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02)
- 2023(4152)
- 2022(3514)
- 2021(3525)
- 2020(2968)
- 2019(6694)
- 2018(6637)
- 2017(10996)
- 2016(7036)
- 2015(8390)
- 2014(8332)
- 2013(7726)
- 2012(7469)
- 2011(7088)
- 2010(7483)
- 2009(7016)
- 2008(7134)
- 2007(6784)
- 2006(6131)
- 2005(5615)
- 学科
- 济(21744)
- 经济(21707)
- 管理(16160)
- 业(13174)
- 企(11038)
- 企业(11038)
- 中国(9287)
- 教育(9017)
- 学(8925)
- 理论(7861)
- 方法(7474)
- 农(6338)
- 财(5274)
- 业经(5187)
- 数学(5180)
- 制(5106)
- 和(5061)
- 数学方法(5050)
- 融(4784)
- 金融(4782)
- 教学(4713)
- 银(4693)
- 银行(4673)
- 行(4513)
- 地方(4349)
- 贸(4185)
- 贸易(4182)
- 农业(4076)
- 易(4011)
- 研究(3833)
- 机构
- 大学(111503)
- 学院(102277)
- 研究(40615)
- 济(33705)
- 经济(32696)
- 管理(31278)
- 中国(27682)
- 科学(26302)
- 理学(25692)
- 京(25335)
- 理学院(25181)
- 管理学(24384)
- 管理学院(24184)
- 所(21637)
- 范(20497)
- 师范(20371)
- 研究所(19775)
- 财(18105)
- 农(18031)
- 江(17588)
- 师范大学(16728)
- 中心(16489)
- 北京(16489)
- 教育(16233)
- 业大(15034)
- 院(14471)
- 农业(14129)
- 州(14082)
- 财经(14068)
- 经(12584)
- 基金
- 项目(61735)
- 研究(47945)
- 科学(47510)
- 基金(41860)
- 家(36870)
- 国家(36484)
- 科学基金(29354)
- 社会(27810)
- 社会科(26013)
- 社会科学(26003)
- 教育(24670)
- 省(24416)
- 划(21726)
- 基金项目(21294)
- 成果(20735)
- 编号(20535)
- 自然(17888)
- 自然科(17462)
- 自然科学(17451)
- 自然科学基金(17129)
- 资助(16716)
- 课题(16554)
- 重点(14795)
- 部(13825)
- 大学(13740)
- 年(13428)
- 发(12859)
- 创(12674)
- 项目编号(12394)
- 性(12367)
共检索到170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应星
在对德国古典大学观的研究中,人们大多注意的是洪堡的思想。为了深入理解德国模式中的学术自由观,本文分别分析了洪堡之前的康德所著的《系科之争》和洪堡之后的韦伯所著的《韦伯论大学》,并将两人的学术自由思想作了简要的对比。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他们对学术自由的内在限度和外在限度的某些共同理解,也可以看到韦伯在讨论学术自由的基础时以理性化概念取代了康德的理性概念之后所赋予学术自由的新的内涵。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何生根
韦伯认为学术自由受侵犯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大学内外的官僚体制。因此,对外,他主张大学自治;对内,他主张教师职业自由、价值中立,并将学者对其学术责任的承担当作完善内心“积极自由”的一种方式。他的学术自由思想引发我们对诸如大学管理机构权限与大学自治限度、大学利益之保障与教师职业自由之限制、学术官僚化与学者权利之保障、价值中立与教师教学自由的道德限度等问题以深刻思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易红郡
针对20世纪前后德国大学面临的难题和危机,马克斯.韦伯以其独特的学术视野分析了危害德国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根源,反对大学的官僚化制度,捍卫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传统,恪守大学讲坛上“价值中立”,呼吁学者们树立以学术为志业的责任感等。韦伯的大学理念无疑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现代大学本质及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丽华
康德的学术自由观建立在其自由观与国家观基础之上。在康德看来,在学术研究领域,应当存在一种自由平等的、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争论。在这种争论中,运作的不是权力,而是真理。而这正是学术社团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区别。
关键词:
康德 自由理论 学术自由观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哲罕
近现代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是一位民族自由主义者。如何对其政治思想进行充分而又有效的解读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不论是民族主义-自由主义这套外在而又无力的概念工具,还是对韦伯所属的近现代德意志民族自由主义传统的内在分析,亦或是对韦伯政治思想中的危险成分(倾向)的分析,都不足以充分而又有效接近此问题。唯有从潜藏在韦伯民族自由主义思想背后的合理化取径出发方才有可能理解和批评其政治思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一军 龚放
在韦伯的教学伦理观中,学术与大学教学是紧密相联的,"学术自由"是大学教学的核心价值,"头脑清明"是大学教学的目标定位,"去政治性"是大学教学中不可忽略的内容讲授,"价值中立"是大学教学的行为规范,"责任自觉"是大学教学管理思想的重点。这种教学伦理观的精神实质在于:大学应成为学术的理性家园,大学教学伦理的核心德性是教授"理智的诚实",大学教学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学生自我负责的精神。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孙传钊
