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73)
- 2023(14544)
- 2022(12313)
- 2021(11654)
- 2020(9797)
- 2019(21958)
- 2018(21695)
- 2017(40525)
- 2016(22209)
- 2015(24873)
- 2014(24120)
- 2013(22773)
- 2012(20328)
- 2011(18159)
- 2010(18003)
- 2009(16688)
- 2008(15496)
- 2007(13487)
- 2006(11562)
- 2005(10141)
- 学科
- 济(78139)
- 经济(78015)
- 管理(65011)
- 业(57991)
- 企(48487)
- 企业(48487)
- 方法(35073)
- 数学(31022)
- 数学方法(30522)
- 财(23881)
- 农(23702)
- 中国(22923)
- 制(19649)
- 业经(19064)
- 地方(16509)
- 农业(15554)
- 务(14702)
- 财务(14647)
- 财务管理(14612)
- 学(14219)
- 贸(14013)
- 贸易(14004)
- 理论(13854)
- 企业财务(13822)
- 易(13634)
- 体(13537)
- 银(13039)
- 银行(13026)
- 环境(12877)
- 技术(12501)
- 机构
- 大学(288819)
- 学院(286545)
- 济(113350)
- 管理(111875)
- 经济(110809)
- 理学(96800)
- 理学院(95754)
- 管理学(93879)
- 管理学院(93319)
- 研究(89149)
- 中国(66479)
- 京(58137)
- 财(55645)
- 科学(52141)
- 江(44724)
- 中心(43803)
- 财经(43764)
- 农(41454)
- 范(41454)
- 师范(41100)
- 所(40991)
- 业大(40054)
- 经(39766)
- 研究所(36947)
- 北京(35277)
- 经济学(34995)
- 州(34875)
- 院(33151)
- 师范大学(32899)
- 财经大学(32644)
- 基金
- 项目(198817)
- 科学(159161)
- 研究(152085)
- 基金(143866)
- 家(122577)
- 国家(121487)
- 科学基金(106980)
- 社会(97512)
- 社会科(92394)
- 社会科学(92374)
- 省(81097)
- 基金项目(75930)
- 教育(73910)
- 自然(67169)
- 划(66597)
- 自然科(65662)
- 自然科学(65646)
- 自然科学基金(64412)
- 编号(63284)
- 资助(57161)
- 成果(51661)
- 重点(44991)
- 部(44690)
- 课题(44244)
- 创(42835)
- 发(42594)
- 制(41987)
- 国家社会(39878)
- 创新(39843)
- 大学(39774)
- 期刊
- 济(123668)
- 经济(123668)
- 研究(86859)
- 中国(61315)
- 教育(46906)
- 财(44871)
- 管理(41661)
- 学报(40272)
- 农(38539)
- 科学(37418)
- 大学(33464)
- 学学(29963)
- 技术(26938)
- 农业(26132)
- 融(25683)
- 金融(25683)
- 业经(22159)
- 财经(21490)
- 经济研究(19070)
- 经(18498)
- 问题(15950)
- 图书(15185)
- 版(13710)
- 理论(13105)
- 科技(12829)
- 业(12822)
- 职业(12822)
- 财会(12630)
- 技术经济(12447)
- 贸(12144)
共检索到427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卢晓中 陈先哲
我国大学学术治理模式具有较为明显的锦标赛制特征。在学术锦标赛制下,不同层类大学的学术制度供给具有明显的差异:偏研究型的大学建立了内部学术锦标赛制,放大了制度激励效果;偏教学型的大学的学术制度流于形式,消解了制度激励效果。但无论是在哪种层类的大学,以少数拔尖人才为目标的学术锦标赛制设计与多数青年教师的利益偏好和价值信念并不吻合,青年教师的制度认同度普遍较低,其学术行动多属于制度压力下的应激行动,不利于长远的学术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先哲
当前,我国学术治理模式具有较为明显的学术锦标赛制特征,并对学术人员的学术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某研究型大学的个案研究,试图揭示作为学术人员主体的大学青年教师在这种特定模式下学术发展的真实状态,并进而发掘背后的因果机制。研究认为:学术锦标赛制采取利益捆绑机制,将国家目标、大学组织目标和大学青年教师个体目标三者统一起来,产生强激励并促进学术产量繁荣;但学术锦标赛制也给大学青年教师的学术发展带来深层危机,即卓越主义捆绑了大学青年教师的灵魂,使他们部分放弃了培养人才的使命和学术责任,学术行为趋于急功近利,从而妨碍了真正的学术创新。
关键词:
学术锦标赛制 大学青年教师 学术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先哲
21世纪以来,中国学术产量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其动力机制主要来自何方?曾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有力解释的锦标赛制理论为此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视角。中国学术治理模式采用了多重"委托-代理"机制,符合锦标赛制的技术前提,因而具有典型的学术锦标赛制特征。中国学术锦标赛制的激励逻辑在于通过信念共识和利益联结,将国家宏观目标、大学组织中观目标和学术人员微观目标三者统一起来,产生强激励并推动学术高速增长。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阎光才
