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50)
- 2023(8026)
- 2022(6727)
- 2021(6218)
- 2020(5178)
- 2019(11752)
- 2018(11646)
- 2017(22110)
- 2016(12261)
- 2015(13833)
- 2014(14058)
- 2013(13718)
- 2012(12950)
- 2011(11770)
- 2010(11791)
- 2009(11262)
- 2008(11597)
- 2007(10776)
- 2006(9769)
- 2005(9051)
- 学科
- 济(47191)
- 经济(47110)
- 管理(37406)
- 业(31765)
- 企(26550)
- 企业(26550)
- 制(21591)
- 银(19094)
- 银行(18948)
- 行(17678)
- 方法(16870)
- 中国(14417)
- 财(14353)
- 数学(14278)
- 数学方法(14081)
- 农(13337)
- 地方(13313)
- 度(12771)
- 制度(12737)
- 融(12642)
- 金融(12639)
- 业经(11762)
- 体(10686)
- 业务(10159)
- 学(9426)
- 体制(9171)
- 银行制(8810)
- 农业(8693)
- 环境(8132)
- 务(7950)
- 机构
- 大学(172306)
- 学院(170055)
- 济(70393)
- 经济(68740)
- 管理(62115)
- 研究(60547)
- 中国(53183)
- 理学(51522)
- 理学院(50860)
- 管理学(50061)
- 管理学院(49714)
- 财(37846)
- 京(37605)
- 科学(34555)
- 所(30383)
- 中心(29176)
- 江(28764)
- 农(28532)
- 财经(28307)
- 研究所(27020)
- 经(25493)
- 北京(23854)
- 银(23635)
- 州(23250)
- 业大(22898)
- 经济学(22657)
- 银行(22649)
- 范(22482)
- 师范(22229)
- 农业(22179)
- 基金
- 项目(108932)
- 科学(85134)
- 研究(82041)
- 基金(78269)
- 家(67859)
- 国家(67294)
- 科学基金(57110)
- 社会(52301)
- 社会科(49411)
- 社会科学(49401)
- 省(41755)
- 基金项目(41029)
- 教育(38203)
- 划(35497)
- 自然(35290)
- 自然科(34390)
- 自然科学(34384)
- 自然科学基金(33766)
- 编号(32934)
- 资助(31811)
- 成果(28654)
- 制(25678)
- 重点(25319)
- 部(24902)
- 课题(24153)
- 发(23727)
- 创(22574)
- 国家社会(21850)
- 性(21766)
- 教育部(21603)
共检索到285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虞江锋 王洁曼
学分银行建设是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长三角地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积累了不少先行先试经验。与此同时,如何促进区域终身教育学分银行间有效的合作和联合,成为当前长三角地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基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现状及文本资料,聚焦四地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治理体系、运行模式、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技术平台建设等内容,全面比较和分析长三角地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差异情况。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四地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均通过组建以教育机构为主的联盟实现治理,但政府管理部门、行业企业、学习者等更广泛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还没有形成;缺乏统一的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标准,造成自建标准缺乏科学依据且无法跨省适用;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功能同质雷同,缺乏为学习者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遵循长三角地区教育一体化政策趋向,长三角地区学分银行一体化发展需要共建标准互通的区域终身学习资历框架,加强学分银行信息化平台统一与运维,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领域破解区域藩篱,促进长三角地区终身学习立法进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田红梅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启动了长三角学分银行建设的新征程。文章介绍了长三角学分银行的筹建情况,接着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上海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经验借鉴与启示: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组织框架;二是政策支持,布局谋篇寻突破;三是调准思维,明确服务主体;四是快速响应,做好切实保障。最后提出应对着长三角学分银行的实施、落地、展开,势必会做到理念和观念的更新、制度和体系的创新、措施和对策的出新。
关键词:
学分银行 长三角学分银行 学习成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姚耀军 曾维洲
银行中介在长三角地区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其发展规模总的来看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但在区域内也呈现出较严重的非平衡性。长三角地区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并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其信贷配置市场化程度居于全国前列。部分得益于区域良好的法治水平,长三角地区银行中介具有较高的效率。
关键词:
长三角 银行中介 规模 结构 效率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华辉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和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公认的第六大城市群,这一仅占国土面积1.1%的区域,经济总量却占到全国的22.5%,存贷款增量和财政收入则分别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所属的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相互联系十分密切,对我国经济社会和金融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目前,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已初现端倪,但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却在联动的潮流中显得相对滞后。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勇
将"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行为"分解为4个维度和12个指标,并制成问卷对长三角地区的商业银行进行实际调查,以此为数据基础,建立LISREL模型。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商业银行在环境风险管理方面,体现出四种行为:"被动反馈行为"、"预防行为"、"主动参与行为"和"可持续发展行为",其中"被动反馈行为"和"预防行为"是该地区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行为模式。
