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57)
- 2023(14657)
- 2022(12128)
- 2021(11653)
- 2020(9660)
- 2019(22301)
- 2018(22148)
- 2017(40993)
- 2016(22962)
- 2015(26180)
- 2014(26053)
- 2013(24556)
- 2012(21887)
- 2011(19639)
- 2010(19967)
- 2009(17695)
- 2008(17040)
- 2007(14896)
- 2006(12754)
- 2005(11264)
- 学科
- 济(77478)
- 经济(77363)
- 管理(65194)
- 业(58830)
- 企(50437)
- 企业(50437)
- 方法(38658)
- 数学(34233)
- 数学方法(33509)
- 中国(26109)
- 教育(24016)
- 财(23328)
- 农(21027)
- 制(19708)
- 理论(19140)
- 业经(17968)
- 学(16174)
- 技术(14776)
- 务(14561)
- 财务(14492)
- 财务管理(14455)
- 教学(14075)
- 企业财务(13655)
- 农业(13443)
- 体(12994)
- 贸(12923)
- 贸易(12916)
- 易(12619)
- 地方(12557)
- 和(12263)
- 机构
- 大学(309513)
- 学院(305062)
- 管理(115522)
- 济(114456)
- 经济(111627)
- 理学(100518)
- 理学院(99393)
- 研究(98142)
- 管理学(97167)
- 管理学院(96558)
- 中国(67142)
- 京(65223)
- 科学(57148)
- 财(55295)
- 范(48127)
- 师范(47716)
- 江(46361)
- 所(46218)
- 中心(45293)
- 财经(43974)
- 农(42773)
- 业大(42685)
- 研究所(41891)
- 北京(40899)
- 教育(40747)
- 经(40130)
- 师范大学(38803)
- 技术(36835)
- 院(36170)
- 州(36133)
- 基金
- 项目(209218)
- 科学(167500)
- 研究(160651)
- 基金(149780)
- 家(128783)
- 国家(127588)
- 科学基金(111195)
- 社会(99966)
- 社会科(94599)
- 社会科学(94576)
- 教育(83968)
- 省(83782)
- 基金项目(78159)
- 划(71847)
- 自然(70763)
- 自然科(69214)
- 自然科学(69195)
- 自然科学基金(67898)
- 编号(67754)
- 资助(60963)
- 成果(56602)
- 课题(49565)
- 重点(48422)
- 部(48343)
- 创(45187)
- 发(44583)
- 制(43156)
- 教育部(43027)
- 创新(41888)
- 项目编号(41580)
- 期刊
- 济(120704)
- 经济(120704)
- 研究(95877)
- 中国(70808)
- 教育(70478)
- 财(44631)
- 管理(43774)
- 学报(43342)
- 科学(39726)
- 农(38282)
- 大学(36072)
- 技术(34062)
- 学学(32222)
- 农业(26403)
- 融(22709)
- 金融(22709)
- 财经(21811)
- 业经(19693)
- 职业(19284)
- 经(18766)
- 经济研究(18754)
- 问题(14886)
- 版(14018)
- 业(13962)
- 科技(13661)
- 统计(13639)
- 坛(13536)
- 论坛(13536)
- 技术经济(13359)
- 图书(13258)
共检索到449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高耀 陈洪捷 沈文钦
以贯通式培养模式为关键切入点来构建博士生教育的分流与淘汰机制,既有助于克服现有机制的"重口号、难落实"问题,而且将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关键节点的质量控制落到实处,对推动由"入口戴帽"向"出口戴帽"转变的学术型博士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新机制的总体思路是贯通培养,过程分流;弹性设计,双向选择;节点把控,重在落实。大口径和灵活多样的招生录取办法,博士生与导师(组)之间的动态过程选择,高效、灵活且多样的经费资助模式,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动态管理和就业派遣顺畅化是改革的关键举措。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谦
介绍了南京大学在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中构建弹性分流淘汰机制的做法,选择博士资格考核环节作为突破口,在实施过程中既充分给予博士生机会又严格执行制度,形成正向激励。弹性分流淘汰机制实现了通过压力传导激励博士生充分发挥潜能,促进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双提升的目的,稳妥实现了主动、被动两种分流淘汰方式,增进了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效果。在对前期探索实践的思考中获得全面建设分流淘汰机制的经验,促进了博士生教育质量的提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国栋 吴松
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在内涵、必要性、作用、建构、对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的研究中,要把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分离出来,加强实践研究,从整体与内涵上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关键词:
贯通式 博士生培养模式 反思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国栋
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是一种重要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具有贯通和简约的特点,贯通有利于提高培养质量,简约有利于提高培养效率。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适用于具有丰富分段式博士生培养经验的培养单位,适用于对知识学习有很强连续性要求的基础学科、实践性强的医学和艺术学、实验周期长的农学、生命学科、工学等学科。
关键词:
贯通式 博士生培养模式 特点 适用范围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国栋 吴松
认为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发展分萌芽阶段、初创阶段、试点阶段和发展阶段这四个时期;在此基础上对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贯通式 博士生培养模式 发展轨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高耀 沈文钦 陈洪捷 刘瑞明
