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84)
- 2023(7214)
- 2022(5742)
- 2021(5887)
- 2020(4712)
- 2019(11368)
- 2018(11471)
- 2017(21244)
- 2016(11787)
- 2015(13607)
- 2014(13612)
- 2013(12600)
- 2012(11026)
- 2011(10341)
- 2010(10713)
- 2009(9847)
- 2008(9662)
- 2007(8543)
- 2006(7741)
- 2005(7158)
- 学科
- 济(47584)
- 经济(47539)
- 管理(31611)
- 业(28757)
- 企(24740)
- 企业(24740)
- 方法(24257)
- 数学(21967)
- 数学方法(21450)
- 中国(13666)
- 农(11671)
- 制(11298)
- 业经(10498)
- 理论(10410)
- 财(9374)
- 教育(9289)
- 学(8729)
- 体(8393)
- 融(8020)
- 金融(8019)
- 教学(7833)
- 技术(7691)
- 银(7690)
- 银行(7685)
- 贸(7483)
- 贸易(7476)
- 行(7449)
- 易(7248)
- 体制(6959)
- 农业(6881)
- 机构
- 大学(166989)
- 学院(160615)
- 济(66589)
- 经济(65151)
- 管理(63943)
- 理学(54681)
- 研究(54406)
- 理学院(54126)
- 管理学(52842)
- 管理学院(52542)
- 中国(41676)
- 京(35563)
- 财(31688)
- 科学(30310)
- 所(26153)
- 江(24547)
- 财经(24487)
- 中心(24338)
- 研究所(23373)
- 范(23090)
- 农(23011)
- 师范(22925)
- 北京(22859)
- 经(22366)
- 业大(21631)
- 经济学(20331)
- 院(19440)
- 州(19343)
- 师范大学(18608)
- 财经大学(18437)
- 基金
- 项目(103282)
- 科学(82766)
- 研究(78789)
- 基金(74975)
- 家(64302)
- 国家(63781)
- 科学基金(55983)
- 社会(49754)
- 社会科(47295)
- 社会科学(47281)
- 省(39741)
- 教育(39598)
- 基金项目(37822)
- 自然(35318)
- 自然科(34628)
- 自然科学(34623)
- 自然科学基金(34012)
- 划(33789)
- 编号(33307)
- 资助(31794)
- 成果(28447)
- 部(23439)
- 课题(23188)
- 重点(23074)
- 创(22466)
- 大学(22229)
- 发(20954)
- 教育部(20926)
- 项目编号(20921)
- 创新(20745)
共检索到255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冰莹 董维春
大学的知识生产受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影响,分别要求以学术为本与适应社会需要。随着大学内外部制度环境变化,知识生产的契约关系及大学学术观内涵的改变,使大学知识生产传统的学术逻辑亦发生改变,变化后的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既有二元对立也有交叉融合,且二者在持续的交互作用中实现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的逻辑平衡。要在回应学术逻辑的基础上兼顾市场逻辑,"学术性企业"将成为除传统大学类型之外大学发展的新向度;形成连续一体化的多维度制度安排,大学将与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等主体构成"四重螺旋"创新体系的知识生产新范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顾剑秀 罗英姿
博士生培养受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影响。学术逻辑要求博士生培养以学术为本,市场逻辑要求博士生培养适应市场需求。随着大学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学学术内涵本身及知识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博士生培养的学术逻辑也发生了变化。变化后的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有交叉也有分离,且二者在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实现了博士生培养模式变革的逻辑平衡。由于学术逻辑是博士生培养的内生逻辑,其对博士生培养的影响和控制力度要大于外生的市场逻辑。因此,为了实现并保持博士生培养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平衡,需要对博士生培养进行劳动力市场校准,以实现博士生培养在博士数量和质量上的劳动力市场校准目标。
关键词:
博士生培养模式 变革 学术逻辑 市场逻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曼
人类历史经历的三次知识转型,不仅反映出知识权力格局的变化,更引发了大学治理模式的变革。前现代社会以理性知识为基础,大学是人们探求真理获得纯粹理性冲动的场所,知识的自由权力属性外在地表现为大学的自治模式;现代社会过于追求科学知识的功利价值,以服务国家和节能增效为宗旨,在大学治理上就更加推崇大学的管制模式;后现代社会以协商知识为表现形式,知识民主权利的凸显造就了大学的共治模式。为提高大学治理绩效,需要以理性知识的追求孕育大学解制型治理的理念,以科学知识的功能凸显大学市场型治理的责任,以协商知识的精神营造大学参与型治理的氛围。
关键词:
知识 权力 大学治理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秦琳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国博士生教育正在经历系统性变革,面临规模、目标、质量和评价方式等一系列挑战。现代博士生教育的本质是科研训练,知识生产的转型对于博士生教育的内涵和形态具有重要影响。回顾知识生产转型相关理论可以看到,当代知识生产作为一个复杂的创新生态系统,呈现出多模式、多主体、多价值取向和多动力机制的特征。从这个视角出发,能够对当前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多重逻辑进行梳理,理解博士生教育承载的多维目标,进而构建博士生教育的多元评价体系,创新博士生培养的组织形式,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加强对博士毕业生的就业支持。
关键词:
知识生产转型 博士生教育 博士生教育改革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马万华
