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99)
- 2023(11693)
- 2022(10323)
- 2021(9763)
- 2020(8186)
- 2019(18787)
- 2018(18648)
- 2017(35781)
- 2016(19708)
- 2015(22047)
- 2014(22025)
- 2013(21652)
- 2012(19676)
- 2011(17722)
- 2010(17547)
- 2009(15829)
- 2008(15252)
- 2007(13074)
- 2006(11314)
- 2005(9721)
- 学科
- 济(77773)
- 经济(77693)
- 管理(54778)
- 业(50968)
- 企(43205)
- 企业(43205)
- 方法(36730)
- 数学(32010)
- 数学方法(31585)
- 农(19117)
- 学(19091)
- 地方(18938)
- 中国(18641)
- 财(18243)
- 业经(16494)
- 和(13280)
- 农业(13104)
- 环境(12859)
- 理论(12851)
- 务(12187)
- 财务(12120)
- 财务管理(12100)
- 制(11957)
- 贸(11810)
- 贸易(11805)
- 技术(11713)
- 企业财务(11516)
- 易(11367)
- 划(10800)
- 地方经济(10644)
- 机构
- 大学(275043)
- 学院(272336)
- 管理(111116)
- 济(101018)
- 经济(98637)
- 理学(97130)
- 理学院(96005)
- 管理学(94241)
- 管理学院(93770)
- 研究(90705)
- 中国(65065)
- 科学(60398)
- 京(58755)
- 所(45680)
- 财(44746)
- 农(43350)
- 业大(42637)
- 研究所(42271)
- 中心(40860)
- 江(38330)
- 范(38312)
- 师范(37988)
- 北京(36951)
- 财经(36883)
- 农业(33969)
- 院(33909)
- 经(33559)
- 州(31630)
- 师范大学(31112)
- 技术(28742)
- 基金
- 项目(197102)
- 科学(154766)
- 研究(142443)
- 基金(142136)
- 家(124633)
- 国家(123620)
- 科学基金(105898)
- 社会(87726)
- 社会科(83037)
- 社会科学(83014)
- 省(77633)
- 基金项目(76740)
- 自然(70752)
- 自然科(69037)
- 自然科学(69021)
- 自然科学基金(67734)
- 划(65971)
- 教育(65034)
- 编号(58626)
- 资助(57955)
- 成果(46787)
- 重点(44496)
- 部(42639)
- 发(41978)
- 创(40476)
- 课题(40099)
- 科研(38126)
- 创新(37708)
- 计划(36239)
- 项目编号(36016)
- 期刊
- 济(106094)
- 经济(106094)
- 研究(76624)
- 中国(47258)
- 学报(45420)
- 科学(42291)
- 农(38066)
- 管理(37833)
- 大学(33777)
- 财(32010)
- 教育(31792)
- 学学(31542)
- 农业(27185)
- 技术(23186)
- 融(18121)
- 金融(18121)
- 业经(17915)
- 财经(16343)
- 图书(16293)
- 经济研究(16041)
- 资源(14710)
- 科技(14522)
- 业(13921)
- 经(13736)
- 问题(13598)
- 理论(13500)
- 技术经济(12963)
- 版(12695)
- 实践(12680)
- 践(12680)
共检索到380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蓉英 常茹茹 滑浩益 朱伟杰
[目的/意义]学术话语权是中国国际话语权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软实力的主要体现,在学术话语权视域下对学者展开多维评价与特征分类,有助于完善学者评价体系,并为我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找寻提升路径。[方法/过程]基于学者学术话语权的产生机理,构建学者学术话语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CRITIC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样本学者各维度得分,运用TOPSIS法计算样本学者各维度的优劣解相对贴近度,运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学者各维度表现进行聚类并结合波士顿矩阵对样本学者进行分类,得到评价结果。并根据评价结果为提高学者各维度能力提出针对性建议对策。[结果/结论]学者在研究项目中的主导地位、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学术经验显著影响学术引领力,跨学科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广度与学术传播力正相关,政策制定、高质量研究成果的数量和国际学术界的认可程度与学术影响力直接挂钩,提升学者学术话语权需三维发力共同提高。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赵蓉英 常茹茹 朱伟杰 刘卓著
[目的/意义]学者学术话语权逐步提升的过程是学术渐趋繁荣的过程,学者学术话语权及其评价理论方法研究已成为建设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迫切需求。[方法/过程]依据话语权理论、科研活动生命周期理论以及传播学理论,按照“要素-关系-过程”的构思,探讨学术活动中各要素以及诸要素相互关系,并对学术话语权形成过程中学者的作用进行分析、识别和量化评价。[结果/结论]在解析学者学术话语权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揭示学者学术话语权形成机理,构建包括话语引领力、话语传播力和话语影响力三维度的学者学术话语权评价理论框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子婕 唐星龙
