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13)
- 2023(15716)
- 2022(13464)
- 2021(12678)
- 2020(10436)
- 2019(23850)
- 2018(23656)
- 2017(43813)
- 2016(24826)
- 2015(28290)
- 2014(28828)
- 2013(27660)
- 2012(25450)
- 2011(22880)
- 2010(22885)
- 2009(20803)
- 2008(20173)
- 2007(17863)
- 2006(15725)
- 2005(13999)
- 学科
- 济(88481)
- 经济(88308)
- 管理(72968)
- 业(64777)
- 企(54977)
- 企业(54977)
- 方法(37807)
- 数学(31911)
- 数学方法(31478)
- 中国(26316)
- 财(25396)
- 农(24508)
- 学(23679)
- 制(21345)
- 业经(21007)
- 理论(19669)
- 地方(18234)
- 教育(16344)
- 务(15932)
- 财务(15836)
- 财务管理(15795)
- 农业(15776)
- 技术(15559)
- 体(15255)
- 企业财务(14976)
- 和(14875)
- 银(14802)
- 银行(14749)
- 贸(14638)
- 贸易(14624)
- 机构
- 学院(346140)
- 大学(343198)
- 管理(130964)
- 济(127270)
- 经济(124074)
- 研究(114706)
- 理学(112500)
- 理学院(111170)
- 管理学(109126)
- 管理学院(108498)
- 中国(83552)
- 京(74182)
- 科学(72251)
- 财(62380)
- 所(57733)
- 农(55578)
- 江(52930)
- 研究所(52428)
- 中心(51565)
- 业大(51321)
- 财经(48885)
- 范(48138)
- 师范(47636)
- 北京(46737)
- 经(44231)
- 农业(43512)
- 技术(43423)
- 州(42535)
- 院(41960)
- 师范大学(38270)
- 基金
- 项目(233811)
- 科学(182414)
- 研究(175533)
- 基金(164886)
- 家(143264)
- 国家(142022)
- 科学基金(121210)
- 社会(106570)
- 社会科(100570)
- 社会科学(100546)
- 省(94119)
- 基金项目(87247)
- 教育(83983)
- 划(78735)
- 自然(78156)
- 自然科(76251)
- 自然科学(76233)
- 自然科学基金(74813)
- 编号(74360)
- 资助(67570)
- 成果(62133)
- 课题(53229)
- 重点(52905)
- 部(51043)
- 发(49295)
- 创(48755)
- 项目编号(45540)
- 创新(45333)
- 制(44959)
- 科研(44072)
共检索到515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袁勇
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关注的焦点。文章从高等职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微观操作层面出发,探索了学生、教师、辅导员三方联动的保障机制和运行体制。
关键词:
高职学院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体制 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华平
当今社会的突出矛盾是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大学毕业生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日益增加,是由我国转型期特殊的产业结构决定的。因此,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是高职院校的职责所在。尤其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高技术人才需求日益加大的今天,不得不反思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的完善方法。文章立足于上述现状,结合国外高等职业院校先进办学经验,以教学质量保障、评估体系为核心,为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应中
构建高职专业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需要遵循达成评价主体认同、凸显专业特性、突出人才培养绩效评价、兼重定量与定性评价等基本准则,采取建构评价目标、协商评价方案、开放评价渠道、交流评价信息等行动策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洪永铿
一、理论诠释:新模式的丰富内涵与现实意义"三方联动,双证融合"是指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政府、企业、学校联动的基础上,通过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互通的教学形式,实现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三方联动是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伟芝 陈岩
现代学徒制是破解当前外贸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重要举措。借鉴国外现代学徒制体制机制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外贸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从宏微观管理体制、法律机制、合作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建立有效保障现代学徒制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开展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外贸人才培养 体制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智球 马芜茗
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是完善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需要遵循人才质量标准、培养效率标准、社会效益标准,运用管理学闭环控制理论,确立服务区域经济的目标,依托岗位需求和毕业生终身发展制定评价指标,强化流程控制,建立完善的运行模式,并形成以信息交流为核心模块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反馈机制。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方评价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健
建设教师自主驱动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应该成为高校努力的方向,为此,高校在掌握教师自主驱动的质量保障循环特点的基础上,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树立以教师为本的质量保障理念、在教师岗位聘任中强调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各种方式持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在绩效薪酬制度改革中引导教师重视和投入教学以及出台各种激励措施形成教师重视质量的长效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海宗 陈磊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彰显高职特色、提升自身竞争力、完善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自我国第一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创办以来,各高职院校结合学校自身条件开始争相进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然而,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构成要素出发,以参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三个主体(政府、学校、企业)在各要素中的作用,来分析如何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行有效的保障,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保障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齐绍琼
文章分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列举了世界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发展比较成功的职业教育典型模式,包括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进而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政校企联动机制,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保障机制 高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艾 祝志勇
以专业群对接行业企业,或产业园区,或区域经济,构建形式多样的产学研联盟群,在联盟群运行与发展的基础上择优组建产业学院,实现资源共享,深化政行企校协同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方元春 王璜
高职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性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首要前提,就是要转变高职教育教学评价观念,改革传统的以校内监控评价为主的教学导向系统和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关键词:
高职 教育教学评价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江涛 唐继红
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的一般作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内适"质量观、"外适"质量观和人本质量观,研究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的原则、内容和结构关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志国、刘志峰在《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第7期中撰文,指出一些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水平有待提升,提出要在组织系统、制度体系、运作机制和监控评价系统等方面加强建设。作者将中高职衔接的关键问题概括为衔接模式、资源共享平台、质量保障体系三方面。其中,质量保障体系是基础。从人的发展理论看,质量保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志国 刘志峰
中高职衔接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尽管一些职业院校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质量保障体系亟待从组织系统、制度体系、运作机制和监控评价系统等方面加强建设。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 质量保障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雷 徐凤兰
"三区联动"指的是大学校区、产业园区(或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之间的联动式发展,校区为产业园区提供智力支持,是社区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力量,而产业园区为校区创设成果转化平台,社区则是高校教学的第二课堂。三区间的联动与融合为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创造契机。高校可以从三方面需求出发,确立全方位人才培养目标,利用三方面资源,构建人才培养新平台,探索与践行多种培养模式,培养差异化人才。
关键词:
三区联动 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