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1)
2023(1928)
2022(1708)
2021(1602)
2020(1282)
2019(2973)
2018(3120)
2017(5330)
2016(3191)
2015(3563)
2014(3590)
2013(3668)
2012(3669)
2011(3443)
2010(3537)
2009(3145)
2008(3188)
2007(2923)
2006(2625)
2005(2712)
作者
(9794)
(8022)
(7806)
(7738)
(5329)
(3966)
(3765)
(3186)
(3183)
(3077)
(2728)
(2721)
(2708)
(2689)
(2628)
(2546)
(2538)
(2468)
(2446)
(2336)
(2118)
(2013)
(1963)
(1903)
(1878)
(1876)
(1875)
(1796)
(1663)
(1645)
学科
(10368)
经济(10344)
管理(7699)
(6423)
(5726)
企业(5726)
中国(5532)
(4971)
人口(4362)
教育(3923)
理论(3746)
(3608)
教学(3130)
方法(2959)
(2902)
(2833)
(2660)
金融(2657)
(2554)
业经(2532)
(2395)
研究(2069)
国人(2031)
(2012)
银行(2001)
(1969)
(1951)
中国人(1946)
问题(1861)
农业(1843)
机构
大学(50230)
学院(46034)
研究(18976)
(16407)
经济(15946)
中国(14217)
管理(13934)
科学(11665)
理学(11572)
(11494)
理学院(11325)
管理学(11028)
管理学院(10947)
(10864)
研究所(9508)
(9089)
(8962)
师范(8881)
中心(8083)
北京(7866)
(7736)
(7715)
师范大学(7471)
教育(7085)
财经(6805)
(6178)
(6174)
农业(6010)
(5785)
业大(5784)
基金
项目(26386)
科学(20385)
研究(19868)
基金(18751)
(16362)
国家(16206)
科学基金(13315)
社会(11552)
社会科(10668)
社会科学(10666)
教育(10302)
基金项目(9612)
(9451)
(9107)
自然(8770)
自然科(8551)
自然科学(8551)
编号(8535)
成果(8444)
自然科学基金(8413)
资助(7409)
课题(6342)
重点(6085)
(6042)
大学(5618)
(5594)
(5381)
项目编号(5341)
教育部(5313)
科研(5192)
期刊
(22712)
经济(22712)
研究(18409)
中国(14448)
教育(11427)
学报(8673)
科学(8153)
(7304)
(6619)
管理(6160)
大学(6158)
学学(5485)
(4646)
金融(4646)
农业(4332)
图书(3840)
技术(3502)
财经(3366)
人口(3263)
经济研究(3130)
(2927)
书馆(2822)
图书馆(2822)
问题(2738)
业经(2671)
(2480)
论坛(2480)
(2355)
经济学(2349)
(2296)
共检索到81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潘纪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科学地、详尽地分析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随着资本的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来的工人人口的相对过剩,明确指出:“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事实上,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具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竞能,吴国存  
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已经一百年了。在这期间,世界形势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中国人民在马克思革命学说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起一个日益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徐唐龄  
学习《资本论》第三卷中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论述,尤其是学习其中的利息学说,有助于剖析社会主义银行利息与资本主义银行利息的异同之点,使我国农村信贷利率的改革工作有所参照、有所借鉴、有所遵循。一、利息来源于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增殖利息从何而来,是货币本身固有的属性,还是在生产过程中由劳动所创造? 的确,从形式上看,“创造价值,提供利息,成了货币的属性,就象梨树的属性是结梨一样”(《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41页。以下引文只注页码者同)。“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丽华  赵旭亮  
要揭示"GDP至上"的实质和原因,必须从考察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论述出发。"GDP至上"是商品拜物教观念在当今中国社会的集中体现和新形式。商品经济的发展是"GDP至上"形成的一般经济基础;对中国社会劳动和经济关系的社会性质的严重误解,是"GDP至上"形成的思想和理论根源;政府角色定位不当、权力为价值财富服务是"GDP至上"形成的制度原因。要消除"GDP至上",必须从几方面入手:广泛深入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学习、研究、教育和争鸣活动;对现行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体系进行深层次改革;重新定位转换政府角色,制止权力资本化;重建社会价值观和社会道德体系,限制商品拜物教的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泛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沈斌华  
是否存在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的理论?人口学界尚有分歧。但搞清楚这个问题,尽快求得统一的认识,有很重要的意义。 有的同志认为,两种生产这个概念,只不过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的只言片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没有给我们留下这方面的专著,也没有作过专门的论述,因而否认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事实上,从哲学方面,尤其是从政治经济学方面,他们对这个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涛  
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依据当时经济和政治条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根据现时的具体情况,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过程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指导我国的改革和建设工作,使我国的经济、政治、教育、科技和文化都已取得了巨大成绩。下面仅就邓小平关于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论述作点理论研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菲菲  
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又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为此,应从两条途径来把握马克思关于经济对人的自由发展的影响:一是通过对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生成历史的结论进行分析;二是就经济对人的自由发展的直接影响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尚应从当前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现实出发展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瑞龙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习近平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国特色的市场化改革是在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我们既不能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找到现成答案,也不能照抄照搬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教条、复制西方的模式,而应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理论创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成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为此,必须要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需要建立新型的政商关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一、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现代自然科学和工业一起变革了整个自然界,是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伟大杠杆。没有一个人能象马克思那样,对任何领域的每个科学成就,不管它是否实际应用,都感到真正的喜悦。但是他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而且他正是把科学当做这种力量来加以利用,……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徐传谌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有过对企业家的论述,把“亲自经营实业”的资本家称为企业家,即“执行职能的资本家”,作为经济关系的产物,必须具有很高的素质和遵从相应的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刘楠  郭佳  
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是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与经济危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围绕这个问题所展开的讨论也最广泛、最激烈、时间持续最长。本文主要从关于利润率度量范围的争论、利润率下降趋势原因分析和有关实证分析等三个方面,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诸多研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成凤皋,张飞飞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自创立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世界上的人口状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总数由当时十亿多增加到现在的四十五亿。但是,不论人口现状如何复杂,人口发展模式如何多样化,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始终是我们分析和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指导思想。我们建国三十多年来在人口问题上的经验教训,也充分证明要解决社会主义中国的人口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本文就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口二重性(即人口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研究方法问题,简单谈点认识。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于光远  
介绍马克思有关消费的两段精辟论述于光远听到一些关于“抑需求”的言论,使我想把记得的马克思的两段论述找出来,介绍给读者。这两段话都在《马恩全集》第46卷。第一段在这本书的上卷第391—392页上.那是关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关系的一段论述:“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福军  
基于对诺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的回应和体制转轨的现实诉求,国内学者尝试构建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体系,并沿四大主线展开:一是系统比较及认知深化;二是原典溯源及寻求依据;三是理论批判及回应诘问;四是理论建构及指引实践。这一研究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系统地剖析了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体系的相关命题,但是却忽略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在制度变迁中应有的理论地位,也很少谈及制度变迁的社会价值倾向。因此,原有的理论体系应在一个广义的视角下加以拓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