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93)
2023(4574)
2022(3482)
2021(3321)
2020(2791)
2019(6187)
2018(6018)
2017(11498)
2016(6666)
2015(7276)
2014(7391)
2013(7016)
2012(6656)
2011(6130)
2010(6291)
2009(5505)
2008(5845)
2007(5277)
2006(4615)
2005(4267)
作者
(20750)
(17435)
(17184)
(16483)
(11369)
(8398)
(7748)
(6606)
(6558)
(6431)
(6222)
(5966)
(5880)
(5763)
(5622)
(5330)
(5228)
(5160)
(5034)
(4959)
(4482)
(4436)
(4256)
(4157)
(4085)
(3888)
(3802)
(3713)
(3618)
(3593)
学科
(24364)
经济(24325)
(17798)
管理(16872)
(13923)
企业(13923)
方法(11460)
数学(9665)
数学方法(9477)
(8272)
(7433)
中国(7355)
(6712)
业经(5697)
(5296)
理论(5263)
农业(5225)
(4595)
(4592)
金融(4591)
银行(4577)
(4426)
财务(4417)
财务管理(4404)
(4386)
企业财务(4276)
技术(4120)
教育(4115)
地方(4100)
(3834)
机构
大学(99911)
学院(97307)
研究(37626)
(35693)
经济(34883)
管理(32536)
理学(28353)
理学院(27861)
管理学(27153)
管理学院(26934)
中国(25641)
科学(25522)
(21697)
(20976)
(20512)
研究所(19106)
(17736)
农业(16770)
业大(16429)
(15782)
中心(15763)
师范(15593)
(15266)
财经(14386)
北京(13437)
(13272)
(13158)
师范大学(12907)
(11883)
经济学(11468)
基金
项目(67373)
科学(53355)
基金(49775)
研究(46020)
(45512)
国家(45146)
科学基金(37378)
社会(28981)
社会科(27446)
社会科学(27435)
基金项目(25853)
(25708)
自然(25410)
自然科(24876)
自然科学(24862)
自然科学基金(24440)
(23123)
教育(22488)
资助(20536)
编号(17028)
重点(16205)
(15432)
成果(15060)
(14219)
(13825)
(13586)
计划(13488)
课题(13289)
科研(13237)
创新(13010)
期刊
(38211)
经济(38211)
研究(29445)
学报(21450)
中国(19488)
(19228)
科学(18449)
大学(15510)
教育(15350)
学学(14558)
(13450)
农业(13253)
管理(11857)
(8264)
金融(8264)
技术(7938)
财经(7437)
(6930)
(6393)
(6361)
经济研究(6315)
业大(5973)
业经(5702)
问题(5043)
农业大学(4984)
科技(4544)
统计(4261)
资源(4220)
现代(4181)
技术经济(4090)
共检索到143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刁益虎  潘温雯  
工具理性所宰制的“现代性”秩序导致时间的畸变,使学校时间呈现出机械化、碎片化、透支化、加速化的现代性症候。转向学校时间症结的背后,发现主体的隐退、交往的异化、身体的失衡、生活的扁平共同构成这一现代性症候的内在动因,并导致“时间至上论”“时间淘汰论”“时间金钱论”“时间单向论”等现代性时间观大行其道。为应对上述现代性症结,克服学校时间的现代性弊病,应恢复时间的德性语境,构筑彼此共鸣的时间理念;祛除偏隘的时间文化熏染,归还学生属己的时间权力;尊重内在的时间体验,共契美好向上的时间愿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艳  
作为正式的社会化空间,学校空间在现代性的形成过程中完成着自身的社会性生产。学校空间经历了从分散到同一,从在场到"脱域"的"脱变"过程,这不仅为现代学校空间塑造了基本表征形态,同时也为科学、精确、可测的现代社会空间的生产奠定了基础。学校空间在完成现代转型的同时彰显出权力和自由的双重属性,成为现代社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网络化的学校空间,仍然无法真正逃离现代社会巨大权力之网的包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白倩   连志鑫  
在传统学校时空框架与教育改革的矛盾愈发凸显之际,美国学校时间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美国学校时间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扩大学校教育公共价值为目的,围绕数量革命和质量革命展开,最终落脚于支持持续深度学习和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美国的时间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学校时间改革的结果似乎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改良时间结构比延长时间数量更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并且只有当学校时间改革与课程、教学法、教师和评价方式等改革相联系时,真正的教育改革才会发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卢洁莹  
现代性伦理基础是人之自由,这是一种立场和态度。学校教育现代性与国家现代性密切关联。世俗学校教育现代性之目标即通过"探究"不断验证知识以发展每个人之理性。只有当学校教育与宗教分离,成为世俗之学校教育,社会底层人之学校"职业教育"和上流社会"精英"之学校"教育"融为一体,学校职业教育现代性才有可能。学校教育现代性之障碍是人类自身假设之系列制度设计原则。杜威教育哲学理论以及欧美现代国家之学校教育实践已证明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傅淳华  
人是一种时间性的动物,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存在的基石和发展的空间。但是时间一旦在各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成为制度化的产物,可能将对现实中的学校教育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要超越当下学校时间制度的道德困境,我们必须追寻、回返它的本体诉求——合道德性,即德性。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强  
