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93)
2023(4574)
2022(3482)
2021(3321)
2020(2791)
2019(6187)
2018(6018)
2017(11498)
2016(6666)
2015(7275)
2014(7391)
2013(7016)
2012(6656)
2011(6130)
2010(6291)
2009(5505)
2008(5845)
2007(5276)
2006(4615)
2005(4267)
作者
(20750)
(17434)
(17183)
(16483)
(11369)
(8398)
(7748)
(6606)
(6558)
(6431)
(6222)
(5965)
(5880)
(5763)
(5622)
(5330)
(5228)
(5160)
(5034)
(4959)
(4482)
(4436)
(4256)
(4157)
(4085)
(3888)
(3802)
(3713)
(3617)
(3593)
学科
(24362)
经济(24323)
(17798)
管理(16872)
(13923)
企业(13923)
方法(11458)
数学(9663)
数学方法(9475)
(8272)
(7433)
中国(7355)
(6712)
业经(5697)
(5296)
理论(5263)
农业(5225)
(4595)
(4592)
金融(4591)
银行(4577)
(4426)
财务(4417)
财务管理(4404)
(4386)
企业财务(4276)
技术(4120)
教育(4115)
地方(4100)
(3834)
机构
大学(99909)
学院(97305)
研究(37625)
(35692)
经济(34882)
管理(32536)
理学(28353)
理学院(27861)
管理学(27153)
管理学院(26934)
中国(25640)
科学(25522)
(21697)
(20976)
(20512)
研究所(19106)
(17735)
农业(16770)
业大(16429)
(15782)
中心(15762)
师范(15593)
(15266)
财经(14386)
北京(13437)
(13272)
(13158)
师范大学(12907)
(11883)
经济学(11468)
基金
项目(67371)
科学(53354)
基金(49774)
研究(46018)
(45511)
国家(45145)
科学基金(37377)
社会(28980)
社会科(27445)
社会科学(27434)
基金项目(25853)
(25708)
自然(25409)
自然科(24875)
自然科学(24861)
自然科学基金(24439)
(23123)
教育(22488)
资助(20535)
编号(17028)
重点(16205)
(15432)
成果(15059)
(14219)
(13825)
(13585)
计划(13488)
课题(13289)
科研(13237)
创新(13010)
期刊
(38209)
经济(38209)
研究(29444)
学报(21450)
中国(19488)
(19228)
科学(18449)
大学(15510)
教育(15350)
学学(14558)
(13450)
农业(13253)
管理(11857)
(8264)
金融(8264)
技术(7938)
财经(7437)
(6930)
(6393)
(6361)
经济研究(6314)
业大(5973)
业经(5702)
问题(5043)
农业大学(4984)
科技(4544)
统计(4261)
资源(4220)
现代(4181)
技术经济(4090)
共检索到143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刁益虎  潘温雯  
工具理性所宰制的“现代性”秩序导致时间的畸变,使学校时间呈现出机械化、碎片化、透支化、加速化的现代性症候。转向学校时间症结的背后,发现主体的隐退、交往的异化、身体的失衡、生活的扁平共同构成这一现代性症候的内在动因,并导致“时间至上论”“时间淘汰论”“时间金钱论”“时间单向论”等现代性时间观大行其道。为应对上述现代性症结,克服学校时间的现代性弊病,应恢复时间的德性语境,构筑彼此共鸣的时间理念;祛除偏隘的时间文化熏染,归还学生属己的时间权力;尊重内在的时间体验,共契美好向上的时间愿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白倩   连志鑫  
在传统学校时空框架与教育改革的矛盾愈发凸显之际,美国学校时间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美国学校时间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扩大学校教育公共价值为目的,围绕数量革命和质量革命展开,最终落脚于支持持续深度学习和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美国的时间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学校时间改革的结果似乎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改良时间结构比延长时间数量更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并且只有当学校时间改革与课程、教学法、教师和评价方式等改革相联系时,真正的教育改革才会发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艳  
作为正式的社会化空间,学校空间在现代性的形成过程中完成着自身的社会性生产。学校空间经历了从分散到同一,从在场到"脱域"的"脱变"过程,这不仅为现代学校空间塑造了基本表征形态,同时也为科学、精确、可测的现代社会空间的生产奠定了基础。学校空间在完成现代转型的同时彰显出权力和自由的双重属性,成为现代社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网络化的学校空间,仍然无法真正逃离现代社会巨大权力之网的包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卢洁莹  
现代性伦理基础是人之自由,这是一种立场和态度。学校教育现代性与国家现代性密切关联。世俗学校教育现代性之目标即通过"探究"不断验证知识以发展每个人之理性。只有当学校教育与宗教分离,成为世俗之学校教育,社会底层人之学校"职业教育"和上流社会"精英"之学校"教育"融为一体,学校职业教育现代性才有可能。学校教育现代性之障碍是人类自身假设之系列制度设计原则。杜威教育哲学理论以及欧美现代国家之学校教育实践已证明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傅淳华  
