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96)
2023(4424)
2022(3616)
2021(3414)
2020(2783)
2019(6245)
2018(6163)
2017(11415)
2016(6591)
2015(7040)
2014(7065)
2013(6949)
2012(6571)
2011(6043)
2010(6185)
2009(5522)
2008(5710)
2007(5131)
2006(4443)
2005(4068)
作者
(20550)
(17243)
(17024)
(16435)
(11236)
(8393)
(7642)
(6530)
(6490)
(6356)
(6148)
(5920)
(5790)
(5650)
(5553)
(5293)
(5212)
(5134)
(4981)
(4945)
(4423)
(4371)
(4209)
(4085)
(4060)
(3857)
(3807)
(3709)
(3561)
(3554)
学科
(23270)
经济(23235)
(17104)
管理(16509)
(14034)
企业(14034)
方法(11185)
数学(9447)
数学方法(9236)
(8034)
(6657)
(6168)
中国(6059)
(5411)
理论(5221)
业经(5030)
(4482)
金融(4481)
(4448)
银行(4430)
(4406)
财务(4400)
财务管理(4391)
企业财务(4273)
(4251)
农业(4213)
技术(4176)
教学(3839)
(3797)
贸易(3796)
机构
大学(99277)
学院(96057)
研究(36438)
(34803)
经济(34022)
管理(32548)
理学(28550)
理学院(28053)
管理学(27272)
管理学院(27086)
中国(25089)
科学(24702)
(21216)
(20151)
(19719)
研究所(18364)
(17502)
业大(16115)
农业(16103)
中心(15796)
(15464)
师范(15266)
(14949)
财经(14238)
(13057)
北京(13030)
(12914)
师范大学(12659)
(11664)
经济学(11189)
基金
项目(67376)
科学(53250)
基金(50002)
研究(46057)
(45697)
国家(45355)
科学基金(37596)
社会(28776)
社会科(27226)
社会科学(27215)
基金项目(26190)
自然(25798)
(25599)
自然科(25269)
自然科学(25256)
自然科学基金(24829)
(23114)
教育(22538)
资助(20469)
编号(17189)
重点(16179)
(15360)
成果(15203)
(13910)
(13908)
(13571)
计划(13497)
科研(13435)
课题(13084)
创新(13058)
期刊
(36458)
经济(36458)
研究(27407)
学报(21047)
中国(20435)
(18096)
科学(18068)
大学(15185)
教育(14722)
学学(14388)
(13382)
农业(12278)
管理(11872)
(8410)
金融(8410)
财经(7326)
技术(6761)
(6398)
(6266)
(6171)
经济研究(5989)
业大(5899)
业经(5164)
农业大学(4899)
问题(4839)
科技(4575)
资源(4209)
林业(3991)
统计(3988)
图书(3920)
共检索到139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罗祖兵  温小川  
学习独立性缺失是指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导活动的绝对主导性而导致学生学习活动受到严重挤压甚至消失的现象。造成该缺失的原因是对教学统一性的强调过甚,对教导价值的过分夸大以及对教师价值的过分推崇。它导致了教学中的过度教导,对学生主体性的束缚和对发展机制的错误理解。本文从逻辑、历史和现实三个角度论证了学习独立性的存在。学习的独立性是指学习可以脱离或较少依赖教导而存在。其提出有利于实现学习的本体性目的,促进知识的个性化,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使课堂教学以学为本。实现学习独立性的策略是"有限教导",即教师尽量不教,尽量少教和尽量间接教。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个体成长是一个过程,学校教育绝非个体发展的终结。如果说个体成人或成熟的标志乃是个体的哲学自觉,也即意识到自我作为人的目的与责任,由此而走向自我生命的深度反思,那么个体哲学自觉发生的关键时段在青年期并延伸到成年阶段,个体成长趋于成熟的关键阶段一般在35-40岁。一个人青春年少,难免血气旺盛,不足以达成深度的反思,因而需要持续的实际生活历练。个体走向哲学自觉的标志性实践形式是成为父母并懂得如何恰切地教育子女,子女的成长成为见证个体完整成人的试金石。我们需要立足终身发展,重新审视家庭对于个体发展的意义,并适当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安全感是个体在世的基础性状态,也是关涉个体成长的基础性素质。充分的安全感实现在人与人的爱的联系中。亲子之爱对个体早期安全感的满足有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意义,父母亲的爱与陪伴是个体获得安全感的基本素质。安全感作为当下教育活动的起点与基础,直接地促成个体在教育情境中的投入,友爱与正义的结合构成学校教育之个体安全感促进的基础素质。伴随个体发展,安全感的获得逐渐地变成一种主动的生命成长,个体对安全感的获得与满足逐步转向一种努力寻求自我突破、以期更高境界的生命实践。安全感的实现最终走向人的自我教化。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潘小芳  程红艳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核心要素,然而,教育机会均等容易陷入“形式平等但实质不平等”的困境。因此,教育质量公平观应该直接聚焦到教育结果,关注学生能力差距的缩小。本文引入能力平等理论,认为正义社会应致力于公民能力的整体提升,首要关切是减少权利匮乏带来的能力缺失。能力平等视角下教育质量公平的合规范性要求是确保公民底线层次的能力门槛,合发展性目标是提升公民较高层次的可行能力,合需要性理想是扩展公民高阶层次的能力集合。能力平等视域下确保教育质量公平的资源分配应遵循平等原则、优先原则与充足原则,同时,需建立基于能力平等的教育质量公平评价标准,构建“国家-省级”不同层次的教育质量公平监测体系及保障学生能力平等的教育问责制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彬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学科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亟待实现从低质量教学向高质量教学的跃升,从而超越技术层面的有效教学,建设高品质的内涵教学,保障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与成效。学科高质量教学须以尊重学科知识科学价值、拓展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赋予学科知识时代意义为表征。建设学科高质量教学的实践路径在于,将教材中的公共知识转变成教师个体可把控的教学内容,将“压缩”而成的教材“解压”成学生可理解的学材,将学科知识的学术语言“翻译”成学生可接受的学习语言,并在生成背景或应用情境中生成学生可感知的学科实践意义。为了保障学科高质量教学得以持续推进,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教学目标调整机制、学科教学知识积累机制和学科教学绩效认定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郅庭瑾  马云  
