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99)
- 2023(9980)
- 2022(8521)
- 2021(7971)
- 2020(6810)
- 2019(16041)
- 2018(15761)
- 2017(29798)
- 2016(16224)
- 2015(18611)
- 2014(18997)
- 2013(18879)
- 2012(17791)
- 2011(16189)
- 2010(16697)
- 2009(15540)
- 2008(15991)
- 2007(15064)
- 2006(13157)
- 2005(11645)
- 学科
- 济(68890)
- 经济(68729)
- 管理(44619)
- 业(40909)
- 企(34258)
- 企业(34258)
- 方法(30340)
- 数学(24267)
- 数学方法(23973)
- 农(20232)
- 中国(19897)
- 财(18299)
- 业经(15971)
- 学(15487)
- 地方(14692)
- 理论(14668)
- 和(13647)
- 制(13021)
- 农业(12911)
- 贸(12192)
- 贸易(12184)
- 易(11783)
- 务(11271)
- 财务(11228)
- 财务管理(11194)
- 教育(10840)
- 企业财务(10538)
- 银(9784)
- 银行(9759)
- 融(9276)
- 机构
- 大学(235991)
- 学院(234011)
- 济(91642)
- 经济(89377)
- 管理(85419)
- 研究(79953)
- 理学(72034)
- 理学院(71133)
- 管理学(69707)
- 管理学院(69224)
- 中国(60508)
- 京(51412)
- 科学(48893)
- 财(44952)
- 所(41065)
- 农(39966)
- 江(38854)
- 中心(37411)
- 研究所(36630)
- 财经(34539)
- 范(34311)
- 师范(34008)
- 业大(33749)
- 北京(32944)
- 农业(31097)
- 经(31057)
- 州(30732)
- 院(28480)
- 经济学(27885)
- 师范大学(27241)
- 基金
- 项目(145143)
- 科学(112116)
- 研究(111074)
- 基金(101210)
- 家(87152)
- 国家(86299)
- 科学基金(72701)
- 社会(68580)
- 社会科(63657)
- 社会科学(63632)
- 省(57740)
- 教育(53046)
- 基金项目(52966)
- 编号(48491)
- 划(48292)
- 自然(44766)
- 自然科(43603)
- 自然科学(43588)
- 自然科学基金(42815)
- 成果(41790)
- 资助(41109)
- 课题(33974)
- 重点(33178)
- 部(32125)
- 发(31409)
- 创(29650)
- 项目编号(29141)
- 性(28424)
- 大学(28230)
- 年(27996)
- 期刊
- 济(109746)
- 经济(109746)
- 研究(73285)
- 中国(54503)
- 财(38362)
- 学报(37383)
- 教育(37132)
- 农(36881)
- 科学(32459)
- 管理(30483)
- 大学(28456)
- 学学(25534)
- 农业(24391)
- 技术(22797)
- 融(20022)
- 金融(20022)
- 业经(18180)
- 财经(17526)
- 图书(17168)
- 经济研究(17120)
- 经(15096)
- 问题(14354)
- 业(13600)
- 版(12556)
- 书馆(12460)
- 图书馆(12460)
- 技术经济(11880)
- 贸(11838)
- 坛(11187)
- 论坛(11187)
共检索到370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广林
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学术逻辑和社会逻辑两种价值取向。学术逻辑要求遵循学术内在的发展规律,坚持学术标准,以取得原创性成果为目标;社会逻辑要求把握社会需求,满足社会需要,以解决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目的。认为理想状态是最大限度地维持一定张力,在互动中互促互进,既要立足世界学科前沿,重视"闲逸好奇式"知识探求,进行基础性原始创新,又要瞄准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注重重大尖端技术的研发与转化,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做出重要贡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务农 娄枝 李永鑫
当我国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入关键阶段,对一流学科建设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估即上升为重要议事日程。一流学科监测评估的视角是克服"指标意义上"的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制度意义上"和"文化意义上"的一流学科;监测评估的视域包括一流学科生成的表征条件、制度条件和文化条件三个层面;监测评估的观测点即由上述三方面展开的参考性指标体系。但监测评估的参照指标是柔性的、开放的,在实施中既要参照设定的目标又不囿于设定的目标;监测评估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也要依靠在地专家观察员的"人文眼光""内部眼界""日常介入"和"深度描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姚思宇 何海燕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和时代主题。从"职能维—创新维"的角度分析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关系,从职能维度探讨建设过程中的职能耦合逻辑关系,从创新维度探讨建设过程中的互利共生逻辑关系,并提出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学科作支撑,建设一流大学必须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一流大学建设应以学科建设为载体,对学科知识进行发掘、综合、应用和传播,通过科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在不同层次上的交叉融合,提高学校的科研、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德全
学科范式的确立与完善是推进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前提。中国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面向新文科格局、对标世界一流、凸显中国特色的长期性发展过程。新文科时代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面临缺少体现一流学科特质性概念、学理性框架、科学性范式的困境。因此,在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应然层面,基于新文科建设“大、新、用、跨”的新理念,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充分彰显“大学科”思想,促进学科建设开放创新、发挥学科扎根教育实践的实用动能、推动学科界域横跨的共生发展与知识融合,积极建构学科概念与学科体系的理论逻辑。由此助推学科范式的逻辑生成,确立教育学科独立且独特的身份地位。未来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在学科交叉与分化、守正与创新、技术与人文、本土与国际的不断融合中,通过求同存异的必然努力,充分彰显教育学自身在新文科背景下的重要学科价值与独特学科身份。努力构筑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扎根逻辑,确立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跨界理念,强化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人文价值,形成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系统结构,以创生新文科时代中国教育学的理论逻辑与学科范式,推进其世界一流学科的有效建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旭东 赵英
在"双一流"建设逻辑中讨论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学科,本文提出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教师教育学科存在组织、制度、学科缺位、认识等困境,建构了双一流逻辑中的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内涵和价值,认为从"双一流"建设逻辑来看,师范院校之"师范"二字,必须而且只能体现在教师教育特色之上;而教师教育特色在根本上又必须体现在一流的教师教育学科上。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是师范院校提升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匡正教师教育弱化之谬,主体性参与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回应国家、区域对一流教师重大需求的必然选择。本文讨论了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路径,包括学位点建设路径、组织建设路径、项目建设路径、队伍建设路径、专业与课程建设路径、文化建设路径等。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师范院校 教师教育学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冰莹 董维春