[目的/意义]目前,融合Altmetrics指标和引文指标越来越成为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的趋势所在,但是现有的评价体系易忽略学术潜在影响力维度且尚未足够重视学者学术传播过程中的互动关系,因此难以满足复杂信息环境下对学者进行全面、准确评价需求。[方法/过程]传播学中的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理论和高潜力人才评价中的A-FAST模型理论启发了对于互动视角下学者学术影响力多维评价模型的研究。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文章在专业影响力、传播影响力、社会影响力维度的基础上补充了潜在影响力维度,构建了互动视角下学者学术影响力多维评价模型,并梳理了4个维度的具体指标体系,明确其适用场景。[结果/结论]根据构建的学者学术影响力多维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对石墨烯领域中国学者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应用,验证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局限]存在评价数据类型单一和模型验证情景简化等方面的不足,以待后续研究进一步完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均平 胡博 徐中阳 余波
[目的/意义]学者是学术话语权的主要角色,研究学者学术话语权的测度与评价,对于提升中国学者学术话语权和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均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首先融合福柯话语权理论、拉斯韦尔5W传播理论以及知识流动机制等理论完善了学者学术话语权的内涵,接着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涵盖学者学术生产力、学者学术传播力、学者学术影响力以及学者学术引领力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学者学术话语权评价指标体系并验证了可行性,最后以有机化学领域为例,采用AHP—熵权法、TOPSIS法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学者在有机化学领域具有一定学术话语权;②学者学术生产力对其学术话语权具有重要影响;③学者学术话语权与科教评价体系存在密切关联;④社交媒体的应用能进一步提升学者学术话语权。对此,提升中国学者学术话语权应从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继续强化科研产出、完善科教评价体系、加强学术社交媒体的建设与应用推广等方面入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赵蓉英 卢兰 常茹茹 朱伟杰
[目的/意义]作为主要的学术成果传播方式之一,学术会议可以引领学术方向、影响学术决策、制定学术规则、甄别优秀学术成果等,从这个角度来看,学术会议作为一个主体,在学界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对学术会议话语权进行评价研究,对我国学术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基于组织结构视角,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与归纳,明确学术会议话语权的定义及其内涵,而后结合信息计量学和评价理论,分析学术会议话语权评价的构成要素。[结果/结论]研究将学术会议话语权的评价要素归结为学术会议引领力、学术会议传播力、学术会议影响力,并基于评价要素构建学术会议话语权评价指标体系,总结得出评价研究思路,以期为构建我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提供新思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赵蓉英 刘卓著 张兆阳 李新来 常茹茹
[目的/意义]学术话语权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载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研究学术话语权的内涵和形成机理有助于厘清学术话语权内涵、形成过程、构成要素及其评价,对提高国家软实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结合福柯话语权理论和拉斯韦尔5W传播理论对学术话语权机理问题进行剖析,重点研究学术话语权的内涵、形成过程、构成要素及其评价。[结果/结论]提出学术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包括学术话语主体、学术话语载体、学术话语传播媒介、学术话语客体、学术话语影响效果,并结合信息计量学和科学评价理论构建了科研机构学术话语权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兆阳 朱伟杰 李直 王筱宇 赵蓉英
[目的/意义]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话语权评价进行研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可以丰富新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体系,为学术期刊借助微信平台开发学术新媒体提供启示,推动学术期刊在新媒体时代转型升级。[方法/过程]借鉴“全评价”框架设计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话语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并构建评价模型,依据各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所选取的样本期刊微信公众号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结论]评价结果表明位序靠前的学术期刊善于把握新媒体时代发展机遇,抢占学术期刊发展先机和首发权,引领学术话语权。但总体而言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识别性不强,信任度较低,平台建设差异大,在未来运营中还需重视服务质量和推文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平台运营和用户体验。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旭
[目的/意义]开放科学背景下,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学术期刊评价理论与指标体系,促进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建设。[方法/过程]依据评价科学理论、话语权理论和传播学理论,按照"理论、方法与应用"的思路,对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理论框架进行建构研究,并提出从多维度、多要素、多指标、多方法融合评价学术期刊话语权的设想。[结果/结论]探讨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的基本问题,并融合带有浓厚中国元素和国际元素的科学计量指标和Altmetrics指标以实现对传统评价指标的拓展和体系重构,进而科学评价中国学术期刊话语权。同时,对这一新课题应继续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服务"三大体系"建设。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蓉英 张晓曦 刘卓著 朱伟杰