人是一种时间性的动物,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存在的基石和发展的空间。但是时间一旦在各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成为制度化的产物,可能将对现实中的学校教育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要超越当下学校时间制度的道德困境,我们必须追寻、回返它的本体诉求——合道德性,即德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锋  
中国传统信用观是以人情或亲情为纽带而形成和运作的 ,不可避免存在自己的局限性。这种信用观人为地把人分为熟人和生人两种群体 ,使信用有了程度上的差别。因此 ,传统信用观必须进行现代性转换。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强  
作为现代网络技术和市场经济的产物,人设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人设是在商业化社会中借助现代科技实现的人物和人格设定,是迎合现代社会生活需要、在结构性的想象和设计中虚拟完成的新自我建构,是一种新现代性的自我生成。人设是人的市场化表征,具有趋利和向好的不同面向。人设的未来发展走向不是符号价值的扩大,而是内在价值的彰显;不是制造景观,而是健全人格。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颜炳乾  
"现代性"通常是指启蒙时代以来"新的"世界体系生成的时代,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性是一种持续进步的、合目的性的、不可逆转的发展的时间观念。目前,学术界更多的是在其哲学意义上来探讨和使用"现代性",即将其作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吕丽艳  
现代社会的特征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公民社会,在其中,公民是独立、自由而又主动的社会参与者。但是,现代社会又必然产生现代性问题,因为现代性使人们远离公共领域而活在自我的空间内,使现代社会失去公民社会的真义。因此,现代性本身又是颠覆现代社会的,这就需要通过公民教育来保卫公共性、捍卫公共价值并引导人体认自身的公民身份,以弥合现代性问题给现代社会造成的断裂。中国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两方面的影响下产生权利与义务的分离。为了抵制这种分离给公民社会所带来的现代性断裂,亟需通过公民教育引导学生从社会层面来理解权利与义务,以培养拥有健全而统一的权利和义务观的现代公民。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国希  
现代性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公共性。它要求人们在公共领域中,拥有自主性、理性化、契约化、自律化的品格。这样的社会如何形成,如何凝结为一个整体?本文提出,公共领域因为有了制度规则,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共同体生活(活动)的空间和质量。自由、平等、自愿的合作体系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有各种有形无形的"制度"保障,制度需要公民的品德支撑,公民品德是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获得性品质,需要教育、塑造和培铸。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洪宇  刘训华  
中国现代性大学走的是一条外生型道路,既受西方现代大学制度影响,又与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转型紧密相依。现代性大学具有系统的现代学科体系与课程设置、注重大学学科知识创新、形成完备的学历或学位制度、拥有师生、校园与大学文化等要素。中国现代性大学最早出现在澳门的圣保禄学院,之后山东的登州文会馆初步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在上海的圣约翰书院渐成完备之势,最终于天津的北洋西学学堂、北京的京师大学堂等学校结成硕果。中国现代性大学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由政府驱动的、自上而下的发展道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君录  
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工匠精神"是传统工匠精湛技艺、审美志趣、实践品格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匠精神"要在信息社会的时代变迁中得到彰显与弘扬,亟待赋予新的价值内涵,融入时代内容,实现现代性转换,从而使"工匠精神"在历史长河中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艾  王相坤  
税法的现代性是税法的重要特征。本文拟从税法的价值追求、权义结构和运行目标三方面注解其现代性特征。在税法的价值追求上,权利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复合是其基本目标;在税法权义结构上,权责结构和利义结构的复合是其基本内容;在税法运行目标上,兼采多个部门法的价值取向是其基本特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铌  李亮  杨瑛  
城市设计的现代性本身就是一种富有生产力的力量,它不仅生产文化、建筑、设计与艺术,而且是延伸到过去与现在中去的一种创造性生产图式,由赋予其生命的时间与空间连接在一起。现代城市设计对人在城市建筑空间环境中的心境投入极大的关注,欲构建时空一体化、文化与自我认同,从中承传和发现时空的现代意义,以持续不断地进行现代城市设计创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石孟良  汤放华  
通过当代地域建筑基于地方建材现代性建构的理论研究与实例分析,提出了地方建材砌筑逻辑的理性变异、非线性变异和综合性变异的建构逻辑与建构方法。阐述了地方建材材料复合砌筑、材料捆绑砌筑等多种重组结构及其重组逻辑。拓展了地方建材编织建构的线状图案、网状图案、符号图案的编织肌理和编织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