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58)
- 2023(11159)
- 2022(9181)
- 2021(8075)
- 2020(6382)
- 2019(14439)
- 2018(13762)
- 2017(26125)
- 2016(14103)
- 2015(15556)
- 2014(15648)
- 2013(15291)
- 2012(14347)
- 2011(13119)
- 2010(13307)
- 2009(12784)
- 2008(12236)
- 2007(11089)
- 2006(10147)
- 2005(9493)
- 学科
- 济(79110)
- 经济(79026)
- 管理(45292)
- 业(38059)
- 企(30306)
- 企业(30306)
- 方法(23447)
- 地方(21233)
- 数学(20603)
- 数学方法(20406)
- 中国(18877)
- 农(17684)
- 财(17413)
- 业经(16342)
- 制(16138)
- 地方经济(14087)
- 学(13810)
- 农业(12511)
- 体(12123)
- 环境(11526)
- 融(10874)
- 金融(10870)
- 银(10376)
- 银行(10363)
- 贸(10172)
- 贸易(10160)
- 行(9954)
- 易(9757)
- 务(9710)
- 财务(9682)
- 机构
- 学院(208562)
- 大学(207127)
- 济(98086)
- 经济(96258)
- 研究(76801)
- 管理(75006)
- 理学(63677)
- 理学院(62905)
- 管理学(61915)
- 管理学院(61510)
- 中国(58046)
- 财(46660)
- 京(43100)
- 科学(42947)
- 所(38391)
- 财经(35949)
- 研究所(34239)
- 中心(33854)
- 江(32582)
- 经(32326)
- 经济学(32058)
- 农(30285)
- 经济学院(28425)
- 院(28186)
- 北京(27351)
- 范(26844)
- 师范(26626)
- 业大(26593)
- 财经大学(26297)
- 州(25415)
- 基金
- 项目(134772)
- 科学(106992)
- 研究(101023)
- 基金(98260)
- 家(85238)
- 国家(84572)
- 科学基金(72300)
- 社会(67745)
- 社会科(64294)
- 社会科学(64282)
- 省(51918)
- 基金项目(51151)
- 教育(45841)
- 自然(43405)
- 划(43201)
- 自然科(42328)
- 自然科学(42321)
- 自然科学基金(41566)
- 编号(39480)
- 资助(39219)
- 成果(33038)
- 重点(31273)
- 发(31181)
- 制(30472)
- 部(30261)
- 国家社会(29024)
- 课题(28809)
- 创(27614)
- 性(26389)
- 教育部(26347)
共检索到332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邓宏图 宋高燕
本文研究历史因素以什么样的方式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路径,为此,考察了知识分布、学历分布与制度质量的关系。研究表明,历史因素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长期影响,但它必须借助在历史演变中形成的知识分布才能发挥实质性作用。建国初期的干部学历水平分布是历史地形成的,它与同样由历史决定的知识分布在逻辑上是同构的。本文发现,建国初期的干部学历分布会通过影响不同省区的制度和政策实施的效果(即制度质量),间接地影响不同省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路径,从而使不同省区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路径上出现了足可观察得到的差异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健柏 何文成 李增欣
从技术与制度的视角对增长经济学关于地区间经济增长绩效差异决定因素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回顾与评论,分析指出地区间技术水平差异能够有力地解释国家与地区间经济增长绩效差异,但技术进步状况与技术使用情况受到制度因素的制约,制度还通过影响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因素而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指出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创造有利于促进人们向生产性方向努力的激励制度,同时提出了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度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苏文 黄汉民
我国各省之间的不同历史经历、不同发展轨迹以及我国梯度型推进的改革开放战略导致了制度质量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制度质量的差异性导致了我国经济增长在各省之间极不平衡,是我国地区经济差异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文章利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0~2007年8年的面板数据,设定跨省面板模型,检验了制度质量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影响,给出了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制度质量解释。结果表明:体现制度质量的非国有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率以及市场化程度在各省之间的差异化是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制度质量 经济增长 个体随机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邓路 谢志华 李思飞
本文以中共中央统战部等4家机构对全国范围内的民营企业进行调研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民间金融、制度环境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地区制度环境越差,民营企业越倾向于采用民间金融融通资金;民间金融对于民营企业的业绩具有负面的影响,从而会对当地经济的增长产生负向作用;但是,如果民间金融能够被良好的制度环境所约束,其对于地区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就会被显著削弱。本文的研究证实了省级层面制度环境的差异,会对民间金融的经济后果产生不同影响。
关键词:
民间金融 制度环境 经济增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坤荣 付文林
财政分权制度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理论上,财政分权的经济增长效应并不明确。本文利用省际面板数据(PanelData)对中国财政分权制度演化与省际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作者认为,在深化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财政分权制度,特别是要提高向落后地区的财政分权水平,以使公共品投资的整体效率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公共产品 转移支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红霞 葛倩倩 卢超
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深化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制度创新和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直接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且该经济高质量增长效应与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时间正相关;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激励制度创新,从而间接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沿海型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其制度创新效果主要表现为提高了产品市场发育水平,而内陆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效果主要表现为提高了要素市场发育水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涛
