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23)
- 2023(16405)
- 2022(14222)
- 2021(13281)
- 2020(11067)
- 2019(25695)
- 2018(25747)
- 2017(48316)
- 2016(27081)
- 2015(30781)
- 2014(31190)
- 2013(30337)
- 2012(28003)
- 2011(25259)
- 2010(25354)
- 2009(23202)
- 2008(22558)
- 2007(20290)
- 2006(17897)
- 2005(16068)
- 学科
- 济(96424)
- 经济(96272)
- 管理(79194)
- 业(70872)
- 企(59955)
- 企业(59955)
- 方法(40813)
- 数学(34179)
- 数学方法(33713)
- 财(28443)
- 农(27918)
- 中国(27709)
- 学(24826)
- 制(24551)
- 业经(23383)
- 地方(20735)
- 理论(19826)
- 农业(18226)
- 务(17781)
- 财务(17695)
- 财务管理(17643)
- 和(16803)
- 体(16789)
- 银(16732)
- 银行(16662)
- 贸(16623)
- 贸易(16612)
- 企业财务(16605)
- 教育(16375)
- 易(16073)
- 机构
- 大学(378065)
- 学院(375992)
- 管理(141281)
- 济(137742)
- 经济(134094)
- 研究(128280)
- 理学(120805)
- 理学院(119310)
- 管理学(117023)
- 管理学院(116339)
- 中国(95369)
- 京(82913)
- 科学(82328)
- 财(68116)
- 所(66111)
- 农(65525)
- 研究所(59799)
- 江(59091)
- 业大(58511)
- 中心(58419)
- 财经(52920)
- 范(52885)
- 北京(52562)
- 师范(52275)
- 农业(51501)
- 经(47742)
- 州(47471)
- 院(47017)
- 技术(43886)
- 师范大学(41986)
- 基金
- 项目(252961)
- 科学(196039)
- 研究(186116)
- 基金(178782)
- 家(156759)
- 国家(155350)
- 科学基金(131471)
- 社会(112382)
- 社会科(105945)
- 社会科学(105917)
- 省(101060)
- 基金项目(94831)
- 教育(87010)
- 自然(86405)
- 划(85215)
- 自然科(84275)
- 自然科学(84250)
- 自然科学基金(82720)
- 编号(78137)
- 资助(73492)
- 成果(65634)
- 重点(57054)
- 课题(55636)
- 部(54779)
- 发(53625)
- 创(52272)
- 创新(48706)
- 科研(48290)
- 项目编号(47842)
- 大学(47270)
共检索到570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永平
选取研究生和学校共同体为个案,从导师学养的引领、课程设置的规约、学术氛围的营造和自我领悟的提升等四个方面架构了学术操守的形成机制,并简要阐述了学术操守的传承问题。
关键词:
学术不端 学术操守 反思 机制 传承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卢大鹏
研究生科学共同体形成可以极大促进研究生的学术交流与协作,相互学习、激励与鼓舞,而这些正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关键因素。在讨论科学共同体的形成及其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学术工作的实践与探索,探讨高校研究生学术工作应如何挖掘和整合学术资源和优势,搭建研究生学术平台,促进研究生科学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力 黄小莲
认为构建以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为取向的专业学习共同体,目的在于为研究生实现学术性与应用性能力的有机融合搭建学习平台。基于对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解读和模型建构,提出了从共同体的基本要素出发,依托论坛、实习场、网络平台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操作策略,以期发挥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真正价值。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武永江
认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过程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基础,研究生的批判精神可以在导师与研究生批判共同体中培养。导师与研究生批判共同体是一个共享批判精神的关系域,有利于促进师生共同的转变与成长:导师的教育管理方式变得更完整、更体贴、更包容和更民主;研究生不必退隐到个人主义的狭小空间,有利于增强研究生的自主性、归属感以及满足研究生合群特性的深层需求。
关键词:
研究生 共同体 批判 话语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武永江
认为对话共同体是研究生教育的新取向,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场域。对对话共同体的内涵、理念诉求进行了阐述,说明了对话共同体构建的方法,指出对话共同体有利于增强研究生的归属感和满足研究生合群特性的深层需求,激发人际之间的相互信任、合作和友情等关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雎 罗珉
知识开放式创新成为信息时代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尤其是消费者、用户、专家等社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知识的分享与创新不仅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网络,而且上升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层面。但是,创新主体的多样化与创新速度的不断提升分别导致了多样性与动态性的组织悖论,由此引发了多样性与一致性、动态性与稳定性之间的组织矛盾。这些悖论与矛盾为知识开放式创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站在企业的角度,提出知识共同体的构建思路,探讨这种中间组织特有的组织规则与组织结构,旨在解决创新所产生的组织悖论,推动知识的开放式创新。
关键词:
知识共同体 开放式创新 组织悖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东姣 马永红 杨雨萌
