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25)
- 2023(7627)
- 2022(6474)
- 2021(5871)
- 2020(4988)
- 2019(10999)
- 2018(11110)
- 2017(20155)
- 2016(11563)
- 2015(13065)
- 2014(13280)
- 2013(12552)
- 2012(11862)
- 2011(10763)
- 2010(11051)
- 2009(10466)
- 2008(10506)
- 2007(9720)
- 2006(8706)
- 2005(8107)
- 学科
- 济(38734)
- 经济(38645)
- 管理(37435)
- 业(31573)
- 企(27328)
- 企业(27328)
- 制(14515)
- 财(14046)
- 方法(14018)
- 学(12323)
- 农(11608)
- 中国(11496)
- 数学(11265)
- 体(11177)
- 数学方法(11061)
- 业经(10157)
- 银(8802)
- 银行(8771)
- 理论(8496)
- 务(8420)
- 行(8409)
- 财务(8389)
- 财务管理(8366)
- 融(8364)
- 金融(8356)
- 体制(8187)
- 企业财务(7931)
- 环境(7199)
- 农业(7102)
- 划(7075)
- 机构
- 大学(170359)
- 学院(168660)
- 济(62819)
- 研究(61373)
- 经济(61231)
- 管理(58773)
- 理学(49830)
- 理学院(49150)
- 管理学(48054)
- 管理学院(47741)
- 中国(45741)
- 科学(39112)
- 京(36951)
- 财(34024)
- 农(32678)
- 所(32354)
- 研究所(29338)
- 江(28033)
- 中心(27312)
- 业大(26807)
- 农业(25876)
- 财经(25847)
- 经(23217)
- 范(23035)
- 北京(22947)
- 师范(22665)
- 院(22485)
- 州(21361)
- 省(20450)
- 技术(19661)
- 基金
- 项目(111958)
- 科学(87431)
- 研究(80747)
- 基金(80534)
- 家(71816)
- 国家(71243)
- 科学基金(59592)
- 社会(50119)
- 社会科(47308)
- 社会科学(47297)
- 省(44232)
- 基金项目(42030)
- 自然(38772)
- 教育(37926)
- 划(37910)
- 自然科(37844)
- 自然科学(37828)
- 自然科学基金(37154)
- 资助(32463)
- 编号(32368)
- 成果(28749)
- 重点(26284)
- 制(25158)
- 部(24910)
- 课题(24134)
- 发(23501)
- 创(23376)
- 创新(22053)
- 科研(21443)
- 计划(21131)
共检索到261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晴铄 胡金生
生物运动识别是指个体通过动作、步态等运动信息,对他人的行为、情绪或意图进行辨别和解释的过程。孤独症个体存在生物运动识别缺陷,主要表现为识别效率低、检测阈限高、信息整合能力不足和变化适应性弱,且易受整体-局部加工偏差、社会信息负荷、刺激时空干扰方式及个体特征的影响。其神经机制的特异性研究结果包括局部脑区异常激活、脑网络连接异常以及镜像神经元mu波抑制降低等现象。未来应从脑机制研究入手,综合考虑刺激特征及研究方法对结果的影响,进一步拓展对意图性、情绪性生物运动识别机制的探索;注重发展性研究,深入探究鉴别指标,量化诊断效用;探究有效干预手段,寻找高潜力的干预效果指标。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生物运动识别 神经机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林梦杰 胡金生
社会奖赏加工是个体对社会奖赏进行注意、知觉和期待的过程。孤独症个体的社会奖赏加工缺陷主要表现为社会奖赏敏感性低、社会奖赏快感缺失、社会奖赏线索定向减少。目前,该人群社会奖赏加工缺陷的理论解释主要集中于社会动机假说、限制性兴趣过度反应假说和广泛性奖赏加工缺陷假说。孤独症个体社会奖赏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孤独症与普通个体的比较,结果发现孤独症个体腹侧纹状体、前扣带回等脑区激活异常,中边缘奖赏回路功能连接异常。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究孤独症个体社会奖赏加工缺陷的理论解释,明确孤独症社会奖赏加工缺陷神经网络的动态机制及其形成,探索改善孤独症个体社会奖赏加工缺陷的有效干预策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龚丽垚 王滔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社会交往障碍与社会动机缺乏有关,社会维持行为作为社会动机的表现,在ASD个体中也存在缺陷。本文系统回顾目前ASD个体社会维持的研究成果,发现ASD个体在无意识模仿、过度模仿、共时模仿、声誉管理和会话维持等社会维持行为上存在缺陷,这可能和镜像神经元系统、纹状体、前额叶皮层、杏仁核、颞上沟激活异常、脑间神经同步和脑功能连接异常有关,严重影响了ASD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未来应进一步完善ASD个体社会维持的神经机制研究,关注研究情景的互动性和生态性,注重研究主题的丰富性和创新性,并对教育干预提出了建议和启示,以期更深入、全面地探索ASD个体社会维持缺陷的行为表现、形成机制及其干预方式。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何明影 梁杰 胡金生
预测编码理论指出,预测缺陷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各种行为特征的基础。ASD个体的预测缺陷主要表现在目标导向的动作预测受损、利用社会信息的人际预测受损和动作相关的词汇预测受损三个方面,这可能与其听觉刺激的神经反应增强、静息状态下可预测信息减少和参与预测的脑区异常有关。ASD个体的预测缺陷理论解释主要包括贝叶斯理论、HIPPEA理论和PIA假说。未来应进一步整合预测缺陷相关理论,关注ASD个体预测缺陷的年龄发展趋势,合理运用预测编码理论对ASD进行早期筛查和干预。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预测缺陷 预测编码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明利 袁茵
心理理论缺失假说、执行功能障碍假说、中央统合不足假说是比较成熟的解释孤独症儿童障碍表现的三种认知理论。这些理论能够对孤独症儿童的多种行为特征作出较好的解释。我国对这三种理论的关注日趋增加,且已有相关的研究报告。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在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执行功能、中央统合功能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并试图发现目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孤独症 心理理论 执行功能 中央统合功能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龙飞 万鹏 于腾旭 胡金生
