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63)
- 2023(12265)
- 2022(10968)
- 2021(10490)
- 2020(8961)
- 2019(20003)
- 2018(19982)
- 2017(38183)
- 2016(20956)
- 2015(23482)
- 2014(23488)
- 2013(23034)
- 2012(21045)
- 2011(18785)
- 2010(18582)
- 2009(16778)
- 2008(15947)
- 2007(13638)
- 2006(11816)
- 2005(10059)
- 学科
- 济(81669)
- 经济(81588)
- 管理(58104)
- 业(53939)
- 企(45440)
- 企业(45440)
- 方法(37394)
- 数学(32562)
- 数学方法(32132)
- 地方(21452)
- 农(21103)
- 中国(20043)
- 财(18932)
- 学(18791)
- 业经(17974)
- 农业(14493)
- 理论(13787)
- 和(13762)
- 环境(13422)
- 贸(13234)
- 贸易(13224)
- 制(12893)
- 易(12700)
- 务(12606)
- 财务(12544)
- 财务管理(12521)
- 技术(12352)
- 企业财务(11806)
- 地方经济(11484)
- 划(11179)
- 机构
- 大学(286491)
- 学院(284149)
- 管理(115585)
- 济(105274)
- 经济(102743)
- 理学(100854)
- 理学院(99688)
- 管理学(97902)
- 管理学院(97405)
- 研究(92949)
- 中国(68035)
- 京(61273)
- 科学(61151)
- 财(46422)
- 所(46184)
- 农(44717)
- 业大(43894)
- 中心(42913)
- 研究所(42520)
- 江(40425)
- 范(40067)
- 师范(39700)
- 北京(38490)
- 财经(37970)
- 农业(34908)
- 院(34714)
- 经(34503)
- 州(33723)
- 师范大学(32303)
- 技术(30439)
- 基金
- 项目(204046)
- 科学(159533)
- 研究(149459)
- 基金(146013)
- 家(126992)
- 国家(125920)
- 科学基金(108216)
- 社会(91847)
- 社会科(86837)
- 社会科学(86813)
- 省(81009)
- 基金项目(79011)
- 自然(71515)
- 自然科(69774)
- 自然科学(69755)
- 自然科学基金(68446)
- 教育(68300)
- 划(68191)
- 编号(62457)
- 资助(59391)
- 成果(49868)
- 重点(45380)
- 部(44008)
- 发(43562)
- 课题(42442)
- 创(42111)
- 创新(39201)
- 科研(38994)
- 项目编号(38228)
- 大学(37822)
- 期刊
- 济(112573)
- 经济(112573)
- 研究(79555)
- 中国(51687)
- 学报(45928)
- 科学(42257)
- 管理(39696)
- 农(39690)
- 财(34414)
- 大学(34333)
- 教育(34254)
- 学学(31700)
- 农业(28237)
- 技术(25463)
- 融(20385)
- 金融(20385)
- 业经(19350)
- 图书(19325)
- 财经(16807)
- 经济研究(16728)
- 资源(15011)
- 科技(14854)
- 问题(14673)
- 业(14455)
- 经(14206)
- 理论(14105)
- 技术经济(13349)
- 版(13347)
- 实践(13267)
- 践(13267)
共检索到4033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兆阳 朱伟杰 李直 王筱宇 赵蓉英
[目的/意义]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话语权评价进行研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可以丰富新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体系,为学术期刊借助微信平台开发学术新媒体提供启示,推动学术期刊在新媒体时代转型升级。[方法/过程]借鉴“全评价”框架设计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话语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并构建评价模型,依据各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所选取的样本期刊微信公众号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结论]评价结果表明位序靠前的学术期刊善于把握新媒体时代发展机遇,抢占学术期刊发展先机和首发权,引领学术话语权。但总体而言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识别性不强,信任度较低,平台建设差异大,在未来运营中还需重视服务质量和推文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平台运营和用户体验。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毕丽萍 叶继元
对11种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评价,旨在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可靠性进行验证,并从现状调研结果中探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提升策略。参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网络调查法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运营现状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专家打分法进行形式、内容、效用三大维度的综合评价。基于学术"全评价"体系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评价体系的评价目的具有诊断性、评价指标具有全面性、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全面、有效地评价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和服务实效。评价结果显示,《图书馆杂志》《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建设》三种期刊的微信公众平台综合评分最高,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影响力,用户对其服务效果的认可度较高。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旭
