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23)
2023(2561)
2022(2143)
2021(2095)
2020(1729)
2019(4060)
2018(3920)
2017(6931)
2016(4007)
2015(4480)
2014(4264)
2013(4389)
2012(4333)
2011(4069)
2010(4070)
2009(3748)
2008(3590)
2007(3306)
2006(3089)
2005(3056)
作者
(13479)
(11027)
(11006)
(10519)
(7172)
(5358)
(4913)
(4445)
(4368)
(4035)
(3902)
(3858)
(3830)
(3750)
(3641)
(3553)
(3388)
(3378)
(3337)
(3334)
(2962)
(2867)
(2792)
(2725)
(2604)
(2541)
(2525)
(2397)
(2366)
(2339)
学科
(12429)
经济(12404)
管理(10148)
(7617)
(6313)
企业(6313)
(5691)
方法(5125)
中国(5010)
数学(4050)
数学方法(3965)
教育(3525)
(3403)
(3319)
(3246)
理论(3104)
(2646)
业经(2634)
工作(2382)
地方(2283)
(2256)
银行(2234)
农业(2225)
(2176)
(2170)
人事(2153)
人事管理(2153)
(2147)
金融(2147)
(2067)
机构
大学(57044)
学院(53207)
研究(24320)
(18383)
中国(18153)
经济(17852)
科学(16924)
管理(16889)
(14604)
(14174)
理学(13912)
(13807)
理学院(13647)
管理学(13197)
管理学院(13114)
研究所(12578)
农业(11834)
中心(10665)
业大(10470)
(10008)
北京(9264)
(9256)
(9246)
(8941)
(8242)
师范(8040)
(7693)
(7448)
(7448)
科学院(7305)
基金
项目(35370)
科学(26871)
基金(25151)
(24279)
国家(24059)
研究(22718)
科学基金(19073)
自然(13919)
自然科(13593)
自然科学(13584)
自然科学基金(13366)
(13357)
社会(13096)
基金项目(12660)
(12620)
社会科(12221)
社会科学(12216)
教育(11015)
资助(10929)
重点(8640)
编号(8620)
计划(8122)
成果(7981)
(7731)
(7626)
科技(7454)
科研(7281)
(7106)
课题(6974)
创新(6656)
期刊
(23159)
经济(23159)
研究(19003)
中国(18151)
学报(14825)
(12869)
科学(11617)
大学(10695)
教育(10680)
学学(9470)
农业(8760)
管理(7762)
(7080)
图书(5725)
(5243)
金融(5243)
(5028)
业大(4285)
技术(4282)
书馆(4256)
图书馆(4256)
经济研究(3701)
农业大学(3614)
(3525)
财经(3476)
(3074)
业经(2838)
(2838)
论坛(2838)
林业(2808)
共检索到97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安德鲁·阿伯特  王利平  
本文意在以历史的方法分析芝加哥大学长盛不衰的学术成果之成因,其论据来自在国际学术界较为知名的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芝加哥学派"以及不那么为人熟知的政治学和人类学的芝加哥传统。结构性的设置对诸芝加哥学派的延续有积极的作用,尤其体现在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对上述领域具有核心地位的学术期刊的支持。然而,与之相应的跨学科研究中心起到的作用之小令人惊讶,当然部分原因在于学派本质上就是学科性的;跨学科的本科生核心课对学派的促进作用不大,同样令人惊讶。最为显著的因素是芝加哥大学将社会科学的诸学科放在同一栋楼当中,社科楼和图书馆比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丽  
作为伦理的学术延续了古希腊以来的学术传统,而作为技术的学术在二战期间才发展起来,两种学术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存在着异乎寻常的差异。作为伦理的学术代表着伦理、道德和真理的力量,而作为技术的学术背后是政治、经济和技术的力量。前者合乎价值理性,后者合乎目的理性;前者服从真理的逻辑,后者服从资本或权力的逻辑;前者以探寻真理和满足精神之需为宗旨,后者以追求实用和因循世俗之需为前提。由于二者本质上是对立的,故二者并存形成一种互相抗衡的力量,即两种学术之间内在的张力。对张力的争论不仅取决于辩论者的立场和态度,也受制于当今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和历史哲学。张力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张力的最佳状态是保持平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应强  
(一)现代大学制度包括两个基本层面:国家层面的关于大学的制度安排,涉及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大学与大学的关系等;大学自身层面的内部制度设计,主要表现为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应该说,从大学诞生之日起,就有相应的大学制度。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我们称之为“现代”大学制度,以区别于在此之前的大学制度。随着大学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现代大学制度也在变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国武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人的文化,而不是品牌口号和形象标识。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企业的领导者、各级经理和人力资源专业工作者,应当有意识地从文化管理的高度审视和改进自己的管理理念和行为,让管理符合和弘扬企业文化,并警惕和防止管理对企业文化的伤害。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菲利普·G·阿特巴赫  朱知翔  