[目的/意义]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话语权是当今世界大国博弈的重要利器,提高国家国际话语权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为应对当今时代国际形势下不同领域的话语权之争,本文探讨话语权的内涵和话语权评价框架,进一步丰富话语权的研究,为话语权评价提供理论框架和依据。[过程/方法]从概念解析、特性分析、类型划分、评价指标4个角度对"话语权"进行探讨。[结果/结论]结合语言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信息计量学等领域探讨话语概念内涵,并从能力、工具、结构、关系4个角度阐释权力的定义,得出话语权的定义和构成要素;从话语权产生过程得出话语权主体性、传播性、影响性、引导性4个特性;从话语主体、话语媒介、话语领域3个维度对话语权进行分类;结合信息计量学和评价理念,从话语权的过程特性构建了话语权的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乃瑄 卞方方 蒋旭牧 朱晓峰
[目的/意义]在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背景下,探究国际比较视域下中国图情领域的学科话语权,有助于传播该学科话语,提升学科地位。[方法/过程]文章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JCR分区Q1区近10年收录的图情领域文献为研究对象,引入领域贡献值识别各国的学者类型,根据合作关系划分合作网络模式,参考相关学科识别方法甄别领域相关学科,分析中国图情领域学科话语权的演化过程;然后,从发文量、合作网络、学科共现三方面构建话语权评价公式,并对各国图情领域学科话语权进行等级划分,明确当前我国图书情报学科话语权的国际地位;最后,总结、凝练中国在国际图情领域的话语权与提升路径。[结果/结论]我国在国际图情领域的学科话语权演变整体上是一个优势渐显、协同演变的过程,地位的增强取决于跨学科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话语权 图书情报学 学科话语权 合作模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宋志红 张晨 李冬梅 王雪
基于中国通信行业数据,探讨多维网络嵌入性对技术标准制定话语权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结构嵌入性和关系嵌入性对技术标准制定话语权产生直接影响;认知嵌入性分别通过关系嵌入性、度中心性的中介作用,以及关系嵌入性和度中心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对技术标准制定话语权产生间接影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青松 曹玉昆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重要的新兴经济体,在气候谈判中屡遭质疑与责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话语权不强。拥有话语权可以使本国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本文以话语权为研究视角,界定了气候谈判下林业话语权的内涵及外延,提出提升中国林业话语权的途径,进而提升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及气候外交领域的话语权。
关键词:
气候谈判 林业话语权 提升途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庆年
区域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其基本特征越来越凸显。区域高等教育系统较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复杂性更加突出;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并非都是协调发展关系;区域高等教育既具有时间性,又具有空间性,区域高等教育分工与合作是区域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理性诉求;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多元的。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区域高等教育 基本特征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邵先成
随着南海维权行动的增多,中国更多的政府部门参与到维权信息的发布中,使用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公益的话语解释中国的维权行动,并对菲律宾、越南南海行为的缺点和弱点发布了更有针对性的资料。但原本可以论证中国维权行动合法性的国内学者,以及应该及时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南海维权信息的国内媒体却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菲律宾、越南、美国对中国的维权行动多有指责,企图借此塑造中国"强势""不遵守国际法""破坏地区稳定"的国际舆论。面向未来,中国政府、学者、媒体需要在信息发布、话语建构、观点论证等方面形成更为紧密的协同合作,以便更好地向国际社会阐明中国南海维权行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关键词:
南海维权 国际话语权 国际传播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均平 刘亚飞 魏开洋
[目的/意义]随着Web 2.0网络背景下科学交流模式变化以及“破五唯”评价的提出,学术论文影响力的评价体系面临新的挑战。[方法/过程]以科学交流为视角,对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划分出原生影响力、Web 1.0影响力以及Web 2.0影响力3个维度。以国内数据为基础构建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赋权法以及TOPSIS评价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结果/结论]该评价模型具备创新性与可行性:以科学交流为全新视角,使得评价工作贯穿学术论文影响力产生的全过程,保证了评价的全面性,有利于综合评价体系的丰富创新;3个维度影响力之间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综合影响力,其中Web 1.0影响力作用最强,Web 2.0影响力作用最弱;不同学科论文影响力具有差异性,被引适用性以及来源期刊质量是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