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85)
2023(4864)
2022(3314)
2021(2988)
2020(2361)
2019(5170)
2018(5294)
2017(9672)
2016(5774)
2015(6819)
2014(7115)
2013(6320)
2012(5410)
2011(5006)
2010(5053)
2009(4258)
2008(4148)
2007(3787)
2006(3585)
2005(3494)
作者
(15364)
(12615)
(12560)
(12134)
(7955)
(5882)
(5832)
(4993)
(4986)
(4510)
(4236)
(4186)
(4167)
(4066)
(3942)
(3925)
(3885)
(3832)
(3737)
(3594)
(3386)
(3157)
(3146)
(3016)
(2979)
(2884)
(2878)
(2842)
(2638)
(2627)
学科
(20702)
经济(20685)
管理(14256)
(13137)
(10633)
企业(10633)
中国(9027)
(7107)
业经(6989)
理论(6350)
教学(5564)
方法(5407)
教育(5277)
(4995)
(4940)
农业(4885)
技术(4730)
地方(4621)
发展(4469)
(4453)
(4114)
产业(4087)
数学(3856)
信息(3785)
数学方法(3785)
(3718)
(3642)
学法(3524)
教学法(3524)
(3427)
机构
学院(78325)
大学(77958)
(27398)
研究(27220)
管理(26806)
经济(26643)
理学(22643)
理学院(22335)
管理学(21836)
管理学院(21665)
中国(17751)
(17110)
科学(16615)
(16447)
师范(16350)
教育(14011)
(13238)
师范大学(13180)
(13137)
(12207)
研究所(12073)
中心(12072)
(11501)
技术(11177)
北京(10873)
(10590)
业大(10036)
职业(9912)
(9625)
财经(9555)
基金
项目(51060)
研究(42816)
科学(40863)
基金(34285)
(29302)
国家(28997)
社会(25433)
科学基金(24967)
社会科(23991)
社会科学(23987)
教育(22959)
(21485)
编号(19948)
(18055)
成果(17880)
基金项目(17796)
课题(14669)
自然(14183)
自然科(13901)
自然科学(13898)
自然科学基金(13653)
资助(12655)
(12529)
重点(12184)
项目编号(12097)
(12045)
(11387)
规划(11227)
(10895)
(10604)
期刊
(32129)
经济(32129)
研究(26772)
教育(25332)
中国(20465)
(11888)
学报(10806)
科学(10486)
管理(10215)
技术(9972)
(9146)
大学(8605)
农业(7962)
职业(7418)
学学(7379)
图书(6324)
(6044)
金融(6044)
业经(5790)
技术教育(5106)
职业技术(5106)
职业技术教育(5106)
经济研究(4982)
(4901)
论坛(4901)
财经(4821)
问题(4678)
(4496)
书馆(4298)
图书馆(4298)
共检索到122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易连云  
2006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会议再次提出“德育专业化”命题,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研讨。这一命题事关教师专业化和德育实效的提高,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具有强烈现实性的理论话题。会后,我们约请相关研究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心得进行了梳理,形成了本次笔谈。虽然他们的思考角度、学术观点不尽相同,但是都会从特定视角给我们以启发。我们希望以此推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易连云  邓达  
道德知识,不仅包括人们的道德观念系统,而且包括道德行为方式;不仅是群体类意识,也属于个体知识。学校德育课程作为道德知识的组织平台,框定了道德知识在学校场域中的生存命运。由于对道德知识理解上的表面化、片面化,道德知识在当前德育课程中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局限。学校德育课程的变革要遵循"一个维度、三个层次"的道德知识选择原则来构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并依据道德知识的不同类型,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檀传宝  
2006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会议再次提出“德育专业化”命题,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研讨。这一命题事关教师专业化和德育实效的提高,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具有强烈现实性的理论话题。会后,我们约请相关研究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心得进行了梳理,形成了本次笔谈。虽然他们的思考角度、学术观点不尽相同,但是都会从特定视角给我们以启发。我们希望以此推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林效廷  
教育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 ,学校德育是实施道德建设 ,实现以德治国的基础工程 ;以德治国为学校德育创造了环境 ,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 ,把以德治国的方略落到实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孟宪乐  
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问题是近几年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试图从实践知识论视野研究教师专业化新的知识基础和新的理论依据,并从教师教育的目标、课程、形式与方法等方面提出教师专业化的具体"实践"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玉苗  