[目的/意义]开放科学背景下,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学术期刊评价理论与指标体系,促进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建设。[方法/过程]依据评价科学理论、话语权理论和传播学理论,按照"理论、方法与应用"的思路,对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理论框架进行建构研究,并提出从多维度、多要素、多指标、多方法融合评价学术期刊话语权的设想。[结果/结论]探讨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的基本问题,并融合带有浓厚中国元素和国际元素的科学计量指标和Altmetrics指标以实现对传统评价指标的拓展和体系重构,进而科学评价中国学术期刊话语权。同时,对这一新课题应继续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服务"三大体系"建设。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均平 胡博 徐中阳 余波
[目的/意义]学者是学术话语权的主要角色,研究学者学术话语权的测度与评价,对于提升中国学者学术话语权和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均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首先融合福柯话语权理论、拉斯韦尔5W传播理论以及知识流动机制等理论完善了学者学术话语权的内涵,接着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涵盖学者学术生产力、学者学术传播力、学者学术影响力以及学者学术引领力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学者学术话语权评价指标体系并验证了可行性,最后以有机化学领域为例,采用AHP—熵权法、TOPSIS法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学者在有机化学领域具有一定学术话语权;②学者学术生产力对其学术话语权具有重要影响;③学者学术话语权与科教评价体系存在密切关联;④社交媒体的应用能进一步提升学者学术话语权。对此,提升中国学者学术话语权应从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继续强化科研产出、完善科教评价体系、加强学术社交媒体的建设与应用推广等方面入手。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董文鸳 陈清文
开放存取期刊已成为重要的学术信息源,对于所选取的图情领域的87份开放存取期刊运用引文分析法、网络链接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学术影响力分析,发现图情领域开放存取期刊已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但还有待提高。应用网络链接分析法来评价OA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尚存在一定问题,需要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进一步完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蕾 王栩彦 黄崑 陈实
[目的/意义]探讨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学术期刊推广模式对论文传播效果的影响,探索学术期刊新媒体办刊发展新道路,提升论文新媒体传播效果的传播策略,为国内学术期刊新媒体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结合文献调研和微信公众号论文推广模式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内容表现形式、单次推广数量、互动表现形式、发布时间4个维度分析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论文推文的推广模式对不同学科背景下论文社会传播效果的影响。另外,结合知网论文数据,进一步分析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推广对于论文学术传播效果提升的作用。[结果/结论 ]首先,从整体来看,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上单次推送多篇论文、开通评论功能、在晚间发布论文推文以及以论文全文形式推广能获得更好的社会传播效果。这些推广模式对不同学科论文社会传播效果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在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论文推文的内容表现形式方面,社会科学和医学领域应采用论文全文的形式,而自然科学领域宜采用论文节选的形式。其次,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推广对于论文学术传播效果的提升也具有显著的作用。最后,从丰富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推广模式、与多媒体融合向多平台发力、体现学科特色与加强跨学科互动、加强学术落地政策建设等方面,提出提升我国期刊新媒体传播效果的相关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熊泽泉 段宇锋
[目的/意义]探索中文学术期刊论文的引文模式及时间窗口的选择对引文模式的影响,建立引文模式的分析框架。[方法/过程]以2006-2008年出版的图书情报领域期刊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两步聚类法对单篇论文在7年内的绝对被引量与相对被引量进行聚类分析,研究论文主要特征因子与引文模式的相关性。[结果/结论]在绝对被引量视角下,期刊论文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经典引文模式;在相对下载量视角下,期刊论文共有6种引文模式,其中3种可以归纳为经典引文模式,另外3种分别为"类睡美人型"、正偏型和马拉松型。相对被引量视角下,首年被引量与总被引量呈现了中等甚至较强的相关性,并且平均被引量越高,相关性越强,绝对被引量视角下的结果正好相反。结果表明,期刊论文的初始被引量与总被引量的相关性高低主要取决于引文曲线的峰度而非总被引量的大小。
关键词:
被引量 引文模式 时间窗口 老化 相关性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向晴 杨新涯 王莹
