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35)
2023(2582)
2022(2002)
2021(2126)
2020(1599)
2019(3784)
2018(3852)
2017(5516)
2016(4302)
2015(5012)
2014(5362)
2013(4315)
2012(4046)
2011(3730)
2010(3927)
2009(3138)
2008(3061)
2007(2930)
2006(2618)
2005(2528)
作者
(8431)
(6807)
(6722)
(6529)
(4375)
(3344)
(3249)
(2861)
(2673)
(2584)
(2394)
(2330)
(2226)
(2204)
(2155)
(2134)
(2102)
(2050)
(2041)
(1963)
(1924)
(1787)
(1784)
(1628)
(1604)
(1587)
(1561)
(1498)
(1465)
(1461)
学科
教育(19675)
中国(9614)
理论(7094)
教学(5773)
(4238)
经济(4235)
思想(3941)
政治(3816)
(3815)
研究(3811)
文化(3710)
思想政治(3677)
政治教育(3677)
治教(3677)
德育(3641)
管理(3583)
(3356)
(3354)
发展(3294)
高等(3272)
改革(3265)
(3172)
学校(3156)
教育改革(2878)
学法(2627)
教学法(2627)
(2413)
企业(2413)
(2322)
学理(2283)
机构
大学(50238)
学院(45089)
教育(27545)
(20032)
师范(19997)
研究(19410)
师范大学(16747)
(12987)
职业(11602)
科学(10721)
教育学(10681)
技术(9980)
北京(9338)
(9135)
管理(9011)
(8809)
研究所(8326)
职业技术(7918)
教育学院(7828)
理学(7502)
中心(7321)
理学院(7226)
(7025)
(6930)
(6886)
管理学(6878)
管理学院(6728)
技术学院(6612)
中国(6527)
经济(6481)
基金
研究(28276)
项目(25617)
教育(22795)
科学(21664)
成果(15921)
编号(15080)
社会(14595)
课题(14440)
基金(13728)
社会科(13419)
社会科学(13417)
(13050)
(12459)
(11966)
(10485)
规划(10314)
国家(10160)
(9230)
项目编号(8997)
研究成果(8778)
年度(8450)
(8178)
科学基金(7866)
(7719)
(7697)
(7669)
阶段(7646)
(7623)
重点(7614)
教育部(7410)
期刊
教育(48094)
研究(26220)
中国(20674)
职业(11586)
(9005)
经济(9005)
技术(8609)
技术教育(7751)
职业技术(7751)
职业技术教育(7751)
高等(5615)
大学(5427)
学报(5036)
(5007)
论坛(5007)
高等教育(5005)
成人(4916)
成人教育(4916)
(4770)
发展(4285)
(4285)
科学(4280)
职教(3924)
图书(3738)
比较(3605)
教研(3058)
高教(3058)
书馆(3055)
图书馆(3055)
(3019)
共检索到81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玉峰  
学校各科教育都可渗透传统文化,但需"全息的浸润"。至于主阵地语文课,则应注意保持传统文化的整体性,可引导学生在博览基础上进行人物专题研究,以求"知人论世",择善而从,同时对本国文化保持温情与敬意。如此便可远离那些让学生思想贫乏、人格矮化、使人变得奴化愚昧或仅是为了牟利的"伪传统文化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钟志勇  
学校教育是传递文化知识的活动,它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同时对提升民族个体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知具有决定作用。然而,学校教育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其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文章在深入分析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及传承现状的基础上,强调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能系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德   马圆圆  
智能时代,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场域是以智能技术为基础,在师生之间形成的一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为目的的客观关系网络。其中,教育技术是基础,扩展教育空间并提升教育主体能力;教育主体是关键,通过技术和教育空间实践教育目标;教育空间是载体,通过教育技术的嵌入支持教育主体发展。然而,当前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场域重构面临学校教育空间去教育化现象、技术生态系统发展受限、教育主体技术素养与自觉传承意识薄弱等问题,需通过加强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培养师生自觉传承的责任意识、优化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等途径应对。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明宏  王德清  
现代化是每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但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陷入现代性危机的境域,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存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功能缺失的事实。本研究构建了学校教育活动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联动共生机制,以链接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生态链出现的断裂,从而实现两者间和谐互动、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和  
教育是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知识传播创新的主阵地。在新形势下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为此建议:1.全面系统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贯穿到基础教育、高等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武升  
教育既传承和创新着文化,本身又具有文化内涵,是文化的一部分。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是教育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积淀、丰富而成的。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包括物质的文化内涵、精神的文化内涵、主体的文化内涵、制度的文化内涵和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等。提升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需要教育从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内涵型发展方式,真正实现由教育家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改革办学评估标准和方法,把学校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改革与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火萍  黄河  王列盈  
