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65)
2023(3790)
2022(2771)
2021(2691)
2020(2246)
2019(4910)
2018(4771)
2017(8925)
2016(4997)
2015(5370)
2014(5370)
2013(5064)
2012(4692)
2011(4197)
2010(4201)
2009(3694)
2008(3765)
2007(3343)
2006(2766)
2005(2643)
作者
(14348)
(12085)
(11830)
(11479)
(7823)
(5942)
(5376)
(4508)
(4471)
(4415)
(4182)
(4016)
(3958)
(3929)
(3849)
(3659)
(3629)
(3531)
(3466)
(3301)
(3081)
(3013)
(2902)
(2762)
(2739)
(2634)
(2623)
(2598)
(2484)
(2431)
学科
(17720)
经济(17695)
(14511)
管理(12847)
(11335)
企业(11335)
方法(8101)
数学(6911)
数学方法(6806)
中国(5924)
(5618)
(5540)
(5298)
业经(4430)
(4422)
农业(4109)
(3823)
财务(3817)
财务管理(3806)
企业财务(3719)
理论(3625)
(3469)
银行(3463)
(3362)
金融(3359)
技术(3313)
(3306)
(3276)
地方(3222)
教育(2971)
机构
大学(70308)
学院(68807)
(26250)
经济(25693)
研究(25226)
管理(23722)
理学(20705)
理学院(20390)
管理学(19949)
管理学院(19792)
中国(17301)
科学(16231)
(14401)
(13328)
(13327)
(12907)
研究所(11901)
中心(10879)
财经(10853)
业大(10742)
农业(10581)
(10005)
(9985)
(9943)
师范(9884)
(8979)
北京(8844)
经济学(8548)
财经大学(8303)
(8159)
基金
项目(48143)
科学(38201)
基金(35676)
研究(34003)
(32193)
国家(31928)
科学基金(26820)
社会(22248)
社会科(21151)
社会科学(21144)
基金项目(18447)
(18074)
自然(17290)
自然科(16930)
自然科学(16923)
自然科学基金(16652)
教育(16369)
(15879)
资助(14189)
编号(13122)
成果(11471)
重点(11191)
(11075)
(10892)
(10166)
(9920)
国家社会(9813)
课题(9435)
科研(9345)
教育部(9316)
期刊
(27709)
经济(27709)
研究(22413)
学报(14232)
中国(13753)
(12469)
科学(11834)
教育(10925)
大学(10641)
(10567)
学学(9878)
管理(8714)
农业(8596)
(6176)
金融(6176)
财经(5702)
技术(5277)
经济研究(4914)
(4901)
(4558)
业经(4386)
(4236)
问题(3588)
业大(3587)
图书(3254)
科技(3219)
农业大学(2995)
现代(2940)
技术经济(2863)
统计(2753)
共检索到101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春萍  
学术独立的呼声在中国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它始终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现代性意义上的学术独立,一是民族性意义上的学术独立。但在国难日亟之下,接踵而至的内忧外患渐渐湮没了这种声音,学术独立的使命依然任重而道远。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曾春葙  
李文明的《千年短裙》在复现黔东南"短裙苗"的生活境况与民俗景观上,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民族志范本。李文明在《千年短裙》中着意两种意蕴的挖掘:一是民族性回望,以苗族底层者的个体时空回望书写,呈现出苗族人坚韧的民族性格;二是现代性思辨,基于苗族人面对现代化的行为选择,思索现代化冲击之下苗族民俗文化的流失。民族性回望与现代性思辨的交融使得《千年短裙》在展露民族叙事努力的同时,也凸显出民族文学文本的人类学价值——以过去维度的文化记忆和现实维度的文化阐释,还原族群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何挣扎、成长,直至他们的民族文化在现代化生活中逐渐涵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丁钢  
书院精神与中国现代大学的民族性丁钢本文主要通过对“五四”时期书院研究的再考察,探索在中西文化交流发展的背景下,书院精神与中国现代大学民族化发展的关系问题。“五四”时期的书院研究,是在中国的书院制度消亡后短短的一二十年内,而且是在反传统、向西方学习的热...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太平  黄岚  
民族性是指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行为方式、情感、习俗和思维方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凝聚民族全体成员心灵的纽带,是各民族交流和发展的源泉,是民族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思想源泉。民族性的重要表现是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危机最根本的是文化危机。教育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独特的价值,被视为实现国家目的的重要工具;教育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发挥教育的民族国家认同功能和文化认同功能,培养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坚守教育的民族性,是指在制定教育方针、教育目的设定、课程设置、课外活动组织、社会舆论营造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中要始终突出民族性,弘扬民族精神。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常立农  
本文在分析了技术民族性的地域性、文化性、自立性特征和技术国际性的技术发明、技术应用、技术后果的国际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技术的民族性和国际性的关系,强调技术的发展既要立足民族,又要放眼世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颜炳乾  
"现代性"通常是指启蒙时代以来"新的"世界体系生成的时代,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性是一种持续进步的、合目的性的、不可逆转的发展的时间观念。目前,学术界更多的是在其哲学意义上来探讨和使用"现代性",即将其作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潘矜岙  
当前国内企业不缺乏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却缺乏如何将这些先进思想转化为适合中国企业特点的、可操作的制度。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是勤劳勇敢的象征,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高尚的品德。可是,中国人也有很多缺点。台湾知名作家柏杨,曾经以一本《丑陋的中国人》深深地刺痛了一代中国人的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白钦先  
