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66)
2023(7692)
2022(5885)
2021(5632)
2020(4264)
2019(9617)
2018(10142)
2017(17116)
2016(10739)
2015(12218)
2014(13008)
2013(11533)
2012(10253)
2011(9301)
2010(9633)
2009(8488)
2008(8516)
2007(8144)
2006(7524)
2005(7004)
作者
(27030)
(22022)
(21798)
(21295)
(14029)
(10564)
(10360)
(8712)
(8467)
(8295)
(7479)
(7429)
(7228)
(7037)
(6939)
(6884)
(6762)
(6566)
(6480)
(6409)
(5866)
(5446)
(5367)
(5303)
(5237)
(4985)
(4950)
(4879)
(4534)
(4455)
学科
(31011)
经济(30866)
管理(23022)
教育(21257)
(20475)
中国(18880)
(17674)
企业(17674)
理论(13762)
(11965)
业经(11232)
教学(10772)
方法(9574)
(9365)
(8547)
(8374)
(7782)
农业(7615)
发展(7542)
(7418)
地方(7281)
(7248)
技术(5627)
研究(5406)
学法(5394)
教学法(5394)
(5352)
(5285)
数学(5217)
数学方法(5038)
机构
大学(139205)
学院(136158)
研究(49047)
(42591)
管理(41649)
经济(41120)
理学(34534)
理学院(33933)
管理学(32981)
教育(32702)
管理学院(32686)
(31951)
(31819)
师范(31650)
中国(31263)
科学(28617)
师范大学(25823)
(24837)
(24270)
(22910)
中心(21691)
研究所(21465)
北京(21325)
技术(20335)
职业(19636)
(19565)
(17831)
(17568)
财经(17241)
业大(15830)
基金
项目(80071)
研究(70587)
科学(63869)
基金(51874)
(43091)
国家(42475)
社会(42196)
教育(41710)
社会科(38357)
社会科学(38343)
科学基金(35798)
编号(33937)
(33739)
成果(31640)
(29765)
课题(27288)
基金项目(26076)
(23610)
项目编号(20177)
规划(20082)
资助(19840)
重点(19744)
(19338)
自然(19261)
(18811)
自然科(18796)
自然科学(18794)
(18732)
自然科学基金(18455)
(17177)
期刊
教育(58940)
(56737)
经济(56737)
研究(54240)
中国(43846)
(19619)
学报(18186)
(18031)
技术(16741)
科学(16536)
管理(16188)
大学(15531)
职业(14899)
学学(12375)
农业(11900)
(10598)
金融(10598)
业经(9972)
图书(9870)
技术教育(9788)
职业技术(9788)
职业技术教育(9788)
(8982)
论坛(8982)
财经(8730)
经济研究(8049)
(8014)
(7669)
书馆(7451)
图书馆(7451)
共检索到230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乃文  邵良杉  
作者在学习化社会的讨论背景下,结合自己的体验,就教育观念的转变问题谈了几点看法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范玉红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其图书馆观念在近代中国具有典型性和开创性。梁启超的图书馆观念可归结为"育才"和"普知"两个方面,这种观念与当时因国家现状而兴起的社会教育思潮有着密切的关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侯怀银  张宏波  
根据对"社会教育"一词来源的考证,梳理了人们对社会教育这一概念的不同认识,揭示了社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剖析了社会教育的六个特征,即社会教育实施主体的多样性、社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社会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社会教育形式的多样性、社会教育方式的补偿性、社会教育领域的广阔性。在对社会教育特征进行剖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志敏  
当代教育思想和观念中 ,最具代表性和冲击力、影响力的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两大理念。本文分析这两个理念的基本内涵 ,透视它们的社会背景 ,揭示它们的本质意义与基本宗旨 ,并论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化社会对中国的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袁德宁  
清华大学经过 90年的办学实践 ,已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教育观念和办学思想。在新的世纪 ,清华大学通过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奋斗目标 ,创造性地提出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模式 ,并将之落实在人才培养、学科设置和课程结构改革的具体实践中。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侯怀银  尚瑞茜  
解析"社会教育资源"一词既有利于促进人们对社会教育资源的系统了解,又有利于推动社会教育资源实践的开展。广义的社会教育资源是指能够保证社会教育实践进行的各种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资源及条件。狭义的社会教育资源指除学校教育资源与家庭教育资源外可供社会教育活动利用的一切资源总和。社会教育资源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种类形式的多样性、使用对象的宽泛性、功能发挥的两面性、生成过程的动态性、开放方式的复杂性。社会教育资源与教育资源、社区教育资源、学校教育资源、校外教育资源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需严格区分。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前  
