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
2023(107)
2022(77)
2021(90)
2020(80)
2019(182)
2018(160)
2017(300)
2016(192)
2015(214)
2014(222)
2013(210)
2012(183)
2011(173)
2010(219)
2009(209)
2008(162)
2007(121)
2006(150)
2005(118)
作者
(383)
(323)
(319)
(301)
(205)
(152)
(134)
(132)
(130)
(129)
(117)
(106)
(105)
(102)
(99)
(98)
(97)
(93)
(93)
(91)
(91)
(90)
(84)
(77)
(75)
(72)
(72)
(68)
(68)
(67)
学科
(396)
经济(396)
教育(345)
管理(287)
理论(229)
(219)
教学(208)
中国(188)
(180)
(147)
企业(147)
(141)
(131)
金融(131)
(128)
(121)
(116)
发展(115)
(114)
学法(112)
教学法(112)
(107)
银行(107)
(106)
(100)
业经(95)
研究(93)
(85)
体制(83)
(80)
机构
大学(2652)
学院(2363)
研究(944)
教育(818)
师范(762)
(762)
师范大学(651)
(640)
经济(619)
(576)
中国(538)
管理(527)
科学(500)
(453)
理学(427)
理学院(416)
管理学(407)
研究所(403)
管理学院(398)
(396)
(391)
北京(375)
中心(370)
教育学(341)
(336)
财经(308)
(296)
(281)
研究院(280)
社会(277)
基金
项目(1269)
研究(1225)
科学(997)
基金(829)
教育(765)
社会(751)
社会科(674)
社会科学(673)
(654)
国家(645)
成果(617)
编号(594)
(496)
科学基金(474)
课题(460)
(432)
(428)
基金项目(384)
规划(371)
(370)
项目编号(358)
(357)
教育部(356)
(346)
资助(334)
(333)
(329)
阶段(329)
重点(328)
(299)
期刊
教育(1203)
研究(1014)
(798)
经济(798)
中国(608)
学报(345)
(317)
科学(316)
大学(282)
(239)
金融(239)
(233)
学学(225)
(219)
管理(217)
职业(212)
发展(191)
(191)
财经(182)
技术(172)
社会(169)
(153)
(152)
论坛(152)
农业(141)
技术教育(141)
社会科(141)
社会科学(141)
职业技术(141)
职业技术教育(141)
共检索到3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祝刚  于明星  
随着新自由主义/全球资本主义市场逻辑的兴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对全球教育治理和跨国教育政策借鉴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应当警惕测量文化、循证文化、官僚问责制对教育的影响。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教育的目的问题的忽略不仅仅出于此类“外部”的原因,也与当下讨论教育时使用话语的转变等内部转换有密切关系。不少国家的教育话语和教育实践出现了“学习化”的趋势,学习的新语言对各个国家的教育理论、实践与政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作为一种“非教育性”语言,“学习化”将教育局限于学习,只能触及我们作为人类存在的一个很小的方面。教育应该开辟更多的存在的可能性,而不仅仅是学习和成为学习者。具有“教育性的”教育目的应当在资格化、社会化和主体化三个领域内取得均衡发展。好的教育需要将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置于核心位置。教育研究者应该从对教育实践有意义的理解而非某种“理想型”的研究概念开始,通过运用证据、能力、民主和智慧,进行行动和可能后果之间关系的探索。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程建坤  
西方学者对是否应该更加关注教育实证研究开展了激烈的讨论,但存在概念不清及教育研究中实证研究适切性探讨不深入等不足。实证研究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和可验证性等特点。由于教育理论的共识性,教育现象的情境性,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决和教育实践的规范性等特点,决定了实证研究不能广泛运用于教育研究中。因此,开展教育研究要摒弃"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走出唯"实证研究"是从的窠臼,秉承诠释与实证的结合,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华  
尽管对话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但它不必然带来教师与学生的精神自由和教学民主。倘对话教学陷入技术主义,必然会产生虚假对话、空洞对话和僵化对话,从而导致对教师和学生新的控制和压迫。我国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的任务是走出对话教学的技术主义误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阎亚军  
人们在教育改革中常会以"列表逻辑"来思考问题,这种逻辑易导致改革的片面化、单向化等。分析教育改革的"列表逻辑",揭示其产生的根源和实质,有助于我们理解其弊端和局限性,为打破、改造这种逻辑提供一种可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尧  
2013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三周年。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教育规划纲要》凝聚了国人对教育改革的深切思考与热切期盼,系统规划了中国教育10年的发展蓝图,为中国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教育领域也吹响深化改革的号角之际,本刊特邀教育专家学者,透视《纲要》实施三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领域采取的重大改革措施以及由此带来的变化。本期刊发的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刘尧的文章,探讨《纲要》实施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以及由此带给人们的反思。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嫦  任东升  
