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74)
2023(5618)
2022(4660)
2021(4451)
2020(3515)
2019(8388)
2018(8494)
2017(15383)
2016(8627)
2015(9769)
2014(9680)
2013(9247)
2012(8588)
2011(7745)
2010(8241)
2009(7370)
2008(7042)
2007(5841)
2006(5133)
2005(4659)
作者
(23739)
(19435)
(19378)
(18508)
(12791)
(9350)
(9071)
(7706)
(7509)
(6993)
(6780)
(6583)
(6363)
(6339)
(6094)
(6029)
(5715)
(5712)
(5704)
(5697)
(4902)
(4778)
(4614)
(4589)
(4494)
(4389)
(4319)
(4310)
(4056)
(3901)
学科
(35307)
经济(35271)
管理(20142)
方法(17788)
数学(16026)
(15816)
数学方法(15628)
(12920)
企业(12920)
中国(12277)
理论(8335)
(8239)
金融(8237)
地方(7781)
(7287)
银行(7286)
(7055)
(6984)
教学(6716)
(6466)
贸易(6461)
(6277)
城市(6256)
(6143)
(5892)
(5845)
业经(5592)
环境(5324)
(4766)
教育(4640)
机构
大学(116118)
学院(114328)
(44361)
经济(43118)
管理(41932)
研究(40311)
理学(35864)
理学院(35333)
管理学(34289)
管理学院(34059)
中国(31073)
(25695)
科学(24271)
(19954)
(19504)
中心(19116)
研究所(17703)
(17474)
师范(17319)
(17264)
北京(16391)
财经(15790)
业大(15420)
(15413)
(15202)
(14483)
(14437)
师范大学(14388)
经济学(13850)
技术(13317)
基金
项目(78603)
科学(62131)
研究(57287)
基金(56476)
(49350)
国家(48995)
科学基金(42355)
社会(35492)
社会科(33755)
社会科学(33749)
(30170)
基金项目(29267)
教育(29126)
自然(27700)
自然科(27176)
自然科学(27175)
(26753)
自然科学基金(26615)
资助(23842)
编号(23018)
成果(19059)
重点(18225)
课题(17622)
(17482)
(16264)
(16031)
教育部(15311)
大学(15228)
创新(14965)
国家社会(14916)
期刊
(45539)
经济(45539)
研究(36053)
中国(25898)
教育(20092)
管理(16139)
学报(15845)
科学(15280)
(13691)
(12991)
(12711)
金融(12711)
大学(12607)
技术(12280)
学学(11623)
农业(9153)
问题(8019)
统计(7639)
经济研究(7340)
国际(7323)
财经(7195)
(6766)
城市(6756)
(6728)
(6323)
(6197)
决策(6119)
职业(6057)
(5690)
业经(5578)
共检索到175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国卉男  秦一鸣  游赛红  高晓晓  
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已经有一定的发展历史,面向教育现代化2035,学习型城市监测成为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点。首先,对我国学习型城市监测的缘起及当下国际学习型城市监测的基本情况和指标进行分析。其次,为了厘清目前我国学习型城市监测发展的基本样态,针对当前有代表性且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实施的监测指标进行文本分析,获得了我国学习型城市监测指标的关注重点。研究发现,当前指标体系体现了从政策到实践过程中的重心下移,关注点在体制机制改革上的集中,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加快和强调多元参与,及信息资源透明度的提升。与此同时发现当前学习型城市监测存在的问题,如缺乏底层实践的深度关切,与社会管理关联度不足,对包容可持续在指标测量中落实不足等。据此,针对未来学习型城市监测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学习型城市监测的健康平稳推进,真正做到以评促建,提升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质量。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国卉男  吴遵民  韩保磊  
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更是城市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际上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践与理念,强调包容性学习与终身学习文化营造,凸显了推进的可持续性。在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经过摸索起步、全面推进、反思提升三个阶段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为起点、以政府政策主导为优势特点、以多方合作的资源有效整合为落脚点的重要特征,同时也面临着功利化束缚、运行机制不完善、现代学习技术融入不彻底、法律制度保障不力等诸多问题。因此,未来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应当关注其广泛效益,有目的、有步骤、有规划地逐步推进;发挥制度优势,以人为本,加强社会力量整合;构建多方协调的工作机制,以实现学习型城市建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史枫  
作为全国最早提出并实际推动可持续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城市,北京充分发挥监测引导和示范引领的促进作用,加之特色探索,点面结合走出一条可持续学习型城市的独特发展之路。文章归纳了北京建设可持续学习型城市的背景与动因,对可持续学习型城市的内涵予以阐释,在理论、政策基础上对北京可持续学习城市建设做总体构架。从监测推进、示范引领和特色探索三个点位呈现出北京可持续学习型城市的实践与创新,从市民素质提升、治理优化创新、文化内涵与生态特色总结了其建设成就,从国内国际不同层面讨论其广泛影响并对北京可持续学习型城市构建作了归纳和未来展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燕子  谢沙  
当前,以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为核心要义的学习型城市研究与建设热潮在国际社会铺展开来。《学习型城市、学习型地区、学习型社区:终身学习与地区政府》系统地探讨了国际领域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理论发展,基于案例的分析,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国际领域相关城市的实践发展,从而为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了诸多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丁忠利  
