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70)
2023(11028)
2022(9068)
2021(8589)
2020(7060)
2019(15920)
2018(15212)
2017(27968)
2016(14708)
2015(16270)
2014(15153)
2013(14456)
2012(13150)
2011(11699)
2010(12136)
2009(11143)
2008(10765)
2007(9436)
2006(8393)
2005(7665)
作者
(37449)
(31559)
(31070)
(29965)
(19950)
(14800)
(14255)
(12039)
(11999)
(11183)
(10554)
(10490)
(10109)
(9998)
(9613)
(9503)
(9446)
(9168)
(8876)
(8861)
(7980)
(7511)
(7431)
(7307)
(6954)
(6950)
(6899)
(6834)
(6192)
(6150)
学科
(52261)
经济(52204)
管理(46296)
(44687)
(40393)
企业(40393)
中国(18994)
方法(18748)
技术(16436)
(15628)
数学(14645)
(14553)
数学方法(14421)
业经(14315)
(13098)
技术管理(12232)
理论(11874)
(11081)
教育(11063)
地方(10638)
(9983)
(9633)
财务(9613)
(9604)
财务管理(9595)
银行(9586)
农业(9328)
企业财务(9240)
产业(9220)
(9205)
机构
大学(199017)
学院(192454)
(78970)
经济(77368)
管理(75501)
研究(67237)
理学(65253)
理学院(64480)
管理学(63411)
管理学院(62988)
中国(49558)
(41108)
(38460)
科学(37226)
(31058)
中心(30403)
财经(29956)
(29931)
(28883)
师范(28644)
研究所(27946)
(27392)
北京(25976)
(25402)
(25044)
经济学(24480)
业大(24139)
(23387)
师范大学(23224)
财经大学(22489)
基金
项目(130980)
科学(106689)
研究(103059)
基金(95279)
(81762)
国家(80957)
科学基金(71065)
社会(68063)
社会科(64494)
社会科学(64476)
(51487)
基金项目(49775)
教育(49231)
(43377)
自然(42103)
自然科(41249)
自然科学(41240)
编号(41142)
自然科学基金(40569)
资助(35401)
成果(35379)
(33657)
创新(30303)
重点(29969)
(29659)
课题(29636)
国家社会(28803)
(28375)
大学(27048)
(26980)
期刊
(89853)
经济(89853)
研究(65996)
中国(48555)
教育(37890)
管理(32076)
(30483)
学报(27492)
科学(27158)
(23954)
大学(23512)
学学(20180)
(18148)
金融(18148)
技术(17381)
农业(16065)
财经(15298)
经济研究(14941)
业经(14323)
(13461)
科技(12035)
图书(11836)
问题(10969)
(10322)
论坛(10322)
技术经济(9906)
现代(9599)
(9276)
(9251)
职业(8989)
共检索到305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丁建洋  
日本大学治理结构在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以学术权力为中心的运行逻辑,成为日本大学高层次科学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机制。本文运用米歇尔·福柯的"权力-知识"理论解读日本大学治理结构,发现日本大学治理结构的本质是全景敞视式的权力设计,权力运行和知识生产两者之间有机统一,学术权力成为大学治理结构改革的逻辑起点。日本大学治理结构改革的经验对中国的重要借鉴价值在于,应当彰显法治主义,使国家权力与大学权力之间保持一定的边界;大学内部应当突出学术权力的支配性地位,建构内聚型的学术权力运行体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丁建洋  
"科研费"制度是日本科研经费体系中的重要制度设计,是促进日本大学高层次科学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机制。"科研费"制度在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了学术为中心的基本逻辑,通过特定主体建构学术权力的执行和表达机制实现"科研费"制度的学术导向,以研究种目为主要客体的改革实现"科研费"制度的学术目的,把学术标准贯穿于"科研费"制度的实施过程,"科研费"制度的这些学术逻辑取向成为促进日本大学科学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机制。JSPS是"科研费"制度的主要执行机构,其组织性质与运行机制的不断转型促成了"科研费"制度的学术逻辑取向。日本"科研费"制度的改革经验对中国科研经费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丁建洋  王运来  
文化的嫁接与自主是日本大学文化发展的基本逻辑,文化嫁接主要表现为文化反思和文化主动,文化自主主要表现为文化自信和文化坚守,嫁接与自主的相互促进实现了大学文化的自我超越。后发外生型国家大学的文化使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大学教授的文化使命及面向世界的思维方式、学术权力表达机制的建构等是日本大学文化发展逻辑的基本生成动力。大学高层次科学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形成是大学文化发展逻辑的必然,日本大学文化的发展逻辑对中国大学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锴  赵希男  
为了实现快速发展而短期内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往往效果不佳,当前研究对此现象缺乏有效解释。为了解决该问题,首先从个体角度出发,运用凯利方格访谈技术识别出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要素;其次根据竞优思想,构建个体优势判别模型、群体聚类模型和团队成员选择方法。研究发现,在充分发挥个体优势基础上,群体优势模式和个体之间的互补优势可弥补创新团队成员之间的不足。在个体方面,个体优势差异带来彼此之间的异质性,判别出在大一统指标下的个体优势,从而提升个人创新能力;在群体层面,个体优势差异带来不同的创新能力聚类,突出模式中优势的发挥,有利于识别出创新群体;在团队层面,个体优势差异构成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创新能力匹配,创新团队的能力优势协同发展。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馨  
