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08)
2023(16275)
2022(14119)
2021(13493)
2020(11478)
2019(26991)
2018(26638)
2017(50680)
2016(28282)
2015(32659)
2014(33005)
2013(32349)
2012(30026)
2011(27374)
2010(27281)
2009(24852)
2008(24538)
2007(21648)
2006(18460)
2005(16461)
作者
(80503)
(67094)
(66733)
(63819)
(42745)
(32097)
(30542)
(26368)
(25483)
(23944)
(22775)
(22547)
(21138)
(21017)
(20758)
(20731)
(20535)
(19891)
(19238)
(19098)
(16668)
(16667)
(16200)
(15125)
(15052)
(14990)
(14946)
(14863)
(13514)
(13306)
学科
(111937)
经济(111818)
管理(75215)
(71241)
(57630)
企业(57630)
方法(54882)
数学(48554)
数学方法(48089)
中国(34372)
(29982)
(27581)
(24052)
(22754)
贸易(22746)
业经(22719)
(22098)
地方(20966)
农业(19882)
(19375)
理论(18949)
教育(17334)
(17306)
(17282)
财务(17235)
财务管理(17195)
技术(16689)
环境(16600)
(16550)
银行(16498)
机构
大学(405565)
学院(398945)
(161466)
经济(157958)
管理(153671)
研究(138112)
理学(133432)
理学院(131864)
管理学(129570)
管理学院(128846)
中国(100292)
(86650)
科学(84804)
(71781)
(70224)
(64784)
研究所(64293)
中心(61895)
业大(59356)
财经(58404)
(57427)
(57195)
师范(56967)
北京(55668)
(53291)
农业(51147)
(49452)
经济学(49437)
师范大学(46128)
(46097)
基金
项目(270427)
科学(212468)
研究(200683)
基金(194919)
(169131)
国家(167687)
科学基金(142846)
社会(124542)
社会科(117952)
社会科学(117921)
(104526)
基金项目(103161)
教育(95967)
自然(92110)
自然科(89951)
自然科学(89925)
(89740)
自然科学基金(88322)
编号(83036)
资助(81399)
成果(68598)
(61779)
重点(61186)
课题(58572)
(57732)
(55495)
教育部(53226)
大学(52429)
科研(51846)
创新(51703)
期刊
(170606)
经济(170606)
研究(120567)
中国(77942)
学报(63693)
教育(59410)
(58212)
科学(57471)
(53348)
管理(52607)
大学(48470)
学学(44221)
农业(40724)
技术(37273)
(32254)
金融(32254)
财经(28318)
经济研究(27977)
业经(26398)
(24189)
问题(22459)
图书(22179)
(22013)
(19314)
技术经济(19310)
理论(18764)
科技(18118)
(18029)
世界(17601)
现代(17339)
共检索到584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进  
学术职业流动日益成为一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表征。中日两国地域临近、文化接近,但在学术职业流动理念、实践和未来趋势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引入简历分析法,对中日两所顶级高校学术职业流动规律进行分析,并从流动范围、流动强度、流动时段三个方面综合对比分析了两国学术职业流动特征与规律。研究发现,在流动强度上,中国大学教师学术流动强于日本,工作流动弱于日本;在流动范围上,中国比日本更为广泛;在流动时期上,受国情和政策影响,两国不同历史阶段学术职业流动存在差异,并表现出不同的未来趋势。中国与日本相比,近年来通过学术职业国际化逐步实现了向日本等国的追赶,学术职业流动从少到多、从数量到质量、从无序到有序,但也仍然存在学术职业工作流动偏低、近亲繁殖较为严重等问题,日本的部分学术职业流动规律对于中国学术职业发展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进  沈红  庞海芍  
本文通过对两次全球学术职业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过去15年全球大学教师流动总体呈现频率增加的趋势。通过对"快速上升"、"稳步上升"和"平缓下降"三种类型大学教师流动频率变化的表现和原因分析,结合大量实证证据与经验证据,清晰作出中国学术职业即将迎来较大规模流动的基本判断,并就此过程中大学教师流动的心态选择、道路选择和改革方向进行讨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吕文晶  刘进  
基于简历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大学教师的大数据简历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了中国"工科类"大学教师的流动规模和流动规律。研究发现:在总体流动频率方面,中国研究型大学教师的流动频率总体偏低,有流动经历的"工科类"大学教师占据了有流动经历的大学教师总样本的"半壁江山",且"工科类"大学教师相比其他学科的大学教师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在区域分布方面,中国"工科类"大学教师更多在东部地区流动,且表现出更大比例的东部地区内部流动——这与传统的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掠夺式获得人才的刻板印象不符;在宏观影响因素方面,"工科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钟云华  
本文基于H大学2003-2006年的职称评审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学缘关系对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人力资本仍是学术职业发展最重要的内在逻辑,但学缘关系对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学缘关系越丰富的大学教师,取得学术职业发展的可能性越大;不同种类的学缘关系对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本科、硕士与博士在同一所学校就读并留校任教的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可能性最大,具有硕士学缘关系的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可能性最小。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深化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完善职称评审制度与加快学术劳动力市场建设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琳琳  黎万红  杜屏  
