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90)
2023(5622)
2022(4514)
2021(4476)
2020(3570)
2019(7963)
2018(7968)
2017(14089)
2016(7857)
2015(9007)
2014(9162)
2013(8775)
2012(8242)
2011(7931)
2010(7832)
2009(7280)
2008(6951)
2007(6525)
2006(6128)
2005(5574)
作者
(23586)
(19517)
(19473)
(18742)
(12570)
(9248)
(9205)
(7837)
(7555)
(7115)
(6735)
(6684)
(6504)
(6285)
(6178)
(5932)
(5908)
(5907)
(5842)
(5614)
(5360)
(4881)
(4652)
(4625)
(4587)
(4416)
(4394)
(4318)
(4133)
(4072)
学科
(25030)
经济(24890)
管理(18283)
(13336)
(13126)
(12014)
企业(12014)
中国(10703)
图书(10376)
书馆(9849)
图书馆(9849)
理论(8947)
工作(8421)
(8151)
(8147)
方法(8069)
业经(7294)
(7055)
教育(6873)
(6339)
(6216)
地方(5784)
农业(4807)
社会(4609)
(4347)
(4336)
金融(4329)
银行(4312)
数学(4310)
(4258)
机构
大学(114356)
学院(106860)
研究(41163)
管理(36591)
(35187)
经济(34039)
理学(29828)
理学院(29332)
中国(28947)
管理学(28636)
管理学院(28376)
科学(26624)
(25113)
图书(21461)
(21372)
书馆(20874)
图书馆(20871)
(20670)
(19621)
研究所(19420)
师范(19394)
(18908)
(18344)
中心(18227)
业大(16482)
农业(16147)
北京(15982)
(15658)
师范大学(15446)
(14817)
基金
项目(69235)
研究(53899)
科学(52385)
基金(47038)
(41460)
国家(41031)
社会(33550)
科学基金(33281)
社会科(30345)
社会科学(30333)
(27146)
编号(25083)
教育(25025)
成果(24365)
基金项目(23874)
(23134)
自然(19052)
自然科(18589)
自然科学(18579)
自然科学基金(18262)
资助(18032)
项目编号(16620)
课题(16594)
重点(15356)
(15139)
(14628)
(14334)
(14282)
研究成果(13548)
(13493)
期刊
(44785)
经济(44785)
研究(33249)
图书(29855)
中国(28242)
学报(25070)
书馆(23879)
图书馆(23879)
教育(20860)
(19435)
大学(17944)
科学(17200)
(14910)
学学(14354)
农业(12832)
管理(12402)
(9282)
论坛(9282)
情报(9217)
技术(8365)
(7582)
金融(7582)
财经(7291)
经济研究(6855)
业经(6807)
(6792)
(6376)
(6278)
业大(5861)
职业(5528)
共检索到1869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瑜  
话语体系是图书馆学发展最具有革命意义的元素。积极构建话语体系,能够促进图书馆学的发展。价值取向是相关问题研究的切入点。学术逻辑与社会逻辑是话语体系构建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分析前者的范式及其意义与后者的路径及其意义,有利于构建图书馆学话语体系。我们可以通过增强主体性、研究主流媒体有关图书馆事业的文章、增强影响力与传播力、形成政策性话语等实践活动,构建图书馆学话语体系。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胡先媛  
图书馆学体系新探──对图书馆学体系的逻辑起点的反思胡先媛(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430072)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领域,体系问题是个难以回避的基本问题。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大约提出了五六种最基本的模式和结构,但有些问题仍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我们认为,建立...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子云   潘贝  
民族团结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促进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民族团结教育研究作为民族研究的特色话语,伴随民族话语的变迁,历经从“阶级话语”到“关系话语”、“话语依附”到“话语融合”、“话语本土化”到“话语特色化”等三重样态,话语的转型确证了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流变性和可超越性。新时代基于“民族团结教育的概念、常态化机制、方式和效果”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研究,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主流话语,意味着民族团结教育研究话语重心发生了时代转向,即从基于“民族关系改进”的“策略性建构”研究,转向基于“民族认同自觉”的“主体性生成”研究,为阐释民族团结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范式。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于鸣镝  
文章对图书馆学的逻辑起点问题做了进一步细分:1.图书馆学的逻辑起点——文献知识;2.图书馆学的逻辑中介——知识重组;3.图书馆学的逻辑终点——知识消费,并分别进行了分析说明。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学文  
在世界经济中心、高等教育强国与话语权三者之间,既有因果之嫌,同样互为条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实质就是要拥有一流的大学、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成果,成为科学知识和高深学问的生产中心和传播中心,掌握着相对系统和成熟的思想话语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的大学治理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最终必然要求在历史尊重、时代回应、现实调适与中国特色等诸多方面着力,即要遵循大学理性、坚持教授治学、适当扩大并落实办学自主权、重铸主体理性,努力重塑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话语体系和话语逻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云  青平  
构建自主的粮食安全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应有之义,是让世界读懂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对话工具。新时期粮食安全新思想与实践路径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知识体系,进行理论创新,形成粮食安全话语体系,提供了指引和广阔的现实背景。同时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也迫切需要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知识体系,并用创新发展的理论指导实践。文章在凝练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夯实粮食安全知识体系,构建具有文化价值、理论与实践逻辑自洽的话语体系方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云  青平  
构建自主的粮食安全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应有之义,是让世界读懂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对话工具。新时期粮食安全新思想与实践路径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知识体系,进行理论创新,形成粮食安全话语体系,提供了指引和广阔的现实背景。同时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也迫切需要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知识体系,并用创新发展的理论指导实践。文章在凝练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夯实粮食安全知识体系,构建具有文化价值、理论与实践逻辑自洽的话语体系方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温婧  刘文郡  杨子怡  