一戈登·威尔斯(Gordon C.Wells)与彼得·巴赫(Peter Baehr)编译的马克斯·韦伯的专题论文集《论俄国革命》中译本问世了。该书所收的《俄国向伪立宪主义的转变》(1906年)一文中,韦伯把学术自由和大学体制作为宪政问题的一部分来处理,用了大量篇幅叙述、分析俄国大学体制与学术自由的问题。韦伯希望俄国的自由主义立宪派、地方分权派知识分子能引导俄国人民结束沙皇专制统治,希望革命后出现一个民主的邻国俄罗斯,给政治上同样落后的德国发展创造一个好的国际环境。俄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不仅与大学有千丝万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传清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是西方古典区位理论中的一枝奇葩。该理论自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后,成为许多学者探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布局问题的理论基础。任美锷是系统研究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代表性学者。他评介了韦伯工业区位因素理论、区位三角形模型以及韦伯理论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阐释了韦伯的运费指向论及劳动费指向论;从运费的决定因素、工业的动力指向、非经济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动态的工业区位等方面拓展了韦伯理论。其研究成果代表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学者对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认知水准。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旺洪 徐梓文
合法性理论是政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政治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合法性理论本身就是研究国家政权成败、兴衰的政治现象的理论。自从人类社会出现国家、进入政治社会以来,人们也就开始了对政治合法性问题的思考。韦伯明确提出合法性概念以后,合法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社会学和法学学者开始大量讨论合法性问题。哈贝马斯在怀疑韦伯的合法性理论的基础之上,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本文旨在梳理韦伯与哈贝马斯的合法性理论的内容与演变过程,并对其理论价值提出些许浅见,以飨读者。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春学
马克斯·韦伯(1864—192O)作为西方一代思想大师,其研究成果是多方面的,就经济学方面而言,最能体现他的学术精粹的是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4—1905)、《经济与社会》(1921—1922)和《世界经济通史》(1923)等著作中所探讨的近代资本主义精神形成的分析。其论点曾引起西方学术界的广泛研究,但我国经济学界尚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有鉴于此,本文力图根据他的有关著述和有关的历史背景,评论他的著名论点。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上海财经大学是我国首批九所MBA教育试点的高校之一。自1996年以来,上海财经大学和美国韦伯斯特大学合办的MBA项目曾荣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本项合作办学的特点是: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永茂 张星久
政党思想是韦伯政治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韦伯认为政党具有自由招募党员的特征,分析政党的社会基础,对于政党社会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韦伯肯定了政党在现代国家存在的合理性,分析了政党组织官僚化的现象,政党组织官僚化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趋势,大众民主对于政党的活动带来重大影响,大众民主导致政党官僚化的产生与发展,政党也推动了大众民主的发展,政党的发展与大众民主的发展是一种双向发展的格局。韦伯的政党研究视野宏大,具有浓厚的经验主义色彩等特征。韦伯政党思想对于当代中国政党建设的启示在于,通过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以推动中国国家形态民主的发展。
关键词:
韦伯政党思想 民主 官僚制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马克斯·韦伯
李猛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1917年11月7日,马克斯·韦伯在德国的慕尼黑大学向年青学子做了"科学作为天职"的著名演讲,这篇演讲对科学工作及其与信仰和职业伦理的关系做了深刻而又有现实感的界定和剖析,影响了几代人,也成了韦伯常销不衰的代表作。为了纪念一百年前的这篇演讲,韦伯研究者李猛以"我们时代的命运"为核心关切,编选了这本与韦伯对话的文集: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博·罗斯坦 臧雷振
国家的行政能力如何作用于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以中国为例,一方面不同国际评估机构对中国有关腐败和政府质量评估存在分歧,另一方面中国却仍然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推动公众福祉进步,这种现象即为"中国式悖论"。究其原因在于:相比西方传统中以韦伯式官僚体制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而言,"干部制"这种中国特色的政府管理模式在公共行政中所起到的作用常被学者所忽略。不同于韦伯式官僚体制备受规则制度的桎梏,干部制则能够集中精力去执行具体的政策方针。所以,中国的干部组织避免了韦伯式官僚的授权问题,能够更为有效地执行社会经济发展政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布鲁斯·E·考夫曼 孟泉
西德尼·韦伯与碧翠丝·韦伯通常被看做英国产业关系领域的奠基人。然而,如果这个领域的研究不仅聚焦在工会与集体谈判的研究,而是注重整体雇佣关系的研究,那么他们的历史地位又将如何定位呢?通过回顾这个领域研究的历史传统,我们仍旧会对他们的地位给予有条件的肯定(a Qualified Yes)。为了说明这一观点,本文将从修正的视角来梳理英国产业关系发展的传统与脉络,并从中提出诸多启示与想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