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59)
- 2023(7503)
- 2022(6178)
- 2021(6153)
- 2020(4761)
- 2019(11159)
- 2018(11023)
- 2017(18226)
- 2016(10171)
- 2015(11244)
- 2014(10813)
- 2013(10283)
- 2012(9526)
- 2011(8706)
- 2010(9180)
- 2009(8572)
- 2008(8343)
- 2007(6921)
- 2006(6468)
- 2005(6195)
- 学科
- 济(31097)
- 经济(31047)
- 管理(26837)
- 业(23867)
- 企(21736)
- 企业(21736)
- 中国(13471)
- 技术(12093)
- 制(10908)
- 理论(9546)
- 教育(9436)
- 融(9082)
- 金融(9082)
- 技术管理(9076)
- 教学(8983)
- 方法(8948)
- 财(8861)
- 业经(8679)
- 农(8331)
- 银(8250)
- 银行(8240)
- 行(8059)
- 体(7814)
- 学(7705)
- 贸(7283)
- 贸易(7271)
- 易(7107)
- 体制(6607)
- 和(6581)
- 数学(6400)
- 机构
- 大学(126751)
- 学院(123492)
- 研究(50834)
- 济(50651)
- 经济(49522)
- 管理(42689)
- 中国(40612)
- 理学(34652)
- 理学院(34092)
- 管理学(33503)
- 管理学院(33223)
- 京(28896)
- 科学(28542)
- 财(26343)
- 所(25010)
- 中心(23012)
- 研究所(22272)
- 范(21278)
- 师范(21125)
- 江(20895)
- 北京(19396)
- 院(18645)
- 财经(18431)
- 教育(17909)
- 师范大学(17596)
- 经(16878)
- 州(16839)
- 农(16612)
- 技术(15886)
- 经济学(15491)
- 基金
- 项目(75678)
- 研究(62684)
- 科学(59911)
- 基金(51932)
- 家(44892)
- 国家(44453)
- 社会(37781)
- 科学基金(37566)
- 社会科(35569)
- 社会科学(35561)
- 教育(31442)
- 省(29266)
- 编号(26752)
- 基金项目(26251)
- 划(25604)
- 成果(24434)
- 自然(21268)
- 自然科(20807)
- 自然科学(20804)
- 课题(20471)
- 自然科学基金(20419)
- 资助(19567)
- 创(19264)
- 重点(18236)
- 创新(18192)
- 年(17113)
- 部(16959)
- 发(16883)
- 项目编号(16665)
- 性(16371)
共检索到229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陈家刚 杨南昌
学习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剑桥学习科学手册》(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简称《手册》)2006年出版1迄今已近10年。期间,学习科学研究蓬勃发展,新的学习观点和研究不断涌现,对人类的学习和教育创新产生了革命性影响。2014年底,《手册》第二版2问世,全球72位学习科学领域领军学者围绕校内和校外学习,正式学习中的学科教学和博物馆、图书馆中的非正式学习,与新技术密切相关的具身学习、移动学习、合作学习等主题各抒己见。在第二版《手册》推出之际,笔者借在美国访学之机,对《手册》编者基思·索耶(Keith Sawyer)教授...
关键词:
学习科学 进展 教学设计 教育革新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柴少明
卡尔·波瑞特(Carl Bereiter)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荣誉教授、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院士、当代五位教育思想家之一(与布鲁纳、皮亚杰和布鲁姆等齐名)。20世纪80年代,他与马琳·斯卡德玛利亚(Marlene Scardamalia)教授一起提出了知识建构理论,创建了知识创新与技术研究所,成为促进知识建构研究与实践的世界性研究机构。他与研究团队开发的第一个协作学习网络系统——计算机支持的有目的学习(CSILE)已经演化为知识论坛(KF),广泛应用于世界范围内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教学中。他还出版了大量论文和著
关键词:
知识建构 教育创新 社区 教育改革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宝辉 梁乐明 曹俏俏
詹妮特·科洛德纳(Janet Kolodner)教授是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交互计算系的董事教授,同时也是《学习科学杂志》(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的创刊主编,国际学习科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Learning Sciences,简称ISLS)的创始人、首任首席执行官。她的研究领域集中于学习、记忆、计算机中的问题解决。科洛德纳教授率先提出了基于案例的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简称CBR),是应用基于案例的推理来促进教育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方面的领军人物。科洛德纳教授目前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中任"...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吴忭 胡艺龄 赵玥颖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学习科学研究人类的学习及如何促进深度学习提供了机遇,但也存在一种迷思,即当我们拥有了海量数据,在不了解数据背后含义的前提下,就能依靠统计方法发现以往无法发现的有意义模式,提供智能化的教学建议,甚至实现智慧教育。单纯依靠大数据驱动,真能实现对教与学变革的期待和目标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教育大数据真正促进深度学习,并将深度学习和测评相联系?本期高阶访谈有幸邀请到国际知名学习科学专家戴维·谢弗(David Shaffer)教授分享他关于大数据时代下学习和测评的观点和经验。戴维·谢弗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心理系学习科学研究讲席教授,哥本哈根奥尔堡大学学习分析研究客座教授和威斯康星州教育研究中心数据科学家,主要研究如何开发和评估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和协作思维技能。谢弗教授出版了《电脑游戏如何帮助孩子们学习》、《量化民族志》(Quantitative Ethnography)等专著,在《计算机与教育》《教育研究者》《教学科学》《思维、文化和活动》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了百余篇游戏化学习、学习分析学术论文。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数据挖掘 量化民族志 认知框架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骆力明 孙众 魏志慧
