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73)
2023(9848)
2022(8736)
2021(8445)
2020(6949)
2019(16276)
2018(16197)
2017(31061)
2016(17427)
2015(19908)
2014(19980)
2013(19526)
2012(17732)
2011(15811)
2010(15818)
2009(13809)
2008(13261)
2007(11255)
2006(9715)
2005(8214)
作者
(48665)
(40080)
(39966)
(38145)
(25561)
(19232)
(18083)
(16033)
(15322)
(14325)
(13901)
(13298)
(12613)
(12593)
(12352)
(12335)
(12241)
(11991)
(11339)
(11271)
(10060)
(9844)
(9637)
(9138)
(9050)
(9032)
(8927)
(8844)
(8129)
(7965)
学科
(61473)
经济(61403)
管理(47936)
(43290)
(36447)
企业(36447)
方法(30577)
数学(26468)
数学方法(26140)
(21724)
中国(17698)
(17066)
(15203)
理论(13903)
地方(13820)
业经(13600)
教育(13165)
(11021)
农业(10952)
财政(10914)
(10898)
技术(10474)
环境(10165)
(10135)
贸易(10130)
(9815)
(9681)
财务(9622)
财务管理(9600)
(9211)
机构
大学(236785)
学院(235144)
管理(94172)
(85677)
经济(83576)
理学(82498)
理学院(81564)
管理学(80143)
管理学院(79722)
研究(76218)
中国(53377)
(50537)
科学(49821)
(42575)
(38247)
(36866)
业大(36452)
研究所(35092)
中心(33767)
(33624)
师范(33320)
(33228)
财经(32464)
北京(32068)
(29543)
农业(28911)
(27866)
(27411)
技术(27271)
师范大学(26859)
基金
项目(167162)
科学(130014)
研究(124697)
基金(118365)
(102533)
国家(101639)
科学基金(87044)
社会(74616)
社会科(70444)
社会科学(70424)
(66823)
基金项目(63749)
教育(59245)
自然(57355)
(56229)
自然科(55970)
自然科学(55957)
自然科学基金(54915)
编号(52514)
资助(48894)
成果(43003)
重点(37387)
课题(36800)
(36567)
(34902)
(34883)
项目编号(32380)
创新(32349)
科研(31916)
大学(31631)
期刊
(90756)
经济(90756)
研究(70699)
中国(46178)
学报(38849)
教育(38099)
科学(34387)
管理(33372)
(32750)
(32314)
大学(29248)
学学(27037)
农业(23618)
技术(22354)
财经(15331)
(15131)
金融(15131)
业经(14816)
经济研究(14274)
图书(13973)
(12887)
理论(12111)
科技(11960)
(11724)
问题(11690)
实践(11380)
(11380)
技术经济(10658)
(10507)
情报(10502)
共检索到334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倩文  
自《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公共参与核心素养以来,对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实施方略层出不穷。公共参与素养培育作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注重的是高中生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行为能力,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落实其他三大核心素养。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目标定位要清晰,帮助高中生了解民主管理、体验民主决策、有效民主监督,提升高中生社会公德意识,将学生的正确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参与政治生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郝文清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新指示,再次提醒我们培育和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性迫切性。高校思政课要体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育人方向,应遵循素质教育的价值向度,在坚持共性教育的同时,必然需要责无旁贷地助推学生的个性保持与本色彰显,这已经成为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娟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以及现代学徒制的试点构建,培育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而言,工匠精神包括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与人文素养。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专业精神培育缺乏理性支撑、职业态度培育过度依赖技术理性、人文素养培育缺乏理性约束等问题,导致工匠精神培育陷入困境。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需要依托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借助思政课平台来培育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曹挹芬  胡凯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热点难点问题,教师要把准社会"脉象",真正了解大学生们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以马克思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立平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要求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者适时转变观念,把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高职思政课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这不仅要求要创新高职思政课的课程体系,还要推进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高职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也要重视高职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使思政课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万春  
课程思政是实现三全育人工作目标的必然举措,其理念目标、方法维度与时代新人培育具有逻辑契合性。高校时代新人培育要确保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价值理念及担当精神,契合课程思政教育目标。高校要充分利用课程思政教育,挖掘各门课程教育资源发挥协同效应,将时代新人培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概述课程思政教育内涵理念,阐述高校时代新人培育的要求,探讨课程思政与高校时代新人培育的关系;分析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中时代新人培育现状,提出基于课程思政的时代新人培育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薛栋  