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时,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等变化使得企业与组织面临着不连续的、复杂的、剧烈变化的挑战,学习型组织理论应时而生。该理论被誉为21世纪最好的管理科学理论,随着人们的实践,对该理论产生了一些错误的理解,如盲目的崇拜、形式化的实践、简单的否定等等。如何更好地创建学习型组织,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注意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英国学者诺曼·朗沃斯所著的《学习型城市、学习型地区、学习型社区:终身学习与地区政府》一书系统阐释了学习型城市的相关概念,立体呈现了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工具和技术,重视利益相关者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并对全球化背景下学习型城市的发展价值进行了展望。该书有助于我国研究者和实践者从全球视野出发,深化对于学习型城市和终身学习理论发展、实践模式及具体问题的解决。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蒋亦璐  
基于教育角度,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学习型城市建设在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及学习型社会形成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经合组织、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国际组织和英国、德国、韩国、中国四个国家实践的分析和梳理,得出全球学习型城市实践的三大基本走向:就"广泛裨益"而言,追寻社会软实力提升、教育各阶段协同发展、个体增权赋能;就"主要支柱"而言,强调"框架"打造、"内在"和"外在"提升;就"基础条件"而言,关注政策法规、组织管理、各类资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二玲  
在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的今天 ,以区位空间结构、生产要素禀赋为基础的传统区域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要求 ,而以学习、创新和网络为基础的学习型区域———一种新型的区域发展模式则日显强大的竞争力。目前 ,国内外许多城市或区域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的目标 ,但各地对如何创建学习型城市还不太明确 ,依据不同的理论出现了不同的创建模式。本文试图对学习型城市创建模式做一初步探讨 ,并进一步阐述如何创建学习型城市。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顾凤佳  朱益明  
本研究首先深入分析了加拿大综合学习指数、欧洲终身学习指数、德国学习图谱、TELS学习型城市审计工具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习型城市主要特征,发现当前学习型城市的职责有了进一步延伸,评价的目的倾向于推动学习型城市发展,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评价指向经济和社会效益并重;其次对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中学习者的主体性、评价指标的导向和学习纯粹性的保持三方面进行了反思;最后提出未来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应关注"绿色技能"的发展、强调各类教育的充分融合、注重更广泛的终身学习成果和形式、提高评价结果的透明度和可用性等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史枫   王琰  
北京是全国唯一开展学习型城市示范区建设的城市。自2011年启动以来,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北京成功创建了七个学习型城市示范区,促进了区域学习型城市特色发展和全面创新建设。通过分析学习型城市示范区的建设背景与发展动因,梳理其政策历程与基本特征,从指标引领和项目带动等层面阐述了北京学习型城市示范区建设的实践路径与经验模式,剖析存在的问题不足,对面向未来的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提出展望。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林红  
曾有研究认为,学校所学的知识有相当大的成分是过时的,或是不大有用的,毕业生到工作岗位后,企业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重新培训方能建立起其工作所需的知识结构。因此,大公司到名牌大学招聘时更看重的是应聘者所具备的进一步发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蒋红  
泛在学习是指任何人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学习,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获取任何所需学习内容,并以任何方式开展学习。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的推动下,学习型社会建设在世界各国普遍开展,泛在学习发展迅速,成为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形式。根据上海建设"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学习型城市的要求,上海开放大学正在全力打造一所"新型大学",即既是开放远程教育大学实体,又是全体市民终身学习的服务平台。目前,学校正积极扩大教育服务群体、促进资源开放共享、优化学习网络环境、强化教育质量保证、完善学习支持服务和推进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为促进上海市民泛在学习作出不懈努力。随着经济社会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泛在学习日益...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遵民  美丽开·吾买尔  傅蕾  
本文将就"学习社会"与"学习型组织"理念的异同,分别从提出背景、理论基础及内涵本质等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梳理,以此推动我国"学习社会"的构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娜  唐华  汪洋  
本文结合南京市生态修复监测监管系统建设实践,归纳分析了其建设的整体框架、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效,并结合系统的具体应用,详细介绍了其在支撑生态修复监测监管走向全要素、全覆盖、全流程统筹管理中的作用,以期助力生态修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鲁昕  
非常高兴,在金秋十月与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的代表相聚在北京,以"全民终身学习:城市的包容、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城市各领域的资源,发掘人的潜能,推动全民终身学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和谐,创造繁荣与可持续发展。在刚才的开幕式上,刘延东副总理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阐述了建设中国学习型城市的理念和宏观战略。下面,我重点就中国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背景、主要进展和重点任务向各国朋友作简要介绍。一、建设学习型城市对于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