关键词:
长三角 商业银行 环境风险管理 问卷调查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爱华 何国锋
对长三角地区某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的800多家企业贷款建立不良贷款发生概率的模型发现,影响贷款成为不良贷款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信用等级、贷款期限、贷款已发放时间、企业实收资本等。当贷款行业集中度上升时该行业贷款成为不良贷款的概率较高。而大额贷款企业和小额贷款企业不良贷款发生概率的影响因素有区别。
关键词:
不良贷款 发生概率 统计指标 影响因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继良 陈炳华 张帅奇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既有共性也有特性。本文在对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市产业发展异同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三省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政策思考。
关键词:
转型升级 必然性 差异性 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颖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支撑能力三方面组成的区域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以此对上海,江苏,浙江的制造业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上海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发展速度要慢于江苏和浙江,一些优势已经被江苏和浙江取代。江苏由于产业结构较好,其制造业创新能力已经领先上海和浙江。浙江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发展速度很快,在一些指标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文章最后针对上海、江苏、浙江的不同情况分别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奇帆
一个国家的开放高地,一般具有5个基础条件:一是具有较大的城市群体系,有发展的比较优势和较强的腹地优势,连接产品供给和市场、消费地区。二是具有联通全球的交通枢纽(航运、航空、铁路),在国内外经济中发挥枢纽功能。三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政策体系,既有海关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钰 林爱文 朱弘纪
通过构建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长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2004年、2009年和2013年三个时间断面的人居环境综合适宜度进行评价和比较,进而运用空间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人居环境的空间格局演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呈现出逐步提升的发展趋势,区域差异缩减;大多数城市人居环境类型保持稳定,向上转移的城市数量多于向下转移的城市数量;人居环境适宜度表现出较为显著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在空间上逐步形成了由浙江东部向江苏梯度递减的态势。最后指出充分发挥经济发
关键词:
人居环境适宜度 空间格局 长三角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钰 林爱文 朱弘纪
通过构建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长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2004年、2009年和2013年三个时间断面的人居环境综合适宜度进行评价和比较,进而运用空间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人居环境的空间格局演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呈现出逐步提升的发展趋势,区域差异缩减;大多数城市人居环境类型保持稳定,向上转移的城市数量多于向下转移的城市数量;人居环境适宜度表现出较为显著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在空间上逐步形成了由浙江东部向江苏梯度递减的态势。最后指出充分发挥经济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根据不同区域采取相应措施是提高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和缩小人居环境区域差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人居环境适宜度 空间格局 长三角地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蒋廉雄 陈广汉
研究者们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两地经济和产业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很少关注其自主品牌发展问题。该文利用多来源数据,通过建立品牌化评价的系统指标,从多个角度和水平上对两地自主品牌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两地在品牌化相对水平、行业分布和市场优势方面存在差异,且珠三角地区的品牌成长、行业占据和市场优势均弱于长三角地区。该文还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讨论了研究结果对两地自主品牌建立的战略性启示。
关键词:
品牌 自主品牌 品牌战略 自主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虞锡君 刘晓红 胡勇
长三角地区农用土壤污染形势呈现出三个重要特征:一是污染范围大,出现了复合型高风险污染土壤区;二是污染种类多,形成了重金属污染与有机污染物并存局面;三是污染途径多,呈现出种养业、工矿企业和生活污染叠加态势。加强长三角地区农用土壤污染防治,应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土壤质量监测与普查制度、土壤生态直接补偿制度、土壤生态标记制度、土壤绿色保险制度、土壤保护押金返还制度、土壤特种基金制度、土壤污染防治共同参与制度等七项基本制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华
由于制度内的结构差异和制度间的衔接障碍,农民工养老保险在长三角区域内处于分割状态。这种分割状态客观上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制约了劳动力市场走向统一,影响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打破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地区分割,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在长三角区域内自由流转,关键在于增强制度之间的兼容性,创新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支付与积淀机制,改革个人权利与地方利益的捆绑关系,形成利益共享、成本均担的区域激励约束机制。
关键词:
农民工 养老保险 制度整合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谢牧人 于斌斌
本文探讨长三角地区高端人才集聚的问题所在和机制创新,指出了该地区人才发展亟需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创新人才机制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