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22)
- 2023(5528)
- 2022(4682)
- 2021(4281)
- 2020(3644)
- 2019(8211)
- 2018(8052)
- 2017(14532)
- 2016(8656)
- 2015(9961)
- 2014(10028)
- 2013(9394)
- 2012(8534)
- 2011(7828)
- 2010(8100)
- 2009(7535)
- 2008(7430)
- 2007(6830)
- 2006(6059)
- 2005(5628)
- 学科
- 管理(29318)
- 济(25548)
- 经济(25479)
- 业(24111)
- 企(20952)
- 企业(20952)
- 制(11291)
- 财(10667)
- 方法(9400)
- 体(8695)
- 中国(8647)
- 农(7992)
- 数学(7793)
- 数学方法(7653)
- 业经(7174)
- 理论(7016)
- 体制(6800)
- 教育(6782)
- 务(6429)
- 财务(6410)
- 财务管理(6393)
- 学(6125)
- 企业财务(6077)
- 银(5712)
- 银行(5689)
- 划(5509)
- 教学(5431)
- 行(5423)
- 融(5233)
- 金融(5231)
- 机构
- 大学(119543)
- 学院(119351)
- 济(44745)
- 经济(43615)
- 研究(41597)
- 管理(41057)
- 理学(34840)
- 理学院(34394)
- 管理学(33782)
- 管理学院(33539)
- 中国(29647)
- 京(25403)
- 科学(24892)
- 财(24774)
- 所(21409)
- 农(21094)
- 江(19936)
- 研究所(19146)
- 财经(18608)
- 中心(18357)
- 业大(17869)
- 范(17147)
- 师范(16928)
- 经(16752)
- 农业(16493)
- 北京(15950)
- 院(15275)
- 州(15152)
- 技术(14870)
- 省(14161)
- 基金
- 项目(78508)
- 科学(61096)
- 研究(59204)
- 基金(54917)
- 家(48163)
- 国家(47732)
- 科学基金(40199)
- 社会(36529)
- 社会科(34447)
- 社会科学(34439)
- 省(32301)
- 教育(30086)
- 基金项目(28636)
- 划(27317)
- 自然(25283)
- 自然科(24682)
- 自然科学(24674)
- 自然科学基金(24226)
- 编号(24195)
- 资助(22269)
- 成果(21207)
- 制(20452)
- 课题(18918)
- 重点(18757)
- 部(18010)
- 创(16939)
- 发(16460)
- 创新(15903)
- 性(15888)
- 教育部(15596)
共检索到1887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叶飞
学校制度生活作为一种隐性的公民教育机制,它可以通过制度体系所展现的公共性与民主性的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公民品德和公共精神的主体性建构,推动青少年的法律-规则的品质、权利-责任的品质、理性-行动的品质、公平-正义的品质等的健全发展。学校公民教育必须重视制度生活的"育人"功能,通过建构优良的制度生活来实现公民教育的目标与使命。从当前的社会转型以及教育变革的背景出发,优良的学校制度生活的建构应以法理规范精神为基础,以公正、平等为核心价值导向,以教师与学生的协商对话、民主参与、共同治理为主要途径,在增进学校制度生活公共性的同时不断推动青少年公民人格的整全发展。
关键词:
学校制度 隐性课程 公民品质 公民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吕寿伟
对"团结"不加反思的认识正消磨着团结所具有的教育意义,同时也导致团结概念的狭隘化和庸俗化。团结的教育生活是以友爱精神为基础的公共生活,是具有公共精神和包容意识的生活,是成员之间彼此友好、相互信赖、相互尊重的生活。团结决不意味着为了集体目标而自我放弃和牺牲,相反,它是为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发展;团结也不意味着内部的包容和外部的排斥,它通过对"我们"观念的超越而消解不同团体之间的敌意;团结也不是集体活动中短暂的力量集聚,而应达成一种持久的合作与包容,成为一种稳定的生活状态。团结通过个体的"他人意识"而实现对陌生人的接纳,并使教育生活不断呈现出公共的属性,从而使其具有公民教化的功能。
关键词:
友爱 团结 教育生活 承认 公民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建州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诚信品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和决定未来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培育大学生诚信品质,除了依靠诚信教育和大学生个体自律外,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制度"刚性"作用和"他律"功能。制度是规范,是铁律,只有依靠"刚性"的制度约束,充分发挥制度在大学生诚信品质培育中的作用,才能规范大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殿安
低碳农业既需要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硬件支撑,同时也需要制度、理念、文化等软件支撑。本文借鉴经济发达国家低碳农业发展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低碳农业的制度与文化创新做了一些初步的理论探讨,以其对低碳农业的发展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农业 制度支撑 文化培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守聪
新型职业农民的提出并非偶然,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乡村流动到城镇,从农业转向非农业,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3亿人,并且仍以每年900万人到1000万人的规模转移,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现象,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问题突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提出表明,未来"谁来种地",已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狭义的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指种植业和养殖业大户,农业劳动是其主要职业活动内容,农业收入是其主要收入。广义的新型职业农民,一般是指与农业相关的职业群体和潜在的新型职业农民,包括农村、农业发展带头人,农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唐海燕 胡立法