社会定向是指个体在注意选择过程中对社会刺激优先觉察和注视的倾向。社会定向缺陷是孤独症谱系障碍者的核心缺陷。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社会刺激注视时间比例更低;首次注视社会刺激潜伏期更长;首次注视社会刺激试次比例更小。目前,该缺陷的研究范式多样,如注视偏好范式采用眼动技术直接探讨社会定向缺陷的眼动特征,视觉探测、视觉搜索和中断连续闪光抑制范式采用手动按键方式分析孤独症社会定向缺陷行为特征。社会定向缺陷会受到测量范式、被试性别、社会刺激复杂程度和凝视与声音线索的影响。未来,应该进一步区分孤独症社会定向亚型,研发有效眼动检测算法,整合相关影响因素,并开发具体有效的干预策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孙永珍 傅根跃
从脑生理机制的角度对孤独症进行研究已成为当前孤独症研究的热点。脑生理机制研究方面,以LYNN WATERHOUSE等人提出的思辨模型最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能够较全面系统地对孤独症的行为特征作出解释,后继的研究也较好地支持了他们的模型。通过分析,对今后孤独症研究的趋势提出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
孤独症 脑生理机制 研究现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何建青 胡耿丹 胡金生
孤独症谱系障碍个体的视听言语整合存在异常。注意、时间感知缺陷、唇读能力缺陷、噪声背景都可能是孤独症人士产生视听言语整合缺陷的原因。神经生理层面的研究为探究孤独症人士视听言语整合缺陷的深层原因提供了证据,该类研究表明他们颞叶区域的活动以及N4、N1、P2等脑电成分波幅存在异常,大脑皮层之间的连通性较低。未来应该进一步探究孤独症人士视听言语整合能力的发展趋势,同时开发以言语整合为基础的干预方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姚雨佳
本文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障碍和刻板行为障碍三类典型特征为例,探讨孤独症发生的生理机制和神经基础。前额叶、杏仁核、颞叶、梭状回、眶额皮层等脑区和镜像神经元结构多被认为与孤独症社会交往障碍的发生有关;胼胝体等脑区体积、Broca区等脑区活动、MMN、P1、N1、P3、N4等脑电活动或能预测孤独症患者出现言语障碍;神经基底节、尾状核、扣带回等脑区活动在出现刻板行为方面可能发生作用。孤独症儿童某些脑区的发展滞后将致其他脑区活动增强,即存在补偿机制。此外,提出进行真实情境研究、发展研究范式、拓展研究范围及注重补偿机制研究,将可能成为孤独症神经基础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孤独症 神经基础 补偿机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郭明 刘晓峰
孤独症儿童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认知方面的缺陷,其中情绪识别又是社会认知中最薄弱的环节。在梳理国内外孤独症儿童情绪识别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对于孤独症儿童情绪识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孤独症儿童面部表情、言语信息以及其他情绪线索等方面,同时也发现该领域存在发展性研究相对不足、研究结果一致性不强及实证研究可实施性较困难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完善情绪识别的发展研究,构建以情绪识别为主的标准化干预方案等是未来研究的趋向。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 情绪 情绪识别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孔依丹 陈哲玲
培养积极的身份认同能对普通人群的精神健康产生重要作用。近年来,身份认同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也逐渐引起学界关注。本文对国外有关孤独症患者身份认同及其对精神状态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结果显示,由于长期处于社会污名、排斥等负面境地,孤独症群体的身份认同水平普遍偏低,这导致该群体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精神状态。帮助孤独症群体建立积极的身份认同能够有效改善他们的精神健康状况,并提升他们的社交意愿和水平,这需要包括媒体、教育者、家属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玥 苏彦
选取匹配言语智力的孤独症儿童21名、智力迟滞儿童18名和典型发展儿童20名,考察他们对指向客体与指向自我及他人假装动作的理解,探讨假装理解的相关因素。要求儿童对实验者演示的3种动作(功能游戏、替代假装和想象假装)进行解释,并完成心理理论和抑制控制任务。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对假装游戏的理解存在缺陷,儿童对指向自我的动作理解不能自发迁移至对指向他人的动作理解中,心理理论和抑制控制均能正向预测假装理解。
关键词:
假装理解 孤独症 心理理论 抑制控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石晓辉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 ,孤独症患儿存在着社会交往、言语发育、生活自理能力的缺陷 ,感知觉异常及一些问题行为。在对孤独症的治疗中 ,行为疗法是一种运用最普遍的疗法。常用的行为疗法有 :塑造法、锁链法、示范学习法、奖励与惩罚疗法、消退法、暂时隔离法、消极练习法和放松疗法。在治疗中遵循发展正常行为、个别化、个体治疗和集体治疗相结合、父母亲参与的原则。
关键词:
孤独症 行为治疗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孙永珍 傅根跃
文章从生物学水平、行为水平、认知水平和康复教育四个方面对我国孤独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并相应地与国外该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简单比较 ,最后对我国今后孤独症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
孤独症 研究现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莫书亮 苏彦捷
孤独症的心理理论与其言语、交往能力、社会功能以及想象有密切的关系。本文综述了以前有关孤独症心理理论损伤的一些实验研究 ,并从言语能力对孤独症心理理论表现的影响方面进行了重点讨论。最后着重从临床和应用的角度 ,探讨了与心理理论有关的孤独症早期检测和训练问题 ,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