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05)
- 2023(3497)
- 2022(2825)
- 2021(2740)
- 2020(2184)
- 2019(5083)
- 2018(5155)
- 2017(9089)
- 2016(5257)
- 2015(6098)
- 2014(6633)
- 2013(6138)
- 2012(5737)
- 2011(5311)
- 2010(5693)
- 2009(5015)
- 2008(5353)
- 2007(5005)
- 2006(4463)
- 2005(4250)
- 学科
- 济(18445)
- 经济(18418)
- 管理(15551)
- 业(12794)
- 企(11923)
- 企业(11923)
- 理论(7774)
- 方法(6705)
- 中国(6564)
- 财(5899)
- 教育(5881)
- 学(5663)
- 业经(5460)
- 农(5028)
- 教学(4722)
- 制(4626)
- 数学(4237)
- 数学方法(4093)
- 和(3976)
- 务(3847)
- 财务(3836)
- 财务管理(3817)
- 银(3741)
- 银行(3736)
- 企业财务(3557)
- 行(3518)
- 农业(3299)
- 地方(3212)
- 融(3205)
- 金融(3204)
- 机构
- 学院(76396)
- 大学(76109)
- 济(26044)
- 管理(25469)
- 经济(25158)
- 研究(23692)
- 理学(20856)
- 理学院(20559)
- 管理学(20085)
- 管理学院(19925)
- 中国(18523)
- 京(16997)
- 财(15152)
- 科学(14271)
- 江(13662)
- 范(13581)
- 师范(13489)
- 所(11954)
- 州(11301)
- 财经(11269)
- 北京(11196)
- 中心(10997)
- 师范大学(10711)
- 教育(10544)
- 研究所(10332)
- 技术(10287)
- 经(10002)
- 职业(9849)
- 农(8798)
- 院(8619)
- 基金
- 项目(41091)
- 研究(34858)
- 科学(31641)
- 基金(26799)
- 家(22114)
- 国家(21809)
- 社会(19682)
- 科学基金(18575)
- 教育(18553)
- 社会科(18312)
- 社会科学(18309)
- 省(17094)
- 编号(16496)
- 成果(15299)
- 划(14110)
- 基金项目(13235)
- 课题(12600)
- 资助(11285)
- 年(10860)
- 自然(10697)
- 自然科(10411)
- 自然科学(10409)
- 自然科学基金(10207)
- 项目编号(9881)
- 重点(9743)
- 性(9658)
- 规划(9067)
- 部(9064)
- 发(8833)
- 大学(8595)
共检索到127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卢乃桂 张佳伟
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皆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两类研究,但是它们的认识论起源以及所秉持的研究传统却各有不同。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来自这两个领域的研究者开始尝试将二者加以联系,由此两个领域的研究出现了结合的趋势。学校效能和学校改进产生分歧在本质上是由于二者在认识论以及理性基础上的不同倾向。而二者进一步走向结合也是源于两个领域的研究者在认识以及行动上对学校的一些共同理解。
关键词:
教育行政 学校效能 学校改进 教育理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楚旋
学校改进与教育改革、学校变革和学校效能等概念存在区别,它以"技术认知兴趣"、"实践认知兴趣"和"解放认知兴趣"三重框架为认识论基础,包括理念、行动、关系和模态四个基本范畴。
关键词:
学校改进 概念 认识论 范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河川
追求"公平而卓越"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新的发展趋势。在教育研究领域中,与教育质量以及学校绩效息息相关的是学校效能和学校改进的研究。在这方面国际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学会发挥了先锋和带动作用,其研究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在追求公平而卓越的教育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绵涛 祁型雨 谢延龙
2005年9月22日-25日,由沈阳师范大学主办,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承办.国际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学会和亚太教育学会协办的“中国首届国际教育效能与学校改进大会”在沈阳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并就国际效能与学校改进问题进行了研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新刚 王玮
华为治理模式的特色集中体现在决策机制、发展战略、员工激励和市场竞争四个维度,破解了现代企业理论在这些领域失效的问题,为企业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天晓
学校改进是指把精力集中于教学变革和它所需的支持条件上以提高学生成绩的努力,这是变革期间为提高教育质量而改进学校能力的战略手段。美国学者艾尔默教授的学校改进思想直指教学改进,明确了学校改进的终极目的——学生学习的进步、成就和发展,而不是其他。艾尔默这一思想越过了一些学校改进模糊不清的观点和种种外部因素及对学校组织文化的泛泛而论,直接指向学校发展的根本——学生的成长。艾尔默的学校改进思想值得我们思考,对我国当前的学校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学校改进 教学改进 教学实践 领导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傅清波
