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13)
- 2023(14307)
- 2022(12383)
- 2021(11757)
- 2020(9814)
- 2019(23015)
- 2018(23128)
- 2017(44409)
- 2016(24502)
- 2015(28259)
- 2014(28516)
- 2013(27787)
- 2012(24884)
- 2011(22229)
- 2010(22607)
- 2009(20604)
- 2008(20138)
- 2007(17660)
- 2006(15423)
- 2005(13753)
- 学科
- 济(94031)
- 经济(93902)
- 管理(73435)
- 业(66556)
- 企(57312)
- 企业(57312)
- 方法(45076)
- 数学(39400)
- 数学方法(38670)
- 中国(25480)
- 财(24734)
- 农(24342)
- 业经(21621)
- 贸(20531)
- 贸易(20523)
- 制(20463)
- 易(20011)
- 学(19682)
- 理论(19040)
- 地方(18408)
- 务(15740)
- 财务(15638)
- 财务管理(15605)
- 农业(15355)
- 技术(15149)
- 和(14936)
- 体(14647)
- 企业财务(14513)
- 环境(14386)
- 银(14105)
- 机构
- 学院(344749)
- 大学(343864)
- 管理(136489)
- 济(131626)
- 经济(128582)
- 理学(118417)
- 理学院(117098)
- 管理学(114785)
- 管理学院(114141)
- 研究(109482)
- 中国(80152)
- 京(72991)
- 科学(68126)
- 财(62068)
- 所(54283)
- 农(51803)
- 江(50661)
- 业大(50556)
- 财经(49427)
- 中心(49380)
- 研究所(49366)
- 北京(46083)
- 范(46040)
- 师范(45618)
- 经(44754)
- 州(41194)
- 农业(40415)
- 院(40011)
- 经济学(39288)
- 技术(38939)
- 基金
- 项目(234996)
- 科学(184229)
- 研究(174177)
- 基金(168113)
- 家(145090)
- 国家(143886)
- 科学基金(124465)
- 社会(106907)
- 社会科(101261)
- 社会科学(101234)
- 省(93639)
- 基金项目(88882)
- 教育(82965)
- 自然(81407)
- 自然科(79518)
- 自然科学(79502)
- 划(78064)
- 自然科学基金(78021)
- 编号(72575)
- 资助(70626)
- 成果(59252)
- 重点(52605)
- 部(51569)
- 课题(51065)
- 发(49164)
- 创(49070)
- 创新(45713)
- 制(44713)
- 项目编号(44683)
- 教育部(44677)
- 期刊
- 济(143043)
- 经济(143043)
- 研究(100747)
- 中国(68135)
- 学报(52449)
- 管理(50888)
- 科学(47870)
- 教育(47753)
- 财(47698)
- 农(47176)
- 大学(40495)
- 学学(37805)
- 技术(35055)
- 农业(32695)
- 融(26864)
- 金融(26864)
- 业经(23901)
- 财经(23847)
- 经济研究(22637)
- 经(20285)
- 问题(18566)
- 图书(17766)
- 业(16717)
- 科技(16445)
- 理论(16392)
- 技术经济(16220)
- 版(15651)
- 实践(15045)
- 践(15045)
- 统计(14947)
共检索到501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何伟
在学分制视角下,如何制定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以港口物流专业群为例,根据港口物流产业链企业就业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打破原有基层教学组织,构建了学分制下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学分互认体系,分析了港口物流专业群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并提出了实施保障措施,把成才权交给学生,培养企业真正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最后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学分制视角下港口物流专业群建设的成效。
关键词:
港口物流 专业群 学分制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肖玉梅 欧阳忠明 刘小勤 徐迎新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纯
我国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离不开学分制的改革建设,实施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对我国学分制改革有着重大意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视角对我国高校施行的学分制发展现状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UBC)学分制BCTS系统的比较分析表明,为了实现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目前执行的学分制:要建设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允许并满足学生自主选修、兼顾共性与个性发展需求、确保严格目标管理目标实现的富有弹性学制、开放培养计划特性的学分制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培养 学分制 UBC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翠萍
在高职院校物流教育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要根据市场的需要,科学有效地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岗位群为基本依据构建人才培养规格,以制造企业物流为基点分析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内容构建"宽口径、厚基础、细方向"课程体系应对多样化物流人才需求,同时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翠萍
在高职院校物流教育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要根据市场的需要,科学、有效地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岗位群为基本依据构建人才培养规格,以制造企业物流为基点分析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内容构建"宽口径、厚基础、细方向"课程体系,应对多样化物流人才需求,同时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邹安全 罗杏玲 张蕾
通过对现代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总结了企业对物流人才能力的要求,建立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应用能力框架。在分析"导师组"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导师组的构建,提出了基于过渡、实践、就业三大阶段的新型培养方式,为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物流 导师组 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华
根据"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其基本特性,对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运行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运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 双重考核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洲雄 邵华 齐卫军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顺应了我国职业教育从数量和规模发展转向质量和内涵提高的现实需要。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多年来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创新研究和改革实践,总结形成了一种内涵更为丰富、结构更为合理、应用更加方便、效果更加突出的新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对此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梳理归纳,同时对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思考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路 邓培林
物流管理专业在已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深化"工学结合"机制与内涵,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学校资源开发出"123"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教学实践使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实施的步骤更加清晰,对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素质和就业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陶然
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科学定位,参照物流管理岗位群能力要求确定其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以满足高级技能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并制定了"岗位轮训,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物流管理专业 岗位群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宁 万军
立足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愿望,在充分分析职业岗位需求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完全学分制构建适应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实施分类、分层次选择性培养人才的架构,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率,并最大限度地适应企业就业岗位需求,培养出更具特色的多样化职业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丁立群
20世纪90年代中下期以来,各高校在市场经济和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这些改革基本上围绕一个核心,即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计划经济条件下,人才培养批量生产的齐一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素质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市场经济对素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在这一形势下,黑龙江大学适时地确立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个性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围绕着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这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宁 万军
立足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愿望,在充分分析职业岗位需求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完全学分制构建适应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实施分类、分层次选择性培养人才的架构,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最大限度地适应企业就业岗位需求,培养出更具特色的多样化职业人才。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杨振刚 陈建国
目前国内许多IE专业的发展模式还不够完善,因此探索新型的IE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成为了重点。基于华南农业大学IE专业的现状,参考香港相关大学IE专业的培养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港式思路的IE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培养过程、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与创新。所提新模式应用到华南农业大学的IE人才培养中,结果表明教学效果总体良好。
关键词:
工业工程 培养模式 创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赫光中 冯华
我院在护理专业建设中,积极探索以"三一制"为切入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护理专业内涵建设,在教学管理体制、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及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