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要关注教师知识。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知识基础具有特殊性,需要引入技术知识的概念,要确立技术知识在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技术知识包括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其核心是技术实践知识。在技术实践知识中,小部分是显性知识,大部分是隐性知识,所以,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必须重视隐性知识的价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唐燕  
在教师专业化的潮流中,德育教师专业化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议题,但建基在"道德知识"上的德育教师专业化却无法让德育教师获得道德知识,实现其教授之职。这一悖论的存在源于道德知识的特殊性,道德知识并非科学、技艺般的知识,而是人的理性品质,即实践智慧。因此,需在道德和道德教育的规定性上慎思德育教师专业化的可能性,并认识到学生的道德发展不能简单地托付于专职德育教师来解决。否则,现代分工化、专业化的潮流势必让人们遗忘道德教育乃共同体事业之观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迟希新  
2006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会议再次提出“德育专业化”命题,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研讨。这一命题事关教师专业化和德育实效的提高,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具有强烈现实性的理论话题。会后,我们约请相关研究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心得进行了梳理,形成了本次笔谈。虽然他们的思考角度、学术观点不尽相同,但是都会从特定视角给我们以启发。我们希望以此推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檀传宝  
教育根本性质保障与德育实效提高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是充分实现"教师德育专业化",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教师德育专业化"这一命题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甚至普遍存在"教师专业化"的概念缺损问题"。教师德育专业化"的类型包括"教师的德育专业化"和"德育教师的专业化",内涵包括专业伦理和专业知能,过程包括专业的整体发展和教师个体德育专业化。实现"教师德育专业化",政府要建立与"教师德育专业化"要求相配套的制度,以及完善的促进"教师德育专业化"的政策体系;大学应加强对"教师德育专业化"的学术研究和"教师德育专业化"实践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中小学校需探索建立"教师德育专业化"的校本模式,教师则应自觉做自身德育专业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蓝维  
2006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会议再次提出“德育专业化”命题,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研讨。这一命题事关教师专业化和德育实效的提高,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具有强烈现实性的理论话题。会后,我们约请相关研究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心得进行了梳理,形成了本次笔谈。虽然他们的思考角度、学术观点不尽相同,但是都会从特定视角给我们以启发。我们希望以此推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屈陆  杜洁  
制度化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特征,对学校德育同样产生了深刻影响。制度化对学校德育的异化表现为确定性、科学化与技术化、规训化、外在化几个方面。制度化有悖于道德的生活本性,学校德育需要科学、完善的德育制度体系,但决不需要制度化德育。制度创新是实现学校德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学风  
WTO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事实 ,它对政治、思想及文化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入WTO给我国学校德育改革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必须更新学校德育观念 ,改革德育内容 ,创新德育方法 ,加强学校德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主动迎接WTO对我国学校德育的挑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贤君  李明汉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不可避免地带来社会结构、社会文化、教育和道德等方面的急剧变化,给学校德育带来各种各样的冲突和困惑。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目前学生思想道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则是有效地实施德育的基础。 本文根据1993年4月间,广州教科所德育研究室对广州市所属的市区、经济较发达的番禺、经济较落后的从化三个地区,15所不同层次的普通中学,2400多名不同年级的中学生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檀传宝  
讨论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时代构建的前提是研究当代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时代特征。 一、当代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结构性变化 (一)当代社会环境子系统的变迁 研讨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变化,我们认为应从环境因素(子系统)及其物质和精神结构两个角度子以展开。所谓社会环境的子系统包括客观系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心理,中观系统的社区,微观系统的家庭和作为中间系统的大众传媒。 当代社会就其宏观角度来看,全球正处在后现代化和现代化的巨变过程之中。一部分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在经济、文化诸领域均已达到了目前人类社会所达到的最高成就。但是工具理性和个人主义为特征的现代文明又带来了技术专制、金权社会、紧张的人际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