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合编的《目录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出版已有十年的历史了。《概论》是解放后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高等学校目录学教科书。它的出版,是目录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目录学的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相对规范的时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金海年
经济增长的基础是需求,但需求是客观存在,而供给却是满足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的主动因素和决定性因素。由于需求在单类商品存在上限,供给的增长必须同时考虑量的增长和创新拓展两个途径,而这两个途径都是由供给的主要单位——企业来完成。政府要做的是解除对企业这一主要供给主体的约束,将其职能聚焦在公平竞争和公共服务等核心方向上来,创造促进企业不断创新的良性竞争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新供给理论 创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卢乃桂 钟亚妮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从认识论、理性和权力三个方面分析西方国家教师专业发展政策与实践的理论基础,哈贝马斯的知识与兴趣理论为理解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实证-分析、诠释和批判的三种视角,三种视角互相补充,各自展现着不同认知旨趣下思考问题的方式,并由此形成相异的政策与实践。全球竞争的社会情境对于教师的身份和角色都有影响。教育政策的改变导致教师专业发展呈现出标准化的趋势,建基于技术认知兴趣的策略尤为受到重视。标准化的改革剥夺了反思的时间,使教师不得不承担更多外来的责任和压力,顺从一些外在强加的要求,从而减少了教师的创造性和自主权。
关键词:
全球化 认识论 教育改革 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杨雄胜
真正要统一大家对管理会计体系问题的基本认识,必须要在建立管理会计制度基本理论依据方面有突破性认识,这种认识必须符合现代会计理论研究规范,同时能有效指导现实中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并充分满足在中国现实制度背景下管理会计发挥积极作用的基本需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廖万红
教育服务贸易已成为国际服务贸易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但其理论基础并未明确。为此本文从比较优势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理论来探讨其适用性及运用性。
关键词:
教育服务贸易 理论基础 探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良斌
从跨学科研究的驱动力分析入手,阐述跨学科研究的障碍、重要性和现实性,跨学科研究成为当前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期刊论文与学科交叉的关系,证实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来进行跨学科研究是可行的。为了取得跨学科学研究的成功,需要建立以学科交叉度为核心的跨学科测度指标,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使跨学科理论与实践研究得以开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郭一蓉 宋继文 朱丽
近年来领导与创造力的关系虽受到广泛关注但仍缺乏系统总结。基于此,本文分别从个体层面和团队层面,对"领导和创造力"领域的现有研究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1)领导与创造力关系;(2)领导与创造力关系的四个理论视角(动机型、认同型、学习型和风险型);(3)领导影响创造力的过程机制;(4)影响领导与创造力关系的边界效应。最后,提出未来七个研究方向——领导力的双重效应、情绪机制、创造力分类、关系视角、跨层研究、东西方对比研究和研究领域拓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梦根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冲击下 ,绿色GDP核算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讨论了绿色GDP核算的概念、意义及相关理论基础 ,并且进一步提出 ,绿色GDP核算在方法上存在直接测算与间接测算两种思路。理论上这两种思路各有利弊 ,但从实践上看 ,这两种核算方法都还存在不少的难点
关键词:
绿色GDP 直接测算 间接测算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党俊武
文章从内容、性质、根源、表现形态等方面对老龄问题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必须从社会形态理论和人类社会发展兴衰之道的高度重新认识老龄问题。结论是:30年来中国老龄问题研究的核心议题即应对人口老龄化一以贯之,但研究视角发生了"老年人问题—结构性问题—社会形态—兴衰之道"的转变,反映了不同阶段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研究取向和理论基础的重要转变,即从问题研究(问题取向)到社会形态研究(理论取向)的转变,从解决问题到建构新的社会形态的转变,但根本上是从应对之术到应对之道术俱进的转变。文章提出,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从中华民族兴衰的高度,居盛思衰,把握人口老龄化的应对之道,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作出战略安排,确保老龄社会条件下顺利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