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29)
2023(3654)
2022(3022)
2021(3059)
2020(2488)
2019(5607)
2018(5687)
2017(9950)
2016(5971)
2015(7001)
2014(6993)
2013(6772)
2012(6765)
2011(6245)
2010(6639)
2009(6304)
2008(6788)
2007(6250)
2006(5731)
2005(5329)
作者
(19376)
(16302)
(16152)
(15607)
(10686)
(7943)
(7332)
(6259)
(6235)
(6133)
(5826)
(5730)
(5344)
(5314)
(5278)
(5047)
(4895)
(4797)
(4785)
(4771)
(4327)
(4136)
(4008)
(3825)
(3738)
(3718)
(3699)
(3608)
(3418)
(3372)
学科
(23295)
经济(23258)
管理(16440)
(13538)
(11555)
企业(11555)
方法(9185)
(8510)
数学(7085)
数学方法(6826)
中国(6515)
(6293)
理论(6100)
教育(5293)
(5158)
(5076)
业经(4844)
教学(4795)
(4161)
(4156)
金融(4155)
银行(4141)
农业(4087)
(4039)
(3989)
(3850)
(3814)
贸易(3810)
(3681)
地方(3663)
机构
大学(96304)
学院(92083)
研究(35836)
(31697)
经济(30816)
管理(29132)
中国(26029)
理学(24492)
科学(24045)
理学院(24027)
管理学(23176)
管理学院(23011)
(22137)
(19662)
(18051)
研究所(17904)
(16698)
师范(16519)
(16055)
中心(15909)
(15664)
业大(14456)
农业(14335)
北京(14229)
师范大学(13608)
(12464)
财经(12436)
(12227)
教育(12043)
(11246)
基金
项目(57063)
科学(44272)
基金(40769)
研究(40637)
(36800)
国家(36483)
科学基金(29710)
社会(24052)
社会科(22469)
社会科学(22459)
(21519)
基金项目(20900)
教育(20336)
自然(19934)
自然科(19503)
(19496)
自然科学(19494)
自然科学基金(19137)
资助(17336)
编号(16483)
成果(15686)
重点(13645)
(12805)
课题(12635)
(11688)
大学(11054)
(10966)
科研(10918)
计划(10848)
教育部(10714)
期刊
(40377)
经济(40377)
研究(29537)
中国(23371)
学报(19698)
教育(18660)
(17152)
科学(16924)
大学(14656)
学学(13550)
(12487)
管理(12034)
农业(11588)
(8335)
金融(8335)
技术(7800)
财经(6771)
(6303)
经济研究(5938)
(5909)
(5855)
图书(5838)
业大(5532)
业经(5201)
问题(5081)
农业大学(4561)
(4461)
(4401)
论坛(4401)
资源(4390)
共检索到149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向华  
对话是平等者之间一种共生的交往关系。从对话的视角看,学生的学习就是学生不断与客观世界对话,获得知识,建构客观世界意义的活动;是学生与他人对话,构建自己的社会关系的活动;也是学生与自我对话,探索与塑造自我的活动。这三种对话是学习活动的三个维度,而不是孤立的三种类型。在当前的学校教育环境中,这三种对话还受到很大限制。学校要改变这种局面,构建三位一体的对话学习活动,建立学习共同体是个很好的选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郝德永  
在传统的思维定势与教育实践中,学习无论是在逻辑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被认为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即所谓的“苦学”。中国古代有“头悬梁、锥刺骨”的“苦学”之说,强调学习者必须忍受巨大的身心痛苦,要“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才能进入学习的状态或达到学习的境界。对“苦学”的逻辑,民间更有极为朴素的认识与解释,如:“不受苦中苦,难得甜中甜”、“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强调只有历尽千辛万苦、吃尽“苦头”,方能苦尽甘来,成为人上人、佼佼者。而现代教师常常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鼓励、鞭策莘莘学子要肯于吃苦、下苦功、出苦力。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新成  
学习导航是现代教育技术学中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国外围绕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导航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结合国外研究的结果,对和学习导航直接相关的迷航和认知超载的产生、学习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与影响因素、常见的学习导航手段和学习导航与学习者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辩证关系等基本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罗祖兵  温小川  
学习独立性缺失是指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导活动的绝对主导性而导致学生学习活动受到严重挤压甚至消失的现象。造成该缺失的原因是对教学统一性的强调过甚,对教导价值的过分夸大以及对教师价值的过分推崇。它导致了教学中的过度教导,对学生主体性的束缚和对发展机制的错误理解。本文从逻辑、历史和现实三个角度论证了学习独立性的存在。学习的独立性是指学习可以脱离或较少依赖教导而存在。其提出有利于实现学习的本体性目的,促进知识的个性化,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使课堂教学以学为本。实现学习独立性的策略是"有限教导",即教师尽量不教,尽量少教和尽量间接教。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宇  
"游戏本位学习"是将游戏作为儿童学习途径、载体的一种学习理念和方式,其提出源于对皮亚杰游戏理论的反思,"学业水平焦虑"向学前教育的传导以及对维果斯基游戏理论的应用和修正。"游戏本位学习"的机制在于:游戏通过对儿童基本需要的满足能够激发并保持儿童参与活动的动机,游戏中蕴含的丰富元素能为儿童提供整合且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儿童通过在游戏中的自主活动和与他人的社会互动进行经验的建构与拓展。未来应以连续性、辩证性思维重新审视儿童经验与成人经验、儿童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深入理解游戏本位学习的机理矛盾,注重教师游戏指导能力的转型提升,理顺游戏与其它活动之间的关系,增强游戏变革实践中的文化自...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维华  孙文杰  
