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85)
- 2023(15527)
- 2022(13546)
- 2021(12695)
- 2020(10617)
- 2019(24467)
- 2018(24244)
- 2017(46501)
- 2016(25394)
- 2015(28247)
- 2014(28094)
- 2013(27689)
- 2012(25040)
- 2011(22563)
- 2010(22665)
- 2009(20969)
- 2008(20500)
- 2007(18035)
- 2006(15791)
- 2005(13834)
- 学科
- 济(98461)
- 经济(98323)
- 管理(83958)
- 业(77274)
- 企(68013)
- 企业(68013)
- 方法(47841)
- 数学(41260)
- 数学方法(40633)
- 财(27930)
- 中国(25098)
- 农(24269)
- 业经(23280)
- 制(22056)
- 学(20995)
- 技术(20875)
- 理论(18270)
- 地方(17947)
- 务(17551)
- 财务(17471)
- 财务管理(17438)
- 企业财务(16548)
- 划(16191)
- 贸(16164)
- 贸易(16153)
- 和(16101)
- 农业(16061)
- 易(15687)
- 体(15679)
- 银(15636)
- 机构
- 大学(358408)
- 学院(355242)
- 管理(145535)
- 济(139690)
- 经济(136652)
- 理学(127142)
- 理学院(125732)
- 管理学(123359)
- 管理学院(122698)
- 研究(113295)
- 中国(83937)
- 京(75177)
- 科学(70347)
- 财(66855)
- 所(55615)
- 财经(53222)
- 农(53037)
- 业大(52115)
- 江(51472)
- 中心(51469)
- 研究所(50595)
- 经(48385)
- 北京(47086)
- 范(46373)
- 师范(45930)
- 经济学(41805)
- 院(41478)
- 州(41405)
- 农业(41332)
- 财经大学(39810)
- 基金
- 项目(247046)
- 科学(196336)
- 研究(180905)
- 基金(180541)
- 家(156616)
- 国家(155335)
- 科学基金(135237)
- 社会(114768)
- 社会科(108814)
- 社会科学(108791)
- 省(97247)
- 基金项目(95833)
- 自然(88578)
- 自然科(86591)
- 自然科学(86577)
- 自然科学基金(85017)
- 教育(84536)
- 划(81458)
- 资助(74251)
- 编号(72915)
- 成果(58903)
- 重点(55024)
- 创(54896)
- 部(54603)
- 发(51213)
- 课题(50583)
- 创新(50565)
- 制(47758)
- 教育部(47466)
- 国家社会(46983)
- 期刊
- 济(149532)
- 经济(149532)
- 研究(103694)
- 中国(70448)
- 管理(56066)
- 学报(54616)
- 财(51620)
- 科学(50889)
- 农(47359)
- 教育(43273)
- 大学(41983)
- 学学(39458)
- 农业(32560)
- 技术(31801)
- 融(28545)
- 金融(28545)
- 财经(25788)
- 业经(24563)
- 经济研究(23683)
- 经(22005)
- 问题(19027)
- 科技(18836)
- 技术经济(17814)
- 业(17484)
- 图书(17298)
- 理论(16862)
- 统计(16010)
- 版(15842)
- 现代(15735)
- 策(15502)
共检索到513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梁阜 郝凤鑫
在当前我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创新毋庸置疑是组织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组织创新归根结底是人的创新,员工的个体创新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政府与企业组织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税务机关和软件企业为样本,通过对8个市(地)、县(区)税务机关和18家软件企业进行调查,收集、处理和分析了231名员工的资料,运用跨层次分析方法,研究了学习型组织形式、组织制度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型组织对个体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这种正向效应会受到组织制度的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学习型组织 组织制度 员工创新绩效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衣长军 徐雪玉 刘晓丹 王玉敏
获取技术溢出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OFDI的重要动因,文章结合制度观和组织学习理论,选取中国328家上市OFDI企业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了制度距离、组织学习对"走出去"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正式制度距离能够显著提升OFDI企业创新水平,即两者之间存在"正式制度距离悖论";(2)非正式制度阻碍海外子公司向国内母公司转移技术、知识,抑制了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而探索式学习能够有效地正向调节非正式制度距离的负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应鼓励和引导我国跨国公司"走出去"进行技术获取型OFDI;高度重视制度距离的优越性及局限性;优化组织学习以获取新知识和技术,进而提升跨国公司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康丽 石盛林
文章以201家江苏民营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组织学习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对企业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工艺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强度要高于产品创新,表明江苏民营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是以工艺创新为主导;(2)组织学习对工艺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对产品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表明江苏民营制造企业的组织学习是以工艺创新为主要目的。研究发现为推进江苏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指导,要实现从"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关键在于营造以实现产品创新
关键词:
组织学习 技术创新 企业绩效 调节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学和 宋伟 方世建
通过使用多元调节回归线性模型来分析组织环境对知识型员工个体创新绩效的影响与调节作用,进而厘清组织制度环境在员工个体创新绩效中发挥的作用。研究表明,组织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物理环境的不同对个体创新存在显著性的影响。本研究为如何通过组织环境调节来激发员工的个体创新提供了管理决策依据,对组织创新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应用价值。
关键词:
组织环境 个体创新 多元调节回归模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葛淳棉 詹敏敏 邓慧琪 姜军辉
强制分布评价制度最初凭借其识别人才的优势受到西方公司的青睐,近年来也被国内部分公司采用。然而,现有文献关于强制分布评价制度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尚未形成明确、统一的结论。本文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利用企业实施强制分布评价制度的公开报道和来自哈佛专利数据库的发明者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 ,对强制分布评价制度与员工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研究发现,实施强制分布评价制度对员工个体创新绩效有负面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实施强制分布评价制度虽然提高了落后员工的创新绩效,但降低了精英员工的创新绩效,因而有悖于一些公司通过实施该制度追求精英文化的初衷。此外,结果显示员工合作程度在实施强制分布评价制度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起调节作用——员工合作程度越高,公司实施强制分布评价制度对员工创新绩效的负面影响越大。稳健性检验进一步支持了上述结果。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强制分布评价制度与个体创新的关系研究,并为公司基于强制分布评价制度的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曹勇 杜蔓 肖琦 永田晃也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对象,采用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企业创新氛围、双元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重点分析双元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以及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企业创新氛围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双元组织学习在企业创新氛围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负向影响创新绩效,但对企业创新氛围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研究结果不仅对企业创新氛围与双元组织学习的深入研究具有理论启示,同时对我国企业在管理实践中重视创新氛围和双元组织学习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邓文娟 文鹏