访谈发现,课程活动、教师示范和校园环境是职业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径。就课程活动而言,主题人文活动和专业课程活动是主要教育载体,两类课程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少培育标准和内容,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就教师示范而言,教师的职业精神主要通过对教育环境的主体性、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自身主体性三个层面来显现,师生互动的内容与频次则主要与教师所从事的专业或岗位有关。就校园环境而言,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精神环境是营造职业精神培育氛围的三个层次。如何实现三个层次之间的协同育人,并充分挖掘每一层次中所蕴含的职业精神的教育意义尚需思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景鹏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农业在国家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培育新型农民是因应农业现代化趋势的必然要求。但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农民教育在培养对象、教学形式、课程内容以及教育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慕课在培育新型农民中具有学习成本低、学习方式活、学习内容实、学习效率高的优势。然而,要将慕课应用于新型农民的培育,还需要农民、政府、社会群体以及职业院校多方的共同努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毅  孙焕良  向浩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结合微课的特点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融入分层分类分段三分融合的思想,构建了培育分层、专题分类、知识点分段的微课体系,该体系具有适农性、系统性、全面性、动态性、标准性的特点,能有效满足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时间分散、需求多元、目的务实的要求,以期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陶文辉  邓泽民  
基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及高职思政课实际,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三维教学目标体系,包括领域维度目标、心理维度目标和能力维度目标。为保证这一三维教学目标体系取得实效,高职院校应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协同联动;强化队伍建设,持续推动教改;健全长效机制,营造良好氛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媛  
时代新人的培养目标是高职教育的新方向,是国家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职学生需要成长为能够担负时代重任的新型人才,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肩负起民族发展希望和国家发展前途的时代重任。文章通过对分析00后高职生特点和思想道德素养现状分析,指出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现实困境,应从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着力点入手,促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时代价值的实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方安  
近些年来,行动研究和教师研究在教育改革和教师发展中备受关注。然而,作为一种研究理念或取向,其所提供的关于教师开展研究的一般知识与教师感兴趣的具体情境的知识尚有一定距离。因此,探索既能秉承行动研究和教师研究的理念,又能缩小其与本土具体情境之间的距离的教师研究方法,就显得尤为迫切。在此背景之下,"培育研究"作为一种教师研究方法的身份得以呈现,其宗旨是通过重构教师的教育经验并将其理论化,发展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智慧,促进教师的成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姜一凡  
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对于凝聚国民力量,实现国家稳定和谐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地,在高校思政管理中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而且对于提升和拓展大学生自己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大的帮助。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是思政教育和管理不断探索的过程,因此思政管理作为高校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方式,也通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凸显其价值。然而随着当前互联网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精神逐渐趋于浮躁化,这对于其文化自信的增强和培育造成一定的挑战。因此笔者将结合沈壮海编著的《论文化自信》,探寻思政管理中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路径,试图消除当前我国大学生在文化自信建立方面的障碍,进一步坚定其文化自信,提升我国的整体实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媛媛  邓宏宝  
日本长期以来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其高等专门学校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开设"核心课程"、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举办"捐赠讲座"、实施"共同教育"与特色教育有效培育了学生的工匠精神,相关理念和举措启示我国职业院校要做好三方面工作:加强职业启蒙教育;注重知、情、意、行并重;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阎光才  
从微观层次的活动与实践角度审视,教育、科技与人才的关系内涵主要关涉教育的科技人才培育功能,但它不是教育活动的全部,学校教育也不可能直接产出科技人才,而是关照人的潜质发掘,依其禀赋、志趣和偏好通过个性化和差异性的教育,为社会提供大批多样化的潜在人才。因此,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教育中贴近生活与工作世界,理解科学与技术内涵,结合个人潜能与发展需求,自觉投身于STEM领域的学习,这是沟通教育与科技的基本路径。学校教育关注所有而不是少数人群的才智训练,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需要重视机会均等前提下个体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发展,并营造健康的人才与教育文化氛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