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03)
2023(12813)
2022(10599)
2021(9909)
2020(8274)
2019(18635)
2018(18018)
2017(33071)
2016(17633)
2015(19887)
2014(18958)
2013(18134)
2012(16355)
2011(14807)
2010(15160)
2009(14279)
2008(13975)
2007(12430)
2006(11027)
2005(10202)
作者
(46305)
(39197)
(38667)
(36936)
(24825)
(18366)
(17624)
(14923)
(14863)
(13960)
(13162)
(12981)
(12649)
(12383)
(11989)
(11771)
(11529)
(11256)
(11191)
(11109)
(9853)
(9340)
(9121)
(9009)
(8686)
(8650)
(8607)
(8601)
(7763)
(7567)
学科
(60779)
经济(60677)
管理(59579)
(54218)
(48494)
企业(48494)
中国(21501)
方法(21461)
(20512)
(18570)
技术(17813)
业经(16943)
(16878)
数学(16778)
数学方法(16481)
理论(13787)
(12828)
技术管理(12770)
(12606)
(12419)
银行(12400)
教育(12203)
(12055)
财务(12022)
财务管理(11992)
(11872)
(11572)
金融(11570)
企业财务(11422)
地方(11244)
机构
大学(242651)
学院(235547)
(96410)
经济(94327)
管理(91690)
研究(81529)
理学(78373)
理学院(77466)
管理学(76186)
管理学院(75687)
中国(61592)
(50709)
(50066)
科学(45241)
(38520)
财经(37971)
(37683)
中心(37229)
(34495)
研究所(34255)
(33658)
师范(33389)
北京(32121)
(31867)
(30306)
业大(30039)
经济学(29720)
(29141)
财经大学(28271)
师范大学(27037)
基金
项目(156707)
科学(126866)
研究(122560)
基金(113839)
(97599)
国家(96686)
科学基金(84607)
社会(80221)
社会科(76007)
社会科学(75991)
(61358)
基金项目(59431)
教育(58266)
(51708)
自然(50745)
自然科(49654)
自然科学(49644)
编号(49297)
自然科学基金(48812)
资助(43050)
成果(42791)
(38577)
(36133)
课题(35594)
重点(35583)
(35517)
创新(34997)
国家社会(33755)
(33252)
大学(31830)
期刊
(112404)
经济(112404)
研究(80687)
中国(61208)
教育(42925)
(41043)
管理(39304)
学报(33065)
科学(32284)
(29974)
大学(27941)
学学(24355)
(23852)
金融(23852)
技术(21472)
农业(19727)
财经(19556)
经济研究(17866)
业经(17460)
(17017)
科技(13763)
问题(13658)
图书(13508)
(12145)
论坛(12145)
(11494)
技术经济(11487)
(11261)
现代(11261)
(11058)
共检索到380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丁建洋  
"科研费"制度是日本科研经费体系中的重要制度设计,是促进日本大学高层次科学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机制。"科研费"制度在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了学术为中心的基本逻辑,通过特定主体建构学术权力的执行和表达机制实现"科研费"制度的学术导向,以研究种目为主要客体的改革实现"科研费"制度的学术目的,把学术标准贯穿于"科研费"制度的实施过程,"科研费"制度的这些学术逻辑取向成为促进日本大学科学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机制。JSPS是"科研费"制度的主要执行机构,其组织性质与运行机制的不断转型促成了"科研费"制度的学术逻辑取向。日本"科研费"制度的改革经验对中国科研经费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丁建洋  
日本大学治理结构在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以学术权力为中心的运行逻辑,成为日本大学高层次科学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机制。本文运用米歇尔·福柯的"权力-知识"理论解读日本大学治理结构,发现日本大学治理结构的本质是全景敞视式的权力设计,权力运行和知识生产两者之间有机统一,学术权力成为大学治理结构改革的逻辑起点。日本大学治理结构改革的经验对中国的重要借鉴价值在于,应当彰显法治主义,使国家权力与大学权力之间保持一定的边界;大学内部应当突出学术权力的支配性地位,建构内聚型的学术权力运行体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丁建洋  王运来  
文化的嫁接与自主是日本大学文化发展的基本逻辑,文化嫁接主要表现为文化反思和文化主动,文化自主主要表现为文化自信和文化坚守,嫁接与自主的相互促进实现了大学文化的自我超越。后发外生型国家大学的文化使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大学教授的文化使命及面向世界的思维方式、学术权力表达机制的建构等是日本大学文化发展逻辑的基本生成动力。大学高层次科学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形成是大学文化发展逻辑的必然,日本大学文化的发展逻辑对中国大学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健  蒋纪蓓  
高校高层次教师是指高校少数在所从事学科专业领域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创新能力强、掌握核心技术、能够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教师群体。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2011计划"的实施和中国梦的提出,国家和社会要求高校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以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显然,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重任将主要由高层次教师来承担。因此,研究和设计适应高层次教师的年薪制是激励他们创新能力发挥、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关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锴  赵希男  
为了实现快速发展而短期内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往往效果不佳,当前研究对此现象缺乏有效解释。为了解决该问题,首先从个体角度出发,运用凯利方格访谈技术识别出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要素;其次根据竞优思想,构建个体优势判别模型、群体聚类模型和团队成员选择方法。研究发现,在充分发挥个体优势基础上,群体优势模式和个体之间的互补优势可弥补创新团队成员之间的不足。在个体方面,个体优势差异带来彼此之间的异质性,判别出在大一统指标下的个体优势,从而提升个人创新能力;在群体层面,个体优势差异带来不同的创新能力聚类,突出模式中优势的发挥,有利于识别出创新群体;在团队层面,个体优势差异构成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创新能力匹配,创新团队的能力优势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忠艳  赵永乐  
