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55)
2023(3488)
2022(2785)
2021(2855)
2020(2177)
2019(5129)
2018(5246)
2017(7593)
2016(5510)
2015(6170)
2014(6272)
2013(5316)
2012(4965)
2011(4715)
2010(4874)
2009(4036)
2008(3930)
2007(3575)
2006(3273)
2005(3156)
作者
(12686)
(10458)
(10452)
(10283)
(6716)
(5080)
(4880)
(4237)
(4078)
(3880)
(3759)
(3498)
(3417)
(3400)
(3385)
(3377)
(3302)
(3184)
(3156)
(3045)
(3016)
(2746)
(2553)
(2509)
(2500)
(2436)
(2343)
(2258)
(2223)
(2220)
学科
教育(18883)
中国(10146)
(7787)
经济(7781)
(7124)
理论(6580)
管理(6109)
教学(5991)
(4416)
研究(4014)
(3865)
发展(3536)
(3414)
(3360)
(3322)
企业(3322)
思想(3247)
高等(3193)
改革(3179)
政治(3081)
思想政治(2899)
政治教育(2899)
治教(2899)
德育(2879)
教育改革(2786)
学校(2773)
学法(2730)
教学法(2730)
(2724)
(2679)
机构
大学(67613)
学院(61002)
研究(28062)
教育(27841)
(21631)
师范(21549)
师范大学(18269)
科学(17419)
(16925)
管理(14529)
(14150)
中国(13753)
(13171)
研究所(13091)
经济(12482)
理学(12119)
北京(11784)
理学院(11743)
(11465)
技术(11425)
中心(11353)
管理学(11218)
职业(11169)
管理学院(11061)
教育学(10650)
(10383)
研究院(8550)
(8506)
教育学院(7869)
(7857)
基金
项目(38415)
研究(34955)
科学(31891)
教育(25208)
基金(24193)
(21108)
国家(20758)
社会(18406)
成果(17557)
编号(17363)
社会科(17054)
社会科学(17052)
(16555)
科学基金(16539)
(15870)
课题(15634)
(13471)
基金项目(12023)
规划(11139)
重点(10926)
项目编号(10431)
(10261)
(9779)
(9779)
研究成果(9670)
自然(9644)
(9554)
自然科(9392)
自然科学(9391)
教育部(9273)
期刊
教育(46672)
研究(30838)
中国(23746)
(14658)
经济(14658)
职业(10792)
学报(9548)
技术(8584)
科学(8359)
大学(8266)
技术教育(7047)
职业技术(7047)
职业技术教育(7047)
(6230)
学学(5626)
高等(5486)
(5085)
论坛(5085)
(5024)
高等教育(4892)
成人(4815)
成人教育(4815)
(4761)
图书(4611)
农业(4414)
管理(4128)
发展(4032)
(4032)
职教(3686)
比较(3590)
共检索到106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曼丽  李姝雯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并未充分关注学术语言的内涵及其教育意义的探讨。学术语言与日常社交语言不同,它是用于完成学业的特殊语言变体,在形式层面具有"词形复杂、名词化、分布共性、较大词汇密度、逻辑连接"等特点,在意义层面具有"陈述为主、语法隐喻、信息密度、创造语境"等特征。学术语言是学生用来获取学科知识内容、发展高级读写能力并养成必须的学术思维习惯的语言,对学术语言的掌握和使用水平不仅影响学生的在校学业成就,而且是影响个体未来能否顺利晋身职业社会的先决性核心素质之一。同时,学术语言的教学与学习水平也是理解学生在校学习困难的一种独特视角,教育行动者和理论研究者可以从语言表现和认知能力两种形态关注学生学术语言的习得。因此,在强调对汉语学术语言深入研究的同时,应积极关注学生学术语言的掌握水平对个人学习收获、学校教育质量、教育公平等方面的提升作用,改变以往对汉语学术语言研究的松散现象,加强对汉语学术语言的教育价值及政策意义的深入探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爱芳  陈劲  
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系统阐述并比较了科学学习和经验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概念起源、内涵、特征及其理论意义,分析两种学习模式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并通过案例研究描述了企业的STI学习行为和DUI学习行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马健生  
健康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无论从素质教育的长远目标来讲,还是就教育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而言,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都是十分迫切的,本文主要对健康教育的概念及其意义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收抛砖引玉之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葛家澍  
