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95)
- 2023(10575)
- 2022(9100)
- 2021(8335)
- 2020(7218)
- 2019(16920)
- 2018(16871)
- 2017(31663)
- 2016(17304)
- 2015(19328)
- 2014(19592)
- 2013(19329)
- 2012(17894)
- 2011(16492)
- 2010(16647)
- 2009(15510)
- 2008(15354)
- 2007(14234)
- 2006(12094)
- 2005(10723)
- 学科
- 济(77081)
- 经济(77027)
- 管理(54530)
- 业(53224)
- 企(44950)
- 企业(44950)
- 方法(38023)
- 数学(33604)
- 数学方法(33088)
- 技术(18909)
- 农(18787)
- 中国(18273)
- 地方(17804)
- 财(16590)
- 学(15797)
- 业经(15707)
- 技术管理(13406)
- 理论(13255)
- 贸(13157)
- 贸易(13152)
- 农业(12975)
- 易(12737)
- 和(12144)
- 制(12090)
- 划(10639)
- 环境(10574)
- 地方经济(10514)
- 银(10413)
- 银行(10386)
- 融(10147)
- 机构
- 大学(255257)
- 学院(253629)
- 管理(102689)
- 济(102624)
- 经济(100441)
- 理学(89518)
- 理学院(88495)
- 管理学(86720)
- 管理学院(86226)
- 研究(81431)
- 中国(59806)
- 京(52903)
- 科学(51749)
- 财(44320)
- 所(40990)
- 农(40109)
- 中心(38761)
- 江(38301)
- 研究所(37555)
- 业大(37461)
- 财经(35867)
- 范(34789)
- 师范(34479)
- 北京(32869)
- 经(32387)
- 农业(31659)
- 经济学(31086)
- 州(30870)
- 院(28876)
- 经济学院(28167)
- 基金
- 项目(173149)
- 科学(138519)
- 基金(125909)
- 研究(125833)
- 家(109393)
- 国家(108545)
- 科学基金(94431)
- 社会(80070)
- 社会科(75974)
- 社会科学(75952)
- 省(69918)
- 基金项目(67134)
- 自然(61700)
- 自然科(60391)
- 自然科学(60378)
- 教育(59728)
- 自然科学基金(59305)
- 划(58834)
- 编号(51598)
- 资助(50886)
- 成果(41824)
- 创(40916)
- 重点(39059)
- 部(38161)
- 发(37439)
- 创新(37403)
- 课题(35473)
- 科研(33184)
- 教育部(32860)
- 国家社会(32840)
- 期刊
- 济(107118)
- 经济(107118)
- 研究(68643)
- 中国(50113)
- 学报(37983)
- 管理(37427)
- 科学(36356)
- 农(34963)
- 财(33617)
- 教育(31666)
- 大学(28298)
- 学学(26368)
- 技术(24702)
- 农业(23599)
- 融(19069)
- 金融(19069)
- 业经(17827)
- 经济研究(17268)
- 财经(17188)
- 技术经济(15180)
- 统计(14921)
- 策(14865)
- 经(14728)
- 科技(14393)
- 图书(14392)
- 问题(14047)
- 业(13553)
- 决策(12463)
- 理论(12184)
- 商业(12138)
共检索到363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单莹洁
区域学习和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学习型区域创新网络中创新主体间的知识转移能力是区域创新和学习能力的关键。但由于创新主体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知识转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知识资本的功能。本文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了创新网络中创新主体要素间的知识转移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菁 周素萍
本文旨在研究企业之间知识转移和校企知识转移过程中的博弈关系,并提出应努力提高各企业之间的合作收益,增加各合作主体之间的信任,并在校企合作中建议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以促成知识的转移,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学习型区域 知识转移 博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坤 吴金玉 胡斌
基于创新网络节点间共生关系分类以及知识协同过程的熵变理论,以Lotka-Volterra模型为基础,将序参量指标作为调节变量,构建创新网络节点间知识协同过程机制模型;采用赋值法和控制变量法,并借助MATLAB平台对模型进行计算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创新网络知识产出水平受到节点自然增长率、节点间协同意愿指数、节点间竞争指数、节点知识熵、节点结构熵等5个因素的影响;在节点处于不同共生关系时,即使同一影响因素,对最终知识创新产出水平的影响也不一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阮平南 栾梦雪 魏云凤 刘晓燕
为梳理创新网络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并从中识别关键因素,从知识特性、组织主体属性、组织间关系特征和网络结构特征等多维度出发,构建创新网络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运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2003-2018年80篇实证研究文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显示:创新网络组织间知识转移阻碍因素有知识复杂性、内隐性、组织距离和知识距离,组织距离的阻碍作用最为显著;促进因素有转移意愿、转移能力、接受意愿、吸收能力、关系强度、信任、沟通、网络规模、中心性和结构洞,其中结构洞的促进作用效果最强;地理距离的影响不显著,但地理集聚因素在吸收能力、接受意愿、知识距离、关系强度、信任、网络规模和网络中心性与创新网络知识转移的关系中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并且知识距离的双重作用得到解释。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文亮 黄淑华
以组织学习为中介变量,构建了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特征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引入潜在吸收能力作为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的调节变量。以河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概念模型中的研究假设。得出如下结论:不同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维度和关系特征维度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特征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在整个知识转移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的潜在吸收能力在组织学习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调节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夏维力 李晓歌