新经济时代,人才创新创业政策逐步成为各地打造创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制度杠杆。基于公共政策分析理论,采用内容分析研究方法,选取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11个国家高新区83份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作为研究样本,系统分析并揭示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双创政策呈现出的共通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发现,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不断得到充实完善,但适用对象、激励时机、产业选择的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双创政策的地方性元素还有待于深入挖掘,以高层次人才双创发展周期性需求为导向的动态化、精准性的政策供给能力还有待提高。最后围绕突出问题,提出契合地方发展元素的高层次人才双创政策供给体系和差异化精准治理的改革路径和具体策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忠艳  赵永乐  
新经济时代,人才创新创业政策逐步成为各地打造创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制度杠杆。基于公共政策分析理论,采用内容分析研究方法,选取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11个国家高新区83份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作为研究样本,系统分析并揭示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双创政策呈现出的共通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发现,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不断得到充实完善,但适用对象、激励时机、产业选择的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双创政策的地方性元素还有待于深入挖掘,以高层次人才双创发展周期性需求为导向的动态化、精准性的政策供给能力还有待提高。最后围绕突出问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伟  
全社会都渴望和期盼着高层次创新人才,但他们的出现并非横空出世,而是依赖于他们所置身的环境,尤其是教育环境。破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深层次矛盾,促进质量提升,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和环境氛围的营造。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馨  
在小理查兹·霍耶尔所提出的情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基础上,文章沿着这一流派脉络,继续将认知心理学的最新进展引入情报分析理论中,进一步完善情报分析的认知基础,所涉猎的内容有导致情报失误的主要认知偏差和双重加工理论,以及有助于灵感、洞见和顿悟生成的悟性创新思维。研究发现:双重加工理论是情报分析的认知前提基础,偏于直觉或逻辑任何一方的认知偏差,都可能导致情报误判;常规上客观而准确的情报分析建立在整合直觉和逻辑的基础之上,富有洞见的高层次情报发现是运用悟性创新思维、创造性地协同直觉和逻辑之间关系的结果。此外,文章进一步发展了钱学森先生所提出的情报分析的灵感思维,首次正式地将认知心理学、悟性思维与情报分析连接起来。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刁承湘  廖文武  胡小苹  
通过对复旦大学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的访谈,探究了科研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关系,并由此引出多方面的经验、启迪和思考,进而探求了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潘墨涛  郎峰翘  
经济社会基本制度制约着科技创新的政策设计,科技政策设计与运行塑造着多方主体之间的权责边界关系。通过搜集分析新世纪以来日本最大官方智库——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RIETI)的科技政策相关研究,重点分析市场环境、政治环境、行政环境和社会环境所构成的科技政策设计的制度环境,从中厘清日本科技政策设计的基本逻辑,即技术官僚主导政策关注点,基于企业规模与“科学-技术-产业”的分类政策设计,经济安全保障的政策底色,以及充分利用海内外资源的政策要旨。由此获得对中国科技政策设计具有启示意义的相关经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敏章  
把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医学学位和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制度带入21世纪①●陈敏章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的宏伟任务,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在这世纪之交,...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朔  陆根书  席酉民  
提出培养创新人才需要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生培养制度创新: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系统的教育制度创新加以保障;培养和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造就创新人才;通过引导研究生参与基金项目研究来促进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加强过程管理和监控,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激情。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秀芳  周海梦  
一、从创办“世界一流”的战略高度,建设研究生导师队伍为了争取尽快跻身于世界生命科学的前沿,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必需建设一支一流的导师队伍,从而培养出高水平的研究生,以带动我校生命科学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我们系始终把建设富有创新性的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爱华  侯永峰  郝杰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亟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作支撑。回顾我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前期探索和取得的成效,梳理当前制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障碍,从加强人才布局、构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特殊通道、统筹推进人才计划项目、完善海外人才引进配套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氛围环境等方面提出完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