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14)
- 2023(10348)
- 2022(8761)
- 2021(8122)
- 2020(6805)
- 2019(14642)
- 2018(14509)
- 2017(26488)
- 2016(15005)
- 2015(16759)
- 2014(16817)
- 2013(15575)
- 2012(14063)
- 2011(12730)
- 2010(12973)
- 2009(12304)
- 2008(11558)
- 2007(10515)
- 2006(9230)
- 2005(8540)
- 学科
- 济(46703)
- 经济(46609)
- 管理(44421)
- 业(37034)
- 企(32016)
- 企业(32016)
- 制(15739)
- 财(15725)
- 学(15690)
- 方法(15220)
- 中国(14956)
- 农(14443)
- 业经(12624)
- 理论(12573)
- 体(11905)
- 数学(11767)
- 数学方法(11535)
- 银(9904)
- 银行(9874)
- 务(9501)
- 行(9465)
- 财务(9454)
- 财务管理(9431)
- 教育(9333)
- 融(9311)
- 金融(9303)
- 农业(8979)
- 技术(8876)
- 企业财务(8862)
- 体制(8844)
- 机构
- 学院(204389)
- 大学(197261)
- 济(73662)
- 经济(71831)
- 管理(69563)
- 研究(67574)
- 理学(58507)
- 理学院(57839)
- 管理学(56653)
- 管理学院(56285)
- 中国(50151)
- 科学(41799)
- 京(41387)
- 财(39133)
- 所(34460)
- 农(33443)
- 江(32960)
- 研究所(30861)
- 中心(30536)
- 财经(29796)
- 技术(29435)
- 业大(28833)
- 范(27791)
- 师范(27438)
- 经(26837)
- 农业(26231)
- 州(26133)
- 北京(25466)
- 职业(25236)
- 院(24697)
- 基金
- 项目(131067)
- 科学(101887)
- 研究(100944)
- 基金(90718)
- 家(78823)
- 国家(78119)
- 科学基金(66078)
- 社会(61052)
- 社会科(57522)
- 社会科学(57515)
- 省(54891)
- 教育(49626)
- 基金项目(46850)
- 划(45014)
- 编号(44232)
- 自然(41093)
- 自然科(40107)
- 自然科学(40091)
- 自然科学基金(39332)
- 成果(37419)
- 资助(36415)
- 课题(32462)
- 重点(30538)
- 制(29179)
- 部(28307)
- 发(28103)
- 创(27957)
- 年(27788)
- 性(26754)
- 项目编号(26602)
共检索到314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光福
高职院校推行学分制条件下评学体系的设计和应用,要体现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特点,引导学生全面提高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为师生问实现平等交流搭建了一个较好的制度平台。教师评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给学生打分"或指出存在的不足,重在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学习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分制 评学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戴浩 伍杰明 林广国 梁传善
1+X证书试点工作的推进,为高职院校开展学分制改革提供了契机。结合高职院校学分制现状研究综述,提出特色学分制的内涵概念,解释了套餐、标签与转换三个特色学分制的关键概念,并结合高职院校的改革探索实际,提出特色学分制下重构课程体系的思路和方法,为相关职业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下学分制改革提供思路借鉴与行动参考,为国家大力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融合,打造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学校层面的微观解决方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旭刚
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当前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战略举措和迫切需要。建设现代化的高职教育治理体系必须深刻理解、全面把握高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将现代治理理论与中国国情、现代化语境有机结合起来,呼应"新常态"的战略需求,走"国际化、本土化"融合创新的治理之路,全面推进高职教育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方式、治理评价的现代化转变,破除政府集权管制体制壁垒,突破高职院校内部官僚体制束缚,打破法律法规供给不足瓶颈。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治理体系 现代化 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伟
推进实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走出办学困境的重要途径。在分析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已有的实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立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支持保障四个维度,构建金融保险专业实训教学"四维"体系,包括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训教学"一体两翼"目标体系、"分层一体化"内容体系、"软硬结合"管理体系和"三条件"支持保障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飞
学分制作为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给学年制条件下的学生管理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也对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挑战。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政治辅导员必须在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工作载体、工作面向和工作机制等五个方面实现转型。
关键词:
学分制 政治辅导员 转型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友良
学分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在其实际运行中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桎梏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前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面临着教育观念落后、集权制下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缺失、信息流动不畅、办事效率低下、信息技术能力亟待提高等问题。借助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理论进行分析,文章从管理观念再造、组织结构再造等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了高校教务管理的流程再造。
关键词:
学分制 教务管理 流程再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华平 胡先富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模块化构建,是数学教学适应学分制模式的最有效途径,对数学课程模块体系构建提出方案。将支撑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为适应学生个性需求的、从业需要的数学知识生成模块内容体系,并在模块化教材建设实践中进行创新性探索。
关键词:
学分制 高等数学 课程体系 课程模块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冬冬 贾博寅 董良杰
基于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型人才的市场需求,我国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推进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并建设和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需求的优质人才。对长春部分高职院校在大类招生过程的深入调查,发现其构建的相应学分制教学管理体系存在观念阻滞、教学资源不足、学制缺乏弹性等问题。在大类招生背景下,这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应重点围绕优化教学计划、完善选课制度和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等方面进行改革,并不断深化对大类招生下学分制管理体系内涵的理解与认识,从而真正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关键词:
大类招生 学分制 教学管理 体系优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白钰田 王艳清
文章以当前榆林学院以及同类省属本科院校学分制体系下大学英语教学评估实施的现状为背景,探讨具有建设性的教学评估实施策略和方法,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并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体系。
关键词:
学分制 大学英语 教学评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正
学分制的实施使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实施学分制对传统高校学生管理的影响,并指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转变管理观念,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开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
学分制 学生管理 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冯汐
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模式是未来高等院校发展的趋势。本文从现行高等院校正在实施的"学分制"出发,阐述了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的不同,并分析了完全学分制的优势及想要实施完全学分制所需具备的条件,对完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学年学分制 完全学分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禹 李欣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工作内容的知识化和丰富化使得人的心智和能力在工作中扮演着更加重要和活跃的角色。按照一纸职位说明书来"照章办事"的传统工作方式受到了挑战,以员工胜任力的开发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重要的建设方向。本文将结合实践中的创新,就员工胜任力体系的建设提出新的构架、方法和应用方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福利 田云霞 李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献伟 李怀珍 陈勇
通过试行德育学分制,把对学生的教育内容进行量化评定,构建了一套德育评价体系,建立网络操作平台,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与评价方式,变包办为自选、变单向为多项,凸显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自主接受德育教育内容,达到德育目的。
关键词:
德育 学分制 高职 评价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广春
运用基于灰色系统的层次分析法从财政支持、金融支持、经济基础以及创新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了一个关于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框架,并重点从财政和金融视角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以2010年度中国科技部确立的20个创新型试点城市和深圳市作为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中西部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同时,创新型城市的财政和金融支持与经济基础和创新环境因素密切关联。由此,论文核心政策建议是,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平衡推进和整体推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