赵勇教授是美国俄勒冈大学知名教授、作家,主要研究全球化教育及教育中的技术应用,曾主持设计致在培养富有全球竞争力的学校体系,开发了支持第二语言学习的大型游戏社区,建立了探索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中心。赵勇教授发表100多篇学术文章、20多本专著,获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Association,AERA)颁发的早期学术成果奖(Early Academic Career Awards),并被《技术与学习杂志》(Technology&Learning Magazine)评为2010年全球教育技术界最有影响力的十大人物之一。他目前任国际教育学会的理事、美...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黄复生 魏志慧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多样化成为许多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加拿大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由于地域广阔,高等教育也因此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地方差异性,同时作为高等教育的发达国家,加拿大高等教育在国际化方面也走在比较前沿的位置。了解加拿大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措施,对同样是高等教育大国和高等教育正在逐步走向世界的中国将有很多有益的借鉴。本期我们有幸采访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格兰·琼斯教授,期望能在更全面地了解加拿大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深入理解其高等教育。格兰·琼斯(Glen A.Jones)教授是教育学博士,现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OISE/...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赵慧臣 陆晓婷
美国格雷特·亚克门(GeorGette Yakman)教授及其团队在Stem教育的基础上提出Stea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构建了Steam教育框架,设计了Steam教学过程卡,并开展Steam教育的培训认证。Steam教育以数学为基础,从工程和艺术的角度解读科学和技术,以跨学科的理念将不同类科目整合,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支持。作为Steam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她协助美国、韩国以及其它国家(地区)开展Steam教育,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她还开发了Steam教育网站,以满足不同受众对Steam教育资源的需求。由于在Steam教育方面成绩斐然,格雷特·亚克...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琪 王杨春晓 黄龙翔
在提升终身学习能力已成为全球战略的大背景下,无缝学习被视作互联网环境中实现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结合的重要学习样态。吕赐杰教授分享了利用学习科学促进无缝学习与在线学习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案例。他围绕无缝学习的本质,剖析了智能技术与无缝学习结合的切入点,阐释了如何形成跨越时空且连续的"无缝"学习体验,在分析无缝学习演进脉络与研究趋向的基础上,构建了无缝学习新的话语体系,最后对中国无缝学习与学习科学的本土化创新提出了建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邱均平 韩雷
文章通过统计分析知识科学研究的时空分布、主题领域与研究热点,并进一步探索其研究趋势,以期促进知识科学的健康发展。运用VBA自编程序,通过Access建立数据库,生成作者-关键词二模矩阵,使用Ucinet和net DrAw进行可视化,再运用citespAceⅢ形成高频词知识图谱。发现知识科学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知识集成与知识融合等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主要体现在概念弱化与主题衍生、学科交叉与融合、基于大数据环境审视知识科学等方面。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韩建华 赵蔚 姜强 董奕 张宁宇
云计算、数据挖掘、学习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的发展与创新,拓宽了智能学习环境的开发与应用,为推进探究式学习与问题解决的智能教育带来新的契机。文章基于彼斯沃思团队研发的STEM智能学习环境,探讨了STEM智能学习环境的设计理念与结构对学生思维和能力培养的影响;依据模型驱动机制和代理对话提供的适时反馈,探究了学生认知和元认知的发展;基于学生学习活动日志文件,采用数据提取算法挖掘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根据捕获的学习行为数据,分析了隐含的学习参与和知识理解程度等。彼斯沃思教授系范德堡大学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EECS)学院的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和工程管理学教授,也是该校软件整合系统学院高级研究科学家,兼任智能系统中心副主任,国际期刊《IEEE关于系统、人与控制论学报》副主编、美国计算机协会(ACM)、美国人工智能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AAI)和希格玛赛(Sigma Xi)学会高级成员。2014年,他荣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曾承担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等项目,主要研究领域包括STEM领域智能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实施、复杂嵌入系统的混合建模(Hybrid Modeling)、仿真和分析。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魏雪峰 张永和 魏志慧