国家机构对外翻译致力于帮助中国文化走出去,但目前传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揭示出"我-我"独白模式是症结,而"我-他"对话模式是出路。"我-他"对话模式包括三点建议:(1)注重译本选择过程中中方和外方的对话关系及机构和个体的对话关系;(2)明确界定目标读者并找准可吸引他们参与译本文本对话的核心价值;(3)选择"归化"策略方便译本和译本读者的无障碍对话。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正德  
从1995年至2005年的10年里,我国关于对话教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对话教学的涵义、本质、理论基础、形式、意义、运用与建构诸方面。研究虽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尚存在概念含糊、重引进轻消化、重理论轻实践、研究视野狭窄等不足之处。今后的相关研究要廓清基本问题;理论要本土化,为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服务;要跨越“专业边界”,开展与多门学科整合的研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袁景蒂  
高校科研人才评价关系到国家科研创新与科技发展。理论上,高校科研人才评价具有工具理性与对话理性的双重内涵,且对话理性作为高校科研人才评价的基础,应先于工具理性。现实中,高校科研人才评价存在工具理性僭越、对话理性式微的结构化矛盾。究其根源在于:时空抽离下的系统整合加剧工具理性膨胀,行为惯例导致被评价者话语意识缺失,基于“绩效”逻辑的评价结构巩固基于工具理性的评价者中心、外部评价为主、以评为中心的结构性原则。重构高校科研人才评价机制需建构基于对话、协商的评价理解范式,促进多元评价主体权利再分配,推动评价规范再生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胡海霞  
本文回顾了游客凝视的内涵,认为无论是游客凝视,还是东道主凝视、双向凝视,都将游客及东道主置于"一方对另一方的权力"的场景中,对主客双方发展和谐的文化关系十分不利。本文认为,主客之间平等、公正、互重的关系是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主客双方从"我—它"走向"我—你",从凝视走向对话,更有利于唤起东道主的文化自觉,有利于建立起主客之间新型的文化关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彭彩霞  
从国外对于大规模教育改革的反思来看,都凸显出教育改革身处困境之中。改革的循环与钟摆现象、形式化与表浅化、短暂性等是其表征。究其原因,涉及学校的保守性、教育体系本身及与外部关系的复杂性、决策者与实施者的隔阂、持续支持的缺乏等多个方面。要超越困境,需要重新理解"抵制"、促进决策者与实施者之间的相互调整、关注持续性与本地化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芳  贺武华  
新管理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思想,已开始渗透到公共教育领域。全球性公共教育管理日益体现出新管理主义所推崇的管理理念、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依照管理主义的一般原理,公共教育需要按照市场机制、采取绩效管理和分权机制等方式进行改革。然而,实践表明,新管理主义思想的教育实践存在明显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易导致教育的功利化、狭隘化以及教育权力的局部重新膨胀与集权等现象的发生。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晓华  
战后,随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深入,社会已逐步由传统的物质形态向信息形态转变,原有的以物质创造为目的人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也不能再适应新型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对劳动力资源的观念结构、能力结构进行重组。作为劳动力养成所的教育领域首当其冲地受到这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唐小俊  
本文从社会行动伦理的角度反思我国长期以来教育改革的两条基本路径:在"信念伦理"下的教育改革只是"理想化"地追求某种"教育价值信念"而忽视改革的可行性,从而使改革路径陷入自身合理性的危机;而在"责任伦理"下的教育改革路径往往只关注"技术合理性"而忽视改革的"价值合理性",从而又使改革陷入了"正当性"的危机。超越教育改革路径的前提是必须要对"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这两种改革的伦理立场进行超越,以"价值共识基础上的责任自觉"作为改革行动的伦理立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贺武华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新自由主义思想主导的公共教育改革运动试图通过教育市场化、教育民营化、教育分权以及父母选择权等方式建立追求效率和质量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但新自由主义取向下的公共教育改革并未取得令人信服的绩效,相反却与社会民主、公平的价值观念相背离。对公共教育的基本属性、新自由主义思想与公共教育理念的内在性冲突等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公共教育改革不应稀释政府发展公共教育的责任,而应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公共教育改革应立足公共教育性质不变的前提,并遵从教育规律,回归教育理论立场,从而通过教育学、教育理论的视界来看待教育问题,思考本真意义上的教育变革与发展诉求。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于忠海  
教育改革中的行政管理和教师专业自主博弈反映了不同层面的教育工作者为了各自的权力和利益将教育活动肢解为封闭的、格式化的领地,割裂了教育实践中的人之生命开放性特征。问题的症结在于行政管理和专业自主所秉承的技术理性及其工具理性价值。基于人之生命开放性特征,教育者必须坚持平等、共生的教育理念,破解行政管理与专业自主之间的藩篱,构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生命教育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