经济学的民族性国家性特征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且极具敏感性的重大问题。这一问题同现代民族主权独立国家或民族经济政治社会利益共同体紧密相关。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一个基本的特征事实就是各个国家都是现代民族主权国家,近现代政治家和经济学家都认同经济学的民族国家利益这一本质特征。民族国家既是经济学所反映和代表的主体,也是它的服务与保护对象,经济学的形式与内容也受到民族国家社会历史文化与环境强烈影响,彰显着强烈的民族性特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汤谦繁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的冲击打乱了中国社会既有的发展秩序,晚清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个领域开始发生变革。由于文化历史与传统的原因,晚清的文化变革较为缓慢并带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晚清文化民族性深刻地影响了晚清高等教育的演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吕丽艳  
现代社会的特征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公民社会,在其中,公民是独立、自由而又主动的社会参与者。但是,现代社会又必然产生现代性问题,因为现代性使人们远离公共领域而活在自我的空间内,使现代社会失去公民社会的真义。因此,现代性本身又是颠覆现代社会的,这就需要通过公民教育来保卫公共性、捍卫公共价值并引导人体认自身的公民身份,以弥合现代性问题给现代社会造成的断裂。中国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两方面的影响下产生权利与义务的分离。为了抵制这种分离给公民社会所带来的现代性断裂,亟需通过公民教育引导学生从社会层面来理解权利与义务,以培养拥有健全而统一的权利和义务观的现代公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尚建科  
近60年来,高等院校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课程形成了以"技能中心课程范式"和"学问中心课程范式"为代表的两种现代性课程范式,并表现出三种较为明显的现代性特征:一是课程目标和知识选择层面的民族性特征,二是彰显人才培养特色的专业性特征,三是受制于主流知识话语的依附性特征。这三种特征是高校少数民族音乐课程的根本性特征。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邹广文   王璇  
在人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既是文化哲学研究的突出问题,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更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及其关系的重要视角。一方面,作为中华民族“旧邦新命”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世界历史大势:“现代化”一词具有时间性,指向的是“旧”向“新”的转化。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旧”与“新”的关系是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命题。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是守正创新的伟大成果,是“旧邦”与“新命”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凸显文化主体性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彰显民族发展趋势:从历史视角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产生于现代化的“挑战—应战”之中;从现实视角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性;从未来视角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崭新文明。总而言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种双向赋予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中华文明以现代性的力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构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以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二者共同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邓磊  杨甜  
知识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学术是系统化与专门化的知识。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不断图新,学术范式也随之变迁。学术范式的变迁集中展现了大学和社会的沿革。从传统到现代,学术范式日益专门化,大学也从象牙塔发展为服务站。在后福特主义的知识社会中,知识的民主化打破了专业的垄断和隔离,交互性与自反性成为新的认知模式,学术范式正面临新的转型,大学的定位也应重新审视。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国希  
现代性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公共性。它要求人们在公共领域中,拥有自主性、理性化、契约化、自律化的品格。这样的社会如何形成,如何凝结为一个整体?本文提出,公共领域因为有了制度规则,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共同体生活(活动)的空间和质量。自由、平等、自愿的合作体系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有各种有形无形的"制度"保障,制度需要公民的品德支撑,公民品德是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获得性品质,需要教育、塑造和培铸。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洪宇  刘训华  
中国现代性大学走的是一条外生型道路,既受西方现代大学制度影响,又与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转型紧密相依。现代性大学具有系统的现代学科体系与课程设置、注重大学学科知识创新、形成完备的学历或学位制度、拥有师生、校园与大学文化等要素。中国现代性大学最早出现在澳门的圣保禄学院,之后山东的登州文会馆初步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在上海的圣约翰书院渐成完备之势,最终于天津的北洋西学学堂、北京的京师大学堂等学校结成硕果。中国现代性大学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由政府驱动的、自上而下的发展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