近些年来,在国内外教育界,逐渐出现了一个新兴的教育领域,叫做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英文是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缩写为STS。所以,STS就成为这个新兴的教育领域的简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红玲  宋谱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高国民素质。而社会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全纳性、包容性、开放性的教育类型,是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和核心枢纽。尤其在我国步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社会教育更有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担当。中国社会教育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再到当代的漫长的历史变迁和演进,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蕴含的内容、功能和形式不同,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会深刻影响其今后的发展。首先要对中国社会教育的历史变迁和演进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慧梅  
湖南教育出版社2018年出版本书对于民国时期社会教育进行了较系统的考察,研究时限为1912—1949年,内容限于中华民国政府直接管辖下的社会教育,不包括苏区、老解放区和日伪政府的社会教育,鉴于近代中国社会教育本身的延续性,晚清社会教育的改革内容被适当纳入。全书670千字,共分八章,前六章按时间轴梳理各个时段的社会教育发展历程,在方法上注意在具体时空和社会语境中考察、体认。政府及社会精英的制度设计与社会教育实际运作之间存在较大张力和运作空间,为国家与社会、地方利益与中央权威、乃至新制度与旧权威诸多力量和要素的博弈提供了充足的历史场景和机缘。而且,正是这种张力与空间的形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方光华  梁严冰  
民国初年至抗日战争爆发前,社会教育蓬勃兴起与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组建了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西北联大师生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举办各种自然科学讲习班,广泛开展防空防毒知识宣讲、推广国语教育及文字扫盲活动、举办陕南六县小学教师讲习会等诸多领域的社会教育,激发和培养了广大民众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促进了西北广大民众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开创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合流的新形式,探索了发展中国教育的新思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屈林岩  
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通过学习发现和发展人的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社会。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也是一个需要对学习与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的社会。学习型社会教育的变革不仅是某个原理或某种方法的改变,也不是一种原有范式的修修补补,而需要在教育主体、教育重心和教育价值取向等方面系统的范式转变。学习创新是学习型社会教育主体转换的内在要求和教育重心转移的必然选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元涛  
在一种新的发展生境中思考和审视中国教育的发展问题,从而形成对教育问题和教育发展动向的全局观,这需要现实洞察力和理论的透析力,更需要突破原有看问题的框架,以一种新的视界来重构问题,重建愿景。叶澜教授新近提出的"社会教育力"概念,将研究的逻辑起点"回归"到被许多人认为已经成为常识甚至已经过时的概念"终身教育"。从对终身教育思想的正本清源入手,实现了思维的"突破",生成了基于终身教育视界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卢育林  
面对巨大的教育需要 ,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配置显然不足 ,然而若通过“教育产业化”来配置所需的教育资源则是不可取的。“教育产业化”提法既不科学也不合理 ,在现实中还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本文对此予以分析 ,同时提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一些见解 ,希望能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寻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基本途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曾祥云  
本文以高校图书馆与社会教育职能为内容 ,深入探讨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现代教育职能与传统教育职能的区别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是实现人类持续进步与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教育体系构建的内在要求。文章最后论述了高校图书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为拓展社会教育职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洪正  
近代中国轰轰烈烈的社会教育实践运动,引发了当时的理论界特别是教育理论界对社会教育基本问题的学术性探讨,涉及社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诸多视域。从认识的基本路径和层次来看,大致可以分为社会哲学、知识哲学(知识论)和实践哲学三个认识取向或维度。其中,社会哲学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重塑为社会教育提供了存在依据,知识哲学导致的致知路径的多元化赋予了社会教育的内容和价值,实践哲学维度则强调了社会教育理论具有强烈的应用性和行动性。从社会、知识和实践三个哲学层面对中国近代社会教育进行学术探讨,对当下构建社会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