学习化社会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保障和满足每个社会成员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均能自由、自主、平等地享有学习机会,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持续发展的社会。在学习化社会视域下,成人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上。通过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增强成人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制定相关保障制度,营造良好的社会学习氛围,保障成人教育功能在学习化社会中的有效实现。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高勇  汪会玲  
通过分析现代知识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代理技术的知识社区系统解决方案,详细论述了知识社区中代理技术工作原理、技术实现、工作流程及其服务流程,并进一步总结了该解决方案的成功之处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付忠勇  
中国已步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不但是人们生存、发展的要求,也成为人们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社区主要的概念是指集中在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成员以居住环境为主体的、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与行政村同一等级的行政区域。社区将成为学习的最大场所,所以在终身学习理念下,研究如何构建社区教育体系显得十分必要。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厉以贤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社区教育在我国兴起;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区教育进入逐步发展阶段。2001年,国家教育部确立第一批28个全国实验区,发布了《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纪要》。截止到2007年4月,全国共有社区教育实验区81个,基本覆盖全国各省市和计划单列市。在我国一大批城市确定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中,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已被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回顾二十年的发展历程,社区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有待研究、解决。从政策层面看,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扎实推进社区教育,是一个必然的取向。很显然,我们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崔铭香  陈海英  
转化学习作为成人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它逐渐受到了成人的青睐和重视。而对话在成人转化学习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在阐释和廓清有关对话和转化学习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重点阐明了对话在成人进行转化学习的过程中的价值及应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佑清  
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存在两种不同的问题导向(教师的问题导向和学生的问题导向),也存在两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内容选择偏向(以教师活动为本和以学生活动为本)。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堂相比,学习中心课堂在教学过程组织逻辑上的突出变化是,它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导向,并以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过程的本体。针对我国大班教学的现实,这种教学过程的组织逻辑在实现策略上,主要采取"两段三环节"的教学过程组织形式,即依次通过个体自学和群体研学两个阶段及对应的个体自学、小组互学与全班共学三个环节,分层完成学生问题的暴露、确认,并组织分层的学生活动解决学生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秋林  
如何"因材施教"地向具有不同知识背景、学习动机与学习需求的学习者提供高质量、个性化与定制化的社区教育服务,已成为社区教育领域亟待深入探究的问题。在辩证分析MOOC与个性化社区教育互动耦合关系的基础上,系统设计了基于MOOC平台的个性化社区教育服务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实现机制进行了深入阐述,主要包括建设MOOC资源库、进行学习分析、建立学习约束机制、构建良好的交互环境、提升教师MOOC教学技能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提出,教师的责任不是"上好课",而是促成每一位儿童实现学习,保障每一位儿童挑战高水准的学习机会;教师责任的实现要求围绕教师自身的挑战精神形成一个专业成长的"同心圆":内层为个体教师的课堂研究,中层为同事间的课例研究,外层是学校中以及学校间的校本教研制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国强  孙山  
大学生学习选择权主要有:专业选择权、教师选择权、课程选择权、学习时间选择权、辅修专业选择权、导师选择权等。大学生学习选择权的实现路径有:积极实施选修制,保障大学生的学习选择权;稳步推进学籍管理制度改革,保障大学生的管理选择权;加强配套改革,支撑大学生学习选择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浩生  
经验主义孕育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理性主义造就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二者尽管迥然相异,但在贬抑或轻视身体方面,却分享着共同观点。生成论强调身体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主张认知不是一个既定心智对既定世界的静态表征,而是一种具身的行动。认知并非是产生于头颅内的精神事件,而是涌现于大脑—身体—环境动力耦合之中的关系性存在。生成学说造就了生成学习观。生成学习强调,学习的主体是身体。身体并非指物理性躯体,而是现象的身体或“心智合一”的身体。在生成学习中,学习、身体行动和环境影响是一个动力整体。学习过程“自治”而非“他治”,意义建构存在于学习过程的始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