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17)
- 2023(4245)
- 2022(3491)
- 2021(3307)
- 2020(2685)
- 2019(6053)
- 2018(5815)
- 2017(10203)
- 2016(5218)
- 2015(5666)
- 2014(5555)
- 2013(5400)
- 2012(5080)
- 2011(4314)
- 2010(4528)
- 2009(4052)
- 2008(3924)
- 2007(3748)
- 2006(3108)
- 2005(2722)
- 学科
- 业(21374)
- 企(21102)
- 企业(21102)
- 管理(20737)
- 济(14691)
- 经济(14678)
- 技术(13609)
- 技术管理(11213)
- 教育(8024)
- 中国(6700)
- 业经(6029)
- 方法(6000)
- 研究(5948)
- 理论(5816)
- 制(5004)
- 产业(4325)
- 生(4128)
- 财(3886)
- 文化(3846)
- 农(3797)
- 和(3662)
- 数学(3563)
- 研究生(3562)
- 教学(3548)
- 数学方法(3508)
- 划(3498)
- 地方(3489)
- 策(3244)
- 银(3119)
- 度(3113)
- 机构
- 大学(72237)
- 学院(70421)
- 管理(29485)
- 济(25630)
- 理学(25475)
- 理学院(25153)
- 经济(24818)
- 管理学(24810)
- 管理学院(24618)
- 研究(23199)
- 京(15194)
- 中国(14628)
- 科学(12589)
- 范(12087)
- 江(12039)
- 师范(12006)
- 财(11363)
- 中心(10243)
- 教育(10231)
- 所(9929)
- 北京(9649)
- 师范大学(9594)
- 州(9500)
- 研究所(8916)
- 财经(8831)
- 院(8811)
- 技术(8703)
- 商学(8347)
- 业大(8327)
- 商学院(8253)
- 基金
- 项目(48681)
- 科学(40250)
- 研究(39980)
- 基金(33815)
- 家(28579)
- 国家(28237)
- 科学基金(25435)
- 社会(25395)
- 社会科(24066)
- 社会科学(24065)
- 省(21641)
- 教育(20358)
- 基金项目(18129)
- 划(17649)
- 创(17609)
- 编号(16065)
- 自然(15291)
- 创新(15102)
- 自然科(15019)
- 自然科学(15015)
- 自然科学基金(14804)
- 成果(13708)
- 课题(12783)
- 资助(11577)
- 重点(11251)
- 发(10954)
- 业(10768)
- 新(10752)
- 规划(10686)
- 部(10597)
共检索到111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伟胜
学校教育的存在形态表现为促进人成长的各种教育活动,因此创生活动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之道,舍此则可能让一切努力流于形式。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学校成员(包括领导、教师和学生)在自主创生学校活动文化时,可以利用五类"文化作品"(包括活动计划、方案、过程、案例和师生成长故事)作为思考平台,分析这一领域尚存的问题(如程式化地执行通行规定,缺乏对教育真谛和本校特色的追求),致力于改进日常教育活动,更新学校成员的发展方式,形成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活动整体格局和有代表性的活动品牌。
关键词:
自主创生 活动文化 文化作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建民
课程创生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但目前教师的课程创生仍处于"自为"状态,离"自觉"尚有距离。要使教师的课程创生从"自为"走向"自觉",完成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变,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一是需要在观念层面上准确理解课程本质,二是需要在操作层面上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运作;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则需要学校积极创设并形成以"探究、合作和平等对话"为基本特征的课程文化。
关键词:
课程创生 课程本质 课程运作 课程文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臣之
课程调适与创生研究需要关注地方文化融入。地方文化融入课程调适与创生是一个价值辨识、联结课程、设计融入性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改进的过程,同时伴随着课程变革者的研究过程。地方文化融入方式、融入领域和融入主体共同构成课程调适与创生的整体框架,地方文化作为教学内容资源和教学手段是融入课程调适和创生的关键路径。
关键词:
地方文化 课程调适 课程创生 融入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丽 陈啸 张聚沛 孙东平
介绍了南京理工大学以军工文化为引领,对军工类研究生进行培养的做法:通过"构建献身国防的文化理念,明确自主创新型人才培养导向""打造军工特色的实践平台,提高自主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建设军工文化的主题景观,优化自主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的实施路径,全面推动了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范兆斌 苏晓艳
激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是我国现阶段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在全球分工中处于更加有利位置的重要途径。我国的研发支出近年来有所增长,但仍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本文从创新绩效的角度对我国企业研发行为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显示,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内外创新环境的改善,不管是技术层面还是市场层面,我国自主创新的绩效均有显著提高,这是近年来研发支出有所增长的原因。不过受产业结构、企业外向性程度、国际技术差距等因素的制约,企业自主创新的绩效还有待提高,这是理解我国研发支出仍处于较低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
