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94)
- 2023(7715)
- 2022(6504)
- 2021(6020)
- 2020(5081)
- 2019(11090)
- 2018(10943)
- 2017(20419)
- 2016(10928)
- 2015(12098)
- 2014(11435)
- 2013(10807)
- 2012(9838)
- 2011(8886)
- 2010(9118)
- 2009(8646)
- 2008(8541)
- 2007(7870)
- 2006(6950)
- 2005(6334)
- 学科
- 管理(43609)
- 业(40144)
- 企(36830)
- 企业(36830)
- 济(36252)
- 经济(36180)
- 技术(15329)
- 财(13884)
- 制(13734)
- 方法(13042)
- 中国(11980)
- 技术管理(11961)
- 业经(11047)
- 数学(10386)
- 数学方法(10238)
- 体(9416)
- 农(9331)
- 务(8568)
- 财务(8549)
- 财务管理(8529)
- 银(8510)
- 银行(8498)
- 体制(8147)
- 行(8126)
- 企业财务(8119)
- 划(7754)
- 融(7679)
- 金融(7677)
- 理论(7421)
- 学(6690)
- 机构
- 大学(148189)
- 学院(147357)
- 济(61573)
- 经济(60323)
- 管理(59578)
- 理学(51095)
- 理学院(50543)
- 管理学(49901)
- 管理学院(49566)
- 研究(47786)
- 中国(36649)
- 财(32250)
- 京(30420)
- 科学(26166)
- 财经(24421)
- 江(23727)
- 所(22377)
- 经(22061)
- 中心(21978)
- 研究所(19765)
- 北京(19040)
- 范(19025)
- 经济学(18917)
- 师范(18861)
- 州(18260)
- 业大(18194)
- 农(18121)
- 财经大学(18078)
- 院(17849)
- 商学(16923)
- 基金
- 项目(98074)
- 科学(80114)
- 研究(75902)
- 基金(71838)
- 家(61379)
- 国家(60826)
- 科学基金(53958)
- 社会(50406)
- 社会科(47828)
- 社会科学(47819)
- 省(39520)
- 基金项目(37999)
- 教育(35911)
- 自然(32961)
- 划(32680)
- 自然科(32261)
- 自然科学(32254)
- 自然科学基金(31742)
- 编号(29479)
- 创(27284)
- 资助(27100)
- 制(25504)
- 成果(24837)
- 创新(24440)
- 重点(22353)
- 部(22213)
- 课题(21827)
- 国家社会(21080)
- 发(20824)
- 教育部(19919)
共检索到231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超良 李红梅
一、我国学校德育制度制定的模式及特点国家层级的学校德育制度作为教育制度的重要构成,其决策权及决策方式由政府所掌握和确定。我国学校德育制度往往是由国家作为决策主体,由组织政府机构、教育官员和专家制定的,并依据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逐步修正。这一学校德育制度的制定形式可概括为“精英模式”与“渐进模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屈陆 杜洁
制度化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特征,对学校德育同样产生了深刻影响。制度化对学校德育的异化表现为确定性、科学化与技术化、规训化、外在化几个方面。制度化有悖于道德的生活本性,学校德育需要科学、完善的德育制度体系,但决不需要制度化德育。制度创新是实现学校德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制度化 制度化德育 异化 制度创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杜时忠
要解决我国社会道德现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进行制度改革与制度建设,而不仅仅是道德建设。但在制度变革优先的前提下,道德建设仍有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道德教育仅是道德建设的五种机制之一,不宜夸大学校德育的作用。现代德育与传统德育相比有质的变化,现代学校德育的作用是:审视社会正义,高扬终极关怀,强化普遍伦理,提倡主体精神。
关键词:
制度建设 道德建设 学校德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建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与部署为学校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指引与思想指导,文章从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出发,分析了学校如何运用好新质生产力这个新的抓手,创新德育教育的机制与模式,加强新质生产力有关内容的研究与教育,以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开发德育课程和德育活动,作为学生创新精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创新人才培养大局。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学校 德育创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德育"作为未来10年我国教育的战略主题。2012年,德育工作也被列为我国职业教育工作今年的工作重点。德育重要,尤其对中等职业教育而言;德育难办,中等职业教育也尤为突出。与其他类型的教育一样,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如何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职业教育德育的针对性和特殊性,是职教德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本期"职业教育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我们走进了广东中山——我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在香山文化的引领之下,那里的职教德育生机勃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文全 高静
德国教育哲学家和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基于存在哲学提出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认为,学生并非总是按照预定的路线或规律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偶然的、顿悟的、不规律的、非理性的,是一种非连续性变化,这与中国传统蒙学中的朴素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与观点不谋而合。将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应用于德育实践以实现德育创新,一是在德育过程中要创生"顿悟现象"和"酝酿效应";二是在德育内容方面要积极利用"危机"、"遭遇"与挫折,化危机为转机与契机;三是在德育环境的营造上要注重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得益彰;四是在德育形式、方法和评价上要善于利用"告诫"和"唤醒"以及因材施教、榜样示范、情感激励和冲突缓解等方法,要注重过程性评价。非连续...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谈松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贤君 李明汉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不可避免地带来社会结构、社会文化、教育和道德等方面的急剧变化,给学校德育带来各种各样的冲突和困惑。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目前学生思想道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则是有效地实施德育的基础。 本文根据1993年4月间,广州教科所德育研究室对广州市所属的市区、经济较发达的番禺、经济较落后的从化三个地区,15所不同层次的普通中学,2400多名不同年级的中学生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檀传宝
讨论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时代构建的前提是研究当代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时代特征。 一、当代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结构性变化 (一)当代社会环境子系统的变迁 研讨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变化,我们认为应从环境因素(子系统)及其物质和精神结构两个角度子以展开。所谓社会环境的子系统包括客观系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心理,中观系统的社区,微观系统的家庭和作为中间系统的大众传媒。 当代社会就其宏观角度来看,全球正处在后现代化和现代化的巨变过程之中。一部分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在经济、文化诸领域均已达到了目前人类社会所达到的最高成就。但是工具理性和个人主义为特征的现代文明又带来了技术专制、金权社会、紧张的人际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秀军
完整的德育视野,既要在德育过程之中,也需在德育过程之外,必须关注学校德育环境的生态建构。德育生态环境的整体构成具有系统性,影响机制具有复杂性,形成发展具有建构性,存在属性具有价值性,存在样态具有动态平衡性。德育生态环境通过支撑与制约、熏染与陶冶、引发与导向、检验与反馈等作用机制发挥其德育影响。学校德育环境的生态建构中蕴含着学校德育的深刻变革,其生态建构需遵循生态学的理念与原则,构建国家、社会、家庭与学校的"生态联盟",实现学校内、外德育环境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
学校德育 德育环境 生态建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文彦
20多年来,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政治、经济、法律,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观念、意识、教育,当然也包括学校德育。这一崭新的历史转型期具有哪些鲜明的特点?它怎样深刻地影响着学校德育?学校德育如何积极改革并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这是我们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许向东
香港学校德育评介许向东只有弹丸之地的香港,近几十年创造了世界第三金融中心、第三黄金市场、第一集装箱港等经济奇迹。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成就,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香港政府确立“通过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开发智力资源以弥补自然资源不足”的战略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