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66)
- 2023(2795)
- 2022(2313)
- 2021(2197)
- 2020(1848)
- 2019(4358)
- 2018(4477)
- 2017(8699)
- 2016(4466)
- 2015(5060)
- 2014(5243)
- 2013(5150)
- 2012(4864)
- 2011(4629)
- 2010(4613)
- 2009(4385)
- 2008(4607)
- 2007(4074)
- 2006(3710)
- 2005(3513)
- 学科
- 济(19148)
- 经济(19117)
- 管理(18477)
- 业(16478)
- 企(16293)
- 企业(16293)
- 方法(9113)
- 理论(7164)
- 财(7129)
- 学(6169)
- 数学(6048)
- 业经(6016)
- 数学方法(5943)
- 务(5791)
- 财务(5772)
- 财务管理(5768)
- 企业财务(5651)
- 中国(4386)
- 和(4369)
- 信息(4226)
- 制(3426)
- 农(3215)
- 融(3168)
- 金融(3168)
- 策(3123)
- 贸(3110)
- 贸易(3110)
- 银(3000)
- 银行(2999)
- 易(2996)
- 机构
- 大学(75612)
- 学院(71155)
- 管理(31579)
- 济(27443)
- 理学(27296)
- 理学院(27009)
- 经济(26837)
- 管理学(26651)
- 管理学院(26510)
- 研究(20909)
- 中国(16489)
- 京(16012)
- 财(14757)
- 财经(11863)
- 科学(11711)
- 经(10752)
- 范(10504)
- 师范(10447)
- 北京(10246)
- 中心(10034)
- 所(9786)
- 江(9697)
- 财经大学(8870)
- 商学(8860)
- 商学院(8772)
- 师范大学(8720)
- 研究所(8704)
- 州(8293)
- 经济学(8080)
- 业大(7717)
- 基金
- 项目(43706)
- 科学(35406)
- 基金(33445)
- 研究(33202)
- 家(28172)
- 国家(27927)
- 科学基金(24981)
- 社会(21461)
- 社会科(20224)
- 社会科学(20220)
- 基金项目(17566)
- 自然(16275)
- 自然科(15927)
- 自然科学(15924)
- 自然科学基金(15677)
- 教育(15590)
- 省(14968)
- 编号(14874)
- 成果(13671)
- 资助(13481)
- 划(13079)
- 项目编号(10682)
- 部(10182)
- 教育部(9310)
- 重点(9183)
- 人文(9124)
- 大学(8822)
- 国家社会(8689)
- 创(8603)
- 课题(8327)
共检索到106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项玉 王立新 陈宝国 邹瑾
孤独症者在信息加工中表现出了局部加工的优势,目前主要有两种理论可以解释这一加工特点,即中央统合不足假设以及知觉机能增强模型,但这两种理论围绕孤独症者是否具备完好的整体加工能力还有争论。目前,孤独症者这种加工特点的认知神经机制尚不明确。有必要从知觉低级加工的角度深入探讨局部优势的认知神经机制,为揭开孤独症的成因及发病机理提供更多的依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贺超颖 陈靓影 张坤
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核心是共同注意能力缺失,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眼神的回避。眼部瞳孔映射是一种将被试图像成像于虚拟人眼睛中的技术,能模拟真实世界场景,可为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提供新途径。本研究将瞳孔映射技术运用到孤独症儿童的视线加工研究中,选取63名孤独症儿童为被试,采用眼部线索(瞳孔映射与无瞳孔映射)与面孔类型(真人面孔与卡通面孔)相结合的刺激材料,借助Tobbi 4C眼动仪记录并分析被试的数据。研究发现在瞳孔映射条件下,孤独症儿童对眼部与面孔的注视显著多于无瞳孔映射,呈现卡通面孔时对眼睛的注视点数多于真人面孔。结果表明,眼部线索对孤独症儿童的视线加工产生了正向影响,瞳孔映射技术能够增加其对眼睛的注视程度,对提升共同注意能力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眼部线索 孤独症 眼动研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金宁 户秀美 马永强 胡晓毅
近年来,借鉴斯金纳提出的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的理念和观点,强调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价值的言语行为教学在孤独症儿童教育干预中日益盛行。本研究根据普通儿童言语行为的发展规律将其划分为初级言语行为、中级言语行为和高级言语行为,并对国外不同言语行为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总结,从而为我国孤独症儿童言语行为的教学和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 言语行为教学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岳孝龙 胡晓毅 刘艳虹
友谊是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干预与研究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涌现出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回顾与孤独症儿童友谊相关的实证研究成果,梳理总结关于孤独症儿童对友谊的理解与描述、友谊的特征、友谊的质量、友谊互惠、相关训练五个方面的内容,为我国研究者及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 友谊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梅
本文集中反映了近两年国外有关孤独症教育及医学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同时结合本国实际和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以期为国内进一步开展此项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孤独症 教育 医学康复 最新成果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姚雨佳
