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7)
2023(1475)
2022(1011)
2021(1026)
2020(696)
2019(1503)
2018(1369)
2017(2132)
2016(1377)
2015(1438)
2014(1461)
2013(1152)
2012(1070)
2011(1023)
2010(954)
2009(792)
2008(724)
2007(698)
2006(555)
2005(541)
作者
(2923)
(2472)
(2377)
(2350)
(1465)
(1129)
(1120)
(999)
(944)
(868)
(827)
(802)
(785)
(747)
(743)
(717)
(711)
(711)
(686)
(639)
(639)
(609)
(581)
(579)
(575)
(570)
(551)
(533)
(520)
(517)
学科
(2295)
经济(2293)
管理(2134)
(2083)
(1698)
企业(1698)
(1342)
教学(1332)
中国(1290)
教育(1171)
理论(1021)
业经(1009)
农业(952)
教师(838)
(793)
方法(692)
工作(686)
(646)
(617)
学法(557)
教学法(557)
(554)
(550)
计算(519)
算机(516)
计算机(516)
发展(512)
(510)
数学(509)
(508)
机构
大学(16863)
学院(16360)
教育(6317)
(6036)
师范(6020)
研究(5648)
师范大学(4937)
管理(4470)
(4226)
经济(4027)
理学(4018)
理学院(3914)
管理学(3752)
管理学院(3715)
(3537)
科学(3327)
中国(3093)
教育学(2994)
中心(2735)
(2551)
职业(2548)
技术(2475)
北京(2439)
(2416)
(2336)
教育学院(2244)
研究所(2232)
(2084)
(2070)
研究院(1812)
基金
项目(11634)
研究(11190)
科学(9835)
基金(7652)
教育(7183)
社会(6638)
(6285)
社会科(6257)
社会科学(6257)
国家(6177)
成果(5324)
编号(5320)
科学基金(5294)
(4646)
(4628)
课题(4503)
(3965)
规划(3553)
基金项目(3481)
(3280)
项目编号(3270)
(3146)
(3109)
重点(2996)
教育部(2974)
教师(2926)
(2881)
(2783)
(2774)
阶段(2766)
期刊
教育(10411)
研究(6306)
中国(5416)
(4442)
经济(4442)
职业(2367)
科学(2064)
学报(2019)
技术(1810)
大学(1760)
(1753)
(1700)
学学(1477)
成人(1450)
成人教育(1450)
技术教育(1420)
职业技术(1420)
职业技术教育(1420)
(1406)
(1328)
金融(1328)
管理(1314)
发展(1266)
(1266)
农业(1163)
(1089)
论坛(1089)
社会(984)
(969)
财经(948)
共检索到24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天平  
教师被当作学业负担的诱发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师在减负提质方面的作用。须明确教师与学业负担的主客体关系,明晰教师认知学业负担的逻辑先在性,教师通过中介认知学业负担,教师以主体际性认知学业负担,教师的自我意识决定学业负担的水平。教师对学业负担的认知必须在观念和方式上发生转变,应以心理感受衡量学业负担,以深度学习减轻学业负担,使得减负工作真正从外延式减负走向内涵式减负,在减轻学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质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红梅  罗生全  
"减负"一直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实践的主流话语。本文立足于教师教学效能,着力探寻学生学业负担与教师教学效能之间的逻辑关系。笔者认为,解决学业负担的问题需要以教师教学效能为刻度,以教师个体主观认知和客观能力为向度。因此,建构以教学效能为旨归的专业发展策略体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信念体系和个性化学业测评的教学文化体系或许才是解决学业负担问题的明智之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梁倩  林克松  朱德全  
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减负"政策的实施身处于国家逻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逻辑和中小学校逻辑的共同治理之中,多元行动主体和多重制度逻辑的错乱交互导致了课业负担问题治理的困境。以"复杂性"思维驾驭"减负"问题、坚持多元行动主体的实践跟进,呼吁社会、家庭、教师等多方力量的积极回应,应是未来我国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治理的可行之道。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勇  
面对激增的任务与职责,基层干部并非被动承压或是一味逃避,而是在有限资源约束下选择性地分配精力资源、应对负担。借鉴组织平衡理论,从“行为可见性”和“行动效能”维度建立基层干部负担差异性认知与应对的分类框架,可分出忠诚——自主加码、准退出——弱化参与、呼吁——避责加压和混合——自我调适四种理想类型。基于T镇的田野研究表明,行动效能和行为可见性越高,贡献越容易获得组织认可,基层干部越愿意提升努力水平以适配更高任务要求(忠诚);行动效能不变而行为可见性越低,贡献难以被组织识别和认可,干部可能会维持既有努力不变、消极应对(准退出)。行为可见性并非越高越好,当行动效能较低时,基层干部更容易暴露在问责风险中而采取自我加压和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晓明  解丽  
溯因推理是发现或揭示事物规律的一种重要推理形式,它采用一种从证据到解释的思维过程,是真正具有创造性的推理形式之一。视觉表征与溯因推理具有作用:在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中,视觉表征发挥直接作用;溯因推理,即使在相对简单的视觉现象中也起作用。而视觉溯因出现在从曾经的类似经验储存中即时导出假说之时。对视觉溯因的研究,旨在更好地利用皮尔士关于溯因、知觉和推理的开创性哲学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语句、基于模型、知觉、操控等方面的溯因,展示视觉溯因在日常推理和科学发现中的重要认知作用,从而构建一个令人满意和统一的视觉溯因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泽鹏  董迪瑶  雷晓康  