作为现代网络技术和市场经济的产物,人设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人设是在商业化社会中借助现代科技实现的人物和人格设定,是迎合现代社会生活需要、在结构性的想象和设计中虚拟完成的新自我建构,是一种新现代性的自我生成。人设是人的市场化表征,具有趋利和向好的不同面向。人设的未来发展走向不是符号价值的扩大,而是内在价值的彰显;不是制造景观,而是健全人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锋  
中国传统信用观是以人情或亲情为纽带而形成和运作的 ,不可避免存在自己的局限性。这种信用观人为地把人分为熟人和生人两种群体 ,使信用有了程度上的差别。因此 ,传统信用观必须进行现代性转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颜炳乾  
"现代性"通常是指启蒙时代以来"新的"世界体系生成的时代,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性是一种持续进步的、合目的性的、不可逆转的发展的时间观念。目前,学术界更多的是在其哲学意义上来探讨和使用"现代性",即将其作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吕丽艳  
现代社会的特征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公民社会,在其中,公民是独立、自由而又主动的社会参与者。但是,现代社会又必然产生现代性问题,因为现代性使人们远离公共领域而活在自我的空间内,使现代社会失去公民社会的真义。因此,现代性本身又是颠覆现代社会的,这就需要通过公民教育来保卫公共性、捍卫公共价值并引导人体认自身的公民身份,以弥合现代性问题给现代社会造成的断裂。中国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两方面的影响下产生权利与义务的分离。为了抵制这种分离给公民社会所带来的现代性断裂,亟需通过公民教育引导学生从社会层面来理解权利与义务,以培养拥有健全而统一的权利和义务观的现代公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匡瑛  井文  
近年来,工匠精神成为职业教育界关注的热词。在广泛且热烈的讨论之中,对于工匠精神的内涵存在三种误读,如将工匠精神理解为慢工出细活、机械地重复、工匠的精神等。新时代背景下,在对工匠精神内涵理解理性纠偏的基础上,赋予工匠精神现代性的意涵阐释,包含专注坚守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勇于创新的卓越精神和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兼具历史性和时代性。为此,在创新培育职校生工匠精神路径上应借力现代学徒制,凸显工匠精神;依托专门课程及大纲,培育工匠精神;植入专业教育,渗透工匠精神;融入文化建设,熏染工匠精神;提升教师素养,助力工匠精神培育。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钟宇平   陆根书   魏小莉  
本研究使用在北京、湖北、江苏、陕西四省市进行的调查数据,探讨了我国高中生的现代性水平及其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是否是农民对学生的现代性水平具有显著影响;爷爷或奶奶是农民而且外公或外婆是农民的学生,其现代性水平显著低于只有爷爷或奶奶是农民或只有外公或外婆是农民的学生以及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都不是农民的学生;就父辈与祖辈的影响比较而言,父母对学生现代性水平的影响高于祖父母的影响;学生的现代性水平对其高等教育需求具有显著影响学生的现代性水平越高,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越强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金  
作为人类思考问题的一种新范式,现代性不仅涵盖物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凸显与强化了人的现代化。廓清现代性的研究论域与边界,是对其概念进行合理界定的关键。职业教育的现代性意蕴主要表征为职业教育现代化要达到的理想状态、现代职业教育形态主要特征的理论概括、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共生。在我国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需要立足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目的的整合性、服务的公共性、需求导向的全面性以及治理主体的多元性等维度来规约职业教育现代性的应然趋向。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仁  杨兆山  周国斌  
教育与启蒙有着内在的价值联系,其主要来源于人及社会的现代性转型的历史使命,奠定了教育的启蒙基因与精神传统。教育启蒙的现代性目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合法性危机,但并未得到教育理论研究的足够关注。当前,随着中国现代性转型的日趋深化,将启蒙问题引入教育学的理论视域,凸显了实践与理论的双重诉求,应当贯之"教育/教育学"的立场加以体系化的建构,并积极促进其理论成果的实践转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丽  李涛  
"童心说"融道家的"真心"、佛家的"本心"和儒家的"最初一念之心"于一体。真心即绝假纯真之心,自然个体人的原初之心。本心是清净的精神实体,即内心的清净无杂。最初一念之心就是天赋予人的自然之心,允许人的自利。"童心"与"婴儿之心"、明心见性、良知具有内在联系。李贽认为,做人、做文、生活都要遵循"真"字;文人应以个性创作抒发情感、欲望;也应正视"人必有私"。他倡导文艺创作的自由精神,反对道德说教,主张多听"迩言"。"童心说"的现代教育价值体现为回归人的本真、解放人的思想和倡导人的独立;从而回归教育的本真,使教育打通人性,帮助人成为自身;使学生学会思考存在性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展。"童心说"所体现的求真原则、个体性原则、自然人性的追求等蕴藏着现代性的精神特质,如:理性、个体性、自由性等,预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的萌芽。
[期刊] 求索  [作者] 谭红星  
阿多诺认为,真正的艺术在资本主义的侵蚀下已经退去了昔日的光环,在顺从这种齐一化模式中成为了商业的附庸,迫使传统美学与艺术逐渐分离,其特性在标准、程序批量生产、机械复制的过程中消融,丧失了艺术主体原有的社会批判的功能,仅留下一具所谓艺术的空壳。艺术的危机实际上也是人自身的危机,阿多诺的目标围绕着人性的解放与救赎,他的这一过程是在整个艺术创作、艺术批评等领域中实现的。他主张艺术真理必须以否定性的乌托邦模式,坚守反抗与批判社会的姿态,努力探索和彰显艺术的社会功能,为美学拯救人类精神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