英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态势统治着科学、学术和教学。尽管英语不可能像13世纪欧洲大学中的拉丁语那样,成为教学和学术的唯一语言,将其与拉丁语类比,在今天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回首13世纪,拉丁语不仅带来了大学的国际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润洲  
研究生进行概念创新是指对某事物或现象阐释了某种(些)相对新颖的认识。从新颖的程度上看,研究生进行概念创新主要有三种类型:概念独创、概念重构与概念借鉴。而研究生进行概念创新的机制是在感知与表象的互促中创生、在已知与未知的张力中生成和在表指与表谓的结构中阐述。因此,研究生进行概念创新的路径至少有三:一是敏于发现新事物或现象,建构独创的概念;二是敢于质疑已有概念,获得重构的概念;三是善于联想或类比,借鉴其他学科的概念。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大军  
以从事古籍编目工作的实际经验为基础,首先对古籍编目中考证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并对工作中所作考证以及此前编目记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类述,最后对古籍编目工作者应具有的工作态度及专业素质作了总结。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蒲瑶  
以世界史和国际问题为研究对象,提出研究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的选题六原则,即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理论性原则、时代感原则、开阔性原则和应用性原则。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琳琳  卢乃桂  黎万红  
受世界范围内公共领域管理变革的影响,我国近年来的高等教育政策变革也突显出新公共管理的诸多特点。我国高等教育变革主要运用了"仿市场导向的竞争"、"基于量化指标的表现性评估"和"多样化经费来源"等管理方法和理念,学术工作呈现出市场驱动强劲、公平求真价值式微;学术工作的整体性和一致性遭到破坏,权力和问责的主体单一等特征。在探索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中,应结合我国特有的文化制度背景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最新反思,建设性地探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路径。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杉  王梅  
目前,图书馆界有价值、有影响力的图书馆理论均出自对于实践的研究。开拓图书馆学研究空间与视野,重视对图书馆日常工作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图书馆文化的日常化和多样化,有利于图书馆员享受职业带来的愉悦,有利于图书馆员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应重视图书馆日常工作,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哲学思考与价值阐释。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以志  Edward J. Blakely  周祎旻  
作为一份历史叙述,文章从概念和场所两个角度阐述CBD的历史发展:作为概念的CBD,人们对其理解主要从城市形态和经济发展出发;作为场所的CBD,20世纪末之前的CBD历史是一部发展、衰弱和复兴的历史。文章提出一个问题,即在信息和全球化时代,如何去重新定义CBD——一个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并做了初步探索,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目前而言还远非清晰,有待于信息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进一步明朗。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培森  叶波  
教学学术是保障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理论视角和实践举措。探讨教学作为学术的可能性及其实现路径,是教学学术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基于实践哲学的立场,教学是大学教师对其所处教学世界整体把握的实践活动,具有实践之知,并蕴含学术品性。学科教学知识、反身相向和行为改进分别构成了教学学术的知识表征、思维表征与成果表征。以教学生命力提升为取向,以课程教学行为改进为核心,在多元主体的视域融合中改进大学教学评价,是实现教学学术可能性的基本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在传统学术观念中,大学教学所处的地位不高。在实际工作中,教学更是很容易被科研挤到一边。解决此问题,不仅需要重视教学,更重要的是要生发教学的学术性。冯军在《教育发展研究》第7期撰文认为,在大学教学学术推进过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阎光才  
本文探讨了年龄的社会与文化内涵,否认了实足年龄与学者学术活力之间的因果关联;本文基于不同来源的数据统计分析,解释了持续得到认可与奖赏作为学术生命周期中的关键性事件对学者活力表现的影响机制;本文进而就年龄作为学术政策工具的合理性展开分析,提出职业中后期年龄友好取向政策设计的必要性。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高小军  
本文阐述了公共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理由与价值,并分别从成为地区或社区中心,实现空间再造,促进公众参与三个方面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应进行的理念与实践变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