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21)
- 2023(3966)
- 2022(3064)
- 2021(3040)
- 2020(2257)
- 2019(5093)
- 2018(4972)
- 2017(7514)
- 2016(5406)
- 2015(6081)
- 2014(6397)
- 2013(5374)
- 2012(5019)
- 2011(4831)
- 2010(5030)
- 2009(4071)
- 2008(3852)
- 2007(3622)
- 2006(3338)
- 2005(3151)
- 学科
- 教育(18931)
- 济(15853)
- 经济(15847)
- 中国(11049)
- 地方(8304)
- 管理(6923)
- 理论(6079)
- 地方经济(6062)
- 教学(5770)
- 学(5682)
- 发(4802)
- 发展(4167)
- 方法(4119)
- 展(4044)
- 数学(3803)
- 数学方法(3723)
- 研究(3594)
- 农(3532)
- 革(3374)
- 业(3368)
- 思想(3292)
- 改革(3277)
- 政治(3172)
- 高等(3157)
- 学校(3132)
- 思想政治(3010)
- 政治教育(3010)
- 治教(3010)
- 德育(2978)
- 技术(2895)
- 机构
- 大学(68493)
- 学院(63487)
- 教育(28180)
- 研究(28125)
- 范(22600)
- 师范(22549)
- 师范大学(19041)
- 济(17104)
- 科学(16884)
- 京(16753)
- 经济(16414)
- 管理(16201)
- 理学(13985)
- 所(13847)
- 理学院(13583)
- 管理学(13162)
- 管理学院(12972)
- 中国(12958)
- 研究所(12820)
- 职业(12094)
- 北京(11573)
- 技术(11487)
- 江(11440)
- 中心(11149)
- 教育学(10814)
- 院(10454)
- 州(8953)
- 研究院(8446)
- 职业技术(8234)
- 教育学院(7919)
- 基金
- 项目(42001)
- 研究(39043)
- 科学(35504)
- 教育(26870)
- 基金(26386)
- 社会(22358)
- 家(22264)
- 国家(21930)
- 社会科(20871)
- 社会科学(20869)
- 编号(18706)
- 省(18392)
- 划(18099)
- 科学基金(18070)
- 成果(17866)
- 课题(17048)
- 年(14639)
- 基金项目(13158)
- 规划(12814)
- 发(11758)
- 重点(11754)
- 部(11039)
- 项目编号(10651)
- 度(10617)
- 性(10243)
- 发展(10060)
- 教育部(10020)
- 展(9835)
- 研究成果(9580)
- 资助(9575)
共检索到105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邓达 田龙菊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在教育中的体现,是促进教育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学校场域里存在诸多教育不公,对此进行揭示和批判是创造良好教育的前提性条件。学校场域里教育公正得以实现的可能方式在于促进教育中的制度公正、营造宽容的氛围、使教师转变为教育设计师角色和走向师生幸福关怀。
关键词:
学校 教育过程 教育公正 幸福关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润智
教师与学生、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或教学内容的物化形式以及其他辅助条件是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国家、学校、教师、学生是教育关系中的四个利益主体。由于国家、学校、教师、学生在掌握社会权利资源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教师和学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多重重大权利关系的承载体,其结果导致了教师与学生权利主体地位的弱化,学校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不断改善年轻一代的生存环境,提高他们生命和生活的质量,这既是学校日常生活的出发点与归宿,也应该是确定教育关系的基本准则。
关键词:
教育关系 学校 场域 要素 关系 结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袁强
学校场域中的隐性教育歧视具有隐蔽性和非制度性的特点,对学生造成长久的弥散性伤害,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为了实现更为公平的学校教育,需要从文化传统、社会现实、教育制度以及学校办学思想和教师个人素质等多方面去探讨隐性教育歧视的形成机理和防范路径。
关键词:
学校场域 隐性教育歧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卢洁莹
现代性伦理基础是人之自由,这是一种立场和态度。学校教育现代性与国家现代性密切关联。世俗学校教育现代性之目标即通过"探究"不断验证知识以发展每个人之理性。只有当学校教育与宗教分离,成为世俗之学校教育,社会底层人之学校"职业教育"和上流社会"精英"之学校"教育"融为一体,学校职业教育现代性才有可能。学校教育现代性之障碍是人类自身假设之系列制度设计原则。杜威教育哲学理论以及欧美现代国家之学校教育实践已证明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润洲
人是文化的产物,公民人格的生成需要适宜的文化环境。在学校教育中,公民人格的建构遭遇着文化阻隔,表现为惟上惟权的价值取向对人的自主性的抑制、学校"差序格局"对学校公共性的侵蚀、学校人际互动的"私德"对"公德"的僭越等。学校场域中的公民人格建构应厘清教育价值,提升人的自主性;构建实践共同体,增强学校的公共性;划清"私德"的疆界,培育人的公共理性。
关键词:
学校 公民人格 文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衡
目前,教育智库受到高度重视,但机构的建立并不等同于功能的发挥,教育智库的作用也并不必然具有积极意义。错误的预设、角色选择困境等可能构成教育智库作用发挥的障碍,对此进行分析,有助于全面认识教育智库的作用,促进其更好地发挥功效。
关键词:
教育智库 政治过程 民主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吉标