乡镇政府负担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很大的阻滞因素。基于“结构-过程”的分析范式与压力传导的双向视角,并结合田野调查发现,多重制度逻辑综合作用引致的乡镇政府负担生成机制可解释为“加压容易减压难”。一方面,在压力型科层体制下,乡镇政府受到上级政府的强制性支配,议价空间有限,上级政府较易实现对乡镇政府的加压,这表现为任务分配与任务负荷的失衡、资源配套与高效执行的冲突、检查与迎检的张力、问责与容错的矛盾。另一方面,在自治型村庄治理体制下,乡镇政府对村级组织的行政控制受到限定和约束,减压过程存在任务转包困难、任务承接能力有限、任务落实效果衰减、任务执行动力不足的困境,导致村级组织较难实现对乡镇政府的减压,且乡镇政府还需处理村级组织反向上交的“剩余事务”。“加压容易减压难”导致乡镇政府的治理事务超出其可承载限度,由此生成治理负担。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生全  李红梅  
教育学意义上的"减负"忽视了学业负担所折射出的深刻社会根源及其背后潜藏的沉重社会问题。公众关于教育万能的社会认知、对人力资本论的社会诉求以及教育价值观的社会偏向是学业负担产生的社会机理,而社会病理心态依托文化机制导致教育价值观失衡、社会行为假借利益机制致使教育政策失效、社会评价通过传播机制造成教育评价失准是学业负担的社会生成机制。从社会向度对学业负担进行审视可以发现,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必须以"三人"价值观为导向机制、以"三位"政策为制约机制、以"三层"质量为动力机制,使社会认知体系和行为方式重拾理性本真、回归学生本位、复归生命本源,待到社会心理返璞归真、社会行为铅华洗尽之后,学业负担问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舒底清  杨可以  
高校教师成长的归宿是提升教师的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将教与学的"教学相长"和师与生的"友谊情长"相结合,实现双方的"心灵相遇"。在高校教师成长过程中,要培养教师获得幸福生活的方法和技能。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和关怀,既是高等教育回归本质的体现,也是高校教师成长的基本要求。当前,高校教师成长需要进一步关注高校教师独特的生命质量,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完成"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自我内在生长,让教学活动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因此,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龙宝新  
教师教育是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成长问题是教师教育系统的原生点。理性主义专业成长观的内核是理论逻辑,其适切性正受到教师专业社区的质疑。教师的教育实践通过"行动中反映"进行,实践逻辑是其内生逻辑,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逻辑基点。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逻辑具有崭新的内涵——实践图式的创生、教育惯习的形塑、实践感的内驱、实践育师潜能的彰显、教师实践创造力的释放等勾画着未来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图景。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中国  黎兴成  
在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亟需在学科理论、学科制度和学科文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在学科理论方面,追问逻辑起点,构建内发式理论体系;坚守学科阵地,构建开放式理论体系;超越碎片化,构建全景式理论体系。在学科制度方面,推进二级学科建设,巩固学科地位;规范学科实体建设,提升学科内涵;加强学术平台建设,扩大学科影响。在学科文化方面,建立文化共同体,提升学科文化自觉;培育学科气派,增强学科文化自信;坚持学科创新,实现学科文化自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荀渊  
教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源于大规模学校教育对教师的需要,即对这一从业人员规模庞大的职业的数量需求和一种基于证书、标准和评估等制度性措施的质量要求。基于教师教育变革的这一基本逻辑,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政策取向应着重于对教师教育体系、制度、结构进行重组或者重构,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开放化、专业化水平;发挥教师专业组织的价值与作用,加快教师教育制度建构的进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樊香兰  孟旭  
教育实践的变动是教师教育发展的逻辑起点。教师教育演变走的是一条基于教育实践的理性之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间的矛盾关系是教师教育演变的深层动因与逻辑线索。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间的关系是考察教师教育演变逻辑的基本线索。当代教师教育道路演变的脉络是教师培训——教师教育——教师学习,教师学习是当代教师教育发展的逻辑走向。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崔友兴  
教师模仿学习是教师主体通过对他者教学的观察、效仿、再现、表达与创新,进而增强教学适应性,促进专业成长,并提升教学合目的性与合理性的交往活动。教师模仿学习的过程逻辑旨在揭示教师模仿学习过程的深层结构与运作机理,它由知识逻辑、交往逻辑、认知逻辑和时空逻辑构成。在教师模仿学习中,内化生成逻辑与外化展现逻辑揭示了教师模仿学习的逻辑转换机理。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杜尚荣  刘芳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生活迷失与精神空虚等现象,这决定了重构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势在必行。乡村教师在引导留守儿童重构精神生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多重责任,主要涉及教育性、道德性、公共性、监护性和创造性等责任向度。乡村教师引领留守儿童重构精神生活的责任实现,需要增强精神价值自觉的责任认知,培植心理呵护自爱的责任情感,形塑个人道德自律的责任意识,强化个体教育自省的责任行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新久  
管理者如果对需要展开的各项管理活动的顺序、作用与关联不清不楚,那么他的指挥必然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导致团队成员之间的工作很难协同,甚至产生冲突。有一则广为流传的小故事:问题:树上有9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小学生甲回答:还剩8只,9-1=8。销售员乙回答:有可能剩1只,有可能剩0只。如果被打死的鸟挂在树上,就剩1只,其余飞走了。如果被打死的鸟掉在地上,就剩0只。律师丙回答:如果鸟都在笼子里,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