通过使用混合研究方法,本研究发现:我国大学教师在学术事务中的影响力有限,在教学、人事和科研方面参与管理的影响力依次减弱。大学教师参与学术管理的意愿和现实存在矛盾,为避免委员会制度"躯壳化",委员会制度需要明确成员的产生机制和权责范围。此外,学术管理在实然层面的权力实践受到管理职位、职称和大学类型的影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进  沈红  
二战后大学教师流动随着学术职业的发展而变得频繁,迁徙模式从战前的因种族、信仰、战乱等原因导致的结构性迁徙转变为教育和经济因素影响的制度性迁徙。全球化加剧了大学教师的流动,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了国际化或本土化的政策来吸引或留住人才。学术资本主义的兴起等使得教学和研究分离的趋势加剧,这导致教师流动性大幅增加、学术职业的主体性缺失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挥  
在当前的科技体制改革中,科技人员管理的改革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科技人员的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一支高质量的训练有素的科技队伍是发展科技、振兴经济的基础。最近,我们在河南省的一些地区进行了调查。现就人才流动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河南省部分地区人才流动的情况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英丽  
学术生态环境对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有何影响?对来自62所本科院校的3021名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同事失范行为、学校容忍度、同事赞同程度与失范呈正相关,且对失范具有显著影响;规范教育、管理监督、社会环境、学术风气、举报可能性和校内环境与失范呈负相关,且对失范具有显著影响;惩罚严厉程度与失范呈负相关,但对其并不具有显著影响。鉴于此,充分吸纳教师参与、加强规范教育和管理监督、改善学术环境是防治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有效策略,而不能仅仅依赖于加大处罚力度。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者卉  孙百才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大学教师流动先后经历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市场引导""市场主导"四个阶段。流动历程呈现以下特征:流动目的与流动方式由"政府本位"转向"市场本位";学术职业吸引力与职业门槛渐趋提高,高层次人才职业内流动成为新时期大学教师流动的主要类型;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人才净流失格局尚未扭转,人才资源的区位劣势因"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完善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人才流动机制;完善欠发达地区高校"引才、育才、留才"的良性发展机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谷志远  
本文基于26国合作进行的"学术职业变革"国际调查的中国大陆调查数据,对影响学术职业者流动倾向的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测度各因素对学术职业流动倾向的贡献程度。结论是人口统计学特征、教师的个性特征、工作满意度等对学术职业者职业流动倾向具有显著影响,所在学校声望、工作压力和教师收入等对学术职业者职业流动倾向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蕴丰  沈红  
大学教师流失意向指大学教师想要离开学术职业系统的倾向程度。利用"2014中国大学教师调查"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大学教师流失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学教师流失意向的形成主要受当前工作环境的影响,其中职称、期望收入差距、工作压力和高校集权程度影响最为显著;职业满意度低和自我认可度高也是影响大学教师流失意向的因素之一;非学术劳动力市场的诱惑和外部的信息隔阂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大学教师流失意向。建议通过改善大学教师工作条件、建立大学教师个人档案和鼓励大学教师适度兼职,抑制大学教师流失意向的形成,规避教师流失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朱志胜  纪韶  
本文基于京津冀三省市12区县的实地调查数据对劳动者的职业流动实现和职业流动多元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职业流动实现和职业流动多元化受个人因素、家庭禀赋、工作特征和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客观因素影响。本文以多元化理论的研究视角进行分析和论证,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蔚  
本文通过对四川成都市温江区946名流动人口的抽样调查,实证分析了当前温江区流动人口的消费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其整体消费特点,以期引导他们的消费行为,进而为成都市提升未来城市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提供思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奇  唐玉光  
答辩时间2012年3月人才队伍建设是现代大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建设一流的学术人才队伍和学科已经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共识。现代大学的发展与一个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现代大学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及文化引领等使命,所以大学里的学术人才既是国家发展所需"人才"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主要实施者。自主培养和国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满盈  邓晓虹  
文章在联合国统计司Comtrade数据库的基础上对中国同日本贸易条件的变化和波动情况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发现:从1987-2006年,中国同日本的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整体贸易条件和制成品贸易条件则出现了明显的恶化;中国同日本贸易条件的波动主要是由中国对日本初级产品出口份额大的波动、中技术产品及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不平衡以及高技术产品贸易条件的较大波动引起的,而减小中国同日本贸易条件波动的关键在于减小高技术产品贸易条件的波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