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8)
2023(1564)
2022(1120)
2021(1252)
2020(914)
2019(2035)
2018(1850)
2017(2503)
2016(1887)
2015(2412)
2014(2362)
2013(1817)
2012(1659)
2011(1597)
2010(1649)
2009(1441)
2008(1346)
2007(1270)
2006(1111)
2005(1032)
作者
(3805)
(3307)
(3213)
(3212)
(2024)
(1576)
(1495)
(1301)
(1260)
(1219)
(1122)
(1074)
(1058)
(1050)
(1007)
(983)
(976)
(954)
(935)
(903)
(899)
(880)
(796)
(775)
(773)
(751)
(736)
(720)
(711)
(685)
学科
教育(5126)
中国(3385)
教学(2612)
管理(2552)
(2369)
经济(2367)
理论(2255)
思想(2248)
政治(2232)
思想政治(2135)
政治教育(2135)
治教(2135)
德育(2130)
研究(2128)
工作(1849)
学校(1681)
学法(1340)
教学法(1340)
高等(1307)
(1170)
(1160)
高等教育(1055)
(1017)
(972)
业经(932)
(897)
企业(897)
(856)
学理(846)
学理论(846)
机构
大学(25942)
学院(19220)
研究(7844)
教育(7280)
(5944)
师范(5922)
(5627)
管理(5315)
师范大学(4874)
理学(4511)
理学院(4400)
(4396)
科学(4365)
管理学(4164)
经济(4159)
管理学院(4121)
中国(3873)
北京(3790)
(3395)
(3152)
(3147)
中心(2997)
图书(2937)
研究所(2869)
书馆(2839)
图书馆(2839)
业大(2663)
教育学(2654)
(2551)
研究院(2504)
基金
项目(12599)
研究(12464)
科学(10024)
教育(7862)
基金(7547)
社会(7195)
成果(6716)
社会科(6675)
社会科学(6673)
编号(6109)
(5789)
国家(5674)
大学(5283)
(5246)
课题(5042)
(4865)
科学基金(4861)
(4668)
研究成果(4025)
项目编号(4016)
规划(3676)
(3664)
(3415)
基金项目(3386)
(3234)
高校(3224)
重点(3058)
(3028)
(2976)
年度(2873)
期刊
教育(15785)
研究(11333)
中国(8917)
(5331)
经济(5331)
大学(4589)
高等(4210)
学报(4052)
图书(4034)
高等教育(3604)
书馆(2981)
图书馆(2981)
(2744)
科学(2517)
职业(2497)
学学(2439)
农业(2153)
成人(2089)
成人教育(2089)
教研(1859)
高教(1859)
(1666)
情报(1638)
管理(1594)
(1504)
技术(1467)
(1364)
论坛(1364)
社会(1276)
(1245)
共检索到37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俊宗  
学术是大学的本质所在,是大学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根据。大学是以人才培养为主线,将其他学术活动有机联系起来的学术机构。大学职能的演进是学术潜能与日益丰富的社会需要相互作用的结果。学术活动的特点与原则规定着大学的实存状态与行为规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向东  
大学学术权力自诞生以来随着大学组织—权力结构的演变,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权力运行逻辑。学术权力是因大学知识生产的需要而赋予一部分学者在学术场域中制订规则和分配资源的话语权力;学术责任和对权力的监督与制衡,是学术权力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条件。中国大学"行政化"背后的体制弊端,造成了学术权力难以走出的困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悦  刘赞英  刘兴国  
学术是大学的灵魂,学术属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大学的存在为学术发展及其内涵延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大学学者是学术发展的领导者和大学学术尊严的缔造者。真正的大学须具备崇尚学术的品格,遵循以学术为轴心的本然生存逻辑,倡导学术自由、弘扬学术创新、强化学术权力。应保障大学学者实现以学术为志业的价值追寻,让大学在主动适应与引领社会发展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宋伟  
作为学术组织的大学,学术权力在其内部管理权力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考察大学组织的历史渊源、社会功能、大学基层学科组织的规训,还是审视大学组织内学科评价标准等学术活动,都可以发现无法离开学术权力。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大学自主是学术权力的基本特征。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赵劲松  
任何企业的构成可以从里到外分为四个逻辑层次:产品层、商业模式层、管理层、经营层。解读企业要先读懂产品、再读懂商业模式、再读懂管理体系。企业的基本矛盾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分析任何一个事物都要抓住这个事物的基本矛盾。分析企业也要从企业的基本矛盾入手。如果把企业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企业的基本矛盾就是市场需求与企业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之间的矛盾;如果只考虑企业本身,则企业的基本矛盾就是产品生产(按时按质按量)与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任何企业,无论是服务业还是制造业,都是围绕上述两对矛盾来运作。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贾万刚  王舒  