回答何为学科成长、如何成长为一流学科的基本问题是"双一流"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理论前提。学科成长有其内在"生成"逻辑与外在"建成"逻辑。实然层面,中国大学学科成长以政府和大学为践行主体,体现"建成"逻辑的强制输入;应然层面,学科的知识建构和社会建制过程表明:大学学科成长有其内在"生成"逻辑。学科建设思维从分析重构向系统整合的转变,是"建成"逻辑向"生成"逻辑转变的重要渊源。在澄清两种逻辑差异性的基础上实现动态平衡是一流学科成长的基本思路。转变思维范式,尊崇成长规律,孕育独特性资源成为世界一流学科成长的必然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建平
一流学科是"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和基础,一流学科的成长是知识不断分化与融合的演进过程,也是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时代诉求。从"生态进化"与"制度优化"的视角阐释一流学科成长的范式转换和规训方式转变,深入挖掘一流学科成长的演进机理。一流学科建设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强学科增值评价和学科治理是新一轮"双一流"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一流学科建设成效的重要支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宋亚峰 王世斌 潘海生
基于生态学的研究视域分析我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学科生态可以发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学科生态系统在不同层面展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多样化的结构特征影响和制约着学科生态系统功能的形成与发挥,呈现出学科个体的自我生长进化、学科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学科生态系统的动态调整与平衡等进化机理。为优化学科生态系统机能,推进"双一流"建设,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遵循固本培元、分而治之、系统协同、道法自然的治理逻辑,打造与培育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尊重学科生态系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引导学科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顺应与维护学科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
一流大学 学科生态 进化机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史秋衡 谢玲
"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是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方向性重构,是对国家战略急需的回应,更是对育人本真的回归。"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不仅关乎现有"双一流"建设主体的建设成绩,更与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评选直接相关,目的是促成一流人才终生成长之要。
关键词:
战略成效 价值逻辑 一流人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敏
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最具有显著类群识别特征的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是其必然的战略选择。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要科学厘清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价值旨归,直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困惑,把握必须遵循的应然导向,从坚持立德树人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突出特色优势构建和谐共生的学科生态体系、瞄准核心关键构建多维度的科技创新体系、扩大社会影响构建双向循环的开放合作体系等四个方面持续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关键词:
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 一流学科 逻辑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侍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双一流"建设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思想政治工作为"双一流"建设校准政治方向,统一价值追求,凝聚精神力量,彰显气质品位。"双一流"建设要体现世界水平和中国特色,必须深刻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价值逻辑。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双一流”建设 立德树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梦卿 刘博
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历史性跨越具有全局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应用技术大学是现代经济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科学技术更迭的重要技术技能支撑。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立足一流学科、创设一流专业群、构筑一流师资、培养一流人才,进一步建设一流应用技术大学,有利于为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形成扎实牢固的"塔基",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关键词:
双一流 应用技术大学 逻辑 特征 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柳贡慧
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要求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明确提出了"双一流"大学建设的任务要求。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地方大学应当积极投身于"双一流"建设,弄潮搏击,主动作为。这是创设"双一流"进程中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院
"世界一流"是"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的根本旨归。"世界一流"体现于以高等教育现代化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更体现于开启及推进人类文明新征程,以"世界一流"为旨归确立"魂、本、根"一体的"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逻辑路径,进而形成凸显高校主体动态发展的评价实践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龚添妙 朱厚望
高等职业教育优质校建设和一流专业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扩展与延伸,是职业教育适应国家战略的应有之举。高职院校一流专业建设有其政策逻辑,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和"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延续与创新;有其现实逻辑,是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打破高职院校身份固化的利器,职业教育发展的牵引;有其理性逻辑,在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及运行机制上具有典型特征。为促进一流专业建设,高职院校可在专业协同发展、完善高水平培养体系、构建本土建设模式以及打造一流专业文化体系等方面着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一流专业建设 逻辑 行动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