招生与选拔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是深入推进博士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基于2015、2016年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的大样本权威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整体合格率、一次性通过率、合格意见数,还是各分项评价指标得分,贯通式培养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均显著高于非贯通式培养博士生,而且在创新性及论文价值这一核心指标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差异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其他高校均表现显著;贯通培养程度越高,博士生学位论文的各分项评价也越好。但贯通式培养的效果一定程度受学科特性和学科人才培养规律的影响,在自然科学领域效果非常显著,而在部分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中并不显著。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招生选拔机制 学位论文质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铁群 解丽霞 谢胜利 邬智
在分析研究生“贯通式”培养模式实践的基础上,探讨它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优越性,并揭示这一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为当前的研究生教育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淑林 古继宝 彭莉君
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博士生质量工程为例,介绍博士生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包括不断提高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学位标准、加强博士生培养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流淘汰机制等,从而实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教育的高质量,并进一步就分流淘汰机制的落实与实施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柳进 刘明珠
作者总结了贯通式本硕连读培养模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试行八年的实践经验,论述了这种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方面,表现出的明显优越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雪 袁本涛
针对博士生淘汰制在我国未能严格落实的问题,以40所美国一流研究生院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美国实行博士生淘汰制的经验是:以研究生学术进展评估制度作为基础,并通过评估进行质量预防和改进;具有合理的善后措施以及配套的高校制度、研究生招生体制和高等教育系统体制。结合我国现实并借鉴美国经验,为我国推进博士生淘汰制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
博士生淘汰制 博士生质量 体制改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文启
从科研设备共享、跨学科合作研究、综合性交叉性研究平台与研究中心建设、导师群体与人才交流等方面阐述了德国"大科学"研究模式下博士生培养的科研学术环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平
博士生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博士生培养目标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系统性的特定培养程式。这种特定培养程式是一个拥有众多构成要素并依照一定方式联系起来的系统,主要包括:生源选拔、课程学习与考核、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等。本论文围绕"博士生培养模式"这个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黎
中美研究型博士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马黎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为了保证质量,对培养对象在课程教学、科学研究、论文撰写及答辩、社会实践等诸环节采用的特定的培养方式的总和。它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密切相关。一般说来,特定国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莉
介绍了本-硕-博连读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部分"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高校中试点的情况,分析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弊并探究了原因,提出兴利抑弊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本-硕-博连读 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顾剑秀 罗英姿
博士生培养受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影响。学术逻辑要求博士生培养以学术为本,市场逻辑要求博士生培养适应市场需求。随着大学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学学术内涵本身及知识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博士生培养的学术逻辑也发生了变化。变化后的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有交叉也有分离,且二者在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实现了博士生培养模式变革的逻辑平衡。由于学术逻辑是博士生培养的内生逻辑,其对博士生培养的影响和控制力度要大于外生的市场逻辑。因此,为了实现并保持博士生培养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平衡,需要对博士生培养进行劳动力市场校准,以实现博士生培养在博士数量和质量上的劳动力市场校准目标。
关键词:
博士生培养模式 变革 学术逻辑 市场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