利用全国第四次博士生培养质量调查数据,从师生互动关系和生生学术共同体两个角度论述了学术互动氛围对博士生创新能力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师生互动关系、生生学术共同体和博士生主动性对博士生创新能力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生生学术共同体和博士生主动性在师生互动关系和博士生创新能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论文基于如何构建良好的学术互动氛围以提高博士生创新能力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华杰 杨钋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是基于工作场所的学习。以科技小院培养农业硕士生的培养模式为案例,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从时空维系、社会网络构建、信任知识生产三个方面,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实践共同体在相互介入、共同事业、共享技艺库三个维度的构建过程。研究发现,科技小院培养模式为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产教融合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为培养乡村振兴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出了可行的路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增印
认为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操守是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是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对军校研究生导师应秉持的学术操守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军校 研究生导师 学术操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喻登科
分析了研究生方法论课程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提出以在线学习共同体的思路来开展研究生方法论课程的教学工作。进而,对在线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维度和基于在线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生方法论课程教学过程进行了总结归纳,提出了方法论课程教学的循环改进模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永涌 任梓荣
本研究以社会心理学为研究视角,分别从社会表征理论和话语分析两个层面阐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心理机制。具体而言,在社会表征理论层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表征,是在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条件下、以锚定和物化为两种基本的社会认知机制,具有社会共享性和行为差异性、社会根源性和行为说明性、相对稳定性和长期动态性等特征;在话语分析层面,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解构、话语转变和构建话语体系三个方面分析,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区分"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使用情境差异,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具象化,提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体系要兼顾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统一。从社会心理视角探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机制,有助于从"心"出发,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志恒,金京淑
尽管近年来东北亚各国签署了多项能源合作意向或者协定,有的甚至是政府间协定,但总的看来,执行情况并不尽人意,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为区内各方所接受的合作框架。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东北亚能源合作的现实基础,构建包含组织协调体系、信息咨询体系、投资融资体系、生产储运体系以及共同市场体系的能源共同体。
关键词:
东北亚 能源 共同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玉潭,陈志恒
近年来 ,从俄罗斯远东石油出口管道到中国东海油田开发 ,中日这两个同属于东亚的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 ,在能源领域的竞争似乎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而其中表现出的超经济性更值得人们关注。为避免恶性竞争给国家间关系及地区合作带来的不良影响 ,中日两国有必要以理性和现实的态度 ,以合作代替竞争 ,认真探讨东北亚能源共同体的构想。
关键词:
东北亚 能源 共同体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胡迪雅 李玲岩 李雅悠
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专业发展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对其具体过程与机制的描述分析尚不充分。丽江地区三所个案小学的田野调查揭示了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中形成实践共同体进而实现群体专业发展的过程。研究发现,校本课程开发通过提供目标和领域、确定成员与边界和形成有效实践与互动来确立实践共同体的结构,通过赋予利他的意义与价值、营造学习的情境与过程以及内化身份认同与心理归属来提供实践共同体的意义元素;民族与乡土文化传统有利于教师实践共同体的维持与发展。在此基础上总结民族地区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实践共同体建构模型,并提出制度保障与组织支持方面的建议。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建构教师实践共同体的丽江经验对其他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侯剑华 杨秀财
[目的/意义]揭示图书情报学研究中非正式学术共同体对知识传播的作用过程,探测这一领域中知识传播的结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者提供辅助参考。[方法/过程]以Web of Science收录的1996-2016年7月的图书情报领域12本核心期刊的文献为数据分析对象,基于作者共被引分析方法,利用CiteSpaceⅢ软件工具,对图书情报学中的非正式学术共同体、研究主题、学科领域等的演化过程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并且绘制了图书情报学领域的知识传播速度曲线。[结果/结论]1996年以来,图书情报学领域中非正式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