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62)
- 2023(9357)
- 2022(7856)
- 2021(7119)
- 2020(5632)
- 2019(12467)
- 2018(12305)
- 2017(22470)
- 2016(11935)
- 2015(13081)
- 2014(12705)
- 2013(12369)
- 2012(11835)
- 2011(10853)
- 2010(11118)
- 2009(10117)
- 2008(10014)
- 2007(9136)
- 2006(8217)
- 2005(7651)
- 学科
- 济(51438)
- 经济(51398)
- 业(37500)
- 管理(35388)
- 企(31637)
- 企业(31637)
- 中国(19699)
- 地方(19044)
- 技术(17640)
- 业经(15631)
- 农(15195)
- 方法(13248)
- 技术管理(12809)
- 农业(10708)
- 地方经济(10505)
- 银(10475)
- 银行(10462)
- 行(10255)
- 融(10201)
- 金融(10200)
- 发(10175)
- 理论(9928)
- 制(9675)
- 数学(9348)
- 数学方法(9196)
- 贸(9037)
- 贸易(9023)
- 财(8912)
- 和(8801)
- 学(8780)
- 机构
- 学院(165218)
- 大学(162272)
- 济(67695)
- 经济(66198)
- 管理(62120)
- 研究(60363)
- 理学(52017)
- 理学院(51333)
- 管理学(50541)
- 管理学院(50203)
- 中国(45628)
- 京(35624)
- 科学(34770)
- 财(30357)
- 所(29746)
- 江(27655)
- 中心(27268)
- 研究所(26490)
- 范(26249)
- 师范(26041)
- 农(24131)
- 北京(23280)
- 州(22884)
- 财经(22759)
- 院(22032)
- 师范大学(20716)
- 经(20484)
- 业大(20423)
- 经济学(19595)
- 技术(19413)
- 基金
- 项目(104446)
- 科学(83948)
- 研究(83223)
- 基金(72119)
- 家(61417)
- 国家(60733)
- 社会(53198)
- 科学基金(52857)
- 社会科(50414)
- 社会科学(50403)
- 省(44717)
- 教育(38449)
- 基金项目(37978)
- 划(36459)
- 编号(34382)
- 自然(30775)
- 自然科(30121)
- 自然科学(30117)
- 自然科学基金(29588)
- 发(29550)
- 成果(28707)
- 创(28506)
- 资助(27073)
- 课题(25969)
- 创新(25450)
- 发展(24383)
- 重点(23965)
- 展(23931)
- 部(22012)
- 规划(21375)
共检索到275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黄晓勇
我们理解的传统文化,是指相对于近现代的乃至当代的文化而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保留在每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中最具有稳定形态的精神意蕴和具象的符号形式。我们在这里谈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韩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中韩传统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关联,是因为无论哪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某些主流中不断注入支流,经长期的、多元的和历史的发展
关键词:
中韩两国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九龙 贺秉花 尹莉
轩辕黄帝荆山铸鼎,标志“肇立华夏”。荆山原在秦汉时期称中华原,北周时期置中华郡,由此也被喻为中华民族的“破晓之地”。建于荆山原的中华郡文化旅游景区创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通过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保护传承等,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实践支撑,而“三大融合”“三让情怀”“三学并举”的创新实践是新时期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探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国荣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高等学校"大力推进优秀文化传承创新",这对高等学校的发展和学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承创新"在此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传承包含创新,创新基于传承,二者互渗互融,表现为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的发展不仅以不同时代的实践过程为其背景,而且同时展开为一个历史延续的过程。文化的创新,总是离不开以往的历史积累。继承、总结以往的优秀文化成果,则是形成新的文化成果的必要条件之一。以传统的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文彤
借助香港元朗天后诞实例分析发现,民众在城市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当中发挥着基础性核心角色作用,通过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持与恢复重现其公共价值和社会价值,引发政府、企业等主体参与这一进程,从而推动城市传统文化的强化与发展,避免衰落或消亡的结局。这一"自下而上"的机制与政府、企业主导的"自上而下"机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无功利性,正是这一特性保证了前者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使得诸多传统文化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能够得到延续发展,尤其对于那些缺乏市场价值的城市传统文化而言更为关键。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民众 城市 香港 天后诞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旭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引起全球广泛关注,得到国际社会的热烈反响和高度认可。《"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贸易及文化交流》一书由韩国全北大学宋采宪教授统筹策划、徐照林主笔、朴钟恩和王竞楠共同协作完成,是对"一带一路"建设成果的真实反映,也是对我国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经济发展理念的客观诠释。该书充分肯定"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突出贡献,客观反映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高度关注和普遍认可,全面总结我国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体现的发展优势和国际影响力。该书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英武,郝淑媛
古代中韩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对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文学艺术、体育娱乐乃至日常习俗等各领域,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形成了很多相似的文化传统。在今后的文化交流中,中韩两国既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要相互尊重对方国家的独特性,扩大双方的共同性。
关键词:
古代 中韩 文化交流 实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瑶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气质所在,更是民族繁荣和发展的根基所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的重要使命。近日第八届中韩大学校长论坛在山东大学举行。中韩两国30多所大学的代表就文化传承创新与大学的未来等话题展开研讨。文化传承创新与高校教育国际化作为保持、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学既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又是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大学该如何深化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升文化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秦燕华
文章首先介绍了文化产业的内涵,然后分析了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最后阐述了借助文化产业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具体方法,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息息相关,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势必会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祝平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保障民生的出发点,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继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乡村文化和民生问题,深入研究继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系统回顾了乡村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参与群体、文化活动和建设投资三个方面,从文化民生的角度提出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战略。
关键词:
文化民生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春玲
<正>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文化传播及开展全民教育的重要场所。进入新时代,随着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如何充分挖掘公共图书馆职能、合理利用公共图书馆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成为当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公共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色与定位》一书是关于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专著,该书立足于公共图书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和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树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赋予新的使命,我们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诚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必须肩负历史责任。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建设新时期宏伟工程、打造精神世界"大国重器"的实践中,更应该发挥工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菊玲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在教什么、如何教、谁来教上下硬功夫。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活动、校园环境、科研导向等方面发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远成为"清泉"和"活水"。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顶层设计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刚
行业特色高校是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当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要从文化这个视角来思考发展,更加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高校发展到一定层次后,也要进入到关注文化这个境界。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际,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文化论坛关心高校发展的"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德明 李家强
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平台是拓展国际视野、促进文化交流、深化文明互鉴的重要途径,也是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为研究案例,分析景德镇在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上的基础和优势,并就其在体制机制创新、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双向交流、贸易体系完善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应从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壮大陶瓷文化贸易主体、提升陶瓷文化数字化水平、推动文化交流平台功能升级、优化陶瓷贸易综合服务、扩大陶瓷文化国际传播力等方面着力,为新时代高水平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建设提供探索经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文君
近日,在天津举行的"传统文化与大学教育"高层论坛上,来自北大、清华、南开、人大、复旦等40所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向全国同行发出倡议:在大学教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传统文化是文化传承与再造弥足珍贵的资源,是民族复兴与国家崛起必不可少的精神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