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92)
2023(9886)
2022(8406)
2021(7782)
2020(6364)
2019(14466)
2018(14385)
2017(25609)
2016(14405)
2015(15939)
2014(15955)
2013(15174)
2012(14014)
2011(12886)
2010(13374)
2009(12572)
2008(12670)
2007(11749)
2006(10567)
2005(9710)
作者
(40985)
(34490)
(34247)
(32523)
(22135)
(16339)
(15337)
(13123)
(13012)
(12600)
(12045)
(11697)
(11556)
(11155)
(10919)
(10558)
(10163)
(10138)
(10038)
(10013)
(8976)
(8576)
(8204)
(8100)
(7932)
(7736)
(7728)
(7719)
(6921)
(6854)
学科
管理(51466)
(48632)
经济(48544)
(47528)
(42716)
企业(42716)
方法(17873)
技术(17066)
(16276)
(15990)
中国(15861)
业经(14124)
理论(13875)
数学(13679)
(13575)
数学方法(13374)
(12356)
技术管理(12265)
(11201)
教育(10828)
(10406)
银行(10380)
(9976)
(9898)
金融(9895)
(9759)
财务(9732)
财务管理(9708)
(9548)
教学(9508)
机构
大学(211447)
学院(208622)
(79788)
经济(77961)
管理(76627)
研究(70750)
理学(65166)
理学院(64311)
管理学(63164)
管理学院(62735)
中国(51455)
(44507)
科学(42235)
(42049)
(35552)
(34681)
财经(32188)
研究所(31883)
(31654)
师范(31372)
中心(31138)
(30603)
(28984)
北京(28073)
业大(27685)
(27028)
(25579)
师范大学(25244)
经济学(24568)
技术(23880)
基金
项目(134282)
科学(107137)
研究(103315)
基金(95703)
(83026)
国家(82269)
科学基金(70661)
社会(64902)
社会科(61292)
社会科学(61275)
(54234)
教育(51001)
基金项目(50308)
(46061)
自然(43932)
自然科(42980)
自然科学(42966)
自然科学基金(42266)
编号(41691)
资助(37186)
成果(36541)
(33938)
课题(31719)
重点(31463)
创新(30729)
(30636)
(30296)
(28381)
教育部(26613)
国家社会(26603)
期刊
(95089)
经济(95089)
研究(67704)
中国(52775)
教育(39358)
(34697)
管理(33219)
学报(32747)
科学(30628)
(28498)
大学(25728)
学学(23626)
技术(20414)
(18896)
金融(18896)
农业(18722)
财经(17749)
(15373)
业经(14404)
经济研究(13867)
科技(12340)
问题(12103)
(11083)
论坛(11083)
职业(10847)
(10761)
技术经济(10456)
(10186)
图书(10099)
(9793)
共检索到329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廷奇  张应强  
学习自由不仅是大学生的基本权利,也是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制度环境。从实践层面而言,学习自由也是有限度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必要的制度保障和制度规约,学习自由与学习制度之间需要保持必要的张力。当前,我国大学生学习自由权利相对虚弱,学习过程受到过多外部控制。当务之急是重构大学生学习的权利与责任体系、整合教学资源、创新学习管理体系,为学习自由的实现创设和谐的制度环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德宽  
大学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能否发挥其“首要的社会职能”并体现其“根本的社会价值”,取决于大学能否培养数以万计的高质量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是世界高等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而我国高校在这方面尤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我国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尽管承担的任务、办学水平和质量有所差别。但是却存在着许多相似的问题。比如,科技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科研水平和成果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虽然近年来各高校进行过多种尝试,但是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普遍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陆亭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是两个直逼症结核心的议题,关乎学术创新环境和教育教学质量。但是,也存在这么一种倾向:好像谈论制度建设就只有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而涉及人才培养就只是教学方法。虽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全面。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造就人才,包括学生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度建设要为人才培养和学术创新服务,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戴家干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党的十七大提出,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注重培养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并明确要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和质量评价制度改革,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条件。站在教育改革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以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祖超  杨淞月  
从招生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及人才培养的科研管理制度等方面,对美、日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特点、共性与差异,从中得出对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创新的启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献君  
教育教学是一个系统、整体,由多个环节组成,缺少其中一个环节,教育教学都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教育质量难以保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打破旧的教学体系、重建人才培养新体系,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国栋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定位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强调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2012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新时期提升高校乃至国家的创新能力给出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飞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对高职教育改革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高职教育存在定位不清、创新人才层次的区分不明、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弄清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规格,拓展培养途径,是搞好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曾庆玉  姚梅林  
适应性专长兼具知识和创新的双重成分,与常规专长存在质的不同,突出表现在生成性重构、理论驱动和灵活调控等方面。它是拔尖创新人才应具有的核心特征。当前应树立培养适应性专长的教育目标观,知识和创新并重;加强多学科交融,推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为适应性专长的形成奠定深厚根基;改革评价方式,构建"为未来做准备"的评价体系,为适应性专长的形成提供正确导航。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斌  
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应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业评价观,通过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导向的学业评价标准,拓展课程评价内涵,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构建多维度的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强化教学管理的引领和促进功能,实行弹性化的教学评价管理制度等策略,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母小勇  
交往实践是大学生创造性本质力量生成的原点,"自由劳动"是大学生创造性本质力量生成的保障。人的"非特定化"为大学生通过交往实践获得个性化发展做好了准备,大学自由的探究与学习氛围和开放的社会实践活动,给大学生实现提升创造性本质力量提供了可能性。"大学—大学生—社会"交往实践机制与"自由组合"课程机制,让大学生有更多发展路径的选择,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成为创新人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德广  
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平而不尖”的问题,存在体制性、制度性障碍。主要表现在科研体制、评价体制、教师考核制度、学生培养制度等方面。大学如何为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肇夏  屈波  刘拓  
笔者在分析构建新世纪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动因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分析了北方交通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特点,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现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旻  
创新人才培养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的新需求,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践问题、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困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难题。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这个概念,高等学校经历的几次大的结构性改革,都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重点,做了大量的、多视角、多层次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广生  肖念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精神所肩负的重要任务。从影响人才培养过程的因素看,教师、课程和学生是影响教育教学过程及其质量的三大基础因素。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师"教"的改革("教改")、课程的改革("课改"),而且还应该重视学生"学"的改革("学改")。高校教学改革,只有教的改革,而没有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