在分析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直接和间接信任度构建校企信任模式结构,建立了能够刻画校企合作创新网络信任与知识转移的演化关系的因果关系图与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用系统动力学建模软件Vensim实现了该模型,对模型有效性及灵敏性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高校对企业的信任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呈波动上升趋势;信任度与知识转移量正相关,提高信任度可以显著增加知识转移量。
[期刊] 预测
[作者]
綦良群 周凌玥
协同创新主体间异质性知识转移是引发创新的重要因素,探究协同创新网络中的知识转移行为对促进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性及其对知识转移行为的影响,构建了装备制造企业与知识密集型企业、配套企业的知识转移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均衡策略的实现条件,对影响均衡策略的关键因素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与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转移过程中,装备制造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双方知识互补程度及协同效应的提高对知识转移具有促进作用;与配套企业知识转移过程中,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知识产权重视程度无法消除知识窃取行为,提高知识窃取惩罚成本及合理设置未来收益分配能够形成有效约束和正向激励。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金浩 王平平 赵晨光
区域创新网络体现了区域资源配置能力,指导着区域创新活动的开展。结合CiteSpace和文献计量学,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发表的区域创新网络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发掘我国区域创新网络研究的研究力量、热点主题和前沿趋势等,对我国区域创新网络研究进行整体把握。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网络研究核心团队初步形成,跨区域合作尚需加强,协同创新、空间关联和多维邻近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婧祎 李北伟 季忠洋
[目的/意义]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明晰网络嵌入性对知识管理过程的影响,对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型构建展开研究。[方法/过程]以区域创新理论、知识管理理论和网络嵌入性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节点位置特征、节点联结特征、网络结构特征对企业知识吸收和知识扩散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型,并且提出了企业层面和区域层面的风险治理措施。[结果/结论]不同层次的网络嵌入性对企业知识吸收和知识扩散均具有重要影响,有针对性地优化网络嵌入特征能够提升知识管理绩效。企业通过知识吸收和扩散与区域创新网络形成了双向循环促进机制。研究可为有效制定知识管理和风险治理方案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玉敏 郑敏娜 任广乾
介绍了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区域创新网络中政府与企业的行为选择过程,分析了区域创新网络中政府和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即企业的创新收益、政府补贴、政府从企业创新中所获收益以及企业创新的机会成本,并通过Matlab数值仿真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了促进区域创新网络形成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向杰 赵炎
考虑了企业直接获取知识需要付出的成本与网络的溢出效应,构建了知识间无协同效应以及有协同效应的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在无协同效应时,企业嵌入网络存在"搭便车"行为;有协同效应时,企业不惧自身知识溢出的风险,愿意嵌入网络以获取较多的异质性知识;但随着企业知识共享成本的增加,企业嵌入联盟创新网络的积极性降低。最后提出了提高企业知识共享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丁明磊 庞瑞芝 刘秉镰
本文从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网络特征分析出发,基于环渤海区域知识创新网络现状分析,指出存在资源配置低效与核心功能缺位等主要问题,围绕问题剖析环渤海区域创新资源的体制割裂;知识创新链、技术创新链、产业链相互脱节;"点对点"线性模式的产学研合作等成因,提出环渤海区域知识创新网络机制与体制建设的目标、关键点与实施路径,进一步针对环渤海区域知识创新网络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实施的关键因素以及推进实施的主要措施进行了政策分析与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红宇 蒋玉石 杨力 刘敦虎
本文在对区域创新网络中交互学习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博弈理论框架探讨了组织间信任演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交互学习与信任演化的关系模型。结果发现,交互学习和信任演化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共生效应"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两者协同效果一致时,将会显著提升创新网络的知识转移效率与运行绩效;反之,将会降低创新网络的知识转移效率与运行绩效。
关键词:
区域创新网络 交互学习 信任演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唐孝文 赖廷谦 刘敦虎
本文在对区域创新网络中交互学习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博弈理论框架探讨了组织间信任演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交互学习与信任演化的关系模型。结果发现:交互学习和信任演化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共生效应"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两者协同效果一致时,将会显著提升创新网络的知识转移效率与运行绩效;反之,将会降低创新网络的知识转移效率与运行绩效。这就要求在不同的信任演化阶段,不断调整区域创新网络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主动干预组织间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创新网络成员间的信任关系水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薛捷 张振刚
区域创新已成为理论界和产业界以及政策制定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在这一领域中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也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本研究基于区域中的知识基础、创新网络和交互式学习对区域创新的现有成果进行了脉络梳理,并结合一个成熟的创新区域的案例分析来阐释区域创新中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其他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在区域创新方面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知识基础 创新网络 交互式学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