由于国际学术劳动力市场日趋紧张,学术人的入职环节越来越具有锦标赛制特征。相对于美国和德国,我国大学教师不仅在入职聘用环节,而且在学术的业绩考核、晋升、薪酬发放等整个过程,都带有一定的锦标赛制特征。除此之外,国家、地方政府以及高校行政部门,还通过设置一个带有等级性的人才项目支持系统,对各类学术职业人群施予了更为强大的竞争压力。这种泛化的锦标赛制固然有其效率主义或让少数人尽快脱颖而出等方面的制度优势,但长远来看,未必有利于学术环境的整体优化以及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成长。
关键词:
学术等级系统 学术晋升 锦标赛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磊
中国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基金类投资机构的快速成长,进而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行为也逐渐成为行为金融学界一个较为热门的话题。本文在比较标准的框架下,分析了影响基金风险选择的因素,着重讨论了基金排名,即锦标赛制度对基金经理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文章基于Falk的效用模型分别讨论了在外生,内生的比较标准和混同均衡的情况下,基金经理如何改变自己的风险水平。经过研究发现,在不存在混同均衡博弈的情况下,前一期表现优异的基金会相对于表现较差的基金采取更为保守的投资策略;在考虑混同博弈的情况下,前一期表现优异的基金会相对于表现较差的基金采取更为激进的投资策略。2007年至2010年中国封闭基金的数据证明了前一个...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宝剑
在分析政治晋升锦标赛制度的内涵及其实施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我国地方官员的总效用函数,探讨了地方官员的综合利益。利用政治晋升负外部性模型,分析了中央政府主要以经济产出作为考核地方官员的政治晋升制度,必然导致"竞争有余、合作不足"的结果,最后有针对性总结了晋升锦标赛制度的积极性与局限性。
关键词:
政治晋升锦标赛 地方官员激励 经济业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晋
就现实而言,仅凭职业良心并不能很好地促成教师专业发展。除却职业良心等普遍性知识,还有诸如出身师承、论资排辈以及在非正式结构中的地位一类的地方性知识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制度情境是晋升锦标赛,这项制度支撑起了庞大的教育系统的运作,保证了关系国计民生的教育质量,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但是,晋升锦标赛制度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需要引入综合指标、利用第三方评估和加强竞争筹码等方式来规约晋升锦标赛赛程。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朱富强
现实市场定价具有明显的锦标赛制特征,其价格主要或仅仅与劳务或产品所属等级相联系,在劳动市场上还表现为工资随职位提升而呈跳跃式增加;因此,它既不遵循生产成本原则或劳动投入原则,也不遵循客观功用原则或产出贡献原则,从而是不公平的。事实上,现代主流经济学往往基于抽象的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将高管的高薪与高能力相联系,并以教育水平来说明其能力大小。但是,由教育水平和工作能力来解释市场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具有严重的逻辑缺陷,更无法得到经验事实的支持;相反,通过考察自由市场中的权力结构以及权力碎片化的衍生效应,可以更好地认识现代市场中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真正原因。同时,锦标赛制定价还会激发过度竞争,激发短期功利行为,激发各种打埋伏行为和非道德行为,并导致相互间的信任不足与合作不畅等,从而往往是无效率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乔坤元
我国官员晋升锦标赛机制自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文章使用1978-2010年我国省、市两级政府的面板数据对这一机制进行了多个角度的再考察。文章研究发现,我国的确存在一个以经济增长为主要考核内容的官员晋升锦标赛机制,而且这一机制具有"层层加码"的特点,即从省级到市级自上而下竞争逐渐升级。
关键词:
晋升锦标赛 经济增长 层层加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高强
村级组织行动伦理的内在逻辑是学界有待进一步解释的问题。以往研究集中从乡政村治的体制视角来阐释,强调结构性的"伦",形成了"制度-利益"的单一逻辑,而忽视了价值性的"理"。以梳理制度规范、利益充实、责任复现的历史发展与现实趋势为基础,聚焦于村级组织分门别类处理任务的实践过程,分析村级组织的行动如何实现"伦""理"的多重结合。研究发现,村级组织将任务分类为刚性、弹性和惯性三种任务的机制,是由制度、利益与责任三者相互渗透与组合所塑造,形成了"制度-利益-责任"的多重行动逻辑,深刻体现了"伦"与"理"的结合。