个人微信公众号已成为图情领域学术交流的新渠道,在知识传播、思想交流、学术分享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通过网络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活跃度、影响力、发文内容方面对18个图情领域的个人微信公众号进行调查,分析图情领域个人微信公众号的特点,讨论其不足和对策。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 图书馆学 自媒体 学术影响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蓉英 常茹茹 李丹阳 戴祎璠
[目的/意义]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构建中国话语权评价科学理论、方法及应用体系的研究成为当下重要而紧迫的命题。对专利权人话语权进行评价研究有利于明确我国技术发展态势,辅助国家、企业决策,推动科技发展。[方法/过程]文章在对专利权人话语权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设计专利权人话语权评价体系,并基于ATM模型从网络与基础设施安全、数据存储与交换安全、应用安全、威胁情报监控、终端设备安全与云安全5类主题对专利权人进行分类评价。[结果/结论]发现使用ATM模型对专利权人进行主题分类并在各主题内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的评价方法更具有全面行和科学性。利用该评价方法不仅挖掘了英特尔、火眼、国家电网等表现优异的标杆企业,还明确了我国在网络安全领域提高话语权的方向。我国在保持网络与基础设施安全、数据存储与交换安全、应用安全三类技术方向的优势外,还要努力加强专利权人的引导能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俞立平 符茵茵
[目的/意义]本文针对无权重非线性学术评价方法,提出了权重迷失与权重失灵问题。[方法/过程]以JCR2019管理学期刊评价为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TOPSIS评价为例,将评价指标分为高相关指标、低相关指标、全部指标分别进行评价,采用岭回归间接得到各无权重非线性评价方法的模拟权重,进而分析权重迷失与权重失灵问题。[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无权重非线性评价方法存在权重迷失现象;高相关指标的权重迷失现象有所减轻;高相关指标之间存在权重失灵,并且有等权重倾向;权重失灵会降低高相关指标权重迷失问题;对于低相关指标一定要重视权重迷失问题。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梦莹 章成志 王杰
通过对不同学科论文中“作者贡献声明”的分析,考察不同学科作者贡献分布的差异,为作者贡献声明在图情领域的合理发展及其他学科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以图情领域及医学领域四本期刊的1614篇论文为研究对象,对作者贡献要素进行分类,并从学科特性、合著作者数目、署名顺序、通讯作者等方面分析作者贡献要素的分布差异。研究发现:图情领域与医学领域在各贡献要素的独立完成率、贡献类型与分布及通讯作者的署名位置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但在作者做出贡献的种类数分布、不同署名位置下贡献要素的比例分布及通讯作者的贡献内容等方面的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立新
文章以66种力学期刊的引文为研究对象,经过引文统计与分析,得到了66种力学期刊的相互引用矩阵。通过多维尺度分析以二维空间展示了力学不同分支学科期刊子群之间的联系,利用平面距离反映了它们在相互引用上的相似性,并用图谱直观地展现出力学不同分支学科期刊子群在相互引用上的关系。结合因子分析方法,探索了力学期刊群的内部结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俞立平
迄今为止,已经出现了10多种评价指标数据的标准化方法,但是指标标准化对学术评价的影响机制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标准化方法对学术评价结果的影响机制,将其分为单一影响机制和综合影响机制。单一影响机制包括指标数据变化、区分度、打分偏好、自然权重、数据分布、极小值大小和客观权重,综合影响机制与评价方法密切相关,是多个单一影响机制的组合。基于JCR2017机器人学术期刊数据,结合线性加权评价法、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TOPSIS评价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指标标准化方法对评价结果具有综合影响机制;标准化方法不同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评价结果排序,同时会影响评价结果数据分布特征;应该结合具体的评价方法分析标准化对评价的影响。本文研究结论也可以推广到其他领域的综合评价。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俞立平
[目的/意义]在科技评价中,不同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地位是不同的,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关键指标的测度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用指标信息熵和离散系数表示信息量,用指标权重或模拟权重与指标信息量的几何平均值表示关键指标系数。以JCR 2015经济学期刊为例,采用TOPSIS进行评价,并计算指标的信息量、模拟权重和关键指标系数,发现特征因子、标准特征因子、总被引频次是关键指标。[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关键指标系数是一种有效的关键指标筛选方法;不同评价方法关键指标是不一样的;本方法同样适用于采用信息量赋权的评
关键词:
科技评价 关键指标系数 信息量 模拟权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国际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图情领域学科话语权演变及地位研究
引用质量加权影响因子评价学术期刊研究——以CSSCI图书情报学期刊评价为例
学术话语权视域下学者多维评价与特征分类研究
学术会议话语权评价研究
指标数据分布与内部差距对学术期刊评价的影响——以JCR数学期刊为例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实证研究——以“数据结构公众平台”为例
基于话语权的历史街区更新公众参与研究——以福建长汀店头街为例
学者评价期刊与引文评价期刊异同之思考——以史学学术期刊评价为例
基于CiteScore指数与影响因子的期刊评价研究——以经济管理领域期刊为例
基于期刊论文的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及评价指标关系研究——以竞争情报研究领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