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58)
- 2023(4017)
- 2022(3420)
- 2021(3300)
- 2020(2821)
- 2019(6416)
- 2018(6435)
- 2017(10768)
- 2016(6722)
- 2015(8006)
- 2014(8419)
- 2013(7424)
- 2012(6770)
- 2011(6267)
- 2010(6333)
- 2009(5807)
- 2008(5497)
- 2007(5170)
- 2006(4479)
- 2005(3990)
- 学科
- 济(18218)
- 经济(18187)
- 管理(15713)
- 业(11423)
- 企(9732)
- 企业(9732)
- 教育(7926)
- 中国(7773)
- 方法(7058)
- 学(6468)
- 理论(6240)
- 数学(5896)
- 数学方法(5758)
- 制(5630)
- 农(5568)
- 体(5323)
- 教学(5049)
- 财(5021)
- 地方(4583)
- 业经(4002)
- 和(3953)
- 银(3527)
- 银行(3507)
- 工作(3430)
- 研究(3404)
- 农业(3397)
- 行(3385)
- 融(3301)
- 金融(3294)
- 体制(3066)
- 机构
- 大学(91027)
- 学院(85651)
- 研究(33346)
- 管理(28746)
- 济(25855)
- 经济(24917)
- 理学(23956)
- 理学院(23577)
- 管理学(22858)
- 管理学院(22708)
- 科学(22507)
- 中国(22475)
- 京(20850)
- 农(18251)
- 所(17490)
- 研究所(16060)
- 范(15405)
- 业大(15272)
- 师范(15217)
- 江(14940)
- 中心(14439)
- 农业(14404)
- 北京(13322)
- 教育(13155)
- 财(13068)
- 院(12892)
- 技术(12358)
- 师范大学(12119)
- 州(11456)
- 省(10773)
- 基金
- 项目(58109)
- 研究(43988)
- 科学(43931)
- 基金(37446)
- 家(33258)
- 国家(32920)
- 科学基金(26731)
- 省(25301)
- 社会(24435)
- 社会科(22858)
- 社会科学(22848)
- 教育(22645)
- 划(21578)
- 编号(19343)
- 基金项目(19303)
- 成果(17874)
- 自然(16964)
- 自然科(16545)
- 自然科学(16533)
- 自然科学基金(16178)
- 课题(15548)
- 资助(15440)
- 重点(13612)
- 年(12595)
- 大学(12512)
- 部(12273)
- 发(12231)
- 体(11904)
- 创(11882)
- 项目编号(11799)
共检索到141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创 刘红英
学术声誉在大学评价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教师队伍、学科设置、教学科研水平、学术环境和学生质量都是学术声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学术声誉 大学评价 办学实力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孙世敏 赵希男 朱久霞
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CEO的特殊性及其带来的问题,针对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建立以CEO业绩和个人素质为基础的声誉评价体系,并指出了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CEO 声誉 业绩评价 个人素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涛 赵小鲁
目前,在国内旅游企业普遍开始依赖互联网开展经营活动后,互联网声誉的评价与管理成为旅游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旅游企业互联网声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成为了一项基础性工作。文章综合运用专家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8个一级指标33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旅游企业互联网声誉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量分析,着重探讨了各个评价指标与旅游企业互联网声誉的内在关系,以此来明确未来旅游企业互联网声誉管理的重点与方向。
关键词:
旅游企业 互联网声誉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许甜
大学学术声誉评价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几大知名排名体系的核心所在。本文基于声誉评价在现代大学评价中的地位,指出我国目前大学排行榜中的声誉评价存在不足,并通过分析国外两大排名系统——《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球大学排名、《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排名的学术声誉评价的基本过程,总结了国外声誉评价在理念和实施上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
大学排名 大学评价 学术声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春艳
随着高等教育师资队伍不断壮大,高校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保障。教学学术视野下的教学评价具有专业性、交流性、反思性、创造性等特征,将教学学术理论引入教师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角色的重构,引导教师树立反思意识。因此,在对高校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时,应坚持以教学学术理论为指导,不断完善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从而构建教学学术化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
关键词:
教学学术 高校 教学评价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代林利
本文对悉尼大学内部学术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对其体系特色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悉尼大学 内部学术质量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学忠 时伟
大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有其文化渊源,科学合理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需要有牢固的文化根基。大学组织的特性决定了学术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本质特征,大学质量文化是一个以学术文化为前提、育人文化为根本、科学文化为核心、公益文化为辅助而构成的文化体系。需要通过制度文化设计、文化取向阐释、文化内涵教育和文化行为激励等途径,重塑大学质量文化体系,夯实大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文化基础。
关键词:
内部质量保障 文化体系 学术文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甘玲玲
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保障。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旧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无法适应新教学模式的要求。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及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为新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基于这些依据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体、方式、内容和目标及标准,试图突出新教学评价体系的人文性、全面性、多元化、发展性、激励性和可操作性等六大特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厚礼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围绕着声誉进行组织和管理,把经营目标与声誉目标加以整合统一,建立凸显声誉目标的管理体系。本文着重分析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声誉管理的实施,强化声誉管理,整合企业管理系统,围绕构建企业声誉管理体系提出对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征
本文根据我国市场发育情况与我国企业声誉建设现状,在综合国内外现有企业声誉模型和指标的基础上,通过收集第一手数据,运用规范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程序,提出了一个科学的企业声誉测评指标体系。这一测评指标体系有助于解决如何度量我国企业声誉优劣程度的关键性难题。
关键词:
企业声誉 测评指标体系 声誉指标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小玲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我国开展以来,已取得较大进展。借鉴声誉理论发挥作用机制的交易重复性、信息传递有效性、可置信威胁3个条件来探讨我国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情况,结合现阶段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声誉理论 信用机制 农村信用体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卫东 翟立宏 罗智琼
本文借鉴声誉研究所(RI)的最新企业声誉测量模型——Rep Trak模型的研究方法,通过实证调查研究,主要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商业银行声誉测评指标体系。研究分析得出了测评我国商业银行声誉的八个因子指标(产品和服务、工作环境、领导、公民义务与治理、适应性与财务表现、社会背景、创新与风险控制、资产流动性等)以及对应的28个底层指标,发现"产品和服务"、"创新与风险控制"以及"资产流动性"这三个因子对商业银行声誉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
银行声誉 声誉测评 Rep Trak模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弢
<正>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声誉风险态势日渐错综复杂:从宏观视角上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强监管、严问责”管理方式常态化,声誉风险触发频次高、烈度大;就行业趋势而言,全媒体时代下,媒介渠道从传统媒体时代的单点线性传播、可枚举穷尽演变为高度碎片化、散点衍射、难以穷尽;从银行自身而言,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小燕 陈石福 刘峥嵘
分析了当前高校学术活动中存在的道德失范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与高校学术评价体系的关系 ,提出通过构建一个包括学术规范、学术评价指标和学术批评机制的学术评价体系来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建设。
关键词:
学术道德 学术评价体系 高等学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郑莉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建立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学科评价体系。当前学科评价主要借鉴国外学科排名,关注学科产出水平,又更偏重于对科研产出水平的评价。然而学科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科建设,学科建设不仅包括知识的增进还包括学科组织的发展,学科组织发展是知识增进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提出要建构"体用"结合的学科评价体系。其中对学科"用"的评价指的是对学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学科组织产出水平的评价;对学科"体"的评价则包括对学科的使命、组织结构与制度安排、学者队伍、组织资源支撑以及组织传统与文化等学科组织发展水平的评价,并对一流学科的"体用"标准进...
关键词:
学科评价体系 “体用”结合 一流学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