苛敛型领导是近年来领导力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受到众多学者广泛关注。借鉴社会认知理论,以组织创新绩效为切入点,探讨CEO苛敛型领导在组织层面的作用效果。通过问卷调研回收湖北省398份CEO—高管有效配对数据,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与Bootstrapping法检验CEO苛敛型领导对组织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CEO苛敛型领导负向影响组织创新绩效;(2)组织学习在CEO苛敛型领导影响组织创新绩效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3)环境竞争性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其不仅有助于强化CEO苛敛型领导与组织学习的关系,也能够增强组织学习的负向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于企业有效发挥领导效能、促进组织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成思危
自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2006年初召开科技大会,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以来,创新及创新型国家就成为热门的话题,各方面人士对创新提出了五花八门的定义,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是众说纷纭。我认为宏观层次上的创新型国家必须以微观层次上的学习型组织为基础,本文拟就这一观点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创新和学习,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组织创新是由英文 Innovation 一词翻译过来的,其字面意义就是引入新事物。目前我认为创新的基本定义是指引入或者产生某种新事物而造成有益的变化。创新的概念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包括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开辟新的原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建湘 单汨源
研发活动的开放水平与企业从外部环境中获取异质性知识的可能性密切相关。对知识进行系统的组织学习决定企业能否有效利用知识以获得创新产出。构建包含组织学习中介效应的企业研发活动开放度与创新绩效关系模型。考量基于湖南、广东和浙江等地312家企业数据的实证调查表明,企业提升研发活动开放程度和增强组织学习对创新绩效都产生了显著的积极作用,并且组织的探索式学习在研发开放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徐彪 张骁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把组织知识划分为顾客知识、竞争者知识、技术知识3种类型,提出组织知识、学习导向与新产品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模型,构建结构方程和层次回归模型,利用L isrel和SPSS分析软件对长三角地区189家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顾客知识对新产品市场绩效有正向影响,但对新产品创新效率没有影响;竞争者知识对新产品创新效率有正向影响,但对新产品市场绩效没有影响;技术知识对新产品市场绩效和创新效率都有正向影响;学习导向对新产品市场绩效和创新效率有正向影响,并正向调节顾客知识与新产品市场绩效、技术知识与新产品创新效率的关系。最后给出提升新产品创新绩效的管理启示。
关键词:
组织知识 学习导向 新产品绩效 创新效率
[期刊] 求索
[作者]
胡石其 熊磊
绿色创新在制造型企业的转型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当前理论界尚未从组织层面对其关键驱动因素及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借鉴双元理论,研究组织学习双元对制造型企业创新能力以及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对我国193家制造型企业数据实证分析,结论显示,双元平衡对制造型企业的创新架构能力和创新要素能力具有积极作用,而双元互动积极影响制造型企业的创新文化能力和创新架构能力;同时,制造型企业的创新架构能力和创新要素能力显著驱动绿色创新绩效,而创新文化能力的影响作用未被发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孟立
基于有机平衡观视角,对我国长三角地区185家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利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及其双元平衡度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并检验组织冗余、战略柔性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利用式学习对服务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线性影响作用,而探索式学习对服务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二次曲线的影响作用;(2)利用式学习与探索式学习的双元平衡度对服务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线性影响作用;(3)组织冗余、战略柔性对利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及其双元平衡度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彭赓,李敏强,寇纪淞
为了在一个不确定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组织就得具备有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本文介绍了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此领域的几个基本性问题,提出以后研究的方向。最后给出了学习型组织一个成功的实例。
关键词:
组织学习 学习型组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江 曾楚宏 吴能全
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企业实践界,人们往往容易混淆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这两个概念。然而,二者有紧密联系,但二者又有本质上的区别。文章从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入手研究,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二者的关系。
关键词:
组织学习 学习型组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变革型领导影响员工创新绩效的跨层次中介效应、调节效应研究
制造企业非货币性薪酬激励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制度环境、股权制衡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员工关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知识属性的调节效应
财政补贴、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制度差异下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
科技型企业协同创新模式与创新绩效——基于政府制度调节作用的实证研究
国际化双元效应有利于提升中国跨国企业创新绩效吗——东道国管制制度调节视角的研究
制度环境对创新型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门槛效应
激励方式调节下团队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IT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双元学习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