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开始关注泛在学习,并从实践层面进行了一些尝试。然而,到底什么是泛在学习,如何使泛在学习的理念成为现实,即如何根据学习者所处情境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等具体情况,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学习真正发生,并让不同的学习者有着相适应的学习体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在研究和实践中关注的话题。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很多国家重视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让更多的民众更容易、更有趣、更深入地进行学习。作为未来终身学习的理想模式之一,泛在学习可以为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随意获取信息、开展交流和进行学习的理想环境。本期,金书轲(Kinshuk)教授以泛在学习在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
关键词:
数字化学习 泛在学习 自适应 个性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本文归纳了日本新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的要点及其实施的基本课题。日本新课程改革传承了培育"生存能力"的教育理念,力图通过中小学课时的增加、小学英语科的引进、各学科被削减的教学内容的恢复,倡导"习得"、"活用"、"探究"的学习活动,以及突出"国语能力"的跨学科培养,旨在形成每一个儿童的"扎实学力"。这是日本近30年来最大的一次课程改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晶莹
李德曼(Norman G.Lederman)教授是伊利诺理工大学数学和科学教育学系的主席,全美科学教学研究联合会(NARST)和科学教师教育联合会(AETS)的前任主席,也是全美科学教师教育协会(NSTA)的主管。并且是《学校科学和数学》杂志的主编。他曾教授中学科学教师的全科课程,指导教师的实习,并且曾在中学教授10年的生物。李德曼教授以其对学生和教师科学本质概念发展的研究而闻名,他也从事教师职前和在职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的研究,包括教学内容知识,教师的信念等方面。他创作和编辑了7本书籍,参加了15本书的编写工作,在专业杂志上发表150多篇文章,在世界各地的专业会议做报告400多场。笔者利用...
关键词:
科学教育 科学本质观 科学探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洪明 丁邦平 黄忠敬
肯尼斯·M·沙科纳(Kenneth M.zeichner)现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学院副院长,课程与教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和实践者研究。沙科纳曾任密西根州立大学"美国教师教育和教师教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美国教育研究学会"教学与教师教育部负责人、美国教师教育学院协会主任委员会委员。不仅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著作,而且将自己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校本教师研究、行动研究、反思性教学、多元文化教育等专业实践的推进上。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裴新宁
马西娅·林(Marcia C.Linn)是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美国教育科学院院士,曾任美国科学促进会教育分会主席、国际学习科学学会主席。她提出了知识整合理论并领导开发了技术增强的学习环境平台——基于网络的科学探究环境(WISE)。2010-2017年间,她多次到访华东师范大学,就如何将学习科学理论与科学教育实践相结合及利用技术促进儿童的科学理解,与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开展合作。期间,笔者与马西娅·林就学习科学的诞生与发展、与科学教育及其变革的关系等进行了交流。我们交流的共识让笔者深信,技术时代的科学教育需以学习科学为基础。学习科学因教育实践而生、为教育实践而荣,并扎根实践,服务于教育变革。毫无疑问,学校的成功变革需要基于学习的本质。伦敦举办的2018国际学习科学会议(ICLS2018)将主题定为"重新思考数字时代的学习——赋予学习科学重要使命"(Rethinking learning in the digital age:making the Learning Sciences count),重申了学习科学的不可替代性。会议强调,面对工作场所及教育中的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学生究竟需要学什么、教师究竟该如何教。会议号召,科学家、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要通过跨学科的方式联合探索真实世界中的学习问题,理解究竟怎样可以促进学习。会议明确,重视学习科学是为了给教育技术商业化以切实引导,确保其在教育中的良好发展。本文整理出部分对话与读者分享,期望对我国教育变革研究与实践有所启发。文章的主要观点是:学习科学与科学教育是共同演进的。学习科学的诞生和研究推进很大程度缘起于科学教育发展的需要;美国科学教育发展的百年历程显示了学习研究的范式转型;利用系统化的技术设计增强科学学习,是促进深度学习和提升科学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面对教育创新的种种问题,我们应重视学习科学,特别是要促进教育技术的良好应用。
关键词:
学习科学 科学教育 教育技术 教育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聚焦高水准专业实践力的教师教育改革——日本教育学者市川博教授访谈
移动学习:国际研究实践与展望——访英国开放大学迈克·沙普尔斯教授
十年教改;为谁筑梦:台湾教育改革议题剖析——访台北教育大学欧用生名誉教授
开放远程学习: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与创新——访英联邦学习共同体副主席阿莎·辛格·卡瓦教授
南开大学的数学文化课程十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兼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实践探索——十年来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的回顾与总结
十年的实践与探索——镇江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回眸与展望
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中国改革开放实践探索——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和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