建国以来,我国外贸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得到健全和完善,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但是,我国先行的外贸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多边贸易体制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它增加了对外贸易中的各种交易成本和种种不确定性。因此,必须从先行外贸制度完善和贸易制度互补两方面创新中国外贸制度,以更好发挥外贸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治理
大学文化对推动大学发展、引领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中层,它既是大学文化的具体体现,又对大学文化的建设具有支撑和保障作用,只有不断加强大学制度建设,才能够体现大学文化、培育大学精神。
关键词:
大学制度 大学文化 大学精神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星原
培育适合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生长的产权市场刘星原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冲规划了90年代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蓝图。其中,建立适应市场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重要的改革任务之一。同时,全国人大也在1993...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唐晓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教育民主化进程下,法国政府以师资整合和职业培训为导向,对传统的师资培养体制进行改革。然而,新体制的建成虽然改变了旧有师资培育的格局,但过去的问题却以新的方式得以延续。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师资培育体制的性质又发生了新的转型。本文从"教师培训大学学院",这一师资培养机构的历史演变切入,简要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形式和内容、目标和问题以及当前的新转向,旨在对二十世纪法国师资培育制度改革的脉络略窥一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厉以宁
习近平同志在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的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提出:"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
关键词:
人才培育 人才集聚 制度创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胜利
特色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日益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我国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途径之一。陕北土地资源丰富、潜力大,农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发展特色农业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本文在充分分析陕北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与区域布局思路,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对策,以探讨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特色农业 比较优势 区域布局 陕北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侯庆轩
培植新产业是一国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保持旺盛活力的关键,科技研究成果的实用化和风险经营型人才的培养则是形成这种活力的源泉和保证。高等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风险经营型人才的摇篮。日本直面大变革时代,强化科技研究适应能力,建立大学新产业培育制度,促进技术转让和学生起(企)业家的形成,以产学官合作为基轴,促进风险经营型企业发展和地区开发。它虽然起步不久,且面临不少问题,但其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关键词:
新产业培育制度 产学官合作 TLO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乃梁
消费者金融素养的普遍缺失使学界开始思考金融素养培育的制度必要性。从源流来看,金融素养培育得益于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消费者保护浪潮的盛行,并在制度演化中愈发彰显独立性价值。伴随制度实践的深入,金融素养被视为金融市场深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并逐渐纳入主流国家金融监管体系。政府间国际组织、专业性国际机构以及私营部门的广泛参与,为金融素养培育的制度实践提供丰富的政策建议与资源保障。从初期零散的智识性倡导,到中期协同的战略性推进,再到近期系统的针对性提升,金融素养培育已经成为金融全球化视域中不可忽视的制度环节。立足协同性与实效性的制度节点,厘清主体权责、强化公私协同、明确优先事项,有效缓和因成本与收益不可控引发的有效性质疑,是金融素养培育国际探索的有益经验。面对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应从消费者金融素养实际水平出发,逐步提高金融素养培育的政策优先级。
关键词:
金融素养 国际探索 金融教育 金融消费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