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99)
- 2023(11849)
- 2022(10250)
- 2021(9925)
- 2020(8045)
- 2019(19107)
- 2018(19201)
- 2017(35835)
- 2016(20412)
- 2015(23155)
- 2014(23387)
- 2013(22387)
- 2012(20557)
- 2011(18780)
- 2010(18751)
- 2009(16494)
- 2008(16053)
- 2007(14036)
- 2006(12310)
- 2005(10618)
- 学科
- 济(76276)
- 经济(76194)
- 管理(54173)
- 业(48439)
- 企(40268)
- 企业(40268)
- 方法(35624)
- 数学(30884)
- 数学方法(30488)
- 中国(23536)
- 教育(22337)
- 学(19450)
- 农(18876)
- 财(17883)
- 理论(16155)
- 业经(15722)
- 地方(14276)
- 技术(12766)
- 农业(12706)
- 贸(12354)
- 贸易(12350)
- 易(11947)
- 和(11939)
- 环境(11589)
- 制(11383)
- 务(10978)
- 财务(10917)
- 财务管理(10899)
- 企业财务(10326)
- 发(10204)
- 机构
- 大学(287280)
- 学院(280508)
- 管理(109052)
- 济(101956)
- 经济(99498)
- 理学(95483)
- 研究(95426)
- 理学院(94312)
- 管理学(92507)
- 管理学院(91984)
- 中国(63208)
- 京(62312)
- 科学(60802)
- 所(47801)
- 范(46901)
- 师范(46571)
- 财(46151)
- 研究所(44226)
- 农(42636)
- 业大(41932)
- 中心(41624)
- 江(40578)
- 北京(39843)
- 师范大学(38388)
- 财经(38136)
- 教育(37810)
- 经(34806)
- 院(34527)
- 农业(33490)
- 州(32819)
- 基金
- 项目(196678)
- 科学(155958)
- 研究(147989)
- 基金(140828)
- 家(122353)
- 国家(121244)
- 科学基金(103617)
- 社会(90294)
- 社会科(85312)
- 社会科学(85291)
- 省(77259)
- 基金项目(75226)
- 教育(74298)
- 自然(67673)
- 划(67394)
- 自然科(66099)
- 自然科学(66083)
- 自然科学基金(64873)
- 编号(62036)
- 资助(57533)
- 成果(52286)
- 重点(44979)
- 部(44891)
- 课题(44881)
- 发(42006)
- 创(40883)
- 教育部(38942)
- 项目编号(38186)
- 创新(37830)
- 科研(37331)
- 期刊
- 济(105868)
- 经济(105868)
- 研究(88506)
- 教育(59409)
- 中国(55293)
- 学报(45099)
- 科学(41390)
- 农(37694)
- 管理(37119)
- 大学(34601)
- 财(32754)
- 学学(31153)
- 农业(26939)
- 技术(26517)
- 融(18729)
- 金融(18729)
- 财经(17744)
- 业经(16857)
- 经济研究(16503)
- 图书(15853)
- 经(15053)
- 职业(13959)
- 问题(13744)
- 理论(13699)
- 业(13362)
- 科技(13351)
- 实践(12768)
- 践(12768)
- 版(12616)
- 技术经济(12401)
共检索到400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艳 杨晗
学区房在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学区房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将带来怎样的影响?以往的研究虽然已经也给出了各种回答和解释,但缺乏对学区房溢价的理论机理探讨,而对影响效应的研究则缺乏整体性分析。文章以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为基础,从土地因素出发,研究学区房溢价产生的内在原因,并引入机会不平等理论研究教育级差地租的影响效应,进而利用CFPS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从而给出一个学区房溢价原因及其影响效应的政治经济学解释。研究表明:(1)由于政府对教育投入存在非均衡性,而向重点学校倾斜的投入政策导致了教育质量差异,而这种学区差异又通过学区房政策与土地进行绑定,转化为教育级差地租,进而产生了学区房溢价,即重点学校对应的学区房具有较高的教育级差地租和住房价格。(2)教育级差地租的存在将使得那些家庭财富更高和更加重视子女教育的家庭选择优质学区房,从而造成教育机会的不公平问题,即家庭财富对教育级差地租的支付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对于学区房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好城市土地所有权国有属性这一制度优势,将所获"地租"更多地投入到教育,特别是向普通学校倾斜,以促进教育机会更加公平。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奇才 杨继瑞
建筑地段地租与农业地租既有相同的规律,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建筑地段地租是对土地空间的利用,而不是土壤的利用;建筑地段级差地租不仅存在受地段地理位置、资本连续投资影响的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而且存在受地基地权等决定的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影响的空间级差地租,即级差地租Ⅲ。空间级差地租产生于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带来的个别资本利润率与一般资本利润率差额的转化;其根源于土地所有权(包括空间权)的存在和垄断。空间级差地租曲线呈倒V曲线。
关键词:
级差地租 空间 空间权 马克思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奇才 杨继瑞
建筑地段地租与农业地租既有相同的规律,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建筑地段地租是对土地空间的利用,而不是土壤的利用;建筑地段级差地租不仅存在受地段地理位置、资本连续投资影响的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而且存在受地基地权等决定的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影响的空间级差地租,即级差地租Ⅲ。空间级差地租产生于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带来的个别资本利润率与一般资本利润率差额的转化;其根源于土地所有权(包括空间权)的存在和垄断。空间级差地租曲线呈倒V曲线。
关键词:
级差地租 空间 空间权 马克思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作鹏 贾春梅 葛扬