在小理查兹·霍耶尔所提出的情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基础上,文章沿着这一流派脉络,继续将认知心理学的最新进展引入情报分析理论中,进一步完善情报分析的认知基础,所涉猎的内容有导致情报失误的主要认知偏差和双重加工理论,以及有助于灵感、洞见和顿悟生成的悟性创新思维。研究发现:双重加工理论是情报分析的认知前提基础,偏于直觉或逻辑任何一方的认知偏差,都可能导致情报误判;常规上客观而准确的情报分析建立在整合直觉和逻辑的基础之上,富有洞见的高层次情报发现是运用悟性创新思维、创造性地协同直觉和逻辑之间关系的结果。此外,文章进一步发展了钱学森先生所提出的情报分析的灵感思维,首次正式地将认知心理学、悟性思维与情报分析连接起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德祥在《高等教育研究》第6期撰文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推进,这三方面因素深刻地影响了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这些因素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发展必须遵循规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本红  陶友青  邓瑾  
一、基于胜任力的高层次人才评价指标(一)胜任力的内涵与分类胜任力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重要概念,它为高校如何更好地管理人力资源提供了全新的依据。一般认为,胜任力是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刚  
以地方快速发展进程中争相重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为研究对象,通过政策文献研究、时事资料分析及非结构式访谈等方法,分析人才项目制衍生出的项目化高层次人才引进现象。研究显示,地方高层次人才引进呈现出唯“头衔”现象、高竞价态势、粘滞性倾向及近零和效应等负向性同侪效应。分析发现,高层次人才引进同侪效应由发展错位视角看,可诠释为发展机制层面的头衔追逐下的目标错位、财力比拼中的内容错位、模仿攀比中的路径错位等竞争性趋向。并且,这归结于发展价值层面的惯习思维下非治理性取向,必须以融合共享的人才治理为定位,变功能错位为空间错位,在高层次人才由发展错位到错位发展中促进地方人才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亚杰  陈岩  谢苗峰  
在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历史中,为数众多的行业院校为行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一个重要特色。当前,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征途上,面对的人才结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刁承湘  廖文武  胡小苹  
通过对复旦大学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的访谈,探究了科研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关系,并由此引出多方面的经验、启迪和思考,进而探求了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健  蒋纪蓓  
高校高层次教师是指高校少数在所从事学科专业领域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创新能力强、掌握核心技术、能够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教师群体。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2011计划"的实施和中国梦的提出,国家和社会要求高校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以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显然,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重任将主要由高层次教师来承担。因此,研究和设计适应高层次教师的年薪制是激励他们创新能力发挥、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关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娟  
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受国家、市场与组织三种权力的影响,三种权力运行方式不同对大学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在美国,处于边缘的国家权力、通过资本再造和规则发挥影响的市场权力与极具自主性的校长权力相互制衡,使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并未全面受控于任何一种权力而遵循学术发展的逻辑;在德国,处于控制中心的国家权力既将市场的作用锁控,又赋予教授无限度的自由,最终使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脱离学术发展的需要。本质而论,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只有摆脱外部利益的控制,才能真正促进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建设。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秀芳  周海梦  
一、从创办“世界一流”的战略高度,建设研究生导师队伍为了争取尽快跻身于世界生命科学的前沿,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必需建设一支一流的导师队伍,从而培养出高水平的研究生,以带动我校生命科学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我们系始终把建设富有创新性的一...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元亮  
培养跨世纪高层次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刘元亮在当前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这是一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力争在本世纪末打好基础,到下世纪中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庆国  
一、差距人所共知,我国工业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大差距。尤其是涉及到高技术的产业,则更是如此。有关微电子、激光、程控机床、材料等方面的高技术,自不待说,就是传统的轿车工业也不例外。以微电子技术为例。当我国还在搞分立器件时,发达国家已经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了。当我国研制出64K存贮器时,国外已生产1兆的存贮器了,并且成本与售价都很低。在生产中,我国多数是手工操作,而发达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