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52)
- 2023(3783)
- 2022(2678)
- 2021(2729)
- 2020(2047)
- 2019(5021)
- 2018(5174)
- 2017(8734)
- 2016(5213)
- 2015(5848)
- 2014(5885)
- 2013(5122)
- 2012(4592)
- 2011(4176)
- 2010(4461)
- 2009(3923)
- 2008(3967)
- 2007(3322)
- 2006(3210)
- 2005(3093)
- 学科
- 济(15829)
- 经济(15803)
- 教学(10743)
- 管理(10387)
- 业(7449)
- 制(7359)
- 企(7029)
- 企业(7029)
- 中国(6236)
- 理论(6072)
- 学法(5963)
- 教学法(5963)
- 体(5803)
- 教育(5713)
- 业经(5112)
- 体制(5067)
- 财(4511)
- 银(4182)
- 银行(4182)
- 行(4093)
- 农(4048)
- 学理(4006)
- 学理论(4006)
- 融(3803)
- 金融(3803)
- 税(3413)
- 税收(3345)
- 收(3315)
- 地方(3257)
- 计算(3156)
- 机构
- 学院(60043)
- 大学(59891)
- 研究(24017)
- 济(22781)
- 经济(22175)
- 中国(17670)
- 管理(17222)
- 理学(13840)
- 财(13671)
- 京(13659)
- 理学院(13584)
- 管理学(13152)
- 管理学院(13015)
- 范(12916)
- 科学(12896)
- 师范(12799)
- 教育(12325)
- 所(11665)
- 江(10794)
- 中心(10633)
- 师范大学(10439)
- 研究所(10300)
- 北京(9427)
- 财经(9036)
- 技术(8948)
- 院(8789)
- 职业(8602)
- 州(8278)
- 经(8224)
- 农(7365)
共检索到110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华
新课改对人们学习观念的检讨具有不彻底性。将知识作为学习活动唯一客体的"学生-知识"二元学习观,才是导致教学实践中"食而不化"的接受学习、"有其形无其神"的探究学习的根源。要深度推进教学变革,必须检讨这种二元学习观,建构"学生-知识-世界"的三元学习观;进而开展把知识放到真实情境中理解、运用、批判的"镶嵌式教学",以及以真实复杂问题情境为背景的自由探究教学。
关键词:
学习观转型 教学变革 学习的主客体结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何克抗
深度学习是全新教育理念与学习方式变革的标志,它具有三方面的基本特征,即动态的知识建构有助于催生高阶思维与深层认知能力,为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须采用多种教与学方式及策略,通过具身认知来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能力。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学习共同体"、创设智慧学习环境是有效实施深度学习的条件与途径。实现深度学习须变革旧教育观念、建构新教学观念、运用新教学模式、扩展"学习共同体"、创设智慧学习环境、与创客教育融合。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智慧学习环境 学习共同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史铭之
作为"互联网+"时代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变革,深度学习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表征。深度学习是高阶思维的认知重构过程,是深度参与的交往互动过程,也是积极投入的主体成长过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演进经历了接受学习、参与学习和创造学习三个阶段。从认知内容、学习动机和社会互动三个维度来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深度学习的实现机制和发展价值是:从原理记忆到项目实践的认知内容高阶化,促进学生文化性发展;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新的学习动机内化,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从主客体互动到实践共同体的社会交往深化,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基于此,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策略为:重视价值观引导和生涯规划、重构充满"获得感"的课程体系、创建学习实践共同体、打造智慧学习生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沙琦波
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融合提出了新要求。为转变信息技术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回应时代发展需求,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教学深度融合研究历经二十余年,经历三个阶段,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系列课题为引领、研训项目为支撑,推动深度融合的研究、实践和推广,构建了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体系:以深度融合为核心目标,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深度融合的新理念、新路径、新策略、新样态和新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融学”实现了初中科学信息化教学方式的系统变革,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了科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科学课堂在浙江已成为常态,形成了初中科学教学方式信息化转变的“浙江经验”,并正逐步向全国推广。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科学 深度融合 教学方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洪志忠
课堂变革不仅关涉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更聚焦学生学习理念和方式的转型。聚焦学习是课堂变革的重要立场,依学定教是课堂变革的基本逻辑,以教促学是课堂变革的主要策略。从学习的立场出发,破解传统课堂的弊端,需要解放学生的学习自由、尊重学习的多样性、正视学习的复杂性。依学定教关键在于理解学习,课堂变革将学习视为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重视学生先有经验,鼓励深层学习方式,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以教促学方面,建构教与学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依据学情特点选择匹配的教法、创建基于技术支持的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为课堂变革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策略。
关键词:
大学 课堂变革 学习转型 以学习者为中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畅 刘海宁