中西方大学有各自的生成逻辑。西方大学的生成在于"城市"、"文化"、"知识分子"三者的相互作用;中国大学生成的外在逻辑是"教化",内在逻辑是"明明德"。近现代以来,中西方大学都有各自的发展。中国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中,除了借鉴西方的经验以外还要正视自己的传统,要根据自身的生成逻辑以求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武学超  
知识生产模式现代转型及公共科研资助价值诉求等多重逻辑驱动下,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都纷纷开展了以影响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制改革,如英国的"科研卓越框架"、澳大利亚的"研究质量与获取性框架"、美国的"美国再投资科学与技术:科研对创新、竞争力和科学影响的评价"、荷兰的"情境中科研评价"等,非学术影响评价正成为世界大学科研评价新常态。非学术影响评价既是对现代大学学术自治逻辑的尊崇,也是对传统学术边界逻辑的超越,是高级知识社会大学科研评价的必然选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斌  张楚廷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权力"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持续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学者们对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行政权力如何影响学术权力进行了大量研究。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前后,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热议更是将高校"去行政化"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即使能真正能祛除"行政化",仅依赖于学术权力,学术系统就一定能保证进入一种良好运作状态吗?换言之,学术权力的运作是否也存有某种隐秘的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景坤  
学术自由存在和发展的逻辑基础是由大学的本质和使命决定的,也被大学自身发展的历史所印证。美国学术自由思想深受德国学术自由传统的影响,在充分借鉴并广泛吸取社会生活和制度中的许多共同主张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学术自由思想和以终身教职为核心的较为科学完善的学术自由制度保障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冰莹  董维春  
大学的知识生产受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影响,分别要求以学术为本与适应社会需要。随着大学内外部制度环境变化,知识生产的契约关系及大学学术观内涵的改变,使大学知识生产传统的学术逻辑亦发生改变,变化后的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既有二元对立也有交叉融合,且二者在持续的交互作用中实现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的逻辑平衡。要在回应学术逻辑的基础上兼顾市场逻辑,"学术性企业"将成为除传统大学类型之外大学发展的新向度;形成连续一体化的多维度制度安排,大学将与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等主体构成"四重螺旋"创新体系的知识生产新范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唐玉光  潘奇  
本文通过对现代学科概念的解析提出学科的两种认知,即基于知识传播、人才培养的学科认知和基于知识创造、问题解决的学科认知,并梳理了两种学科认知与大学学术组织变革的关系。同时,通过分析学科分类、学科建设规律和学科发展的内在矛盾在大学学术组织变革中的作用,总结大学学术组织变革应遵循的学科逻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晓齐  王绽蕊  
学科目录逻辑、问题导向逻辑和单位逻辑是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现实逻辑基础,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学术本位的原则,需要遵循学术本位的原则和回应社会的原则,从基于知识论的学术逻辑出发,反思与重构多样性、自组织的学术组织及其治理机制,并改革相应的管理体制,如以学科逻辑作为基本的逻辑基础,以问题逻辑作为重要的逻辑基础,逐步转为市场逻辑,持续提高研究型大学传承和发展高深学问的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锡坚  
学术性是大学的本质之所在,应从大学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大学教师职业的学术性,大学教师专业忠诚于学科文化等方面加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逻辑;同时,以教学学术为切入点,通过完善教学学术评价制度和培育学科文化等加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逻辑。学术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教师的理想,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统一于学术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晏维龙  
专业教学的组织机构是院系,而课外培养计划实施的主体则是书院。要想学生在学习发展中获得提高,需要在各个层次上打破课堂与课外之间的界限。书院制改革的首要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让书院发挥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多大程度上把整个校园而不是仅仅把教室作为学生学习社区。对此,我们有必要突破传统教室的概念,把学生的宿舍生活、课外经历纳入学校教育的范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学科是大学的基础。大学的变革就是从大学到学科,再从学科到大学交互作用的过程。无论是在知识还是在制度层面上,学科的逻辑永远是分裂主义的,大学的逻辑则是多科主义的。学科分裂的逻辑导致了分科的大学,大学的多科主义则导致了学科的松散联合。今天大学变革的目标应是在跨学科学科与跨学科大学的制度框架下,使学科成为大学的学科,而不仅是在大学里的学科;使大学成为基于学科的大学,而不只是拥有某些学科的大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