关键词:
村级组织 行动伦理 多重逻辑 责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高强
村级组织行动伦理的内在逻辑是学界有待进一步解释的问题。以往研究集中从乡政村治的体制视角来阐释,强调结构性的"伦",形成了"制度-利益"的单一逻辑,而忽视了价值性的"理"。以梳理制度规范、利益充实、责任复现的历史发展与现实趋势为基础,聚焦于村级组织分门别类处理任务的实践过程,分析村级组织的行动如何实现"伦""理"的多重结合。研究发现,村级组织将任务分类为刚性、弹性和惯性三种任务的机制,是由制度、利益与责任三者相互渗透与组合所塑造,形成了"制度-利益-责任"的多重行动逻辑,深刻体现了"伦"与"理"的结合。
关键词:
村级组织 行动伦理 多重逻辑 责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绪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问题,这一切都源于中国式分权的制度安排。经济分权提高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政治集权又确保各级官员不受地方利益集团所牵制。"向上负责"的官员晋升机制解释了地方政府作为经济发展"援助之手"的原因。为了获得政治晋升,下级官员必须遵从上级制定的政策目标。上级政府通过相对绩效考核方式,制造了下级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强大激励。这种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政治锦标赛在中国广泛存在,虽然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但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地方保护主义、软公共产品供应不足、虚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霞 段兴民
锦标制度(rank-order tournament)是相对业绩评价(RPE)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在一个企业内部的所有代理人之间展开竞争,相对业绩好的代理人就可以晋升到高一层的层级,从而激励代理人努力工作。锦标制度提供的激励取决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的报酬差距,而最高的报酬水平超过了代理人的生产力。这为公司CEO的高报酬现象提供了解释:CEO被认为是竞争中的获胜者,从而获得高报酬,这一高报酬并不能反映他们作为CEO的生产率,而是因为它可以激励CEO个人和其他较低职位的管理者为成为未来的CEO而竞争。近年来,随着CEO报酬的日益膨胀,研究者们对锦标制度的研究投入了极大的关注,这个...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景坤
学术自由存在和发展的逻辑基础是由大学的本质和使命决定的,也被大学自身发展的历史所印证。美国学术自由思想深受德国学术自由传统的影响,在充分借鉴并广泛吸取社会生活和制度中的许多共同主张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学术自由思想和以终身教职为核心的较为科学完善的学术自由制度保障体系。
关键词:
美国 学术自由 逻辑基础 制度保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冰洋 陈怡心
在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中,地方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其制度来源的解释,一直存在政治上的晋升锦标赛和经济上的财政激励制两种学说。根据我们总结的中国地方治理的七条规律,包括分等而非统一标准治理、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纵向而非横向比较、集体而非个人作用、综合而非单一考核、政治约束而非激励为主,以及信息相对清晰而非不对称等,很难找到晋升锦标赛的存在空间;而政府间财政关系所蕴含的财政激励制一直是中国调动地方积极性的重要制度安排,分税制是一个税收“弹性分成”合约系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政府间利益分配、努力和风险分担等信息,能因时因地调动各级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实证分析亦发现,财政激励制能够解释地方经济增长的17.98%和投资增长的31.63%,而晋升锦标赛的影响并不显著。本研究有助于澄清关于中国地方经济增长的制度动力的争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民偏执型上访的生成及其内在逻辑——基于湖南省G村的田野考察
正向行动塑造:村民自治制度的场域建构逻辑——基于G市A村的个案研究
论大学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与发展策略——基于实证的结论与逻辑的分析
学术锦标赛机制下的激励与扭曲──是什么导致了中国学术界的高数量与低质量?
锦标赛、内生性制度创新供给与地区博弈——以各地物流园区布局为例
学术制度变迁下学术人员的行动逻辑:理论框架与多案例研究
央地互动、多重逻辑与制度变迁——基于对建设用地一级配置层面的考察
中国土地征收制度变迁的财政逻辑——基于财政社会学角度的考察
瑞典职业教育制度认同的行动逻辑与经验镜鉴
大气污染跨域协同治理的机制考察与制度逻辑——基于京津冀的协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