在当前学校变革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中,文化问题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提升改造和建设新的学校文化成为很多学校的重要目标。但仔细考察当前的学校“文化建设”,不难发现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种是“口号式”的文化建设。通常只是打一个条幅、喊一声口号、贴两条标语,表面轰轰烈烈,有文化建设之名而无文化建设之实,这与其说是进行文化建设,不如说是自欺欺人的“作秀”行为。另一种可称为“庸俗的文化建设”。即学校外在层面的“文化粘贴”,进行所谓的校园“美化”、教室“装点”。这一类与其说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吴遵民 陈玉明
2012至2013年,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云南等5所广播电视大学相继正式挂牌为开放大学。由于电大转型为开放大学需经教育部批准,加之教育资源有限,教育对象锐减,上述转型是否成功,目前还难有定论。在此情况下,部分省市电大利用自身教育资源及平台的优势,研究并投入社区教育,这一发展趋势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电大当前面临的生源困境,还可以在部分省市政府尚未着手的社区教育领域进行新的"拾遗补缺"的尝试,从而使电大重振雄风,重拾新的办学增长点,这不吝说不是一个很好的转型与创新的机会。本文就电大转型发展社区教育何以可能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
电大 转型 社区大学 社区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绵涛
教育管理现象何以可能这一论题包含教育管理现象存在何以可能、认识何以可能和改革何以可能三个方面,涉及到存在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领域的哲学问题。其中,教育管理现象何以可能是本论题的前提,认识何以可能是本论题的核心,改革何以可能是本论题的目的。教育管理现象的存在成为可能是由人的对象化活动决定的;教育管理现象的认识成为可能,就要克服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弊端;教育管理现象的改革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教育管理现象本身是运动变化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就是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和特殊规律。
关键词:
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现象 教育管理规律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芳
从场域的视角审视学校道德生活,将道德置于广阔的学校生活中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学校社会组织理论,构建了学校场域道德生活的基本分析框架,分别从关系、组织、行为、课程四个方面理解"此在"与"彼在",关注作为存在者的学生"此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困境与探寻"彼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出路。"此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困境表现为师生关系场域道德生活疏离、班级组织场域道德生活枯燥乏味、课堂行为场域道德生活功能失调、品德课程场域道德生活欠缺生活质感等。"彼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出路有关心学校场域中学生的整全生命存在、实现班级组织的道德教育价值、建构课堂行为场域的道德教育意义、传承品德课程场域的道德内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敏
今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程进行了布局,从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主要内容、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意见》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场域 青少年学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丽佳
作为外部问责与教师责任间的中介,文化问责是学校日常运作中自然发展而成的概念,它近距离地形塑着教师的责任。基于文化问责之构成对上海市某初中的实证研究表明,学校作为教师实践展开的场域,其中培植的责任概念引领着教师个体从"责任规避"到自觉承担"拓展的责任",同时也从群体层面上促成了教育合力的形成。建立正式的校本问责制,在利益相关者间合理分配责任,培植教师个体的道德责任感,是文化问责情境中促进教师责任承担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
问责 文化问责 责任 共同期待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明海
康德从其唯心主义先验论出发论述了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问题 ,从而为其教育思想体系 ,也为德国教育学理论体系奠定了根基。
关键词:
康德 教育 智育 德育 美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翠萍 范国睿
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试行和有效实践,需要在理论上对教育服务何以可"购买"、政府何以要"购买"、政府在何处"购买"以及如何购买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形成科学的认识与判断,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所需的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为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实践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