中国级差地租与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有诸多的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级差地租的产生与分配受到更多地方政府权力的干预与影响。对中国地方政府土地供给行为进行考察后发现,地方政府主导着土地要素的流动方向与交易价格,影响着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与配置方式。地方政府对级差地租的追求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推高了房地产价格。因此,重塑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角色与职能,理顺地方政府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职责与作用,对于构建房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十分必要。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戴双兴 朱立宇
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区域分化明显,一二三四线城市级差地租差异明显,但传统城市地租理论研究的是同一城市内不同地块的级差地租,难以对这一状况进行解释。本文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指导,提出城市宏观级差地租概念,反映不同层级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差异。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宏观级差地租数理模型,测算20个城市宏观级差地租量,分析我国城市宏观级差地租的演变规律,阐述城市宏观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关键词:
马克思 级差地租理论 城市宏观级差地租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戴双兴 朱立宇
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区域分化明显,一二三四线城市级差地租差异明显,但传统城市地租理论研究的是同一城市内不同地块的级差地租,难以对这一状况进行解释。本文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指导,提出城市宏观级差地租概念,反映不同层级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差异。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宏观级差地租数理模型,测算20个城市宏观级差地租量,分析我国城市宏观级差地租的演变规律,阐述城市宏观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关键词:
马克思 级差地租理论 城市宏观级差地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夏永祥
一、宏观级差地租的含义、类型与测定 所谓宏观级差地租,是指在不同的地区之间,一部分地区由于在经济发展要素占有上的优势所产生的超额收入而转化的级差地租。它与微观级差地租的区别主要在于:(1)空间范围不同。微观级差地租研究的是同一地区内部的不同地块之间的地租差别,它的总体范围是一个地区,其个体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巫继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瑞祥
一、级差地租1.级差地租模型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乃至全部地租理论都是以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分析前提的,即资本自由进入农业(关于土地所有权障碍后面将会谈到)、众多的资本家生产同质的农产品并按完全相同的价格出售。在完全竞争的假定下,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范从来 张中锦
从分项收入角度考察城乡收入不平等,不仅能判断产生收入不平等的原因,还能判断什么分项收入有利于增加收入总量;不仅能量化收入不平等效应,还能根据收入不平等效应来优化收入结构。研究发现,分项收入具有性质不同、大小不等的收入不平等效应,其中工资性收入扩大收入不平等的效应最强、转移性收入次之、财产性收入最小;经营性收入是唯一具有缩小收入不平等效应的分项收入。据此,我们认为,城乡居民收入结构优化的方向应该是,稳定维持工资性收入、适当调整转移性收入、适度控制财产性收入并努力增加经营性收入。
关键词:
分项收入 收入不平等效应 收入结构优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海鸿
虚假的社会价值与级差地租的关系,是尚有争议的重要理论问题。基于超额利润两个界定标准的数理推导表明,理论界长期以来将级差地租界定为剩余价值是对级差地租本质属性的错误认识。级差地租本质上是虚假的社会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必须将超额利润的界定统一为"按商品价值出售"才是科学、合理的,而绝对地租的本质是剩余价值而不是超额利润。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陶玉厚
一、城市宏观级差地租的含义 各城市就城市内部区位土地级差效益分别独立调查核算和实行的级差地租,可称为城市微观级差地租(年地租)。与微观级差地租相对应,城市宏观级差地租是反映城市间不同土地利用效益的一个整合概念,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城市间土地级差效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操作掌握的级差地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卫民
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深刻地影响到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过去那种在单一计划经济体制下,规划控制城市主要靠行政手段的方式已不适用当今时代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控制和影响城市规划和管理有了“两只手”,一只“有形的手”——行政、法规,和一只“无形的手”——经济、市场。现从级差地租理论出发,就城市规划工作中如何运用经济、市场的手段来控制和影响城市进行探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于静涛
本文认为,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须依靠不同利益主体推动的前提下,级差地租如何产生、归谁所有,如何转移和再分配,已成为城郊发展的关键。城郊经济要自觉重视和培育级差地租,在推进城郊城镇化的进程中,要充分运用级差地租规律,走“以地兴地”的路子,把农田变成市场经济的“黄金地段”。同时要高度重视保证级差地租拥有者——农民的利益,改革传统征地制度,在服从城市对土地非农利用需要的同时,妥善保证失地农民原有利益不被转移和剥夺。
关键词:
级差地租 城郊经济 城镇化 征地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