文章从分析东北地区的资源状况、产业结构和经济要素出发,研究了东北地区的经济现状和经济增长的优势和劣势,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路径进行了选择。得出结论,东北地区应该由目前的依靠资源优势和资本密集型经济转向以发挥资源优势,在资本密集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下的技术密集型发展模式,形成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东北 区域经济 增长路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金营 黄乾
通过将所有制变革因素引入我国生产函数模型 ,并利用 1990年和 2 0 0 1年两个时期我国 2 8个省市区的平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检验 ,发现在我国近 1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 ,制度变迁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一个显著的因素。同时 ,发现我国的制度变迁主要是物质资本增进型 ,而制度创新主要是围绕物质资本展开 ,而由于人力资本增进型制度创新的缺位 ,制约了人力资本效应的最大发挥。目前和将来制度创新的重点需要围绕人力资本增进型展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劳昕 薛澜
本研究从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的高等教育规模(高校在校生数)入手,分析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空间格局呈多中心分布结构,高等教育资源主要集中于直辖市和各省会城市,西部地区省会城市的资源集中程度较高;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与各地区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且近年来西南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增长较快,使得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呈均衡化发展态势;由东北往西南,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在省内及区域间的公平配置,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等教育资源 区域公平 空间分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胜春 张天宇 高睿
依据经济增长及发展经济学相关理论建立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模型;基于2003—2018年民族地区相关数据,运用Lasso回归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具有较显著的推动作用;内贸水平、人口数量、城镇化水平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很显著。基于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并结合新发展理念,进而提出民族地区未来高质量增长的路径:大力推进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支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推动民族地区技术创新;推动民族地区产业嵌入全国产业链,实现高级化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地区内外双循环。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经济现代化 动力 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永祥
文章基于2003~2013年跨省面板数据,在充分考虑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事实基础上,研究探讨了环境规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证实:在跨越多重门槛约束后,投资型环境规制要显著优于费用型环境规制,最终表现出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显著推动作用。比较而言,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主要推动了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的域内集聚,并由此进一步削弱产业发展的多样性。上述产业构成特点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环境规制、尤其过度费用型环境规制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产业空间布局 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陶长琪 彭永樟
研究目标:在制度质量视角下探究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的内在路径。研究方法: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开展理论分析;采用双重变量门槛模型对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创新驱动效应以东部沿海地区为集聚中心,具有在时间维度上阶段性增长、在空间维度上"蔓延式"发展的时空格局;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表现为加速效应、收敛效应和分化效应;制度质量是保障创新驱动效应的重要前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次序构成了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内在路径。研究创新:首次提出了经济增长中创新驱动效应的测算方法;将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要素驱动型""制度依赖型""技术依赖型"和"创新驱动型"四种类型,据此解析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内在路径。研究价值:明确地区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进程,对于实现新旧动能的平稳过渡、维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早 鲁政委 李晓玲
结构主义将经济增长理解为结构转换的过程 ,新古典主义通过生产函数的概念将增长处理为要素投入与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制度主义则将制度视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本文的经验分析表明 ,上述三种理论对西部长期增长过程的刻画都不尽准确 ,一个健康的结构与制度互动关系才是决定西部长期增长的关键。而这一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 ,特别是中央政府的意志内在决定的。
关键词:
产业结构转换 市场制度变迁 地区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莉
国际经验表明对外贸易能促进制度变迁,从而加速经济增长。鉴于中国各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和结构非常不均衡,针对单一省份的实证检验显得更有意义。本文采用协整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以省份为单位检验了对外贸易、制度变迁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针对"对外贸易发展——促进制度变迁——加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在不同地区的不同表现,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对外贸易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误差修正模型 差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