研发活动 自主创新 市场绩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罗洁颖
文化生态学关注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存在方式及相互关系,是指导社会各领域共生发展生态思维及理论架构。文化生态价值与社区教育发展具有高度关联性,是社会成员构建生态意识、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及提升社会实践能力的价值基础。本文在分析文化生态机制构成的基础上,对社区教育发展的责任与目标进行了理性思考与本土创生研究。
关键词:
文化生态 社区教育 机制建设 创生研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小红
“教师的课程创生”意在回答教师与课程的内在关系,它源于但又超越“课程实施的创生”,主张教师在整个课程运作过程中都应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师的课程创生”这一命题的确立,对于变革课程观念、转换教师课程角色及课程运作价值取向的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教师 课程创生 课程实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熊川武 周险峰
师之发展,创新为要。这是当代教师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在教师面前,发展与解放之路纵横捭阖,但有内外之别。外在的道路由他人修建,也许平坦而广阔;内在的道路大多是行路者踏出,坎坷而崎岖。自我创生的道路无疑属于后者。仅就课程的三大类型即忠实取向、互适取向和创生取向而论,教师若选创生,非但不遭贬斥,反而可得褒扬。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承元
持续展开自主创新经营活动,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硬实力,还可以为企业创造生生不息的软实力。自主创新经营理论是笔者借鉴丰田、三星、京瓷和理光等优秀跨国企业管理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与文化实际,精心独到架构起来的,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管理理论。经过我们多年的推动与实践,自主创新经营理论已经在许多本土企业得到运用,
关键词:
育人机制 利润核算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承元
持续展开自主创新经营活动,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硬实力,还可以为企业创造生生不息的软实力。自主创新经营理论是笔者借鉴丰田、三星、京瓷和理光等优秀跨国企业管理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与文化实际,精心独到架构起来的,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管理理论。经过我们多年的推动与实践,自主创新经营理论已经在许多本土企业得到运用,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佳臻 弓越 王晓光
智慧数据是破解目前文化遗产领域数据资源庞大但未得到有效利用困境的重要手段。文章探索文化遗产智慧数据价值如何在资源建设中逐步凝练,并在智慧服务应用中实现,从而激活文化遗产价值,促进文化遗产资源的活化利用。文章选取国内外文化遗产数据资源建设与服务应用相关项目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分析文化遗产价值创生的逻辑与路径,首先明确参与主体、数据资源、数据标准、支撑技术四个价值创生核心要素;其次分析文化遗产智慧数据从数字化、数据化、智慧化到场景化的建设流程中,其价值激活、价值聚合、价值挖掘与价值释放的价值创生环节;最后从资源建设、服务应用、价值表达三个方面对文化遗产智慧数据价值创生实现路径进行分析,促进文化遗产智慧数据提质增效。
关键词:
智慧数据 价值创生 文化遗产 智慧服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静锋
职业学校德育的低效严重影响了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德育品牌的创生则是职业学校德育实现务实、高效和人性化的一个有效路径。深圳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树立"身心特别健康"、"待人特别有礼"、"技能特别过硬"的"三个特别"德育品牌,并结合"六层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德性健康成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仁平
经济创新与知识创新有着密切联系,从国家的宏观角度来看,知识经济的创新主要有两种:一是自主型创新,二是依附型创新,而自主型创新无疑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最佳选择。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技术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校与科技自主创新的互动关系表明其在科技自主创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高校科技自主创新运行机制的因素有很多,而加强高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需要建立有效的科技人才创新机制、激励机制和产学研合作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邓天佐
科技创新活动产业化能力建设是反映科技创新活动产业化程度和检验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科技资源投入产出效能的重要指标。本文从科技创新活动产业化能力建设体系的视角,分析了科技创新活动产业化能力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大幅度增加政府科技投入,加强政府部门间沟通协调,注重整体性制度设计,选择在国家级高新区创建科技创新活动产业化能力建设综合试验示范区等基本思路。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产业化 能力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