作为公共领域。从公民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些建构既体现了某些合理性,又在现实中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文章认为,如果从"规范的"、"形容词的"、"复数的"意义上理解"公共"或"公共性",上述建构之间就可能是相容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叶飞  
"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方式,在当前获得了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治理"理念倡导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治理权利的共享,引导教师与学生通过协商、对话、合作以及公民伙伴关系等方式积极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扩大和提升学校的公共利益,培育学生的更为健全的公民品质。因此,学校"治理"与公民教育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有机联结的关系,学校组织的治理型建构可以为公民教育提供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制度保障,而公民教育则可以通过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治理意识,提升他们的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从而推动学校治理的发展。基于"治理"理念而建构起来的公民教育,不再是灌输式、概念式的公民教育,而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的公民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赵亚夫  
一个国家不重视历史教育,受损害的是他的后代。历史课程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在它所体现的文化特质——能够赋予这个国家的公民怎样一种文化气质和国家竞争优势。围绕如此的认识,新历史课程当足备其公民教育理念,使自身的经验性知识更有助于造就有个性的公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许爱民  李晓军  
目前,我国学校公民教育刚刚起步,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课程设置与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相脱节;权利教育缺失,学生主体意识淡漠;缺乏培养学生公民素质的实践;教学内容没有真正被学生接受。本文提出了解决措施:课程设置需符合学生相应年龄的身心特点;探化主体意识,强化权利教育;学校公民素质实践正常化;多角度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国华  
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指引》评析刘国华随着1997年的临近,香港正由殖民统治向“一国两制”的特别行政区过渡。在这历史性的转变时期,公民教育的问题在香港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人们认为,香港的社会和政制正面临巨大的转变,学校应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他们适应即将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金燕  
从2000年起,英国政府将专门的公民课程引入小学,公民科成为英国国家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2002年9月起公民课程又在中学正式实施,成为学校的必修课。在实践过程中,英国公民教育形成了有自身特点的途径与方法,其中重视渗透和参与是其最为鲜明的特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季  
学校教育与公民意识培养●李季公民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增强公民意识,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话题,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公民意识培养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公民意识培养的现实意义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潇君  
近年来,美国公民教育学界和教育实践者倡导一种新的体验式公民教育策略——"公民行动",它集合了公民教育中的积极青年发展、社会-情感学习、服务学习等思想,基于以"变革"为核心的理论,聚焦观点表达、专业技能、集体行动、反思意识四个核心要素,旨在推动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项目的、高质量的"公民教育。在实践层面,这种教育模式被纳入美国国家和各州的课程标准,并依托相关"公民行动"项目,逐渐成为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主流模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郑航  
严格意义上的公民教育是现代国家主义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变迁 ,它开始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 ,关注公民能力的培养。以此为依据 ,并基于社会变迁的现实和发展趋向 ,本文认为 ,在中国现阶段实施学校公民教育应当注重 :建构以“个人 -社会 -国家”为轴心的教育目标模式 ,确定适合儿童发展各阶段的教育重点 ,设置包括公民教育和公民训练在内的课程体系 ,营造公民教育的“社会 -文化环境”等方面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柴楠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诉求催生了社会对"公民"的要求和期待,公民教育是中国现代化背景下的时代性话语。公民本质上是政治公民,公民教育的中国立场因此显得必要而紧迫,中国立场意味着理论创造的中国意识和中国式思考。随着全球化日益深入,全球意识和世界眼光也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维度。世界公民应该是心灵自由、态度开放、具有博雅胸襟的公民。《公民身份认同与学校公民教育》一书所要做的便是探索公民教育的当代中国形态,塑造具有时代意识、国家立场和世界眼光的当代公民。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国华  
在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是涉及到儿童、青少年的国家、民族观念和政治、民主意识培养的大问题。因而,它是近年来香港社会的热门话题,它的发展也颇为迅速。在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发展中,有两份文件产生了较大影响,一份是八五年颁布的第一个《学校公民教育指引》,另一份是九六年新近颁布的《学校公民教育指引》。八五年《指引》是一份开创性的文件,对香港学校公民教育起了开绿灯的作用,对此,笔者已作过专门的评述。九六年《指引》则被誉为“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新里程”,对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未来走向有较大影响。结合八五年《指引》,对该指引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它对香港年轻一代政治态度、思想面貌的影响,也可以为内地的学校德育改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应秋飞  
公民教育就是全民教育,是一个公民的终身教育。要真正加快现代化进程,就要通过专门的公民教育来提高国民的素质,使他们以一个合格的公民的身份去积极的参与国家和社会的事务,使每个人"成人",学会"做人",最终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具有公民意识,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美德,科学的生活态度与文明的行为方式、遵纪守法的合格的公民。因为公民教育是全面教育,终身教育,故公民教育不只在学校还要求与家庭、社会有机结合,并在全社会开展各种运动,使公民教育成为全社会都关心并参与的大事。因此,实施公民教育的基本途径必须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荣安  
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新指引中的国家民族教育李荣安一、引言1996年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指引》①(以下简称《九六指引》)可以说是面向香港回归祖国而编写的,正如指引的序言所说:正当香港为1997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作准备及迎向二十一世纪的种种挑战之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