在线教学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保证了全国高校基本教学需要,以开放、多元的优势呈现了高等教育与信息网络技术深度融合的巨大空间。但在线教学的后续深入拓展不能仅停留在教学与技术的简单叠加。在线教学应以“教”围绕“学”的教学理念,以学习原理为基础,以学习者学习过程机理为依据,围绕在线学习中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互动三个维度,设计教学内容多层次目标、教学互动多功能化、教学辅助服务促进动机的教学改进体系。
关键词:
在线教学 学习原理 教学创新 教学模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革军
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银行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社会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健康发展是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基石。近十年来,我国银行业完成了脱胎换骨的全面变革,公司治理机制逐步健全,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日益优化,盈利能力、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明显提升。银行监管的理念和手段同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监管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持续增强。在2014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资本实力和盈利排名中,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赵地 杜玉红 丁振宇 谢广明
设计了一个自追踪摄像头云台控制机器人实验。文章从人体的检测定位及云台控制方面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思路,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得到了人体目标在视角中的坐标,又对舵机进行了目标控制。追踪目标的过程最终以Mobile Net-SSD网络模型为基础,通过深度可分离的整合设计,改善了现有整合网络的复杂参数问题,从而优化了网络结构。后期将引导学生从改进本实验模型结构和图像预处理等方面提高最终算法的检测速度、检测准确率、识别准确率等。该实验设计涉及学科较为综合,功能扩展性好,实用性强,是机器人教学、机器学习实践与嵌入式系统相融合的创新实验项目。
关键词:
实验教学改革 机器视觉 目标识别与追踪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立明 冯用军 马云鹏
深度学习是基于学生有效学习本质的教学设计范式,旨在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深度学习的教学逻辑由学生认知序列、学科内容特征、学科核心素养、学习效果反思四个要素构成。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逻辑的生成策略集中体现在:以"理解与聚焦"为教学主题的价值取向;以"融合与联结"为课堂活动的基本特质;以"创新与实践"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抓手;以"反思与批判"为思维拓展的关键路径;以"发展与进阶"为多元评价的核心视角。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教学逻辑 核心素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付亦宁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与学的各个方面。教学中,不仅要知道学生"如何学",还要知道教师"如何教"。以内在学习需求为动力的深度学习是学习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理解认知、高阶思维、整体联通、创造批判和专家构建是深度学习所体现的五个特征(PIENA)。通过以"生成性学习"为教学过程导向;以"基于设计的学习"为教学活动创设根本;以"SOLO学习结果分类"为教学评价模式的三条路径进行教学范式改革,透过"浅层"理解"深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将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蒋桦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打破了学习的时空束缚,实现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终身学习理念和互联网的有机结合,打造了继续教育发展的新业态。从互联网与终身学习深度融合的视角探索继续教育变革,有利于开创继续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
互联网 终身学习 继续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蒋桦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打破了学习的时空束缚,实现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终身学习理念和互联网的有机结合,打造了继续教育发展的新业态。从互联网与终身学习深度融合的视角探索继续教育变革,有利于开创继续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
互联网 终身学习 继续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耀鸿
面对国内教育市场个性又多元化的需求,仅仅关注提升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显然无法满足有效需求。"互联网+"教育引导了教育领域的大变革,为继续教育转型提供了发展机会,同时也为继续教育变革提供新思路、新途径。结合互联网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特点,分析二者融合的必然性、意义和特点,并提出基于互联网与终身学习深度融合视角的继续教育变革对策。
关键词:
继续教育 “互联网+” 终身学习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徽
大单元教学是落实素养目标的一种教学范式。将大单元教学理解为“大容量”教学的误区,造成了教学只有“量”的堆积而未能实现“质”的转变。学习科学开启的宽广视域有助于深入剖析学习机制,从而领会大单元教学的意蕴,更好地把握教学转型。在情境化的知识观下,知识结构化不是指知识的静态组合,而是形成以概念为主成分的动态网络,通过概念转变可以提升知识结构化水平。相应地,教学不能仅仅教授专家结论,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专家思维,应遵循全息整体观,从“宽而浅”转向“少而深”。大单元教学是“大视野”的教学,立足素养目标,以大概念为线索进行组织,因此呈现出多维关联的单元架构,并依据迭代的实施逻辑实现学生的学习进阶。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应准确理解不同教学概念的内涵并加以融通,以确保素养目标的真正落实。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顾泠沅
迄今为止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实践,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仍然是最基本的特征,所有的学习活动也紧紧地围绕这三个中心展开。人们似乎广泛地认为,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主要是来自教师、书本和课堂,只有能够言传的才是知识;人们没有意识到知识中的默会成分是人类的另一种知识,在不经意间忽视了默会知识学习。学习概念的变化、对默会知识的关注,将对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打破传统的教师、书本、课堂三中心。让学生学会在多种情境中学习,这不仅是在学校阶段,而且是整个终身学习的精华所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