个别化教学最本质的内涵在于,教学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适合不同学生的特质和强项,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形式"相同"的教学看起来平等但未必公平,适合每个学生个性的教学才是最公平的教学。个别化教学的公平意蕴可以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层面认识和实践。开展个别化教学需要解决好尊重个性与发展共性的价值冲突、实践中的制度性矛盾、本土问题与国外借鉴、理论研究与学校实施等方面的问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玉军  韩震  
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中,公正包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公正占据极其重要的分量。改革发展必须顺应人民的新期盼,回应人民的新要求,着力破解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问题。要把维护公平正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加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
关键词: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朱红  
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本质特征,是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形式的关键,也是保证审计监督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廉洁性的必要条件。我国民间审计的独立性存在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不高,社会公信力不强,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组织形式缺失,规模经营水平不高,审计市场恶性竞争,客户委托目标偏差,审计执业规范体系不健全,财务会计报告规范不完善等问题。本文认为,应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制度基础、变革事务所组织形式、建立健全监管模式、优化规模结构、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等方面加以解决。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毅红  
儿童哲学与阅读活动融合是指将儿童哲学的教育理念、方法渗透至阅读活动,其融合凸显出重要的素质教育价值,既关注到儿童天生好奇的哲学天性,丰富了阅读推广的实践样态,还有助于改变“以成人为中心”单向推广活动方式、革新馆员专业成长路径,更将激发儿童对阅读的热爱,对儿童健康成长、推动阅读推广活动向高质量发展等亦具有显著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贺文静  
劳动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续传承,也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中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对促进中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都意义重大。加强理论教育、开展实践锻炼、建立协同机制是培育中学生劳动精神的重要路径。
[期刊] 求索  [作者] 缪文卿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子华  
教育实践是人们基于对教育的理解而展开的,而对教育的理解又是以对教育的设问方式为前提的。自古以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教育思维方式,即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和关系论的思维方式。前者是追问教育本质的哲学思维,后者则是认识和把握教育现象的科学思维。恰恰是关系论的教育思维方式,引入了教育的主体性原则,从而带来教育实践的根本性变化。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丁保利  
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主导,决定了国有单位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要发挥典范作用。同时,国有单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生活中肩负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决定了国有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要充分认识自身定位,充分发挥推动和完善组织治理的功能,不断发现体制机制性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只有以独立性作为保障和前提。因此,实现和加强国有单位内部审计独立性具有重要意义,不但关系内部审计的边界,更关系国有单位的活力和创新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通识教育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如何超越有限,追寻普遍与永恒的教育。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意义乃在于其承载了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也就是以通识培育通人,即培养完整的人,而非通才。大学通识教育需要超越专门知识训练而达至整全意识,以向着经典、自由求知为取向的阅读与交往乃是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路径。通识教育不仅关涉大学教育的目标与内涵,同样关涉中小学教育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