高等学校体验式传统文化教育是在特定的教育目标指引之下,在前人教育理论的基础之上,把大学四年学习时间作为一个整体教育过程,教育者按照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受教育者的接受状况设置相应的情景模拟,引导大学生在各种情景中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实践和感悟,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一种教学形式。根据当前高等学校传统文化教育要求,在阐述体验式传统文化教育内涵基础上,构建"明确目标—转换角色—过程管控—体验设计—评价反思"的体验式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大学生群体和教学载体,有针对性地运用沟通体验法、情境体验法和环境体验法。同时,应注意强化体验式传统文化教育理念,避...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霞  
公民教育源于西方政治文化和教育理念,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在中国开展公民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中国公民,因而需要中国本土文化的参与。中国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具有自身的伦理特性。依照中国文化的伦理精神,中国公民教育必须在个体层面强调道德修养,在家庭层面强调义务感,在社会层面强调公德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传统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刘海峰(厦门大学高教所博士生导师)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是一种潜在的、深层次的联系。比起经济和政治因素来,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制约影响较为迟缓且不明显,然而却是较为久远和深刻的。中国高等教育不仅仅是经济形态的产物,也无法仅用政治体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璐  尤铮  
英国人崇尚传统,珍爱自己的文化遗产,将学校教育视为文化复制、保护、传承、创新或更新的重要途径,通过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在精神、道德、文化和身体方面的发展是英国国家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英国在中小学主要通过语文、历史、地理、艺术与设计等正规课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通过宗教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进行道德熏陶和绅士风范的培养,同时注重以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充实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中国古代最早的数学专著在秦或先秦时就已经完成了。奠定中国传统数学的基本框架,又成为中国古代算学教科书的典范,影响我国数学与数学教育几千年的名著《九章算术》,其主体内容也在先秦已经具备。中国传统数学重视实际应用,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但又存在纯数学的研究。中国古代数学具有构造化和机械化两大特色,而这正是使中国古代数学属于世界数学发展的主流,而不是致使其没有产生现代数学的根源。中国古代数学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曾几度掀起高潮。数学教育不但产生早,而且受到政府和民间重视,几千年延绵不绝。这是中国古代数学、数学教育发展的特有的特点。而这种特殊性,又是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学术的发展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状  
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共生的精神根基和理论基础。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牢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充实立德树人教育理论研究、提高大学生道德品质和塑造健全人格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忠勇报国的爱国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业精于勤的学习精神和仁者爱人的大爱精神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此,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畅通课堂教学主渠道、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社会实践有效载体和打造网络媒体主阵地,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班建武  李凡卓  
当前,学校教育开始有意识地主动观照并有选择地吸收部分大众文化进入学校课程体系。学校教育的这种做法,反映了教育关注日常生活,向生活世界回归的价值理念;也是社会民主化发展在教育中的体现,有利于教育创新。同时,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的观照和选择性吸收,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教育的资源,丰富了教育内容,也有利于教师对青少年学生的认识与价值引导。但是,大众文化的商业性和消费性将会削弱学校教育的传统价值根基,同时,大众文化的当下性和感官刺激性则容易导致学校教育丧失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涵养与提升功能,而大众文化的犬儒性也不利于学校教育培养具有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人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阎亚军  祝怀新  
变革文化是学校组织内在的精神力量或意义体系,是学校变革能够发生与维持的基础。学校是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承担主体之一,然而部分学校参与教育改革的态度并不积极,缺乏变革文化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学校变革文化是一种自觉的文化,其核心内涵是进取、创新。学校变革文化的形成,需要经历"发现变化——适应变化——主动变革——管理变革"几个阶段,学校领导者和教师应承担各自的职责。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张应强  
传统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潘懋元张应强现代化问题日益成为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不同学科的学者分别在各自的学科领域研究现代化,高等教育学科领域也不例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是现代化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从高等教育领域来研究有其特殊意义:一方面,高等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