构建一套成熟的、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中国税务话语体系是税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基于税务话语工作实践,试图探索新时代中国税务话语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合理性,并提出沟通协作趋向的中国税务话语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实现路径。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光文  李晓曈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科学指导、党的自我革命的百年历史演变、发展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现实要求的三重逻辑而生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形成的系列党建话语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建构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以"四个自我""两个伟大革命""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为基本内涵意蕴的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新时代构建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我革命重要论述为指导、建立健全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体制机制、推动自我革命话语体系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一体化发展、加强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传播与交流等方面的路径遵循。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建平  莫丹华  
以话语的文化性和文化的话语化为观照,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呈现出清晰的逻辑演绎层次,表现为内在相关、高度联动、差异对等的逻辑现实,党性蕴含红色、文化性指向话语化、话语权体现人民性的逻辑生成,进而指向构建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逻辑进路。把握实然、必然、应然之三重逻辑,构建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话语体系,是叙述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根本所在,也是深化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的题中之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侯衍社  侯耀文  
话语体系建设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权提升的基本前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不仅能为应对各种"抹黑中国论"提供话语支撑,而且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维护好中国形象。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建设,要厚植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生长土壤,从中国传统文化之源,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柱,现实的实践之基等维度出发,对构建的现实可行性给予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坚持以真理性和道义性相统一的话语传播观,以真理的逻辑提升话语的科学说服力,以道义的逻辑增进话语的价值感召力,以方法的逻辑提升话语的传播力,从而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话语效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廉  王若菡  黄海娟  
话语体系是由多个话语因子组成的,其表达逻辑是“全覆盖”和“全方位”效用。东方话语体系与西方话语体系的对峙在“普世价值”的推进逻辑上。文章在从研究中国为主的话语表达方式与逻辑,探讨找到解决东西方语系的隔膜、差异、纠缠、共荣、互鉴和纠偏的方法,以及效用重点的同时,提出了“新普世价值”话语体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朴雪涛  
新中国70年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经历了六次转换,转换中创造出的新话语体系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作出了特殊贡献。新中国70年高等教育话语体系转换的核心使命是探索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性,内生动力是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主体任务是协调两种高等教育理想的内在张力,基本样态是高等教育国家话语占主导地位。为更充分发挥话语体系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作用,需在话语体系建设上进一步夯实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将我国大学制度的优势转化为大学治理的效能;需以中国为中心重写高等教育的现代叙事,更加强化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结构性特征。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金胜勇  刘雁  
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是以满足社会文献信息需求的能力为评估主要标尺 ;二是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相结合 ;三是充分考虑资源的共建共享 ;四是要体现各评估指标间的逻辑关系。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的逻辑过程 ,要确定体系最终要解决的问题 ,注重与满足社会文献信息能力的相关要素和文献资源保障效果。公式 3。图 2。参考文献 8。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欣  
站在中国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和新的历史起点,从《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研究论纲》的历史站位、战略思维、话语体系等方面,评价该专著的学术研究价值。所提出的观点认为,《论纲》作为应用型大学专业集群建设领域的一部系统性论著,通过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构建了中国应用型大学"专业集群"的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形成了富有开拓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为引领和指导中国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创新性发展,奠定了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石,也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应用型高等教育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贡献了比较独到、先进、成熟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必将引领中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走向更加成熟的新的发展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