本文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障碍和刻板行为障碍三类典型特征为例,探讨孤独症发生的生理机制和神经基础。前额叶、杏仁核、颞叶、梭状回、眶额皮层等脑区和镜像神经元结构多被认为与孤独症社会交往障碍的发生有关;胼胝体等脑区体积、Broca区等脑区活动、MMN、P1、N1、P3、N4等脑电活动或能预测孤独症患者出现言语障碍;神经基底节、尾状核、扣带回等脑区活动在出现刻板行为方面可能发生作用。孤独症儿童某些脑区的发展滞后将致其他脑区活动增强,即存在补偿机制。此外,提出进行真实情境研究、发展研究范式、拓展研究范围及注重补偿机制研究,将可能成为孤独症神经基础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孤独症 神经基础 补偿机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郭明 刘晓峰
孤独症儿童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认知方面的缺陷,其中情绪识别又是社会认知中最薄弱的环节。在梳理国内外孤独症儿童情绪识别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对于孤独症儿童情绪识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孤独症儿童面部表情、言语信息以及其他情绪线索等方面,同时也发现该领域存在发展性研究相对不足、研究结果一致性不强及实证研究可实施性较困难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完善情绪识别的发展研究,构建以情绪识别为主的标准化干预方案等是未来研究的趋向。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 情绪 情绪识别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莫书亮 苏彦捷
孤独症的心理理论与其言语、交往能力、社会功能以及想象有密切的关系。本文综述了以前有关孤独症心理理论损伤的一些实验研究 ,并从言语能力对孤独症心理理论表现的影响方面进行了重点讨论。最后着重从临床和应用的角度 ,探讨了与心理理论有关的孤独症早期检测和训练问题 ,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玥 苏彦
选取匹配言语智力的孤独症儿童21名、智力迟滞儿童18名和典型发展儿童20名,考察他们对指向客体与指向自我及他人假装动作的理解,探讨假装理解的相关因素。要求儿童对实验者演示的3种动作(功能游戏、替代假装和想象假装)进行解释,并完成心理理论和抑制控制任务。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对假装游戏的理解存在缺陷,儿童对指向自我的动作理解不能自发迁移至对指向他人的动作理解中,心理理论和抑制控制均能正向预测假装理解。
关键词:
假装理解 孤独症 心理理论 抑制控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石晓辉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 ,孤独症患儿存在着社会交往、言语发育、生活自理能力的缺陷 ,感知觉异常及一些问题行为。在对孤独症的治疗中 ,行为疗法是一种运用最普遍的疗法。常用的行为疗法有 :塑造法、锁链法、示范学习法、奖励与惩罚疗法、消退法、暂时隔离法、消极练习法和放松疗法。在治疗中遵循发展正常行为、个别化、个体治疗和集体治疗相结合、父母亲参与的原则。
关键词:
孤独症 行为治疗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孙永珍 傅根跃
文章从生物学水平、行为水平、认知水平和康复教育四个方面对我国孤独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并相应地与国外该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简单比较 ,最后对我国今后孤独症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
孤独症 研究现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芸瑕 康立超 高彤琪 闫国利
内隐心理理论是指个体自发产生的、无意识地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已有研究探讨了内隐心理理论及其研究范式,揭示了孤独症谱系障碍个体在内隐心理理论测试中表现出的行为、眼动以及脑机制特征。根据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文章提出,在研究中应该根据内隐心理理论研究范式的特点将几种不同的范式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加强对内隐心理理论神经机制的探索,以揭示孤独症谱系障碍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理解困难的原因。在教育实践中,应该重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孤独症谱系障碍个体展开与错误信念推理相关的对话,培养其内隐心理理论能力。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陈婧 朱婷婷
近几十年,全球孤独症患病率显著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引起了人们对孤独症患者的担忧。阅读疗法近些年逐渐进入孤独症干预领域。本研究在剖析阅读疗法用于孤独症患者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阅读疗法在孤独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阅读疗法应用于孤独症患者服务的关键与路径,以期为图书馆界开展面向孤独症患者的阅读疗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阅读疗法 孤独症 作用机制 应用路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何建青 胡耿丹 胡金生
孤独症谱系障碍个体的视听言语整合存在异常。注意、时间感知缺陷、唇读能力缺陷、噪声背景都可能是孤独症人士产生视听言语整合缺陷的原因。神经生理层面的研究为探究孤独症人士视听言语整合缺陷的深层原因提供了证据,该类研究表明他们颞叶区域的活动以及N4、N1、P2等脑电成分波幅存在异常,大脑皮层之间的连通性较低。未来应该进一步探究孤独症人士视听言语整合能力的发展趋势,同时开发以言语整合为基础的干预方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沙鹏 王志强
共同注意是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缺陷,在孤独症儿童群体中具有基础性、典型性与普遍性。共同注意与儿童的语言、模仿、游戏及社会互动等能力关系密切,积极地对孤独症儿童的共同注意进行干预对其生涯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利用PROQUEST和EBSCO两大数据库,搜索了国外2000-2019年间发表的有关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干预的文献,从研究设计、干预方法及干预结果等方面对相关干预研究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后续干预的展开提出了反思与展望。
关键词:
孤独症 共同注意 干预研究 文献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