在关于研究型大学建设的研究中,人们更多把目光集中在政府的科技政策、经费投入、办学自主权、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这些因素对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大学知识生产模式的变化、专业应用学科的生成和学术研究的多元发展机制。研究型大学之所以能够常盛不衰,与其知识生产和学科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总是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捕捉到新的知识增长点,从而把握学术发展前沿,引领社会发展。本文试图从知识生产模式和学术发展机制上探讨研究型大学既能灵活多样又保持自身学术传统的原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唐玉光 潘奇
本文通过对现代学科概念的解析提出学科的两种认知,即基于知识传播、人才培养的学科认知和基于知识创造、问题解决的学科认知,并梳理了两种学科认知与大学学术组织变革的关系。同时,通过分析学科分类、学科建设规律和学科发展的内在矛盾在大学学术组织变革中的作用,总结大学学术组织变革应遵循的学科逻辑。
关键词:
大学学术组织 学科逻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洪才
大学自治是大学治理的内在逻辑,也是大学治理的原型。大学自治在近代化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国家主导型、专业中介型和社会参与型三种治理模式。二战后,美国大学开始领导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其大学治理模式也逐渐成为大学治理的典范而被其他国家所效仿。美国大学的成功就在于大学自治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在大学治理上凸显了社会参与、专业自主、政府引导、公共选择与大学自治相结合的特色,形成了一种多元治理结构。对于我国大学而言,社会参与治理是遏制大学行政化趋势蔓延的一种有效选择。
关键词:
大学自治 大学治理 内在逻辑 模式选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务均 王洪才
我国高校的研究性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难以坚持"的困境。大学是知识生产领域的重要一环,知识生产"目标-内容-方法"等关系链的应用型转型,必然成为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深层源起,也构成深化研究性教学改革的路径依托。研究性教学改革属于"模式改革"的范畴,既不能夸大其理论层次和涵盖范围,也不能降低其本该有的制度性价值和方法论内涵,这样才能从中汲取坚持改革的动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鹏燕
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深刻影响着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和组织模式,知识生产由模式I向模式II和模式III转变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跨界性、融合性和创新性,产教融合也由产教分离向共同体建构转变,实现异质主体的跨界融合;由职业知识向技术知识转变,实现技术知识的创新应用;由传统模式向创新模式转变,实现育人标准的多维协同。产教融合应当继续沿着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发展方向,构建产教共同体的知识生产网络、问题导向的创新发展体系、协同育人的质量评价标准,更好地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晓齐等在《教育研究》第3期撰文指出,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单位"一词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国家组织社会成员进行生产的场所,而且也是一个社会成员全面依赖于国家的福利组织。长期以来,我国大学都无一例外作为事业单位而存在,基层学术组织也深深受到单位制度的影响,其运行模式在很多方面也难逃单位组织的逻辑。首先是功能合一性。这些大学的基层学术组织不仅仅是教学组织或科研组织,也是基层行政组织。其次,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基层学术组织仍然承担着类似于福利组织的一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张海生
从知识生产视角来看,大学由学科内部的知识生产到多学科、跨学科的交叉知识生产再到超学科的知识生产,决定了大学治理模式由学者为主的学术治理到学术与行政合作的学校治理再到大学与政府、社会、市场等多主体合作的跨界治理的变迁。在跨界治理的秩序维度中,学者与学术仍是大学治理的核心主体,大学需保持合理的治理边界,同时政府、社会、市场应与大学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工作环境,以真正促进知识创新。
关键词:
知识创新 大学治理 跨界治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锋正 冯启高
高素质专业化的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基于自组织视角,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还面临组织困境,诸如职教师资队伍来源相对单一、组织的开放性不够,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相对固化、组织的发展动力不强,职教师资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组织的发展保障不足等问题。职教师资的跨界属性必然要求突出职教师资队伍自身开放性,构建多元参与的治理体系;注重与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增强职教师资队伍的发展动力;优化发展的非线性,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薛勇
依据学生就业质量的质量标准来评价高职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实现高质量的就业,为社会服务。以学生的就业质量为导向,建立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绩效评价体系。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过程中,社会急需大量的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职能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来源,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关系到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的战略问题。国家教育主管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俊宗
学术是大学的本质所在,是大学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根据。大学是以人才培养为主线,将其他学术活动有机联系起来的学术机构。大学职能的演进是学术潜能与日益丰富的社会需要相互作用的结果。学术活动的特点与原则规定着大学的实存状态与行为规律。
关键词:
大学 本质 学术 逻辑构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