一、资产在企业中的重要性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辨证的统一。在任何企业,包括现代企业中,资产与资本之间的关系,从会计学看来,正是前两者在企业中辨证统一的表现。资产与资本的相互依存关系是客观地、现实地存在着,而会计(主要是财务会计),则把它们通过复式簿记技术如实地反映出来。谁都知道,没有资本的投入是不可能形成一个企业的。按照复式簿记的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智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是存在于农村地区的,以农村成人为服务对象的教育组织。文章分别从农村、社区、成人教育以及组织四个维度出发对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进行讨论,认为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是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或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为促进社区发展,按照一定的规则、程序组建的,以农村社区成人民众为主体的社会教育有机体或实体。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正规性、公共性、学习性与本地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贾克水  朱建平  张如山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邹永利  
主题检索一直是信息检索系统也是信息检索研究的重点,但文献的非主题特征的研究与利用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文献的非主题特征指与文献相关,但与其主题内容或语义没有直接或必然联系的特征。笔者尝试较系统地归纳文献的非主题特征,并基于信息需求研究、信息查找与利用行为研究的有关理论,分析非主题特征对于信息检索理论与实践的意义,并通过基于非主题特征的网络中文学术文献识别系统(NSIRS)的设计与评价,验证其可行性与效果,分析了当前一些信息检索系统的非主题检索功能与特色。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齐国生  
绩效审计在西方国家开展较早。有资料表明这类审计在英国有近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绩效审计的真正兴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在70年代以后,绩效审计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近年来,绩效审计开始介绍到我国。然而,相对于传统审计而言,绩效审计还是一个新兴的审计方式。因此,尚有一些问题如基本概念和术语使用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探讨和规范,本文拟就此做一初步的探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勇  赵永乐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作为知识载体的人才已经成为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本,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人才资本产权的内涵、特征及其结构等问题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为农  吴谦  
尽管"社会法"一词频频出现在我国学者的论著中,但究竟什么是"社会法"却很少有人论及。基于此,本文在对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综述的基础上,对有关"社会法"的各种学说观点进行了评介,指出:对社会法应从两个方面来把握———即从广义上讲,它指的是相对于已有的"公法"和"私法"而言的,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本位的"第三法域"内的立法及其表现形态;从狭义上讲,则是指以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为核心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钱爱民  张新民  
资产质量是企业管理质量和公司治理质量的集中体现,也是企业盈利能力的基础。以资产质量为基础来分析和预测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至关重要。本文在重新界定资产质量概念和属性的基础上,分总体质量、结构质量和个体质量三个层次对资产质量特征加以构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连华  
环境会计是利用会计学和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采用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属性,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环境要素及其结果进行计量、记录、揭示与评价的信息控制系统。它是一门内外结合、多学科交叉、兼顾宏观利益的微观学科,与可持续发展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国民经济会计有着明显区别。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小林  
本文对审计独立性的各种概念进行了归类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审计独立性的特征作了探讨,指出审计独立性是经济人和道德人的混合体,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朝枝  
为回应学术界关于旅游研究范式转型中提出的旅游研究应更关注的公平与权利、道德与责任问题,根据遗产旅游的现实发展需要,研究以国际宪章与法规关于遗产责任的表述为出发点,根据遗产与遗产旅游的本质属性特征,借鉴企业社会责任和负责任旅游的概念界定方式,提出"遗产责任"的学术概念,并根据遗产与遗产旅游的内涵对遗产责任的特征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根据遗产旅游研究的核心问题提出了遗产责任研究的"什么是遗产责任""谁的遗产责任""不同的遗产责任行动对遗产价值再现和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产生什么影响"3大核心研究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